商业迭代
搜索文档
奢侈品门店密集调整,北京高端商业新比拼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1-21 11:25
奢侈品品牌在北京的布局变化 - 金融街购物中心出现Gucci、Dior、欧米茄等核心奢侈品品牌撤店现象[1][3] - 西单老佛爷百货近一年撤出iBLUES、加拿大鹅、Marni、Off-White等重奢及轻奢品牌[3] - 三里屯太古里迎来LV、Dior、蒂芙尼新店亮相,Loro Piana华北最大精品店正式揭幕,Alaia中国首店已揭幕,Polene、YSL即将开业[1][3] - 国贸商城吸引Giorgio Armani关闭华贸独栋店,转而在国贸开设1130平方米综合旗舰店,并引入中国首家Armani Caffè[4][5] 奢侈品行业策略与选址逻辑 - 行业趋向“一城一店”集中化策略,通过关闭低效门店、聚焦核心商圈打造地标性店铺以提升单店效益[1] - 品牌选址逻辑严苛,要求商圈调性契合、具备独栋空间、高客流密度、VIP配套服务及数字化设施等硬件门槛[6] - 品牌选址核心指标调整为客群重合度、品牌调性协同与场景体验互补,商场“内容营销能力”成为新核心[7] 北京商圈分化与升级 - 北京商圈呈现“东强西弱”格局,朝阳区CBD、三里屯等国际化商业区域形成规模效应,吸引高端消费人群和时尚产业资源[8] - 京西商圈如金融街以商务消费为主,缺乏时尚氛围和休闲体验,在高端业态竞争中式微[3][8] - 头部商圈主动革新,国贸商城引入疯狂动物城主题快闪、jellycat体验店、网红奶茶等,形成“重奢+潮流”多元业态矩阵[6] - 三里屯太古里通过对关键楼体改造、交通微循环改善进行硬件升级,匹配奢侈品对地标性展示空间的需求[6] 京西区域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京西区域如海淀区拥有科技新贵家庭,是奢侈腕表、高级珠宝、高端家居家电的核心消费力量,存在商业机会[8][9] - 挑战在于存量商业多为“盒子型”百货,硬件条件难以满足顶奢品牌旗舰店标准,且交通闭环尚未形成[8][9] - 破解困局建议包括重点引入PATEK PHILIPE、RICHARD MILLE、BVLGARI等以“技术叙事”契合区域特色,或尝试“前店后企”模式吸引品牌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9]
奢侈品门店密集调整 北京高端商业新比拼
北京商报· 2025-11-21 00:30
奢侈品在北京布局生变。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金融街购物中心Gucci撤店,西单老佛爷百货 也撤出了多家奢侈品品牌,LV、Dior、蒂芙尼三家品牌门店近日于三里屯太古里展露真容,筹备中的 店铺外观已清晰可见。另据官方公众号,Loro Piana华北最大精品店已正式揭幕。业内人士指出,奢侈 品品牌在商业招商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商业体需要配合其进行一系列改造才能换来双向选择的机会。 同时,奢侈品行业趋向"一城一店"集中化策略,通过关闭低效门店、聚焦核心商圈打造地标性店铺,提 升单店效益;另一方面,北京核心商圈也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硬件焕新与场景升级,才能吸引优质品牌 落位。随着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品牌资源向高能级商圈聚集的趋势将进一步凸显。 奢侈品布局呈现"冰火两重天" 北京高端商业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格局重塑,奢侈品品牌的倾斜,也让北京商圈分化态势愈发清晰。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看到,金融街购物中心作为曾经的高端商业标杆,于近期关闭了Dior、 Gucci、欧米茄等核心奢侈品品牌。商场工作人员表示,这两大奢侈品品牌撤出是因为租约到期,正常 撤店。目前场内仍有Burberry、LV、连卡佛等奢侈品牌正常营业。 ...
青观察|解锁国贸商圈的迭代密码
搜狐财经· 2025-11-12 07:13
发展历程与规模演变 - 国贸商圈始于1985年第一期工程破土动工,从最初的10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发展到如今涵盖9栋核心建筑、总建筑面积达110万平方米的超级综合体[2][3][7] - 1993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提出建设CBD,国贸的核心地位被确立,迎来第一次发展机遇[3] - 2010年国贸三期A座完工,高度达330米,成为当时北京地标性建筑;2017年三期B座完工后,国贸建筑群正式成型,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7] 定位与品牌战略演变 - 国贸一期在1989年开业时即定位高端,聚集全国罕见的进口腕表、高端化妆品专柜,成为北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商业载体和身份的象征[3] - 加入WTO后,国贸商圈成为国际品牌进驻中国的“首选地”,2002-2010年间新增国际品牌门店超200家,其中首店占比高达60%[4][5] - 目前国贸商城以23万平方米商业空间承载400余家商户,其中首店数量超100家,成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秀场”和“首店引力场”[10][11] 业态创新与转型 - 2010年三期扩建引入北京首家室内真冰场,采用加拿大进口高精度制冰系统,年均培训学员超百万,成功实现“体育+商业”融合,吸引了亲子客群和商务人士[7] - 面对电商冲击(2012-2015年销售额增速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公司主动推进“体验化、场景化、社交化”转型,大幅增加体验类业态占比,并加强数字化建设,推出微信小程序商城实现线上线下融合[8][9] - 餐饮业态从最初几家高端餐厅爆发式增长至涵盖中西正餐、快餐、咖啡、茶饮等多种类型的餐饮集群[7][9] 财务表现与影响力 - 商圈年销售额从2001年的不足10亿元,跃升至2010年的超50亿元,成为北京销售额最高的商圈之一[5] - 经过转型调整,商圈成功抵御电商冲击,实体商业从单纯商品销售场所转变为消费者寻求体验、社交、文化交流的空间[9] - 商圈影响力从辐射京津冀地区(开业时消费者专程从天津、石家庄前来)扩展到辐射全国,成为国内外商务人士、高端消费者的聚集地和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3][5]
商潮新象——解码商业迭代的中原故事
河南日报· 2025-07-02 07:47
商业迭代与消费升级 - 河南涌现出胖东来、蜜雪冰城、泡泡玛特、锅圈食汇、巴奴等消费领域现象级企业,为地区注入"潮"标签 [1] - 河南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踏上新的商业进化之路 [1] - 商业新故事体现在创新"地火"奔涌,催生"商业之花" [3] 商业综合体与消费新坐标 - 郑东万象城开业,采用"城市首店+旗舰引领"模式,助力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4] - 郑州东站片区商业快速发展,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创下单日60万杯饮品销售纪录 [4] - 郑州商圈呈现"多圈鼎立"格局,特色商业街区成为年轻人消费新磁场 [7] 代表性企业表现 - 蜜雪冰城港股市值攀升,总部旗舰店提供饮品、甜品及文创产品,主打快乐消费 [5] - 胖东来天使城吸引全国消费者,有人驱车上千公里只为购物体验 [7] - 泡泡玛特潮玩产品火爆全球,丹尼斯百货单店业绩破百亿元 [7] 商业生态与产业基础 - 河南拥有完备产业链,农业、食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共同加持新消费品牌 [12] - 电商、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完善新消费品牌产业配套 [12] - 新消费品牌用工业化思维、差异化产品服务做消费升级 [12] 消费数据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97亿元,同比增长6.1% [17] - 2024年1-5月全省社零总额11820.14亿元,同比增长7.5% [17] - 郑州和新乡入选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17] 未来发展趋势 - 首店经济勃兴,郑东万象城、郑州银泰inPARK等吸引大量品牌首店入驻 [20] - 本土品牌"走出去"与知名品牌"引进来"相互交融,提升消费品牌丰富度 [20] - 新消费崛起构建"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完整商业闭环 [19] 商业文化传承 - 胖东来、蜜雪冰城等现象级品牌是亚细亚商业理念在新时代的迭代升级 [11] - 河南商人坚持长期主义,专注于产品、服务和性价比,形成商业文化基因 [12] - 地域商业崛起依靠对本土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与时代机遇的精准把握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