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白融合

搜索文档
拓荒者侯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2:43
中国啤酒行业概况 - 啤酒行业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早期竞争激烈包括价格战、人海战、资本大战等 [1] - 行业对外开放早,外资渗透程度深,本土企业通过并购或合资学习国际经验 [2][5] - 2013年中国规上啤酒企业产量达历史峰值5000万千升,是美国的2倍多,但此后销量持续下滑,2023年降至3521万千升 [19][34] 华润啤酒发展历程 - 1993年成立,通过控股沈阳啤酒厂引入"雪花"品牌,初期引进南非啤酒集团SABMiller技术合作 [8][10] - 2005年首次提出"雪花"品牌全国第一目标,并提炼"勇闯天涯"品牌精神,该系列2016年销量达300万千升占总销量23% [14][15][18] - 2013年雪花品牌产销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中国首个千万吨级啤酒品牌 [19] - 2024年营业额近400亿元,股东应占溢利47亿元,较2015年增长3.5倍,中高档酒销量占比首超50% [47] 侯孝海的战略转型 - 2016年提出"3+3+3"战略,目标从规模转向质量,2017-2021年关停33家工厂,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0% [38][40] - 推动高端化转型,2021年推出超高端产品"醴"(999元/两瓶),带动行业超高端市场竞争 [44][45] - 2018年以243.5亿港元收购喜力中国业务,获得品牌授权实施"4+4"双品牌战略 [52][53] - 跨界布局白酒,2021-2022年收购景芝、金种子、金沙酒业,2023年白酒板块营收21亿元 [55][5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0年华润啤酒与百威亚太净利润差距为14亿元,2024年缩小至不足5亿元 [6] - 2024年燕京啤酒营收追平重庆啤酒,珠江啤酒以45%毛利率领跑行业 [6] - 外资品牌曾占据中国高端市场超50%份额,2023年华润高端酒销量进入行业前列 [34][54] 产品与技术创新 - 开发国产原料供应链,2024年推出完全国产大麦酿造的"垦十四"啤酒 [45] - 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如剪纸、古建筑图案到产品设计,强化文化属性 [43][45] - 采用三段温度发酵等工艺提升品质,延长超高端产品保质期 [44] 渠道与营销策略 - 建立"红白区"市场划分体系,实施"大份额"、"相对垄断"等区域策略 [24] - 深度分销团队覆盖乡村市场,如贵州山区采用背篓配送等特色方式 [30] - 通过赞助国际赛事、创新消费场景提升品牌高端形象 [42]
21特写|拓荒者侯孝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08:17
行业概况 - 中国啤酒行业是加入WTO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工业门类,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水、饮料、乳业等快消品,早期曾出现价格战、人海战、资本大战甚至肢体冲突[1][2] - 行业具有两大特征:1)受政府高度重视(尤其西部),因酒类消费税贡献大 2)对外开放早,外资渗透程度深[2][3] - 2013年中国规上啤酒企业产量达历史峰值5000万千升,是美国的2倍多,此后销量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3521万千升,较峰值减少30%[28][31] 华润啤酒发展历程 - 1993年成立时通过控股沈阳啤酒厂获得"雪花"品牌,1994年引入南非啤酒集团SABMiller持股49%进行技术合作[9][11] - 2005年提出"雪花品牌全国第一"目标,同年首创"勇闯天涯"品牌精神,该系列2024年仍是中档酒王牌,曾贡献总销量23%[15][16][17] - 2013年雪花品牌产销量突破1000万吨,带动公司销量超青岛啤酒成为全国第一,雪花品牌630万千升销量成为全球第一[18] - 2024年实现营收近400亿元(较2015年增长超100亿),股东应占溢利47亿元(是2015年3.5倍),中高档酒占比首次过半[44] 战略转型关键举措 - **产能优化**:2017-2021年关闭33家工厂(总数从98减至65),淘汰7000-8000人,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0%,同步新建百万吨级听装线和高档酒工厂[35][36] - **品牌高端化**:1)2018年推出999元/两瓶的超高端"醴"系列 2)2019年243亿港元收购喜力中国业务,获得品牌授权 3)2023年喜力销量同比增长300%至60万千升[38][47][48] - **啤白融合**:2021-2022年通过并购进入白酒领域,2024年白酒板块营收21亿元,其中金沙摘要品牌销量增35%,但金种子酒亏损扩大至2.6亿元[50][51][52]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华润啤酒以31.1%市占率保持第一,青岛啤酒22.6%、百威亚太19.8%、燕京啤酒10.6%、嘉士伯8%[31] - 利润差距显著缩小:2020年华润与百威亚太净利润差14亿元,2024年缩小至不足5亿元[7][44] - 高端市场竞争:2013年百威亚太占中国高端市场40%份额,华润雪花仅13%,2024年华润毛利率升至42%超越青岛啤酒(40%)[28][48] 管理特色 - 销售体系创新:1)建立"红白区"市场划分标准 2)制定《销售管理手册》标准化流程 3)深度分销团队执行"千街万店"终端覆盖[21][22][23] - 企业文化强调"铁脚板"精神,高管年均出差200+次,基层采用背篓送货等特色配送方式[5][25] - 实施"3+3+3"战略(2017-2025),每三年设定阶段性目标,最终实现从规模到质量的全面超越[33]
交出上市以来最差业绩!金种子酒华润系高管难“救火”,何秀侠将调回华润啤酒总部
金融界· 2025-07-08 10:32
高管变动 - 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辞职,辞去董事会董事、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及总经理职务 [1] - 何秀侠已调任华润啤酒总部战略部副总监,负责啤白赋能业务,华润啤酒派驻的副总经理刘福弼暂主持工作 [1] - 曾在泸州老窖专营公司担任高管的张桂波入职华润酒业,担任金种子酒业营销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营销业务 [1] - 何秀侠任内更换了70%的中层管理人员,销售总监曾一年内三度换人,导致政策执行断层 [6] 公司业绩 - 公司2008年营收6.62亿元,2012年增长至22.94亿元 [2] - 2013年公司收入与利润分别同比下滑9.32%和76.22%,此后连续五年业绩下滑 [3] - 2019年公司首度录得2.04亿元净亏损 [3]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87亿元、0.22亿元、2.58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96亿元,同比下降29.41%;归母净利润亏损0.39亿元,同比减少320.62% [4] 高管薪酬 - 华润入主首年(2022年)高管薪酬总额659.28万元,远高于2021年的344.1万元 [4] - 2023年董监高薪酬增长至1279.43万元,2024年降为1114.13万元 [4] - 2024年度股东大会关于董事薪酬议案投票中,5%以下股东反对票占比45.6% [5] 行业背景 - 公司曾与古井贡酒、口子窖、迎驾贡酒并称徽酒"四朵金花" [3] - 中酒协报告显示77%企业表示市场遇冷,悲观情绪持续存在 [6] - 华润啤酒快消式打法在白酒市场失效,同时推进啤酒渠道赋能和白酒独立运营导致资源内耗 [6] - 行业调整周期竞争加剧,高端化需长期投入但市场时间有限 [6]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是安徽金种子集团控股子公司 [1] - 1998年8月12日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八家、安徽第二家白酒上市公司 [2] - 产品包括浓香型白酒金种子系列、种子系列、醉三秋系列、颍州系列及金种子馥合香白酒 [1]
啤+白无用?金种子酒收入下滑、亏损扩大,"女帅“何秀侠辞职
搜狐财经· 2025-07-06 02:57
高管变动 - 公司董事、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辞去相关职务,辞职后不在公司及子公司担任任何职务 [1][5] - 何秀侠曾任职华润雪花啤酒多个区域公司总经理,2022年7月起掌舵金种子酒 [5][6] - 何秀侠离职后回到华润啤酒总部战略部任副总监,负责啤白赋能相关业务 [7] 业绩表现 - 2022-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6亿元、14.69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87亿元、0.22亿元 [6] - 2024年营收9.25亿元同比暴跌37%,净利润亏损2.58亿元同比扩大10倍 [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96亿元同比下降29.4%,净亏损3892.7万元同比下降320% [6] 战略与改革 - 何秀侠上任后推动管理变革,指出公司存在"信息不畅、互不相同、互不信任"问题 [3] - 华润入主后推动"啤白融合"战略,但白酒与啤酒在消费场景、经销商体系存在本质差异 [7] - 白酒行业具有强周期属性,品牌培育、渠道建设需长期投入,短期难以扭转颓势 [7] 市场竞争 - 作为安徽白酒"四朵金花"之一,市场份额逐渐收缩至省内部分地区 [9] - 2024年上半年省内营收4.36亿元同比增长3.3%,低于口子窖8.7%及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双位数增长 [9] - 省外营收同比增长62.5%至1.16亿元,但整体规模仍然较小 [9] 产品结构 - 2024年上半年低端酒、中端酒、高端酒占比分别为68%、26%、6.7% [9] - 产品结构偏弱,毛利率较低,中档以上产品尚在推广培育期 [9] - 尽管推出"馥合香"中高端产品,但营收主力仍是低端酒 [10] 薪酬问题 - 高管薪酬从2021年344.1万元增至2023年1279.4万元,何秀侠2023年薪酬305万元 [11] - 业绩亏损与高管薪酬上涨并存,2025年股东大会上薪酬议案遭近半数中小股东反对 [11][12] - 薪酬结构被指"旱涝保收",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12]
白酒行业人事震荡:洋河与金种子高管离任背后的战略重构与行业困局
搜狐财经· 2025-07-04 10:10
人事变动 - 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因工作调整辞任 [1] - 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提前离任 [1] - 洋河集团董事长杨卫国同样因工作调整离任 [7] - 宿迁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一职由顾宇接任 [7] - 华润啤酒副总裁刘辅弼暂代金种子酒总经理职务 [12] 洋河股份业绩表现 - 2022年营收突破300亿元 净利润首破百亿元 [2]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2_83%至288_76亿元 净利润暴跌33_37%至66_73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同比降幅扩大至31_92%和39_93% [2] - 股价自2021年起累计下跌70% 市值蒸发超千亿元 [2] - 行业排名从第三跌至第五 被山西汾酒和泸州老窖超越 [2] 洋河股份战略问题 - 品牌建设滞后 未及时对海之蓝 天之蓝等核心单品进行升级 [4] - 渠道模式僵化 过度依赖传统经销商体系 [4] - 省内竞争失利 江苏本土市场被今世缘通过国缘系列反超 [4] - 今世缘省内营收增速达21% 洋河省内市场同比下滑15% [4] 金种子酒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11_86亿元降至9_25亿元 [8] - 净利润累计亏损6_33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9_41% 净亏损扩大至3893万元 [8] - 股价从2022年3月的32_87元高点跌至10_82元 [10] - 基金持仓比例从16_6%降至6_97% [10] 金种子酒战略问题 - 啤酒经验与白酒逻辑存在消费场景差异 [10] - 价格带错配 核心产品定价与华润啤酒主流产品消费群体重叠度低 [10] - 品牌力薄弱 缺乏全国性品牌认知 [10]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_04亿元 短期借款攀升至2_25亿元 [12] - 白酒业务毛利率仅38_4% 行业排名垫底 [12] 行业现状 -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下降6_8% [15] - 销售收入增速从2016年的10_5%降至4_1% [15] - 头部企业通过品牌溢价巩固地位 [15] - 区域酒企面临向上突破难 向下防守苦的夹缝生存 [15] 转型趋势 - 去政府化与市场化 [16] - 年轻化与数字化 [16] - 生态化布局 [16] - 头部企业通过投资酱酒 威士忌等品类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6] - 区域酒企需聚焦核心产区打造差异化优势 [16] 未来挑战 - 洋河需在真年份战略与渠道革新间找到平衡点 [18] - 金种子酒需打破华润系与本土团队的利益壁垒 [18] - 区域酒企需与地方政府 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命运共同体 [18]
金种子酒总经理何秀侠辞职,华润系高管三年未能扭转业绩亏损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19:23
金种子酒高管变动 - 金种子酒董事、总经理何秀侠因工作调整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1][4] - 何秀侠原定任期至2025年11月21日,提前离任后由副总经理刘辅弼代行总经理职责 [4][5] - 何秀侠于2022年7月接任总经理,此前在华润啤酒有近20年工作经验 [4] 华润入主后的改革措施 - 产品线重构:砍掉低端产品,聚焦"馥合香"和"头号种子"两大中高端新品,主力产品价格带从15-50元提升至80-300元 [6] - 渠道改革:替换60%传统经销商,引入华润系快消品渠道商,加强数字化管控和终端扫码出货 [8] - 品类创新:推出"馥合香"香型,强调差异化以打破安徽市场浓香型垄断 [6] 业绩表现与困境 - 2022-2023年营收分别为11.86亿元、14.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7亿元、-2206.96万元 [8] - 2024年营收同比下跌37.04%至9.25亿元,归母净亏损扩大至2.58亿元,较2023年亏损额下滑超10倍 [8] - 华润啤酒快消式打法在白酒市场失效,啤酒渠道赋能与白酒独立运营导致资源内耗 [9] 行业与竞争环境 - 行业挤压加剧,区域酒企面临全国名酒下沉和本土龙头挤压,200元价格带竞争激烈 [10] - 金种子酒品牌势能薄弱,长期被视为低端酒,中高端新品缺乏认知基础 [10] - 管理层动荡:何秀侠任内更换70%中层,销售总监一年内三度换人,导致政策执行断层 [9] 华润战略调整 - 华润啤酒近期宣布侯孝海卸任董事会主席,显示内部战略调整 [9] - 华润酒业仍需探索金种子酒的出路,行业调整周期下高端化需长期投入但市场时间有限 [10]
市场变化之际,华润啤酒告别“侯孝海时代”,未来如何破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6-28 20:00
华润啤酒管理层变动 - 侯孝海辞去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及所有相关委员会职务,原因系个人安排[2] - 执行董事及总裁赵春武将暂代董事会主席职责,公司正在物色新候选人[2] - 侯孝海辞职前曾减持83.8万股套现2611.85万港元,剩余持股仅8万股[4] - 侯孝海否认将加入喜力啤酒或创业,计划回归家庭并可能从事教育行业[5] 侯孝海在华润啤酒的职业生涯与业绩 - 2001年加入华润啤酒,历任销售、市场及区域总经理等职,2016年出任CEO[5][6] - 掌舵9年间公司营收从286.9亿元增至386.4亿元,增幅34.6%[8] - 主导三大战略转型:推动雪花成为销量冠军、高端化布局、跨界白酒业务[8][10] - 2006年通过"勇闯天涯"营销使雪花销量达303.7万千升,蝉联行业第一[9] - 2017年启动"3+3+3"战略,通过产品升级和并购喜力中国实现高端化转型[10] - 高端产品销量从50万千升增至250万千升,中高端占比超50%[10] - 2021-2023年主导收购景芝、金种子、金沙三大白酒品牌,探索"啤白融合"[10][12] 中国啤酒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行业总产量3521.3万千降同比下降0.6%,延续量缩趋势[15] - 高端啤酒(10-12元)及超高端产品出现滞销,龙头企业面临营收压力[15] - 行业进入高端化下半场,竞争焦点转向价值而非规模扩张[16] - 企业尝试通过渠道变革、价格带调整、国际化等策略寻求突破[16] 华润啤酒未来发展方向 - 暂代主席赵春武拥有20年华润体系经验,擅长渠道网络构建与终端管理[17] - 继任者需具备国际视野与下沉市场洞察力,平衡啤酒主业与白酒新业务[18] - 高端化突围需激活喜力中国整合势能,应对百威等国际品牌竞争[18] - 白酒业务需实现渠道共享与供应链协同,创造第二增长曲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