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渗透

搜索文档
36氪首发|以渠道优势见长,数字经期护理公司安雅(Enya)获得数百万美元融资
36氪· 2025-06-30 17:59
文|兰杰 近日36氪获悉,卫生巾品牌安雅(Enya)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早期美元风险投资机构500Global。据悉,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品牌建设 和开拓中国市场。 安雅是一家数字经期护理公司,于2020年在新加坡成立,已经开拓了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特区、阿联酋和沙特等在内的市场,今年以来进入中国内 地市场,致力于为全球女性提供优质的经期护理。 品牌创始人张伟垦(Chris Teo)是资深跨界创业者,拥有金融科技(FinTech)与消费科技(Femtech)双轨经验。现专注于Femtech领域创业,致力于将自身 在科技成本管理及效率提升方面的专业经验,应用到快速消费品(FMCG)领域的Femtech项目中,推动企业高效规模化发展。 品牌预计今年收入增长翻倍,伴随着进入中国市场,明年收入有望突破千万美元。 安雅的大股东赵梦颖向36氪表示,安雅是一家以产品能力和渠道能力著称的公司。 具体来讲,安雅旗下的产品品类包括卫生巾、暖宝宝、月经杯、月经裤等。其中,卫生巾是在中国主推的产品,均使用100%有机棉。 目前国内市场不乏有着同样宣传的卫生巾品牌,如全棉时代等。对此,安雅创始人向36氪表示,其可 ...
4.3万亿市场交接窗口期:娃哈哈砍福利、李子园断老路,谁将接住接力棒?
36氪· 2025-06-30 16:22
李子园换代与战略调整 - 创始人李国平之子李博胜于2024年底接任总经理,开启二代接班新局面 [1][3] - 公司面临甜牛奶产品结构单一问题,该品类贡献超95%营收,华东区域占比50%以上,导致2021-2024年营收停滞在14.0-14.7亿元区间,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6% [4][6] - 新品开发效果有限,2023-2024年推出的无菌灌装果汁等新品营收占比不足3% [9] - 李博胜上任后推动产品健康化升级,2025年推出"6零配方"维生素水及无蔗糖甜牛奶,一季度净利润达6,617万元同比增长16.2% [10] - 渠道端整合电商平台并启动直播业务,同时拓展零食量贩和便利店渠道,形成"电商引流+量贩销售"协同模式 [12] 快消品行业接班潮案例 - 全国超80%民营企业为家族掌控,食品饮料行业未来五年68%头部企业面临接班,涉及4.3万亿市场价值重构 [14] - 康师傅二代接班后推动数字化管理系统,2024年归母净利润达37.3亿元同比增长19.8% [16] - 娃哈哈宗馥莉改革销售体系并缩短研发周期60%,2024年营收恢复至700亿元,电商渠道占比提升25% [18] 企业战略转型共性 - 产品战略从大单品依赖转向生态矩阵,如李子园拓展维生素水和植物蛋白饮,娃哈哈加码气泡水和咖啡 [20] - 渠道战略从传统经销转向场景渗透,李子园合作零食量贩渠道,旺旺进驻抖音直播 [21] - 决策方式从经验主义转向数据驱动,康师傅MIS系统提升库存周转率30%,李子园通过会员数据分析提升复购率 [22] 行业代际传承影响 - 接班带来管理创新但可能引发内部动荡,如娃哈哈经销商体系调整和老员工抗议 [23] - 新管理层推动战略变革,宗馥莉缩短研发周期,魏氏兄弟促成国际合作,李博胜实施品牌年轻化 [23]
消费金融市场格局生变 京东持牌、阿里全场景、抖音隐现
经济观察网· 2025-05-26 19:55
行业格局重塑 -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迎来洗牌 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推动行业格局重塑[1] - 京东集团成功获取全国性消费金融牌照 成为新规实施后首家通过股权重组方式入场的平台企业[1] - 阿里巴巴通过蚂蚁消费金融和"集团军作战"模式全面渗透消费金融领域 构建覆盖全场景的助贷网络[1] - 抖音通过"抖音月付"等产品悄然扩张 2023年放贷余额突破3000亿元 快速成长为消费金融市场的"隐形冠军"[1][8] 京东持牌战略 - 京东获批消费金融牌照 相比小贷牌照在资金规模、融资渠道和业务范围上优势显著 杠杆率最高可达10倍[3] - 预计信贷规模可扩大5-8倍 降低资金成本 支持拓展线下场景和创新产品体系[3] - 京东通过收购现有持牌机构进入市场 规避新设审批不确定性 获得成熟业务体系[3] - 京东盛际小贷已发行66单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总金额高达572.90亿元[2] 阿里全场景布局 - 阿里巴巴完成旗下淘宝、闲鱼、飞猪、钉钉等核心流量平台的金融业务布局[5][6] - 蚂蚁消费金融2024年总资产规模突破3137.5亿元 同比增长30.9% 营业收入152.1亿元 增幅76.3%[6] - 净利润同比飙升19倍至30.5亿元 稳居消费金融行业盈利榜首[6] - 蚂蚁消费金融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2024年8月转让未偿本息5.88亿元 涉及约10万户借款人[7] 抖音差异化竞争 - 抖音依托"内容+金融"模式快速崛起 用户可在短视频种草后直接使用分期支付[8] - 风控体系结合视频互动、购物偏好等非传统指标 构建独特信用评估模型[8] - 评估维度包含视频互动偏好、直播间停留时长等非结构化数据 难以复制其风控逻辑[9] - 抖音的隐秘扩张预示着金融服务竞争维度转向更底层的"注意力争夺战"[9]
一张票根玩转一座城:文旅融合的消费新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19 13:20
河南洛阳今年搞了个"凭车票半价游"的活动,直接让高铁票变身旅游优惠券。北京游客韩雪一家三口, 靠三张车票省下100多门票钱,转头就租了汉服拍照。景区工作人员岳文龙说,政策一出,半价票日均 多卖上千张——铁路部门赚了客运量,景区赚了客流,汉服店赚了生意,游客还觉得赚了便宜,简直 是"四方共赢"。 更绝的是那本《洛书寻迹手册》,巴掌大的册子塞了50多张优惠券,从景点到甜品店统统覆盖。游客拿 着它,像玩寻宝游戏一样打卡消费。汉服店主张蓝笑得合不拢嘴:"4月加入活动后,顾客多了三成,妆 造师忙到没时间吃饭!"这种"手册+票根"的组合,把散落的消费点串成了珍珠项链,你懂的,游客花钱 花得心甘情愿。 话说最近几年,旅游玩法真是越来越"卷"了。以前出门玩,景点门票、酒店住宿、吃饭购物都是分开掏 钱,现在呢?一张票根可能直接串起整条消费链——看场戏剧送艺术展门票,高铁票能半价游古城,甚 至看场球赛还能白嫖景区门票。怎么说呢,这届文旅人算是把"跨界联动"玩明白了。 从"单打独斗"到"打包优惠":票根的魔力 你肯定遇到过这种情况:规划旅行时,景点门票、交通、住宿挨个比价,算到头大。但现在,越来越多 地方开始搞"一票通"。比如河北 ...
付费用户破1.2亿,月活连跌14季,腾讯音乐的“甜蜜”与“焦虑”
36氪· 2025-05-14 18:42
当全球音乐产业在AI作曲、元宇宙演唱会等新技术浪潮中激烈竞逐时,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隐形冠 军"腾讯音乐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2025年一季度营收73.6亿元、净利润22.3亿元,核心业务在 线音乐收入占比逼近80%。 然而,这份财报的B面,是活跃用户连续14个季度流失的隐痛,是字节跳动"汽水音乐"以抖音生态为矛 直插腹地的威胁,更是网易云音乐以社区黏性实现反超的步步紧逼。 数字音乐市场的战火从未停歇,但胜负手已悄然转移:从版权争夺转向生态闭环,从付费订阅转向场景 渗透,从流量收割转向价值深耕。 当腾讯音乐用"提纯用户"筑起护城河时,对手们正以更锋利的武器——短视频的即时满足、车载场景的 碎片化消费、AI的精准投喂——撕开缺口。 这场战役的终局,或许不属于某个单一平台,而是属于那些能同时驾驭技术、内容与用户心智的"全能 王者"。 传统业务承压,AI技术成破局关键 财务亮眼但用户根基动摇,在线音乐"量价双升"能否持续? 腾讯音乐发布的一季度财报展现出高质量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达73.6亿元,同比增长 8.70%;调整后净利润为22.3亿元,同比增长22.8%。 其中,在线音乐业务作为核心增长引擎表 ...
付费用户破1.2亿,月活连跌14季,腾讯音乐的“甜蜜”与“焦虑”
美股研究社· 2025-05-14 18:28
来源 | 美股研究社 当全球音乐产业在AI作曲、元宇宙演唱会等新技术浪潮中激烈竞逐时,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的"隐 形冠军"腾讯音乐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2025年一季度营收73.6亿元、净利润22.3亿 元,核心业务在线音乐收入占比逼近80%。 然而,这份财报的B面,是活跃用户连续14个季度流失的隐痛,是字节跳动"汽水音乐"以抖音生 态为矛直插腹地的威胁,更是网易云音乐以社区黏性实现反超的步步紧逼。 数字音乐市场的战火从未停歇,但胜负手已悄然转移:从版权争夺转向生态闭环,从付费订阅转 向场景渗透,从流量收割转向价值深耕。 当腾讯音乐用"提纯用户"筑起护城河时,对手们正以更锋利的武器——短视频的即时满足、车载 场景的碎片化消费、AI的精准投喂——撕开缺口。 这场战役的终局,或许不属于某个单一平台,而是属于那些能同时驾驭技术、内容与用户心智 的"全能王者"。 传 统 业 务 承 压 A I 技 术 成 破 局 关 键 财务亮眼但用户根基动摇,在线音乐"量价双升"能否持续? 腾讯音乐发布的一季度财报展现出高质量增长态势。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达73.6亿元,同比增长 8.70%;调整后净利润为22.3亿元,同比增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