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发国债
icon
搜索文档
7月经济数据点评:内需仍然低迷,政策仍需加码
长城证券· 2025-08-17 08:09
消费端 - 7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38780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上月3.8%放缓[2] - 住户存款同比增速10.27%,较上月放慢0.51个百分点;住户贷款同比增速2.65%,放慢0.33个百分点[2] - 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负增,拖累社零同比增速0.44个百分点[2] - 汽车零售额同比大幅下降6个百分点至-1.5%,拖累社零同比降低0.15个百分点[10] 房地产 - 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57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4%,降幅较上月扩大1.8个百分点[2] - 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1] - 7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累计同比下降7.5%,降幅较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26] - 70城新房价格环比-0.3%,二手房价格环比-0.5%[21] 投资端 -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88229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较上月放慢1.2个百分点[3] - 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3.2%[1]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较1-6月增速放缓1.3个百分点[35] 生产端 - 1-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3%,比1-6月下降0.1个百分点[38] - 1-7月份发电量增速为1.3%,增速维持低位运行[38]
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北京商报· 2025-05-28 22:46
宏观收入分配结构与经济增长 - 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低制约消费增长 2022年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60.8% 显著低于日本(70.3%)、德国(69.5%)和美国(84.9%) [5][6] - 再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居民部门转移支付净流出 2000年以来可支配收入持续低于初次分配收入 [7] - 民生领域支出不足 2023年社保+医疗+住房保障支出仅占GDP5.5% 国际比较显示提升空间显著 [8] 政策建议框架 - 短期措施聚焦转移支付 包括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中西部/农村倾斜)、灵活就业群体定向补贴、3个月有效期消费券等 [10] - 个税改革形成持续现金流 建议起征点从5000元/月提至8000元(年减税300亿) 10-35万年收入区间税率降5个百分点(年减税1000亿) [11] - 长期优化转移支付制度 需完善中央地方财政分配机制 加强中西部/农村地区资金精准投放 [12] 财政工具创新应用 - 政府购买撬动服务消费 重点发展家政专业化/托育普惠化/智慧养老产业 配套银发经济园区建设 [17][18] - 税制改革引导结构升级 对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研发实施消费导向型税收优惠 扩大文旅/养老服务业增值税留抵退税 [19] - 养老金账户改革提升消费倾向 通过降低账户税率(当前3%)、匹配医疗照护增值服务等方式转化居民储蓄 [20] 政府债务空间测算 - 当前负债率65.7%显著低于G20均值(118.2%) 基准情景下2035年负债率87.3%(GDP年增4%+赤字率4%+利率1.5%) [22][23] - 压力测试显示政策空间充足 情景四(GDP年增3%+赤字率5%)下2035年负债率110% 仍低于发达国家当前水平 [24] - 特别国债资金需平衡消费/投资 建议30万亿国债增量优先支持民生领域 配合OMO利率调控降低融资成本 [25] 消费结构转型趋势 - 服务消费占比52.3%(2022年) 较美日差距明显 政策需引导向养老/托育/文旅等服务业倾斜 [16] - 财政支出结构待优化 当前"重建设轻服务"倾向明显 建议提高民生支出占比至GDP7%以上 [17] - 创新财政工具应用 政府投资基金可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托育等薄弱领域 [18]
盛松成:如何通过再分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财经· 2025-04-15 11:12
文章核心观点 需采取完善再分配政策措施提振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应兼顾短期与长期,将稳增长与促改革结合,引导经济需求结构向消费倾斜,且增发国债有空间,资金使用要在消费和投资、民生和建设间取得平衡 [1][2] 再分配调节机制有待改进 - 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占GDP比重低于日本、德国和美国等主要国家,住户部门收入份额偏低与再分配调节不合理有关 [3] - 2000年以来我国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比重持续低于初次分配收入比重,再分配调节不合理,居民部门转移支付支出大于收入 [3] -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总体低于GDP增速,截至2023年末我国社保等民生领域政府支出有提升空间 [4] 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 增加对居民部门的短期转移支付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拓展支持品类,建立政策反馈机制 [12] - 增加对灵活就业人员、多孩家庭等群体的转移支付,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涨幅下降,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消费关键 [12] - 设定有效期的消费券有显著时效性优势,建议将本轮消费券使用有效期设定为3个月左右,分阶段、分批次发放 [13] 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人群税率,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5000元上调至8000元,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率,两项调整每年约减少税收1300多亿元,对国家财政影响小但惠及中低收入人群 [14] - 长期应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15] 引导需求结构进一步向消费倾斜 以政府购买撬动市场供给和相关投资 -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重建设、轻服务”倾向,需优化,以政府购买增加民生支出可带动企业投资,如家政、托育、养老领域 [17] - 注重政府投资基金等创新财政工具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7] 税制改革应关注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 产业端支持现代产业与消费升级融合,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给予税收优惠,建立创新消费税收试验机制 [18] - 需求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推进消费税改革,下调升级消费品税率,考虑消费区域布局 [18] 加大个人养老金税优力度,并带动有关服务供给 - 降低个人养老金账户税率,完善对养老金融产品管理人激励机制,增加与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联服务 [19] 增发国债仍有空间,更多向消费领域倾斜 - 我国中央财政有较大举债和赤字提升空间,模拟显示不同情景下到2035年我国政府负债率有不同变化,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需转变观念,货币政策应配合 [20][21][22] - 资金用途要在支持消费和投资、民生和建设间取得平衡,消费和投资相辅相成,提振消费有助于稳外资,应对外部冲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