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万亿蓝海待启!外骨骼机器人加速 “跑” 进千家万户
机器人圈· 2025-05-21 17:40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现状 - 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在黄山、泰山、华山等景区大受欢迎,被称为"懒人爬山神器",概念股在资本市场受追捧[1] -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商业化临界点,需在人机协同技术、轻量化材料、续航能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1] - 深圳市肯綮科技2021年首款产品"C1 Pro"重20公斤遭冷遇,新一代产品"π"重量降至1.8公斤,今年"五一"在泰山投放500台满负荷运营,运营点扩展至全国10多家景区[2] - 杭州智元研究院推出"踏山"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和生长型运动控制算法,长沙优龙机器人"游龙"在岳麓山、衡山完成试验[2] 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 - 外骨骼机器人已渗透工业、军事、应急救援及养老领域:工业领域提升装配效率,军事增强单兵作战能力,消防救援携带重型装备,养老辅助失能老人行走[3] - 机构预测2025-2028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47.7%,2028年规模达58亿美元[3]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2亿元,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0%[3]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高性能芯片是关键,国民技术推出N32H7系列双核架构芯片提升计算能力,支持端侧轻量级机器学习算法[4] - 轻量化材料是市场接受关键,浙江精工集成科技研发碳纤维材料用于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4] - 电池续航需从几小时提升至1天甚至数天,格林美研发高比能、高倍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5] - 消费级产品生产成本仍高,需AI、芯片、新材料、电池技术全方位突破才能规模化降低成本[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2023年工信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验证[6]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等技术[6] - 2024年上海、四川等地出台政策支持外骨骼机器人发展[6] - 资本市场热度高涨:上海傲鲨智能累计完成5轮融资,优龙机器人获长沙国资数千万元战略融资[7] - 探路者与北京新兴东方航空、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外骨骼产品[7] 行业展望 - 在政策、资本、企业合力推进下,外骨骼机器人正向消费端逐步渗透[8] - 未来外骨骼机器人将成为科技普惠人类的核心载体之一[8]
外骨骼机器人如何“强筋健骨”
证券日报· 2025-05-21 00:17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外骨骼机器人从科幻概念走向现实应用,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天花板",并在"五一"假期成为黄山、泰山、华山等景区的"爬山神器"[1] - 肯綮科技2021年在泰山景区投放外骨骼机器人"C1Pro"进行试点运营,2024年"五一"期间投放500台新一代产品"π"实现满负荷运营,已扩展至全国10多家景区[2][3] - 行业处于商业化临界点,需突破人机协同技术、轻量化材料、续航能力提升和成本控制等瓶颈[1][6]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 肯綮科技产品从初期20公斤减至1.8公斤,采用AI算法识别步态,单次充电支持5小时续航/14公里行程,节省穿戴者30%体能[3] - 杭州智元研究院的"踏山"运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和生长型运动控制算法,实现个性化适配[4] - 国民技术推出双核架构N32H7系列芯片,支持端侧轻量级机器学习算法,已实现批量出货[6] -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研发碳纤维材料,推进髋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6] 应用场景拓展 - 医疗康复领域:高端设备价格超100万元,用于改善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2] - 工业领域:上肢外骨骼可提升装配效率[4] - 军事领域:增强士兵负重和持续作战能力[4] - 应急救援:帮助消防员携带重型装备攀爬高楼[4] - 养老护理:已在部分社区试点辅助失能老人行走[4] 政策与资本支持 - 2023年工信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8] - 上海2024年方案提出推广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四川2025年计划推动人机协同外骨骼规模化应用[8] - 上海傲鲨智能2024年5月获新一轮融资,累计完成5轮[9] - 优龙机器人2024年5月获长沙国资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用于研发和产线扩建[9] 市场规模预测 -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58亿美元,2025-2028年CAGR为47.7%[10]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2亿元,2023-2028年CAGR约50%[10] - 探路者等企业跨界布局,与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发智能外骨骼产品[10]
国泰海通|新能源:从概念到产业化,市场空间广阔——外骨骼行业专题报告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概述 -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体骨骼开发的机电一体化装置,通过智能算法实时感知用户运动意图,为穿戴者提供保护、支撑和运动等功能 [1] - 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由五大系统构成,其中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是实现人机交互的核心 [1] - 外骨骼机器人已应用于军事、工业、医疗等多领域,产品逐渐向消费级下沉 [1] 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 - ABI预测2030年外骨骼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68亿美元 [2] - 军事领域可提高单兵作战能力,工业领域可提高效率、降低工伤风险,应用于物流、汽车制造、矿山等高强度作业场景 [2] - 户外领域提升了登山徒步体验,已在多个景区投入测试或运营,价格已向消费级下沉 [2] - 医疗领域在康复和老年护理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2]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 技术进步驱动了外骨骼机器人快速发展,应用领域大幅拓宽 [1] - 随着AI、材料科学的突破及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增长,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1] - 外骨骼机器人已展现出了从特种到民用的发展特征,有望逐步向居家养老、户外运动等消费级市场渗透 [1] 企业布局与竞争格局 - 众多企业以自研、合作开发、成立子公司或者投资初创公司等方式入局 [3] - 建议关注外骨骼机器人布局领先,拥有成熟技术与产品的公司 [1]
未知机构:国泰海通电新徐强团队外骨骼最早落地的机器人形态外骨骼机器人-20250506
未知机构· 2025-05-06 09:40
纪要涉及的行业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产业趋势**:从军用到民用、工业到C端消费级发展;从刚性/机械外骨骼往柔性外骨骼轻量化发展;往可穿戴式智能装备进阶如脑机接口技术的外骨骼机器人[1] - **政策支持**: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发布文件,提到在行动障碍人群中开展外骨骼机器人试点示范;同年国务院将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作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1] - **产业阶段**:处于从0到1,从工业级到消费级迅速扩展前夕,应用领域包括医院、工业领域、消费级(中老年助行、户外运动)[2] - **市场空间**:售价从几十万到几千元,目前估计年出货量10万套;中国有30万名残障人士,65岁以上老年人2亿,户外人群4亿(80后90后占比6成)[2] - **产业链构成**:整机企业、核心零部件与相关设备[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核心零部件**:芯片、控制算法、陀螺仪、传感器(气压)、碳纤维、树脂、工业塑料、电机、脑机接口[3] - **整机标的**:EKSO BIONICS(美股市值7000万元、PB0.84,1.3亿营收,毛利率50%,亏损8000万)、振江股份(7成控股子公司海普曼机器人从事外骨骼业务)、探路者(和迈宝智能联合研发下肢外骨骼用于行走辅助)、电广传媒(参股程天科技)、福光股份(持股傲鲨智能19.65%)、信隆健康(持续招募团队自研外骨骼等产品)、新兴装备(军用)、伟思医疗(康复机器人)[3] - **零部件企业**:美湖股份(外骨骼电机及模组量产配套)、中超控股(在研外骨骼机器人用信号传输电缆)、光大同创(碳纤维应用延伸至外骨骼)、苏州固锝(IM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