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产业

搜索文档
15秒,几百台现货售罄!外骨骼机器人产业即将大爆发?|机器人新视界
证券时报· 2025-08-22 08:16
文章核心观点 -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正从医疗康复等专业领域加速向大众消费场景拓展 尤其在旅游和户外经济中催生"窝囊旅游"新趋势 行业迎来爆发前夜 [2][8][9] - 技术突破 硬件升级和AI软件优化共同推动外骨骼机器人从笨重"机械铁架"向柔性"智能肌肉"进化 康复训练精准度提升30%以上 患者主动参与度提高50% [4][5][6] - 消费级场景爆发打开市场需求 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146.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42.2% 但成本高 穿戴体验优化仍是行业挑战 [8][9][11][12] 技术跃迁 - 硬件层面: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爆发推动关节电机 碳纤维材料 高密电池等技术突破 显著提升外骨骼机器人的舒适性 便携性与实用性 [5] - 软件层面:AI大模型进步为外骨骼机器人提供智能算法支持 基于临床大数据的AI算法可辅助个性化训练方案 多模态传感器感知运动意图并实时调整助力强度 [6] - 技术变革:外骨骼机器人经历从刚性"机械铁架"向柔性"智能肌肉"的进化 通过柔性驱动器 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实现医疗康复领域应用升级 [4] 场景爆发 - 消费级应用:2025年被视为外骨骼机器人消费场景应用元年 今年春节及"五一"期间 泰山 黄山等景区已推出租赁服务 单次费用约百元 [8] - 市场需求拓展:从医疗康养拓展至户外旅游 工业制造(物流 矿业 建筑业)及个人康复辅助场景 程天科技消费级产品(售价2599元)上线15秒售罄几百台 [8][9] - 规模预测: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46.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42.2% 工业领域可减轻体力负担 降低职业伤害 消费级满足银发群体自主行动需求 [9] 行业推动力 - 政策支持:2023年工信部等十七部门明确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验证 多地已将其纳入医保或养老补贴目录 [11] - 资本涌入:今年以来融资进程提速 傲鲨智能连续完成两轮融资(彬复资本领投) 程天科技获近亿元B轮融资(锡创投领投) [11] 发展挑战 - 成本问题:专业级外骨骼机器人价格达几十万至上百万元 长期维护 软件升级和配件替换构成持续成本负担 [11] - 体验优化:部分产品存在不够轻巧 束缚感强 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 需提升人体贴合性及不同体型的定制化适配性 [12]
技术与需求共振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前夜
证券时报· 2025-08-22 02:34
行业趋势 - 外骨骼机器人从医疗康养等专业领域拓展至旅游、户外等消费级场景,加速渗透日常生活[1][6] - 技术突破与场景应用深度共振,叠加人口老龄化、智能制造、户外经济等多重需求驱动,产业迎来爆发前夜[1][7] - 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146.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2.2%[7] 技术发展 - 硬件层面:关节电机、碳纤维材料、高密电池等共性技术显著突破,提升设备舒适性、便携性与实用性[3] - 软件层面:AI大模型进步实现个性化训练方案制定、运动意图感知及实时助力调整,康复训练精准度提升30%以上,患者主动参与度提高50%[4] - 技术经历从刚性"机械铁架"向柔性"智能肌肉"的变革,涵盖柔性驱动器、多传感器融合及生物力学模型应用[2] 市场应用 - 2025年被视为消费场景应用元年,景区租赁服务单次费用约百元,吸引中老年及登山爱好者群体[6] - 消费级产品售价2599元,上线15秒售罄数百台,购买者包括退休中老年及中青年家庭用户[6] - 工业场景应用于物流、矿业、建筑业,可减轻体力负担、降低职业伤害、提升生产效率[7] 政策与资本 - 2023年《"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验证[8] - 产品被多地纳入医保或养老补贴目录[8] - 2023年多家企业获融资,程天科技获近亿元B轮融资,傲鲨智能连续完成两轮融资[8] 发展挑战 - 专业级产品成本达数十万至百万元,长期维护、软件升级及配件替换构成持续成本负担[8] - 部分产品存在不够轻巧、束缚感强、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穿戴体验及定制化适配性需优化[9]
万亿蓝海待启!外骨骼机器人加速 “跑” 进千家万户
机器人圈· 2025-05-21 17:40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现状 - 今年"五一"假日期间外骨骼机器人在黄山、泰山、华山等景区大受欢迎,被称为"懒人爬山神器",概念股在资本市场受追捧[1] - 外骨骼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商业化临界点,需在人机协同技术、轻量化材料、续航能力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突破[1] - 深圳市肯綮科技2021年首款产品"C1 Pro"重20公斤遭冷遇,新一代产品"π"重量降至1.8公斤,今年"五一"在泰山投放500台满负荷运营,运营点扩展至全国10多家景区[2] - 杭州智元研究院推出"踏山"采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和生长型运动控制算法,长沙优龙机器人"游龙"在岳麓山、衡山完成试验[2] 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 - 外骨骼机器人已渗透工业、军事、应急救援及养老领域:工业领域提升装配效率,军事增强单兵作战能力,消防救援携带重型装备,养老辅助失能老人行走[3] - 机构预测2025-2028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47.7%,2028年规模达58亿美元[3]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2亿元,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0%[3]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高性能芯片是关键,国民技术推出N32H7系列双核架构芯片提升计算能力,支持端侧轻量级机器学习算法[4] - 轻量化材料是市场接受关键,浙江精工集成科技研发碳纤维材料用于髋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4] - 电池续航需从几小时提升至1天甚至数天,格林美研发高比能、高倍率高镍三元正极材料[5] - 消费级产品生产成本仍高,需AI、芯片、新材料、电池技术全方位突破才能规模化降低成本[5] 政策与资本支持 - 2023年工信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验证[6]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等技术[6] - 2024年上海、四川等地出台政策支持外骨骼机器人发展[6] - 资本市场热度高涨:上海傲鲨智能累计完成5轮融资,优龙机器人获长沙国资数千万元战略融资[7] - 探路者与北京新兴东方航空、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外骨骼产品[7] 行业展望 - 在政策、资本、企业合力推进下,外骨骼机器人正向消费端逐步渗透[8] - 未来外骨骼机器人将成为科技普惠人类的核心载体之一[8]
外骨骼机器人如何“强筋健骨”
证券日报· 2025-05-21 00:17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外骨骼机器人从科幻概念走向现实应用,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的"天花板",并在"五一"假期成为黄山、泰山、华山等景区的"爬山神器"[1] - 肯綮科技2021年在泰山景区投放外骨骼机器人"C1Pro"进行试点运营,2024年"五一"期间投放500台新一代产品"π"实现满负荷运营,已扩展至全国10多家景区[2][3] - 行业处于商业化临界点,需突破人机协同技术、轻量化材料、续航能力提升和成本控制等瓶颈[1][6]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 肯綮科技产品从初期20公斤减至1.8公斤,采用AI算法识别步态,单次充电支持5小时续航/14公里行程,节省穿戴者30%体能[3] - 杭州智元研究院的"踏山"运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和生长型运动控制算法,实现个性化适配[4] - 国民技术推出双核架构N32H7系列芯片,支持端侧轻量级机器学习算法,已实现批量出货[6] -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研发碳纤维材料,推进髋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6] 应用场景拓展 - 医疗康复领域:高端设备价格超100万元,用于改善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2] - 工业领域:上肢外骨骼可提升装配效率[4] - 军事领域:增强士兵负重和持续作战能力[4] - 应急救援:帮助消防员携带重型装备攀爬高楼[4] - 养老护理:已在部分社区试点辅助失能老人行走[4] 政策与资本支持 - 2023年工信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服务场景应用[8] - 上海2024年方案提出推广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四川2025年计划推动人机协同外骨骼规模化应用[8] - 上海傲鲨智能2024年5月获新一轮融资,累计完成5轮[9] - 优龙机器人2024年5月获长沙国资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用于研发和产线扩建[9] 市场规模预测 -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58亿美元,2025-2028年CAGR为47.7%[10]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42亿元,2023-2028年CAGR约50%[10] - 探路者等企业跨界布局,与清华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发智能外骨骼产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