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人智能
搜索文档
未来学家凯文·凯利:“酷中国”将引领趋势
国际金融报· 2025-10-21 18:18
AI技术演进的核心观点 - AI的价值在于赋能而非取代,人类与AI的协作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核心模式 [1] - 提出“进托邦”理念,以持续改进和长期乐观推动科技向善 [1][7] - AI将如电力般成为基础设施,企业和个人通过API按需获取服务,真正的竞争力体现在用户与AI的交互能力上 [6] AI领域的不确定性 - AI领域存在三个关键不确定性:通用人工智能是否可实现、计算部署的中心化或边缘化趋势、以及AI对就业的影响 [3] - 未来可能更多是多种专注于特定任务的弱人工智能组合,即“人工智能们”,而非单一的通用智能系统 [3] - AI可能以与人类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即“异人智能”,这种多样性是优势 [3] - 未来AI的计算资源将更多分布在边缘或本地设备,而非集中在云计算中心 [3] - 基本上没有人因为AI的出现而失业,AI以赋能为主,通过AI提升工作效率的员工平均可提高25%的生产力 [4] - “人+AI”协作模式优于纯AI或纯人类模式,将成为未来工作的核心能力,尤其在医疗、教育、客服等知识密集型行业 [4] AI未来五到十年的前沿发展方向 - 四大前沿发展方向包括:符号推理、空间智能、情感智能和智能体 [6] - 符号推理是结合自上而下的推理与自下而上的神经网络,实现更复杂的认知 [6] - 空间智能使AI能理解现实世界的物理化学等特征,执行自动驾驶等真实环境操作 [6] - 情感智能使AI能识别、理解并展现情感,实现双向情感互动,可能催生虚拟宠物等新型社会连接 [6] - 智能体是能自主完成任务的AI单元,可组成复杂生态系统并形成智能体经济,未来智能体间支付可能采用稳定币等数字货币 [6] AI的应用与采纳 - AI的应用是渐进过程,需要企业和个人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方面逐步调整 [8] - 程序员、客服、市场营销等岗位是最早受益于AI的领域,小型企业因组织灵活更容易快速适应 [8] - 尝试AI应用应遵循“三次法则”:第一次尝试成本高易失败,第二次成本下降效果不理想,第三次可能成功并实现优化 [8] “酷中国”的未来愿景 - 提出“酷中国”视角,认为中国有潜力通过软实力积累成为引领潮流、令人钦佩并想要模仿的国家 [10] - 实现“酷中国”的三条路径:打造卓越的全球性产品、增强文化输出、建设魅力都市 [11] - 中国可能在游戏、自动驾驶、生物医药、AI芯片乃至全自动化工厂等领域实现突破,未来不仅出口商品,还可以“打包出口工厂”实现就地制造 [11] - 中国作为“工程师之国”,有能力建立基于数据与证据决策的“信息文明”社会模型,让AI服务于人类福祉 [11]
李建忠对话 KK 凯文.凯利:通用智能是个伪命题,AI 不应该模仿人类 | AI 进化论
AI科技大本营· 2025-06-23 16:38
AI 的人机交互、单一设备 VS 多元设备 - 凯文·凯利预测智能眼镜将在25年后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个人计算中心设备,但需攻克储能技术等五项关键突破 [5][6] - 镜像世界的构建不依赖眼镜,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和TikTok等已在扫描真实世界训练AI的空间智能 [6][7] - 技术发展呈现钟摆效应,未来设备可能回归专业化,但智能手机是例外,AR眼镜或成为通用平台连接专业化应用 [7][8][9] AI 的路线之争、通用智能 VS 专用智能 - 技术路线呈现从专用模型向通用模型统一趋势,大语言模型已统一文本任务,但应用层面专用AI更实用 [10] - AI发展路径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分为"扩展派"(持续扩大模型规模)和"专业化派"(终端小模型、领域专用AI) [11][12] - 凯文·凯利个人倾向专业化路线,认为需为不同场景做好准备,避免垄断生态 [12] AI 哲学思辨、"异人智能"与人类智能 - AI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不同,AI意识将是"异人意识",其智能构成和演进环境(人类需求)决定差异 [13][14][16] - 人类价值在于责任承担能力,未来工作核心是管理AI并为其决策担责,人性本身成为稀缺资产 [15][16] AI 的创新 VS 人类的创新 - AI创造力分为日常创新(当前可实现)和颠覆式创新(25年内或部分实现),后者将开辟全新领域 [17][18] - AI创新呈现"异人"特质,如AlphaGo第37手,但社会消化现有AI技术仍需10年,重大突破尚需时间 [17][19] Agent 的生态与入口之争 - Agent生态将推动互联网从"信息网络"升级为"行动网络",入口之争涉及超级AI助理、操作系统或新型设备 [20] - 智能眼镜可能成为Agent交互界面,需支持多模态交互(语音、手势、表情),苹果等公司正探索相关设备 [20][21] AI 时代的操作系统 - AIOS需定义自然语言交互标准,实现跨Agent协作,开源属性可避免垄断,责任是规范人机交互协议 [23] AI 变革内容创作与内容消费 - 未来内容向3D/4D沉浸式体验迁移,AI将具备情绪反应能力,引发人机情感联结革命 [24][25] - AI成为内容主要消费者,催生为AI创作的新模式,如传记专供AI阅读,重塑互联网商业模式 [26][27] AI 时代的创业公司与巨头竞争 - 科技巨头面临创新者窘境,OpenAI等创业公司更可能主导AI变革,因巨头难以冒险投入高风险新业务 [28][29] - 突破窘境需强决断力领导者,如盖茨和乔布斯,但成功概率极低 [29][30] 人形机器人 VS 专用机器人 - 绝大多数机器人非人形但适配人类尺寸基础设施,仅家用机器人可能拟人化,工作场景优先普及 [31][32][33] AI 时代的组织变革 - 小公司AI应用速度快于大公司,因需重构组织而非简单添加AI工具,亚马逊要求15万员工强制实验AI [34] - 成功关键为持续试错(容忍10次失败)、量化评估人机协同效果,中层管理者受影响最大 [34][35] 行业活动与趋势 - 《AI进化论》系列直播吸引超50万人观看,聚焦DeepSeek等前沿技术,构建高信噪比思想策源地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