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托邦
搜索文档
凯文·凯利最新演讲:这个能力,下一个10年最具竞争力
创业邦· 2025-11-18 18:39
AI发展的核心不确定性 - 通用人工智能(AGI)能否实现仍不确定,未来可能由数百种专用“弱人工智能”组成[10] - AI计算架构存在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争,当前70%计算发生在边缘端,未来可能形成混合格局[14][15] - AI对就业的影响表现为任务替代而非工作消失,使用AI的员工效率平均提升约25%[16][17] AI前沿技术发展方向 - 符号推理方向将结合神经网络与逻辑推导,构建具备推理能力的结构化智能[22][23] - 空间智能让AI理解物理世界,通过数字孪生体和AR/MR技术实现与现实交互[25][27] - 情感智能使AI具备共情能力,未来在教育、心理健康等领域形成情感联结[29][30] - 智能体经济将形成新生态系统,数万亿智能体通过稳定币进行自动交易[30][31] AI对产业与组织的影响 - AI应用呈现渐进式渗透,未来十年是人机协作的关键适应期[36][37] - 知识密集型行业如软件开发、金融、医疗将率先被AI改造[39] - 企业引入AI遵循“三次试验”规律,第三次尝试时应用才真正成熟[42] - 工作结构重组形成“人机协作团队”模式,人类专注创造性与责任性工作[43] 中国在AI时代的发展机遇 - 中国具备成为“酷国家”的潜力,通过卓越产品、文化输出和魅力城市展现吸引力[60][61] - 工程师文化赋予中国在AI落地方面的独特优势,可能率先产出顶尖AI芯片[62][65] - 中国有机会构建AI赋能的公正社会,在智慧城市和社会治理方面引领创新[69][70]
未来学家凯文·凯利:“酷中国”将引领趋势
国际金融报· 2025-10-21 18:18
AI技术演进的核心观点 - AI的价值在于赋能而非取代,人类与AI的协作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核心模式 [1] - 提出“进托邦”理念,以持续改进和长期乐观推动科技向善 [1][7] - AI将如电力般成为基础设施,企业和个人通过API按需获取服务,真正的竞争力体现在用户与AI的交互能力上 [6] AI领域的不确定性 - AI领域存在三个关键不确定性:通用人工智能是否可实现、计算部署的中心化或边缘化趋势、以及AI对就业的影响 [3] - 未来可能更多是多种专注于特定任务的弱人工智能组合,即“人工智能们”,而非单一的通用智能系统 [3] - AI可能以与人类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即“异人智能”,这种多样性是优势 [3] - 未来AI的计算资源将更多分布在边缘或本地设备,而非集中在云计算中心 [3] - 基本上没有人因为AI的出现而失业,AI以赋能为主,通过AI提升工作效率的员工平均可提高25%的生产力 [4] - “人+AI”协作模式优于纯AI或纯人类模式,将成为未来工作的核心能力,尤其在医疗、教育、客服等知识密集型行业 [4] AI未来五到十年的前沿发展方向 - 四大前沿发展方向包括:符号推理、空间智能、情感智能和智能体 [6] - 符号推理是结合自上而下的推理与自下而上的神经网络,实现更复杂的认知 [6] - 空间智能使AI能理解现实世界的物理化学等特征,执行自动驾驶等真实环境操作 [6] - 情感智能使AI能识别、理解并展现情感,实现双向情感互动,可能催生虚拟宠物等新型社会连接 [6] - 智能体是能自主完成任务的AI单元,可组成复杂生态系统并形成智能体经济,未来智能体间支付可能采用稳定币等数字货币 [6] AI的应用与采纳 - AI的应用是渐进过程,需要企业和个人在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方面逐步调整 [8] - 程序员、客服、市场营销等岗位是最早受益于AI的领域,小型企业因组织灵活更容易快速适应 [8] - 尝试AI应用应遵循“三次法则”:第一次尝试成本高易失败,第二次成本下降效果不理想,第三次可能成功并实现优化 [8] “酷中国”的未来愿景 - 提出“酷中国”视角,认为中国有潜力通过软实力积累成为引领潮流、令人钦佩并想要模仿的国家 [10] - 实现“酷中国”的三条路径:打造卓越的全球性产品、增强文化输出、建设魅力都市 [11] - 中国可能在游戏、自动驾驶、生物医药、AI芯片乃至全自动化工厂等领域实现突破,未来不仅出口商品,还可以“打包出口工厂”实现就地制造 [11] - 中国作为“工程师之国”,有能力建立基于数据与证据决策的“信息文明”社会模型,让AI服务于人类福祉 [11]
胡泳:人工智能会夺走我们的生活意义吗?
腾讯研究院· 2025-06-18 16:37
超级智能与未来社会 - 超级智能的发展可能带来人类命运的终极挑战,一旦不友好的超级智能出现,人类将失去对其的控制权,命运被锁定[4] - 若能安全发展超级智能,将进入后工作、后稀缺社会,人类劳动过时,面临哲学和精神层面的意义危机[5] - 超级智能可能使人类实现数字形态的不朽,存在时间延长至十亿年,但人类本性将变得完全可塑[5] 深度乌托邦概念 - 深度乌托邦指所有现存问题被解决后的世界状态,人类面临"存在之轻"的无目的感[8] - 该书通过思想实验探讨深度乌托邦中人类价值观的碰撞,研究价值观的基本组成部分[8] - 技术成熟社会意味着科学问题全部解决,人类向宇宙扩展,人口指数增长,冲突源头消除[13] 著作结构与方法论 - 采用非传统哲学专著形式,由虚构讲座、讲义、阅读材料和框架叙事组成,具有实验性风格[10] - 内容包含论证、思想实验、案例研究和实证数据,但未围绕单一核心论点展开系统论证[10][13] - 开放式探索方式可能被部分读者认为"臃肿",但也可能因其趣味性和机智性受到欢迎[11] 冗余类型分析 - 浅层冗余指职业劳动自动化后,人类通过休闲文化仍可过上有意义生活[19] - 深层冗余指后工具性世界中所有人类努力变得冗余,包括休闲活动和育儿等[20] - 数字永生可能通过编程新激情避免无聊,但无法消除乏味感和无意义感[21] 生命意义探讨 - 深度乌托邦生活可能通过强烈体验和人工智能设计的"人工目的"来弥补意义缺失[25] - 客观主义理论认为生命意义需包含整体改善弧线、原创性和助人元素,与主观主义形成对比[25][26] - 即使人类努力冗余,仍可通过培养美德、追求真善美来获得部分生活意义[26] 社会形态争议 - 作者假设最大技术能力社会必然是非常好的社会,这一观点被认为过于乐观[14] - 渐进乌托邦(进托邦)概念更符合历史模式,即每个解决方案都带来新问题[14] - 完美幸福的长久维持可能转化为完美痛苦,人类需要问题解决来获得生活意义[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