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
搜索文档
CFO Peer Audit: What soft skills are becoming more relevant to the CFO role?
Yahoo Finance· 2025-10-28 17:42
What has motivated me in the past are leaders who were invested in me — who could speak my language, ask how I was doing and help remove roadblocks. It doesn’t always have to be about work; it’s about building bridges. That applies to our teams and our peers.For me, it’s about building engaged teams and enabling change management. Both require empathy. We all show up to work to do our best. We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 earn a livelihood and contribute meaningfully.We’re often the ones communicating tough d ...
顶级情商:永远不去激发别人的嫉妒心
洞见· 2025-10-08 20:34
文章核心观点 - 高情商的核心在于避免激发他人嫉妒心理,而非能说会道或八面玲珑 [2] - 人性存在普遍劣根性,过度炫耀个人成就或财富会刺痛他人内心,引发嫉妒甚至恶意行为 [10][18][47] - 真正的智慧是懂得低调谦卑,藏锋守拙,进行最高级的自我保护 [19][37][42][43] 人性与嫉妒心理分析 - 嫉妒被定义为“我没有,所以你最好也没有”的心理状态 [2] - 熟人关系更容易引发嫉妒,人们不希望你过得比他们好 [9][16][17] - 嫉妒像休眠火山,无心之言或炫耀之举可能成为引爆点 [22] - 人性的阴暗面在于庆幸别人遭难,嫉妒别人有福 [35] 因炫耀引发负面后果的案例 - 江苏何女士因在朋友圈晒豪宅豪车,遭小学同学安装追踪器并策划绑架 [4][5][6][7] - 博主因发朋友圈庆祝购房,遭同事嫉妒并被匿名举报利用公司资源接私活,虽证清白但身心俱疲 [12][13][14][15] - 黄哲为父母在老家盖楼请保姆,遭表姐嫉妒并散布谣言诋毁其名声 [22][23][24][25][26][27][28] - 一家七口因居住偏远地区豪华别墅过于显富,遭灭门惨案 [32][33] 低调处世的智慧与策略 - 作家汪曾祺成名后回乡只聊柴米油盐,避免谈论新书招人烦 [39][40] - 创业者公司上市后开豪车参加同学聚会,结果遭多人借钱和要求安排工作,后改为开旧车并称混口饭吃 [41][42] - 母亲将儿子赠送的价值一万多元的金手镯对外宣称是100多元的假货或活动奖品,以避免招人嫉妒 [44][45] - 顶级活法是让所有人低估实力,摸不清底牌 [43] - 能活得让人喜欢,就别活得让人嫉妒,活得不招人烦是一种本事 [50]
AI时代,领导者请用好情绪这把利器
36氪· 2025-08-26 08:42
情绪在领导力中的价值 - 情绪是领导者最常低估和误解的关键资源之一 尽管数十年研究证明其重要价值[1] - 错误观念认为情绪会干扰工作执行和判断力 或使领导者显得软弱 这些观念因鼓励压抑情绪而削弱领导效能与团队表现[1] - 忽视情绪可能导致职业倦怠 损害身心健康 打击士气 妨碍团队协作 甚至影响财务业绩[1] - 在人工智能逐渐接管分析性任务的背景下 情商成为人类特有技能和应对复杂职场的关键能力[1] 情绪管理培训现状 - 大多数领导者未接受情绪管理培训 使得情绪领域显得尴尬且充满风险[2] - 现有情商课程往往操之过急 侧重于应用行为而非真正的情商基础[2] - 真正情商建立在识别 探究并策略性运用情绪信息的基础上 而非刻板行为模式[2] 情绪觉察技能 - 觉察情绪是获取情绪信息的第一步 需关注身体感觉如牙关紧咬 心跳加速或肩膀紧绷等压力焦虑的早期迹象[4] - 行为变化如比平时健谈或沉默 工作投入或拖延 都可指向潜在情绪[4] - 精力突然下降或意外充沛往往潜藏某种情绪 同时他人也不断通过面部表情 语调和肢体语言释放情绪线索[4] - 关注肢体语言不一致性 如语气平淡说"一切都好"可能传递负面信号 行为模式变化如积极参与者突然沉默值得关注[5] 情绪命名能力 - 情绪概念通过社交和教育习得 需扩充情绪词汇量来强化识别和表达能力[6] - 丰富情绪词汇能增强自我认知 减轻痛苦和情绪反应 提升决策能力和压力应对效能[6] - 避免使用模糊表述如"生气难过" 应寻找确切词汇如沮丧怨恨或被激怒 使用情绪轮和追踪应用扩展词汇范围[7] - 在对话中提出引导性问题 如询问"还好"具体指"平稳良好"还是"勉强维持" 以获得更细致情绪反馈[7] 情绪需求挖掘 - 情绪是提供宝贵洞见的数据 揭示需求价值观和底线 而非需要排斥的弱点[8] - 将情绪视为有益信号会提升幸福感 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认可他人情绪能营造心理安全感和信任[8] - 反思情绪传递的信息 探究其对重要事物需求或价值观的揭示 对他人经历保持好奇心[8] - 提出开放性问题如"注意到参与度下降 对此有什么感受" 可挖掘深藏见解并传达关心[8] 情绪正常化实践 - 领导者让积极和消极情绪表达正常化 可打造更具创造力 解决问题能力和韧性的团队[10] - 以沉稳方式展现情绪坦诚 传递安全感和建立信任 但需避免过度分享损害可信度[10] - 在工作繁忙时期承认共同压力 表明"一起度过难关" 可平复情绪并强化团队凝聚力[10] - 提出反思心理状态的问题 如"当前感觉良好和困扰的事" 或分享自身挑战 表明艰难时刻的普遍性[10] 情绪领导优势 - 卓越领导者通过觉察命名探究和正常化情绪来提升健康韧性和效能[11] - 情绪处理能力在人工智能承担技术任务时使领导者脱颖而出 成为最强大的领导优势[11]
出色的领导者,往往善于伪装自己
36氪· 2025-08-05 08:54
领导职责与职业身份界限 - 领导是一种职责而非权力 需要自律 远见和谦逊态度 认识到个人情感并非组织的道德指南针[1] - 最负责任的领导者花费大量精力塑造积极的职业声誉 代表最佳自我而非真实 原本或完整的自我[1][18] "全身心投入工作"口号的演变与危害 - 该口号从倡导心理安全感和包容性演变为激进透明和无节制自我表达的动员口号[3] - 对高级领导职务者而言 这种建议不仅错误 甚至带来极大危害[3] - 高管层工作既不是团体心理治疗也不是抖音直播 职位越高 个人突发奇想 偏见和盲点越可能影响整个组织[3] 权力对领导行为的影响 - 权力削弱抑制力 弱化同理心 降低自我控制能力及对他人的责任感 放大领导者原有不良特质[4] - 达彻·凯尔特纳"权力悖论"表明 凭借亲社会行为晋升者掌权后往往摒弃这些行为[4] - 真实自我被现代领导者误用 一些高管将"不加掩饰"变成领导风格 对涉及数十亿美元决策随意发表即兴想法[4] 表演式领导与个人品牌风险 - 一些首席执行官像企业萨满般宣扬对资本主义 气候问题和公司价值观的理念 同时以家长式热情进行微观管理[5] - 另一些人将个人意识形态与品牌形象混为一谈 把政治 营销和个人野心融入表演式领导[5] - 当个人品牌塑造凌驾于专业素养之上 组织只能直面领导者内心独白[5] 个人身份与职业身份界限的实证依据 - 真实并不等同于高效 最出色领导者绝非毫无保留展现自我[6] - 过度分享会削弱权威 频繁表现出负面情绪的领导者被认为能力欠佳且不够沉稳[6] - 最优秀领导者和蔼可亲(有礼貌) 认真负责(有自控力)且充满好奇(对他人的兴趣大于将他人视为听众)[6] 价值观管理与企业道德立场 - 现代高管被期望对地缘政治危机到文化争议等所有问题表明公开立场 但道德作秀往往适得其反[8] - 价值观具有两极分化特性 职场并非教堂 员工也不是信众 首席执行官就有争议问题发声可能赢得掌声也会疏远部分人[8] - 更有效做法是以职业环境普遍适用价值观引领 如公平 透明或尊重 而非对每一条新闻头条宣扬个人信念[8] 情商与印象管理 - 在领导工作中 情商比诚实更重要 即管理自身情绪并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9] - 元分析研究证实 情商与印象管理在概念和实证上紧密相连 最出色领导者像技艺精湛表演者根据情境调整语气 举止和言辞[9] - 领导工作是一场表演 风险之高容不得即兴发挥[9] 个性阴暗面与权力风险 - 每个人个性都有阴暗面 包括自恋 偏执或攻击性等特质 可能在压力下显现[10] - 权力往往会暴露这些特质 职位越高越有机会放纵最糟糕本能[10] - 40%领导者在一两种黑暗面特质上得分过高 可能危及自己及下属职业生涯[10] 界限设定的实用方法 - 目标并非变得刻板或虚伪 而是策略性抉择何时展现自身特质及向他人展现哪些方面[12] - 真实更多是一种归因 即他人的感知 当领导者表现出一致性 可预测性和同理心时被认为真实[12] - 最"真实"领导者通常在管理自身形象 精心展现情感及抑制不太可取冲动方面投入大量精力[12] 具体实施策略 - 高效领导者选择与使命相符的个性部分加以展现 分享强化公司价值观的个人故事明智 但在全体大会上抱怨离婚不合适[12] - 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是领导能力前提条件 在高风险时刻 沉着冷静传递出力量[14] - 践行价值观而非表演价值观 一系列始终如一道德决策远比十几条推文更有说服力[15] - 保护个人生活 高管没有义务24/7待命 保护业余时间 避免网上过度分享 树立工作与生活界限[16] - 选择同理心而非自我 多倾听少倾诉 多提问少说教 为不同观点留出空间[17] 领导工作本质 - 工作不是做自己而是发挥作用 领导需要认识到个人情感并非组织的道德指南针[18] - 在盲目崇尚无意义真实时代 最负责任领导者塑造代表最佳自我而非完整自我的职业声誉[18]
当女子想上台献吻马斯克时 马斯克是如何应对的
新浪财经· 2025-08-04 09:24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内容主要涉及马斯克个人在公开场合的应对行为,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总结出关于公司或行业的关键要点。
人际交往中的7大情商雷区,正在悄悄毁掉你所有的关系
洞见· 2025-07-28 19:00
情商与人际关系 - 情商是一种关键的生活技能,由情商之父戈尔曼提出,比天赋更重要[3] - 高情商的人让人舒适且长久相处,低情商的人令人不悦并疏远[5] - 情商高低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4] 人际交往中的情商雷区 假直率 - 以"说话直"为借口不顾他人感受,实际是出口伤人[8][9] - 此类行为破坏他人心情且难以受欢迎[10] 秀优越 - 通过羞辱他人展示优越感会败坏人缘,如小说《离婚》中的小赵[14][19] - 优越感源于缺乏见识和悲悯,暴露品性而非提升形象[20][21] - 真正的修养是低调内敛而非炫耀[22][23] 瞎操心 - "拯救者情结"导致过度干涉他人事务,破坏关系[25][26] - 案例:台湾作家金惟纯过度帮助他人反致关系恶化[27][28] - 史铁生指出瞎操心易演变为无效干涉[30][33] 爱算计 - 功利性社交如临时求助卖货会失去信任,案例中阿亮被同学孤立[37][43] - 把他人当傻子的算计行为终将被识破[44][48] 戳人痛处 - 揭短行为如乔治追问老人痛苦引发强烈反感[51][54] - 触碰他人伤疤是低情商表现,需避免[55][58] 道德绑架 - 用亲情、友情等名义强迫他人满足自己需求[61][63] - 此类行为消耗关系好感并被学者批评为双重标准[68][69] 爱诉苦 - 频繁倾倒情绪垃圾招致厌恶,如知乎高赞回答所示[71][74] - 成年人需自我消化负面情绪而非依赖他人[76][77] 高情商的核心特征 - 本质是平衡自我与他人的舒适度,无需刻意表演[80][81] - 关键能力包括克制、共情及为他人考虑[82]
优秀领导者最重要的八个特质,看看你都有吗?
36氪· 2025-07-10 08:54
领导力特质分析 核心观点 - 明星领导者通过主动置身于挑战性环境来培养能力而非依赖天赋[1][3] - 领导力发展是自我驱动的学习过程需突破舒适区[3] - 成功领导者需具备八大关键特质及相应培养方法[3] 特质分解 真诚 - 展现真实自我建立信任是领导基础需平衡能力与品格魅力[4] - 通过阶段性寻求反馈优化行为模式聚焦积极改进方向[4] 好奇心 - 采用"由外而内"视角关注客户/竞争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5] - 跨领域探索基础问题个人兴趣可激发深度思考[6] 分析能力 - 需结合数据/经验/道德判断进行决策避免纯直觉或数据依赖[7] - 理解数据收集逻辑与潜在偏差协同技术专家解读信息[8] 适应能力 - 技术变革加速需快速响应利益相关者需求变化[9] - 跨部门/跨国工作经历可增强环境适应力[10] 创造力 - 创新源于"邻近可能"领域需整合多样化思维火花[12] - 领导者应构建鼓励试错与观点碰撞的团队文化[13] 应对不确定性 - 系统思维帮助处理矛盾优先级避免线性因果误判[14] - 通过多角度假设分析与定期反思提升决策质量[15] 韧性 - 动态环境中需保持目标调整能力与重启机制[16] - 主动承担模糊性任务可锻炼抗压与应变能力[17] 同理心 - 理解团队成员情感需求是建立信任的核心[18] - 主动接触多元背景人群以突破认知盲区[19] 培养方法论 - 持续寻求挑战性经历与差异化反馈[3][4][10] - 构建跨领域知识网络与协作关系[6][8][13] - 建立系统化反思机制与压力测试场景[15][17]
情商才是打造强大团队的关键
36氪· 2025-07-08 15:19
情商对团队效能的影响 - 情商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与战略和技术能力同等重要 帮助个人在不利情况下更有效运作并促进团队凝聚力 [2] - 情商核心要素包括自我认知 自我调节 动机 同理心和社会技能 这些要素共同作用可应对社会复杂性并建立多元群体关系 [2] - 情商与认知智力相辅相成 使团队成员更顺畅合作 建立信任与凝聚力 否则即使高技能团队也难以发挥效用 [2] 影响团队表现的情商因素 增强沟通 - 情商帮助团队建立清晰度与开放性 处理不同想法而不引发分裂 通过双向开放沟通避免误解和攀比 [3] - 情商是团队心理安全感的催化剂 成员可自由分享想法 无需担心被评判或误解 [3] 建立信任与团队精神 - 团队效能最高时成员有深厚连接感 相互支持而非竞争 共同提升技能与能力 [4] - 情商打破障碍 促进真实沟通和凝聚力 适当表达情感并鼓励他人可增强团队信赖感 [4] 提升参与度与积极性 - 情商帮助建立积极性和相互依赖性 成员对成就感到自豪时 有动力超越当前水平并克服挑战 [5] 预防与解决冲突 - 高情商团队能更好应对以自我为中心的矛盾 通过透明度 开放对话和专注解决方案化解分歧 [6][8] - 积极倾听促进对不同观点的同理心 即使不采纳想法也能让成员感到被尊重 增强团队解决分歧的信心 [8] 提升韧性与适应力 - 高情商团队在压力下反应更有效 快速适应新环境 克服人格问题和自尊心挫折以专注任务 [9] - 此类团队避免相互攀比 充分发挥彼此优势实现最大化协作 对适应能力充满信心 [9]
最新研究:AI情商测试完胜人类,准确率高出25%
36氪· 2025-05-29 16:23
人类情绪测试 - 伯尔尼大学与日内瓦大学研究评估六种最先进语言模型的情商能力 包括ChatGPT-4 Claude 3 5 Haiku等[2] - 测试采用五项心理学和工作场所评估标准 包含复杂现实场景如职场创意纠纷处理[2] - 标准答案"向上级反映"体现健康情绪管理方式 测试聚焦情绪理解与调节能力[2] AI情商表现 - 五项测试中AI平均准确率达81% 显著超越人类参与者56%的平均水平[3] - AI不仅理解情感 更掌握高情商行为核心要义 答案展现对情感复杂性的深刻理解[3][6] - ChatGPT-3 5曾在"情绪意识水平量表"测试中优于人类平均水平[6] 情商重要性 - 高情商者能建立更融洽人际关系 取得更优异工作表现 保持更健康精神状态[3] - 职场中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专业形象 管理不当易引发冲突或抑郁倾向[3] - 情感计算成为AI发展重点方向 应用于聊天机器人 数字助理及医疗辅助工具[3] 技术演进 - 自20世纪90年代情感机器概念提出后 AI情绪识别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4] - 现代AI能精准分析语音语调 面部表情和用词选择 准确度常超越人类[4] - 相关技术已在医疗 教育和心理健康领域实现实际应用[4] 测试创新 - 研究团队验证AI能否突破情绪侦测 实现真正情感理解 测试包含情绪因果推理和调节能力[5][6] - ChatGPT-4成功生成全新情商测试题 在清晰度 可信度方面媲美心理学家开发的版本[7] - AI生成题项在表述清晰性 情境真实性和情感层次感方面获参与者高度评价[7] 应用前景 - 发现为开发情感辅导类AI工具铺平道路 可提供个性化情绪应对方案[8] - 推动高情商虚拟导师 治疗师研发 能根据情绪信号动态调整互动策略[8] - 技术虽无法替代人类共情 但预示通用人工智能在情感领域的潜力[8] 行业影响 - 情感智能使未来工具不仅能理解言语 更能读懂情绪 模糊人机界限[9] - 大语言模型或成为人类情感探索领域的可信伙伴 需审慎开发和负责任应用[9] - 研究显示机器智能与人类情感理解能力正逐渐趋同[9]
能够提高情商的4个简单问题
36氪· 2025-05-25 08:04
情商提升方法 - 情商的核心是反思和理解自身情感的能力 通过明确情绪及其运作机制 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痛苦的情绪[3] - 提高情商需要学习和练习 通过四个简单问题可在情绪低落时帮助理解并改善长期情商[3] 情绪分析框架 - 情绪出现时应先关注事实细节 避免因感觉强烈而忽略环境因素 例如时间点对情绪的影响[4] - 建议用4W问题(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系统性梳理事实 引用福尔摩斯观点强调数据优先原则[5][6] 情绪认知模型 - 错误将痛苦情绪视为疾病会导致更严重问题 应将其类比为汽车仪表盘警示灯 具有功能性价值[6] - 与情绪对抗会加剧痛苦 例如焦虑引发恐慌 愤怒导致持续愤怒 悲伤演变为抑郁[8] 情绪管理策略 - 通过改变对事件的叙述方式(故事)可调节情绪体验 这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方法[10][11] - 建议接纳而非逃避情绪 保持好奇心而非质疑 建立健康的关系模式[12] 价值观导向 - 长期情绪健康需与价值观结合 单纯减轻痛苦无法持续 需关注成长/探索/目标感[16] - 提出终极问题"我真正想要什么" 强调激情/原则/梦想对心理健康的根本作用[18] 哲学基础 - 情绪机制遵循"事件+故事=情感"公式 斯多葛学派早指出感受取决于看待事件的方式[15][16] - 威廉·詹姆斯理论指出 对真实自我的信心缺失是人类失败的核心原因[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