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纪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信达证券祝瑞敏谢幕时刻!执掌六年创上市辉煌,离任前业绩回升
搜狐财经· 2025-08-02 12:49
人事变动 - 信达证券总经理祝瑞敏因个人原因辞职,由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张毅暂代总经理职责 [1] - 祝瑞敏现年55岁,拥有博士学历,曾在东兴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券商任职,后担任信达国际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职 [3] - 祝瑞敏2019年7月任公司董事,9月任总经理,12月兼任信达澳亚董事长,半年内连续晋升显示集团对其能力的认可 [3] 业绩表现 - 2019年祝瑞敏上任后推动公司上市,2023年2月成功在上交所主板挂牌 [4] - 2015年公司营收达52.35亿元历史高峰,2016-2018年持续下滑 [4] - 2019年营收16.59亿元,2020年大幅增长至31.62亿元,接近翻倍 [6] - 2022-2024年营收在32-34亿元区间徘徊,增长乏力 [6] - 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0.7亿元持续增长至2023年14.67亿元,2024年小幅回落至13.65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9.21-10.44亿元,同比增长50%-70% [8] 成本控制 - 营业成本从2021年23.43亿元降至2024年17.52亿元,降幅25.2% [8] - 管理费用从2021年23.12亿元降至2024年16.82亿元,累计降幅27% [8] - 员工平均薪酬从2021年58.39万元降至2024年37.41万元,累计降幅35% [11] - 高管薪酬保持稳定,祝瑞敏年薪150万元,副总经理多为108万元 [10][11] 业务结构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从2021年10.56亿元降至2024年8.53亿元,降幅19.2% [13] - 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从2021年4.71亿元降至2024年1.27亿元,累计降幅73% [13] - 资管业务收入2024年5.86亿元,较2023年10.66亿元下降45.03%,占营收比重从30.6%降至17.8% [15] - 信达澳亚基金收入2024年6.44亿元,较2023年9.37亿元下降31.24% [15] 新任代理总经理 - 张毅现年47岁,曾任职中金公司等企业,在信达系统内担任多个重要职务 [15] - 现任信达证券财务总监、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同时担任信达期货董事长、信达国际董事会主席等职 [15]
首创证券拟赴港IPO 一季度业绩急刹 上海购楼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7-31 16:57
香港资本市场融资活力 - 2025年截至7月25日港股市场股权融资总额达2916.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75% [1] - "A+H"上市模式持续升温,首创证券拟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1] - 目前A+H两地上市券商数量为13家,包括国联民生、广发证券等 [1] 首创证券基本面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22年12月登陆上交所主板,注册资本24.6亿元 [2] - 2024年营收24.18亿元(同比+25.49%),归母净利润9.85亿元(同比+40.49%),在A股上市券商中分别排名40和29位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32亿元(同比-23.34%),净利润1.51亿元(同比-31.42%),主要因债券市场波动导致资管收入下降 [9] 业务板块表现 资产管理业务 - 2024年资管业务收入9.09亿元(同比+62.67%),占比37.61%,年末产品净值规模超1400亿元 [2] - 2024年三季度私募资管月均规模行业排名第14 [2] - 2025年一季度资管手续费净收入1.18亿元(同比-52.52%),导致整体业绩失速 [10] 投行业务 - 2024年投行手续费净收入1.84亿元(同比+91.66%),规模超2023年全年水平 [5] - 当前收入仍低于2020年高点 [5] 经纪业务 - 2021-2023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持续徘徊在2.23亿元左右 [5] - 2024年收入降至2.19亿元(同比-1.37%) [5] 利息净收入 - 2020年利息净收入0.68亿元,2022年降至0.1亿元,2023年首次转负(-1.52亿元) [7] - 2024年回升至-0.95亿元,仍未扭亏 [7] 自营业务 - 2025年一季度自营业务收入2.33亿元(同比-7.8%) [10] 战略动向 - 拟斥资不超过1.1亿元购置上海杨浦区1887.42平方米办公楼,用于上海分公司自用 [11] - H股上市旨在提升资本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整合国际资源 [1] - 公司采取"以资产管理为核心、财富管理与投行为两翼"的差异化发展定位 [5]
业务回暖+国际化加速 ,2025年中资券商迎高质量发展期
智通财经· 2025-07-24 17:35
资本市场与券商板块表现 - 2024年9月以来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市场交投活跃推动股基成交额同比高增,两融余额增长,带动券商板块上涨行情 [1] - 降息带动流动性改善,券商板块增长势头保持良好,基本面支撑进一步夯实 [1] - 多项金融政策陆续落地释放增量空间,券商板块估值有望延续企稳回升态势 [1] 行业业绩修复 - 42家上市券商2025Q1总资产规模13.11万亿,净资产2.72万亿,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59.30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21.83亿元,同比增长83.5% [2] - 2025Q1上市券商平均ROE(未年化)为1.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超八成券商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 [2] - 自营业务营业收入占比由2024Q1的32.74%提升至40.53%,经纪业务营业收入占比由21.61%提升至26.00% [2] 自营与经纪业务表现 - 2025Q1上市券商自营业务收入512.10亿元,同比提升46.6%,金融资产规模达64873亿元,较年初增长7.5% [2] - 自营业务净收入前三为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中金公司FVOCI权益工具投资94.20亿元,同比提升486.92% [3] - 42家上市券商2025Q1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27.36亿元,同比增加43.16%,市场日均股基成交同比增长71% [3] 国际化业务发展 - 证券行业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双向驱动,新"国九条"将国际化列为建设一流投行核心指标 [6] - 中金公司国际化收入贡献率攀升至47%,2024年服务中资企业全球IPO合计28单,融资规模44.24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 [6] - 华泰证券衍生品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5%,中金公司跨境理财通业务贡献收入占比达12% [6][7] 2025年券商板块展望 - 29家上市券商公布中报业绩预告,27家预增,2家扭亏,中金公司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55%至78% [8] - 市场交投持续回暖下,股基交易额、融资余额及权益基金发行有望继续提升,提振券商财富管理收入 [8] - 证券行业有望依托高成交额、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及成本控制展现业绩弹性,净利润同比增速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8]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2025年5月国新办召开"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发布会,支持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发展 [9] - 证监会公布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多项政策有望年内落地,为并购重组、买方投顾及衍生品业务确立监管框架 [9] - 证券行业2025年全年业绩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券商板块将迎来估值修复,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9]
二季度券商北交所、新三板业务执业质量排名出炉
证券日报· 2025-07-21 00:23
行业格局 - 头部券商优势地位保持稳固,中小券商通过细分赛道突破实现排名大幅跃升[1] - 第二季度103家券商参与评价,申万宏源以149.3分位列榜首,国投证券(140.55分)、东兴证券(134.6分)分列二三名[2] - 排名变动显著:申万宏源从第6升至第1,国投证券从第15升至第2,东兴证券从第68跃至第3[2] 业务表现 - 专业质量得分前三为申万宏源(49.3分)、国投证券(44.55分)、东兴证券(34.6分)[3] - 头部券商包揽综合业务榜首,中小券商在细分领域表现突出:北交所保荐业务申万宏源/国投证券/东兴证券并列第一(16分),做市业务中信证券领先,推荐挂牌业务中信建投/国泰海通并列第一(10分)[3] - 开源证券在研究业务和持续督导业务得分最高,东北证券在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领先,东方财富领跑经纪业务[3] 北交所发展 - 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68家,总市值8321.79亿元,较去年末增长54.51%,北证50指数年内上涨36.69%[4] - 东北证券聚焦北交所业务战略,第一创业构建从挂牌到IPO的全周期服务体系[4] - 并购重组成为券商重点机遇,北交所制度优化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实现高质量发展[5][6] 战略方向 - 中小券商需结合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优势,实现特色化发展[4] - 券商积极布局北交所业务闭环,包括推荐挂牌、融资对接、IPO及持续督导等环节[4]
券商上半年业绩整体回暖,中山证券因何再陷亏损
第一财经· 2025-07-20 19:01
行业整体表现 - 券商行业上半年整体呈现回暖趋势,已披露业绩的37家券商中34家净利润实现增长或扭亏为盈,十数家券商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 [2][3] - 仅2家券商净利润同比下滑:国都证券上半年净利润3.33亿元(同比-5%),五矿证券净利润1.26亿元(同比-30%)[3] - 东莞证券上半年营收14.13亿元(同比+38%),净利润4.77亿元(同比+60%),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中山证券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2.31亿元(同比-52%),净利润亏损2811.77万元,成为已披露业绩券商中首家亏损机构 [2] - 2021-2023年持续亏损:营收分别为6.46亿元、3.52亿元、4.26亿元,净利润亏损1.26亿元、1.49亿元、0.84亿元 [4] - 2024年短暂好转:营收7.76亿元(同比+82%),净利润1.70亿元,主要依赖自营业务收入3.65亿元(占营收47%)[5][6] 业务结构分析 - 自营业务收入占比近五成,2024年达3.65亿元(占营收47%),但2025年上半年仅1771.04万元(同比-94%)[6] - 经纪业务表现亮眼:上半年手续费净收入1.23亿元(同比+58.44%),利息净收入6152.80万元(同比+38.26%)[6] - 投行与资管业务大幅萎缩:投行业务收入577.84万元(同比-62.57%),资管业务收入231.93万元(同比-84.35%)[6] 业绩波动原因 - 历史亏损主因包括自营持仓债券/股票估值下跌(2021-2022年)、债券承销业务受房地产政策冲击(2022年)[4][5] - 2024年扭亏依赖自营业务反弹,但2025年再度因自营收入缩水九成导致亏损 [6] - 合规问题影响:2021年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被暂停导致营收骤降 [4]
有人欢喜有人愁!首家券商上半年业绩亏损,所为何因?
券商中国· 2025-07-19 23:31
券商业绩分化 - 受益于上半年二级市场升温 多家上市券商发布业绩预增 部分券商净利同比增幅超1000% 大型券商净利同比增长超50% [2][6] - 中山证券成为首家披露亏损的券商 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811.77万元 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2.17% [3][6] 中山证券业务表现 - 自营业务收入同比暴跌94.23% 仅1771.04万元 该业务曾是2023-2024年扭亏为盈的关键驱动力 [7][8] - 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577.84万元 同比下滑62.57% 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31.93万元 同比下滑84.35% [9] - 经纪业务逆势增长58.44%至1.23亿元 利息净收入增长38.26%至6152.80万元 [10] - 上半年撤销5家分支机构 包括长春 常州 南京等地营业部 [10] 锦龙股份资本运作 - 通过转让东莞证券3亿股股份获得22.72亿元交易价款 推动上半年净利润扭亏至1.05-1.53亿元 [5][11][12] - 仍持有东莞证券20%股权 后者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0.07%至4.77亿元 营业收入增长38%至14.13亿元 [12] 东莞证券业务亮点 - 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至7.46亿元 成为第一大收入支柱 [13] - 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至1.70亿元 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3]
2季度盈利在低基数上增长强劲,估值仍具回升空间
交银国际· 2025-07-18 16: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证券行业评级为领先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季度券商盈利在低基数上增长强劲,预计经纪业务、自营投资收益同比显著增长,A 股 IPO 募资额恢复正增长,港股 IPO 增长强劲,当前板块估值仍具吸引力,维持证券行业领先评级 [4] 行业整体情况 业绩增长情况 - 24 家 A 股上市券商 2025 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平均增长 72%,2 季度环比 1 季度增长 13%,头部券商如国泰海通、银河、中金、中信建投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4] 业务板块表现 - 经纪业务:2025 年上半年 A 股日均成交金额为 1.36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8%,3 季度预计增速进一步提升 [4] - 自营投资收益:同比显著增长,是券商盈利增长主要推动因素,上半年股票市场指数表现较 2024 年同期改善显著 [4] - 投行业务:A 股 IPO 募资额同比增长 15%,股权募资总额同比增长 4 倍;港股 IPO 募资额同比增长 7 倍,已超 2024 年全年水平 [4] 估值情况 - A 股证券行业指数市净率为 1.38 倍,处于过去 10 年 35%历史分位数,低于中位数 1.52 倍,存在估值上升空间 [4] 重点公司情况 中信证券(6030 HK) - 预计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 28%,2025 年全年盈利同比增长 19%,上调目标价至 30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9] 华泰证券(6886 HK) - 预计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 35%,2025 年全年盈利在高基数上同比下降约 9%,上调目标价至 20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32] 中金公司(3908 HK) - 预计 2025 上半年盈利同比平均增长 66%,2025 年盈利有望同比增长 33%,上调目标价至 22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44] 中信建投(6066 HK) - 预计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长 55 - 60%,2025 年盈利同比增长 25%,上调目标价至 14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59]
OSL集团20250716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数字资产行业 - **公司**:OSL 集团、众安在线、连连数字、胜利证券、富途、老虎、Hashkey、华英证券、盈透证券、瑞银集团、嘉世国际、华夏基金、Coinbase、罗宾汉、药材证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数字资产行业发展情况 - **市场规模**:2024 年全球数字资产市场交易量超 10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43%,主要因美国 SEC 批准首支比特币现货 ETF 及香港开放政策吸引资本回流[2][4] - **监管环境**:美国 2024 年 1 月 10 日批准首支比特币现货 ETF,2025 年 4 月 3 日众议院通过 Stable Act,5 月 20 日参议院通过 Genius Act;香港 2023 年启动 VASP 发牌制度,截至 2025 年 6 月有 11 家平台获正式牌照,2025 年 8 月 1 日实施稳定币条例[4][5] OSL 集团发展情况 - **定位与业务**:首个亚洲上市的数字资产平台,立足香港开拓海外,产品生态包括交易所、经纪、机构、资产管理平台和 OSL Pay 五类业务[3] - **业绩表现**:23 财年收入 3.75 亿港元,同比增长 78.6%;24 财年持续经营业务溢利 5480 万港元,扭亏为盈;24 年总交易量约 1005 亿港元,同比增长 16.3%[2][6] - **发展战略**:立足香港拓展海外,布局东南亚、欧洲及中东,已公告收购 Ban Banka 股份,预计 2025 年底数字资产和区块链交易平台业务收入保持近 80%增长,但盈利或受收购影响[7] - **技术服务**:提供 SaaS、企业 API 技术支持、专业咨询服务及专属账户管理等,确保客户操作安全高效,提升竞争力[4][12] - **用户增长**:2019 - 2024 年因合规驱动用户数快速增长,2020 年活跃客户数同比增 130%,总交易量同比增 228%;2021 年认证客户达 30 万名,同比增 413%,活跃客户达 13 万名,同比增超 400%;24 年数据上升趋势明显[22] 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情况 - **业务进展**:23 年三家基金公司推出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 ETF 挂牌交易,在 RWA 领域有进展,截至 25 年 6 月 11 家平台获牌照,推出稳定币条例[8] - **政策影响**:22 年起开放政策使资本回流,市场繁荣,成为亚洲重要加密货币中心,总成交量近千亿美元,比特币管理规模达数亿美元,率先批准以太坊现货 ETF 上市[2][9] - **ETF 特点**:允许直接用加密货币申赎,与美国 ETF 有显著区别,交易更灵活创新[4][13] 香港稳定币市场情况 - **相关标的**:众安在线参与稳定币发行,连连数字有跨境支付优势,胜利证券是本土券商,富途旗下猎豹、老虎旗下 Yax 获虚拟资交许可证[23][24] - **受益标的及节奏**:初期受益为众安在线等稳定币发行人;中期关注区块链技术提供商及跨境支付类公司;中长期待券商和交所成为底层受益标,港股关注药材证券机会[2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OSL 集团历史重大事件**:18 - 19 年引入数字资产业务并成立审计平台,19 年更名 BC 科技集团,21 - 22 年零手续费进军北美获金融科技奖,24 年担任 ETF 虚拟资产业务托管与合作平台,现 BGX 成最大股东[10][11] - **OSL 集团发展历程**:2011 - 2015 年核心业务为广告传播等;2016 - 2017 年转型园区服务;2018 - 2022 年引入数字资产交易;2023 年起聚焦数字资产和区块链业务[14][15] - **OSL 开户及培训**:开户流程快速,提供 12 周 Finlink 专业培训,助团队了解数字资产在银行体系部署和工作流程[16] - **OSL 交易接口及费率**:支持多接口访问,按交易者类型、交易量设不同费率,散户用询价平台,专业机构用场外询价系统,风险偏好低某些交易受限[17] - **OSL 平台优势**:流动性充足,覆盖大众日常交易,数字资产安全,体系透明,冷钱包资产有保险,配备专属客户经理[18] - **OSL 集团合作情况**:23 年 11 月与华英证券、盈透证券、胜利证券合作;24 年 1 月与瑞银完成投资级别认股证代币模拟分销,与嘉世国际和华夏基金合作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及托管服务[19][20]
29家预增,2家扭亏,1家预减 券商行业迈入新一轮业绩上升周期
上海证券报· 2025-07-16 02:26
行业整体表现 - 32家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全部盈利,其中29家业绩预增,2家扭亏为盈,1家净利润增速为负 [1][2] - 32家券商上半年净利润总额预计至少超过500亿元 [2] - 近四成券商预计净利润倍增,27家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50%,12家增速超过100% [1][2] 头部券商业绩 - 国泰海通净利润居首,预计152.83亿元至159.57亿元,同比增长205%至218% [2] - 国信证券预计净利润47.8亿元至55.3亿元,同比增长52%至76% [2] - 中信建投预计净利润44.30亿元至45.73亿元,同比增长55%至60% [2] 中小券商表现 - 华西证券预计净利润4.45亿元至5.75亿元,同比增长1025.19%至1353.90% [2] - 国联民生净利润增幅超过1000% [2] - 国盛金控净利润同比预增236.85%至394.05% [2] - 锦龙股份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预增195.43%至239.63% [3] - 天风证券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预增108.64%至110.19% [3] 业务驱动因素 - 超七成券商业绩增长受益于自营投资业务,近六成券商提及财富管理业务的突出贡献 [4] - 申万宏源、国金证券、华林证券等均表示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大幅增加 [4] - 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也对业绩提升有积极作用,如中信建投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大幅增长 [4] 并购重组影响 - 国泰海通推进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提升核心能力 [5] - 国联民生整合民生证券,多项业务条线显著增长 [5] - 锦龙股份因转让东莞证券股份带动投资收益大增 [5] 行业展望 - 机构普遍认为券商板块处于上行通道,头部券商、特色券商及低估值券商有望保持高景气度 [7] - 中信证券认为行业估值已回调至合理位置,基本面、政策面和流动性利好将支撑弹性 [7] - 中国银河证券预计市场交投活跃度维持高位,利好经纪业务和财富管理转型 [7] - 中原证券认为行业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下半年或挑战2016年以来平均估值 [7]
经纪自营增长、投行回暖,26家上市券商中报业绩预喜
第一财经· 2025-07-15 20:50
上市券商2025年半年度业绩概况 - 42家A股上市券商中已有26家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或预增公告,其中25家净利润同比增长,1家扭亏为盈 [1] - 超过八成券商净利润同比增幅超50%,近10家券商净利增幅超100%,华西证券及国联民生增幅均超10倍 [1][3] - 国泰海通以152.83亿-159.57亿元净利润规模居首,同比增幅205%-218%,主要因吸收合并产生的负商誉计入营业外收入 [2] 头部及中小券商业绩表现 - 6家大型券商净利润规模在30亿-70亿元区间,同比增幅50%-110%,包括中国银河(63.62亿-68.01亿元,+45%-55%)、中信建投(44.3亿-45.73亿元,+55%-60%)等 [3][4] - 中小券商表现突出:华西证券净利润4.45亿-5.75亿元(+1025%-1354%),东北证券+225.9%,国海证券+159.26% [3][4] - 国联民生归母净利润11.29亿元(+1183%),主要因合并民生证券及证券投资、财富管理等业务增长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经纪业务与自营投资贡献显著:20家券商提及财富管理/经纪业务或自营收入增长,如中国银河、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多项业务协同增长 [5][6] - 投行业务回暖:至少8家券商投行收入增长,中信建投、申万宏源A股IPO数量及募资规模领先,中金公司境外IPO表现突出 [6] - 市场环境改善:港股恒生指数上涨20%,港股IPO募资同比+701%至1071亿港元;A股IPO规模同比+15%,债券自营收益环比改善 [7] 业务板块与市场动态 - 财富管理及机构交易业务推动国泰海通扣非净利润增长52%-62% [2] - 红塔证券等中小券商主要依赖自营业务提升业绩 [6] - 开源证券分析指出,经纪业务、权益自营和海外业务是券商净利润增长核心驱动因素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