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行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交投活跃 上市券商上半年业绩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9-17 08:44
整体业绩表现 - 上市券商整体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长30.8%,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同比增长65.08% [2] - 头部券商营收超百亿,中信证券营收330.39亿元(+20.44%)及净利润137.19亿元(+29.8%)居首,国泰海通营收238.72亿元(+77.7%)及净利润157.37亿元(+214%) [2] - 中小券商净利润增速超100%,东北证券净利润4.31亿元(+225.9%),国金证券净利润11.11亿元(+144.19%) [3] 业务板块分析 - 自营业务收入1123.54亿元,同比增长53%,中信证券自营收入190.52亿元(+62.42%),国泰海通自营收入93.52亿元(+89.59%) [5] - 经纪业务收入增长,中信证券经纪收入64.02亿元居首,国泰海通57.33亿元及广发证券39.21亿元紧随,申万宏源经纪收入24.87亿元(+31.47%)且新增客户51万户 [6] - 投行业务收入155.3亿元,同比增长18%,IPO募资规模380.02亿元(+25.53%),再融资规模6763.87亿元(+704.33%) [7] 市场与政策驱动因素 - A股日均成交额1.39万亿元(+61%),两融余额1.84万亿元(+20%),推动经纪与投资收入提升 [3] - 政策支持活跃资本市场,交易机制优化及中长期资金入市拓宽业务空间 [4] - 行业聚焦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优化收入结构,增强盈利稳定性 [4] 并购重组影响 - 行业并购加速,国联民生整合后营收40.11亿元(+269.4%),净利润11.27亿元(+1185%) [8] - 并购提升区域协同与规模效应,国联民生分支机构近180家覆盖全国重点城市 [8] - 监管支持头部机构并购做优做强,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9][10] 行业前景展望 -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扩展展业维度,财富管理、投行、交易及跨境业务迎来战略机遇 [9] - 行业ROE及估值存在上升空间,净利率提升呈现增收不增本态势 [10] - 市场交投活跃及资金入市(保险增配股票、公募回暖)支撑行业景气延续 [3][10]
市场交投活跃 券商业绩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9-17 06:01
整体业绩表现 - 上市券商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长30.8%,归母净利润1040.17亿元,同比增长65.08% [2] - 头部券商营收规模领先,中信证券以330.39亿元营收和137.19亿元净利润居首,国泰海通净利润同比增幅达214% [2] - 中小券商增速显著,东北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225.9%,国金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144.19% [3] 业务板块分析 - 自营业务收入1123.54亿元,同比增长53%,中信证券自营收入190.52亿元(+62.42%),国泰海通自营收入93.52亿元(+89.59%) [5] - 经纪业务收入增长,中信证券经纪收入64.02亿元居首,申万宏源经纪业务净收入24.87亿元(+31.47%),新增客户51万户 [6] - 投行业务收入155.3亿元,同比增长18%,IPO募资规模380.02亿元(+25.53%),再融资规模6763.87亿元(+704.33%) [7] 市场与政策驱动因素 - A股日均成交额1.39万亿元(+61%),两融余额1.84万亿元(+20%),推动经纪与投资收入增长 [3] - 政策支持交易机制优化和中长期资金入市,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成为收入结构优化重点 [4] - 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指数上半年分别上涨0.03%、3.31%、5.83%,债券市场同步走强 [5] 并购重组动态 - 行业整合加速,国联证券并购民生证券后营收达40.11亿元(+269.4%),净利润11.27亿元(+1185%) [8] - 头部券商通过并购补齐短板,中小券商实现规模效应和业务互补,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9][10] 未来展望 - 行业ROE和估值存在上升空间,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和业务能力提升 [9][10] - 财富管理、投行产业赋能、交易风险管理和跨境业务成为券商战略转型方向 [9]
证券行业2025年中报综述:稳中有进、向上向好
招商证券· 2025-09-16 12:0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2]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市场景气带动券商业绩向好 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同比+31%至2519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65%至1040亿元 [1][6] - 资本市场核心筹码稳固 多路资金做多动力充足 权益市场向上向好趋势可期 预计2025年行业营收同比+24%至5572亿元 净利润同比+37%至2285亿元 [1][7][108] - 行业重资本化持续演进 自营业务占比提升至46%(同比+5pct) 经纪业务占比26%(同比+1pct) [6][20] 市场景气与业绩总览 - 股债双线复苏:25H1三大指数平均上行1.11% 中证全债累计上行1.14% [6][9] - 市场交投活跃:25H1日均股基成交额16135亿元(同比+64%) 日均两融交易金额1263亿元(同比+75%) [6][11] - 行业杠杆提升:25H1上市券商总杠杆倍数3.84倍(高于25Q1的3.83倍) 自营杠杆达2.01倍(24年末为1.96倍) [6][24] - ROE显著反弹:25H1平均年化ROE为6.93%(较24年+1.6pct) [6][24] 业务分部表现 - **经纪业务**:收入635亿元(同比+39%) 集中度CR10达62%(同比+3pct) 代理买卖证券收入627亿元(同比+55%) [6][43] - **投行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11%) 集中度CR5达48%(同比+4pct) IPO募资380亿元(同比+26%) 再融资1564亿元(同比+86%) [6][52][62] - **资管业务**:收入212亿元(同比-7%) 集中度CR10达79%(同比+4pct) 券商资管规模6.1万亿元(同比-4%) [6][68][70] - **自营业务**:收入1124亿元(同比+50%) 年化收益率5.04%(同比+1.6pct) 权益类资产/净资本指标22.1%(较24年+2.2pct) [6][75][84] - **信用业务**:收入197亿元(同比+17%) 融出资金1.56万亿元(同比+26%) 两融日均余额1.85万亿元(同比+20%) [6][91][94] - **国际业务**:头部券商海外净利正增 中信证券国际净利润27.7亿元(同比+66.6%) 中金公司国际净利润24.0亿元(同比+168.7%) [7][103] 资产与融资结构 - 债券融资为主渠道:25H1券商境内发债规模5936亿元(同比+16%) 发债成本平均降幅30-90bp [6][34] - 金融资产配置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73%(较24年+4pct) 债券持仓占比57.3%(较24年+2.3pct) [87][88] 机构持仓与估值 - 券商板块PB为1.58倍(近10年分位点43.84%) 25H1机构持仓比例0.90%(低于标配4.26%) [7][111] 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南华期货、中银证券、兴业证券、湘财股份 [7][112] - 中长期看好:国泰海通(双龙头溢价)、中金公司(跨境与投行业务)、东方证券/广发证券(存款搬家受益)、国信证券(跨境资管与经纪弹性)、东方财富(散户入市与费改受益) [7][112]
兴证国际:首予国泰海通(0261)“增持”评级 收费类业务市场地位进一步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16 10:57
核心观点 - 2025年是国泰海通的整固之年 公司需要时间消化并购重组带来的摩擦 随着客户资产和净资产规模再上台阶 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规模效应将逐步兑现[1] - 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4.61亿元和233.7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10.8%和下降14.9%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8.72亿元 同比增长77.7% 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 同比增长213.7% 扣非归母净利润72.79亿元 同比增长59.8%[1] - 加权平均ROE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至6.25% 单二季度营业收入120.99亿元 环比增长2.8% 归母净利润34.95亿元 环比下降71.4%[1] - 剔除客户资金后经营杠杆较年初下降20.5%至4.11倍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75.4%至115.45亿元 费用率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至48.7% 信用减值损失11.94亿元[1] 业务收入结构 - 收费类业务收入100.40亿元 同比增长57.4% 资金类业务收入126.23亿元 同比增长99.3% 并购海通证券带来的外延式扩张是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力[1] - 经纪业务净收入57.33亿元 同比增长86.3% 投行业务净收入13.92亿元 同比增长19.4% 资管业务净收入25.78亿元 同比增长34.2%[2] - 利息净收入31.87亿元 同比增长205.4% 投资收入94.36亿元 同比增长78.4%[2] 业务规模与市场地位 - 境内资金账户数较上年末新增4.2%至3845万户 股基成交市场份额达到8.31% 金融产品月均保有规模较上年新增13.4%至4530亿元[2] - 股权主承销规模同比增长1315.8%至1253.16亿元 债券主承销规模5828.66亿元 市场份额11.09% 排名行业第二[2] - 华安基金管理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5%至8225.06亿元 海富通基金管理规模增长10.0%至4976.56亿元[2] - 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54.3%至8029.08亿元 场外衍生品业务加大头部客户开发力度 跨境业务交易规模大幅增长[2] 整合与协同效应 - 经纪业务客户规模出现跨越式增长 传统经纪业务体量已经行业领先[2] - 投行业务更加受益于强强联合[2] - 国泰君安资管将吸收合并海通资管 预计竞争力将进一步得以提升[2] - 利息净收入增加主要源于融资租赁公司的并表以及经纪业务客户增加带来的客户资金存款利息、两融利息收入增长[2]
谋定而后动,解码邮储银行财富管理的稳健发展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17:03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抓手推动零售业务二次升级 管理个人客户资产规模达17.67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87% 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7.89% 中间业务收入整体同比增长11.59% [1] - 公司通过客户分层经营和场景融合实现精准服务 富嘉及以上客户AUM增长11.69% 两类高端客户贡献近六成新增AUM [7][8] - 资本实力增强与轻型化转型支撑业务发展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0.52% 非息收入占比近五年提升10个百分点 [10][11]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7.89% 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7.62% 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2和14.8个百分点 [2] - 面向机构的代销公募基金余额达2600亿元 收入实现翻倍增长 [2] - 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户超千万户 缴存规模较上年末增长28.85% [5]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 - 中间业务收入达169.18亿元 同比增长11.59% 占营业收入比重同比提升0.85个百分点 [2][3] - 公司板块中收同比增速达42% 投行业务增长48% 交易银行业务增长34% [3] - 票据非息收入12.48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债券做市交易量8713.69亿元 同比增长52.31% [4] 客户与渠道优势 - 服务超6.7亿个人客户 覆盖99%县市的近4万个营业网点构成差异化渠道壁垒 [6] - 邮银协同挖掘邮政生态数据资源 融资E放款达557亿元 同比多增137亿元 [6] - 富嘉客户规模达644.1万户 较上年末增长10.97% 鼎福客户规模4.14万户 增长21.28% [8] 资本与运营优化 - A股定向增发1300亿元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提升0.96个百分点至10.52% [10] - 储蓄代理费同比减少54亿元 下降近9% 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5.23个百分点 [11] - 零售贷款增加近900亿元 住房贷款净增213亿元 增量居国有大行首位 [10] 战略布局与能力建设 - 启动"中收跃升三年行动"工程 构建五大能力体系 推动从卖产品向做顾问转型 [12] - 近5年公司中收增长超6倍 年均增速达64% 中收年均增速11.3%远超同业 [2][3] - 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300亿元 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0万户 本年净增超900亿元 [5]
上半年亏损投行少了一半,头部券商押注港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9:37
行业整体表现 - 全行业投行亏损家数从2024年中报的20家减少至2025年中报的10家 减幅达50% [1][6] - 头部券商如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已全面扭亏为盈 而亏损券商多为中小型机构 [1][6] - 行业呈现内部分化格局 10家券商仍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国金证券亏损9806.98万元为行业最高 [1][7] 头部券商业绩亮点 - 中金公司投行收入同比激增149.70% 达14.45亿元 排名从第六跃升至行业第二 [1][12] - 中金公司投行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7.84亿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利2.76亿元 [12] - 中信证券投行收入20.54亿元保持行业第一 但与中金公司的差距收窄至6.09亿元 [12] 港股业务发展 - 头部券商积极布局港股市场 中金国际前八个月港股承销规模达225.82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 [2][13] - 内资券商在港股IPO承销金额前五名中占据四席 中金国际以256.18亿元位列第一 [18] - 港股业务利润率普遍下滑至20%左右 不及2023年"827新政"前50%水平的一半 [2][15] 中小券商挑战 - IPO项目锐减是业绩下滑主因 国金证券和中泰证券保荐A股上市企业从去年3家和2家减至今年各1家 [7][8] - 国金证券保荐的主板项目肯特催化实际募资3.39亿元 仅完成原计划5.71亿元的59.37% [8] - 头部券商下沉至北交所等市场 进一步挤压中小券商生存空间 [8] 特殊案例表现 - 中泰证券投行从2024年盈利1.39亿元转为2025年亏损3759.35万元 [1][6] - 国信证券投行亏损4072.60万元 但其总营收110.75亿元位列行业第八 为2018年来首次进入前十 [9] - 太平洋证券投行由盈转亏 从2024年盈利1852.17万元变为2025年亏损1084.68万元 [9] 业务结构变化 - 投行利润率持续下滑 中信证券投行利润率从2021年54.55%降至2025年21.94% [15][16] - 监管新规禁止按发行规模递增收费比例 直接导致IPO业务收入下降 [16] - 港股市场竞争加剧 内资券商采取低价策略换取市场份额 [17]
上半年亏损投行少了一半,头部券商押注港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9:30
投行业务整体表现 - 全行业投行亏损家数从2024年同期的20家减少至2025年的10家 下降50% [1][4] - 头部券商如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已全面扭亏为盈 [1][4] - 仍有10家券商投行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国金证券亏损9806.98万元 中泰证券从盈利1.39亿元转为亏损3759.35万元 [1][4] 头部券商表现分化 - 中金公司投行收入同比激增149.70% 达到14.45亿元 排名行业第二 [1][10] - 中金公司投行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7.84亿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盈利2.76亿元 [9][10] - 中信证券投行收入20.54亿元 保持行业第一 但利润率降至21.94% [13] 港股市场成为新焦点 - 头部券商纷纷转向港股市场 中金国际前八个月港股承销规模达225.82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 [2][11] - 内资券商在港股IPO承销金额前五名中占据四席 中金国际以256.18亿元排名第一 [2][16] - 港股业务利润率普遍下滑至20%左右 不及2023年"827新政"前50%水平的一半 [2][13] IPO项目变化影响 - IPO项目锐减是部分券商业绩下滑的关键因素 国金证券和中泰证券保荐上市企业数量从去年同期的3家和2家减少至1家 [5] - 国金证券保荐的主板项目肯特催化实际募资3.39亿元 完成率仅为59.37% [5] - 头部券商下沉至北交所和新三板市场 挤占中小券商市场份额 [6] 中小券商面临挑战 - 亏损券商多为中小券商 包括国金证券、山西证券、国信证券等10家 [4] - 国信证券投行业务亏损4072.60万元 成为其业绩拖累 尽管总营收110.75亿元排名行业第八 [7] - 太平洋证券投行由盈转亏 从去年盈利1852.17万元转为亏损1084.68万元 [7] 行业并购与整合 - 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合并后投行收入达5.44亿元 排名行业第七 [9] - 合并前民生证券2024年上半年以5.39亿元位列行业第七 国联证券投行排名常年在20名以外 [9] 竞争力提升与市场策略 - 内资券商在港股市场竞争力快速提升 中金国际承销规模是第二名中信里昂的2倍有余 [16] - 部分内资券商采取低价策略抢占港股市场份额 导致利润率下降 [15] - A股保代与港股投行合作推动企业赴港上市 但收入共享机制降低整体利润率 [14]
大逆转!亏损投行少了一半 头部券商押注港股新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7:12
投行业务整体表现 - 全行业投行亏损家数从2024年同期的20家减少至2025年的10家 同比下降50% [1][3] - 头部券商如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已全面扭亏为盈 中金公司投行收入达14.45亿元 同比激增149.70% 排名升至行业第二 [1][8] - 仍有10家券商投行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其中国金证券亏损9806.98万元 为行业最大亏损 中泰证券从去年同期盈利1.39亿元转为亏损3759.35万元 [1][3] 港股市场布局 - 头部券商转向港股市场布局 中金国际前八个月港股承销规模达225.82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 市场份额领先 [2][9] - 内资券商在港股市场竞争力提升 2025年港股IPO承销金额前五名中占据四席 中金国际以256.18亿元承销规模排名第一 [2][13] - 港股业务扩张导致头部券商利润率普遍下滑至20%左右 不及2023年"827新政"前50%水平的一半 [2][10] 券商个体表现分化 - 中泰证券投行上半年亏损3759.35万元 但投行营业收入2.61亿元仍排名行业第16 [4] - 国金证券投行收入3.77亿元排名行业第11 但亏损9806.98万元 亏损规模较去年同期1750.89万元扩大 [4] - 太平洋证券投行由盈转亏 从去年同期盈利1852.17万元转为亏损1084.68万元 [6] - 国信证券总营收110.75亿元位列行业第八 但投行业务亏损4072.60万元 [6]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IPO项目锐减是部分券商业绩下滑关键因素 国金证券和中泰证券今年保荐A股上市企业均只有1家 较去年减少 [5] - 中金公司业绩大增主要得益于港股业务 通过中金国际完成宁德时代等明星项目 服务中资企业全球IPO融资规模约111亿美元 位列市场第一 [8][9] - 头部券商通过更具竞争力的报价争取港股市场份额 导致利润率下降 [12] 行业结构变化 - 头部券商下沉至北交所、新三板等市场 挤占中小券商投行市场空间 [5] - 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合并后投行收入达5.44亿元 排名行业第七 [7] - 投行利润率下降源于IPO超募减少和收费规范 "827新政"后承销费用按发行规模递增收费被禁止 [11]
东北证券(000686) -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9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1 19:30
财富管理业务 - 财富管理业务聚焦财富管理客户、企业家客户和私募机构等重点客群,大力推进“研投顾专班”、“企业家专班”和“私募专班”三大专班建设 [2] - 2025年上半年客户规模和交易量大幅提升,财富管理业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3] 投行业务 - 投行业务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核心项目多集中于下半年完成,导致上半年投行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 [3] - 承销保荐、股转业务及财务顾问项目中,部分项目已落地完成或取得关键进展,其他项目正有序推进 [3] 区域业绩表现 - 华东地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7%,营业利润同比翻倍增长 [3] - 华东区域设立51家经纪业务区域分公司和营业部,推动私募产品规模和交易量、新增企业家客户资产同比显著增长,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提升 [3] 自营投资策略 - 权益自营业务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围绕红利、价值和成长等差异化投资策略进行股票配置,加大非方向性投资领域开拓力度 [4] - 固定收益业务提升投研能力,实时调整投资策略,重点捕捉交易性机会,拓展主动撮合业务、分销业务等低风险资本中介业务 [5] 公募基金业务 - 东方基金管理公募基金68只,资产管理总规模1,234.05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9.37% [6] - 银华基金管理公募基金产品227只,管理资产规模5,807.16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8.79% [6] 核心发展优势 - 公司战略定位为“以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及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全能型券商”,聚焦特色化、精品化、生态化的业务体系建设 [7][8] - 优化“三地三中心”布局:北京重点发展固定收益投资业务、投资银行及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上海重点发展权益类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研究咨询及金融创新业务;长春作为决策、治理中心 [8] - 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个大中城市设立132家分支机构,构建覆盖中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的营销网络体系 [8] 人才战略 - 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业务领域(投行、研究、IT等),积极引进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人才 [9] - 在公司具备优势、团队成熟的业务领域,通过自身培养储备专业骨干 [9] 行业趋势与股权结构 - 证券行业加速分化与整合,公司寻求高质量的合作和实现路径,提升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9] - 大股东股权转让交易双方仍在积极推进交易进程,股权转让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方向产生根本性改变和重大影响 [10] 股东回报与IT投入 - 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分红34.11亿元,未来将加大分红频次 [11] - 持续推进数智中台、AI中台、技术中台建设,保持与业务活动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投入水平 [11] - 自2022年起启动信息系统信创建设工作,历年信创目标均超额达成且信创系统运行平稳 [11]
中金公司(03908.HK)2025年中报点评:净利润同比+94% 各业务同比改善明显
格隆汇· 2025-09-11 03:24
核心财务表现 - 剔除其他业务收入后营业总收入128亿元 同比增44.1% 单季度71亿元 环比增13.9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43.3亿元 同比增94.4% 单季度22.9亿元 环比增2.5亿元 同比增13亿元 [1] - 净利润率33.8% 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 单季度净利润率32.3% 环比降3.5个百分点 同比升12.6个百分点 [1] 盈利能力分析 - ROE为3.6% 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单季度ROE1.9% 环比升0.2个百分点 同比升1个百分点 [1] - 资产周转率2.4% 同比升0.5个百分点 单季度1.3% 环比升0.2个百分点 同比升0.3个百分点 [1] - 财务杠杆倍数4.58倍 同比基本持平 [1][2] 资产负债结构 - 剔除客户资金后总资产5443亿元 同比增608.9亿元 净资产1188亿元 同比增131.5亿元 [2] - 计息负债余额2864亿元 环比降62.7亿元 单季度负债成本率0.8% 同比降0.1个百分点 [2] - 净资本464亿元 较上期降2.3% 风险资本准备227亿元 较上期增4.6% [3] 重资本业务表现 - 重资本业务净收入64亿元 单季度35.2亿元 环比增6.4亿元 [2] - 重资本业务净收益率1.4% 单季度0.8% 环比升0.1个百分点 同比升0.2个百分点 [2] - 自营业务收入72.5亿元 单季度38.6亿元 环比增4.6亿元 单季度自营收益率1.3% 环比升0.1个百分点 同比升0.4个百分点 [2] 信用业务情况 - 利息收入39.9亿元 单季度20亿元 环比微增0.05亿元 [2] - 两融业务规模453亿元 环比微增0.1亿元 两融市占率2.45% 同比升0.21个百分点 [3]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215亿元 环比降4亿元 [3] 轻资本业务表现 - 经纪业务收入26.5亿元 单季度13.5亿元 环比增4.3% 同比增44.2% 同期市场日均成交额12640亿元 环比降17.2% [3] - 投行业务收入16.7亿元 单季度12.6亿元 环比增8.6亿元 同比增4.3亿元 [3] - 资管业务收入6.8亿元 单季度3.7亿元 环比增0.6亿元 同比增0.8亿元 [3] 市场业务对比 - 单季度主动型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1.41% 环比降1.87个百分点 同比升4.02个百分点 [2] - 纯债基金平均收益率0.93% 环比升1.12个百分点 同比降0.1个百分点 [2] - IPO主承销金额201.8亿元 环比增34.9% 再融资主承销金额5964亿元 环比增310.1% 公司债主承销金额14585.5亿元 环比增34.8% [3] 监管指标状况 - 风险覆盖率204.5% 较上期降14.6个百分点 仍远高于120%预警线 [3] - 净稳定资金率144.2% 较上期降5.3个百分点 高于120%预警线 [3] - 资本杠杆率12.7% 较上期降0.1个百分点 高于9.6%预警线 [3] - 自营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为39% 较上期降1.8个百分点 低于80%预警线 [4] - 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为355.2% 较上期升7.8个百分点 低于400%预警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