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

搜索文档
楼市涨跌已明确了?央媒“表态”,未来5年,还能不能继续买房?
搜狐财经· 2025-09-18 08:18
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理性决策,安居方为要 "房价是不是要跌了?我刚攒够首付,正准备买房,现在要不要再等等?"上周末,挚友李强电话中的焦虑语气,道出了当下许多购房者的心声。在纷繁的市 场信息和各执一词的观点交织下,如何做出明智的置业决定,成了横亘在许多人心头的难题。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住房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遮风挡雨之所,它承载着家庭的温情、未来的期许,更被视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重中之重。住建部发布的《2025年 全国住房发展报告》的数据佐证了这一点: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中,房产的占比高达68%,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其他各类资产。 进入2025年,楼市的走向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尤其是在经历了2024年底短暂的回暖后,2025年上半年市场再次显露出调整的迹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5年1月至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5.8%,销售额亦下降3.2%。这些冰冷的数字,无疑加剧了人们对楼市前景的疑虑。 那么,楼市的未来走向究竟是怎样的?央媒近期的密集发声,又传递出哪些深意?在未来五年,普通人是否还能安然置业?让我们深入剖析。 央媒定调:回归居住属性,告别投资狂热 2025年8月,多家中央媒体纷纷发声,为楼市的未来走向划 ...
黄奇帆再预言未来房地产,今年已基本应验,明年或大概率也是对的
搜狐财经· 2025-09-11 22:00
楼市迷雾重重:拨开迷雾,洞见未来 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波动,各类声音此起彼伏,众说纷纭。有人振臂高呼"房价已触底,抄底正当时",也有人谨慎观望,"市场仍有 下行空间,不妨再等等"。在这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中,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一位被誉为"最懂经济的前市长"的经济学家黄奇帆,便已对中国房地产的未来走势做出了颇具前瞻性的预测,而如今,这些预言正如 同历史的车轮般,一一在现实中印证。 昔日预言成真:黄奇帆洞察房地产的深刻洞见 2018年,当全国商品房年销售面积仍高达17亿平方米的辉煌时期,黄奇帆便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预测未来十年中国新房交易量将逐步萎缩,并跌破10亿平方 米的整数关口。彼时,这一观点与主流市场预期相悖,甚至引来不少质疑与嘲笑。然而,时光荏苒,至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已降至9.7亿平方米, 同比大幅下滑12.9;2025年前六个月的数据更是显示,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58亿平方米,同比再度下滑3.5。全年销量跌破10亿平方米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实,与黄奇帆的预言惊人地契合。 黄奇帆之所以能够屡屡精准预判,源于他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层问题的深刻剖析。他一针见血 ...
黄奇帆再次预言未来房地产,今年已经应验,明年或大概率也是正确的
搜狐财经· 2025-08-30 08:53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房地产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而非短期波动 新房交易量从2021年18亿平米峰值降至2024年9.7亿平米 2025年预计稳定在10亿平米以下[5] - 行业五大关键指标显著恶化:总建筑量跌65%至6亿平米 一手房销售跌60%至5亿平米 土地批租跌65%至3万亿 房价跌40-50% 融资规模跌50%[7] - 调整驱动因素包括城镇化率接近65%天花板 大拆大建阶段结束 人均住房面积达40平米基本满足需求 结婚登记量下降20.5%至610.6万对削弱购房需求[3][5][7] 市场供需变化 - 住房需求端呈现长期收缩趋势 城镇化率已达65% 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仅48% 较日本77%水平仍有30个百分点提升空间[3][7] - 供给端出现严重过剩 政府计划以6-7折价格收储库存房 规模可能达10万亿 转化为保障房并通过REITs证券化回收资金[7] 企业格局演变 - 房企数量将从9万多家大幅缩减至2万家以内 负债率从80-90%降至50%左右 行业集中度向美国500家开发商模式靠拢[7] - 开发商经营模式转向存量房交易和改善型需求主导 新房建设速度持续放缓[11] 价格与投资属性 - 未来十年房价平均涨幅将低于GDP增长率 房价收入比从23-30年降至10-20年 长期目标为8-10年[7][9] - 房地产投资属性显著弱化 行业不再具备暴利特征 短期大幅升值可能性极低[9][11] 政策与金融风险 - 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相对可控 从未允许零首付 不良债务未证券化 缺乏高杠杆金融风险基础[7] - 2025年预计成为行业止跌回稳起点 房地产对GDP贡献率从近30%高位下降 逐步回归居住本质属性[11][13] 购房策略建议 - 刚需家庭购房需将月供控制在家庭月收入30%以内 改善型需求应等待价格去泡沫化 投资型买家需转向其他稳定收益渠道[9]
楼市8月四大动作落地,普通购房者如何应对?
搜狐财经· 2025-08-03 09:48
中国楼市政策变革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楼市政策从严格调控转向积极激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治局会议明确将楼市稳定提升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高度 [1] - 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地方财政 居民生活质量 全社会消费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成为宏观经济稳定器 [1] - 8月1日推出史无前例的楼市刺激政策风暴 涵盖供给侧改革 金融杠杆松绑 税费减免和精准扶持等五大方面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大规模收购存量商品房改造成保障性住房 预计全国规模超过5000亿元 [1] - 《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 要求新建住宅节能率不低于65% 智能家居系统覆盖率达到80% [1] - 实行差异化土地供应政策 库存压力大的城市减少供应 需求旺盛地区增加优质地块供应 [2] 金融杠杆松绑 - 全国多城首套房首付比例统一降至15% 部分城市如西安 南京已率先执行 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房 [2] - 2025年底房贷利率有望降至2.5% 以100万元30年期贷款为例 月供减少约500元 总利息节省超过18万元 [2] - 部分城市对青年人才取消公积金贷款余额限制 本科及以上学历者首套房贷款额度最高上浮50% [3] 税费减免政策 - 湖南浏阳8至11月期间购买新房可享受60%契税补贴 一套总价100万元房子最高节省2.4万元税款 [4] - 出售自有住房后一年内重新购房可继续享受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 [5] - 一线城市二套房契税降至1% 缩短增值税免征年限 [6] 精准扶持特定群体 - 武汉对二孩家庭补贴6万元 三孩家庭补贴12万元 浏阳将三孩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至104万元 [7] - 35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在部分城市购房可享受高达120万元公积金贷款额度 不受账户余额限制 [7] 不同购房群体策略 - 刚需群体应抓住低首付和低利率政策红利期 优先考虑共有产权房 核心区小户型等高性价比产品 [8] - 改善型群体可利用个税退税政策"卖旧换新" 关注开发商"以旧换新"计划 选择配备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家居的小区 [10] - 投资群体应关注核心城市群优质资产 核心地段商业地产和REITs 选择现金流为正 轻资产占比超过20%的优质房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