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认知
icon
搜索文档
Z世代“炒股心经”:一边感受红绿波动,一边整理“生存手册”
经济观察网· 2025-07-08 15:39
当同龄人在朋友圈晒基金收益时,大学生小曾的股票账户单月亏损达到8万元,账户收益率从58%跌至-59%。在所持个股的连续跌停中,小曾第一次读出K 线图背后的残酷法则。 近两年来,在政策助力与行情推动下,新股民蜂拥开户,"跑步"入市。很多95后、00后的Z世代年轻人,成为入新股民。 他们当中,除了小曾,还有在证券公司实习时初涉股市的冉冉,有从自诩"华尔街之狼"到回归学术的小李,有从莽撞交易到寻求在不确定中锚定自己的李 岩…… 就"Z世代股票投资与市场认知"的话题,我们在95后、00后的投资者之间开展问卷调查。回收的286份有效问卷显示,有72%的年轻人接触股票投资仅有一年 左右的时间。 平安证券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5中国金融市场投资者洞见白皮书显示,Z世代投资者大量涌入,使得投资者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30岁以下的投资者 的占比达到30%,比2024年9月24日之前翻了倍。 "Z世代"不再是金融市场的"局外人"。这些怀揣零花钱试水、在社交平台获取资讯的年轻投资者,带着"赚第一桶金"的梦闯入市场,却在宏观微观突变、个 股陷阱和行情震动中体味欣喜、焦虑、幻灭、顿悟、蜕变……用真金白银换来一堂堂投资认知课。 从过 ...
全职投资 VS 回职场兼职投资
集思录· 2025-06-13 19:36
职业选择与投资权衡 - 个人拥有800万本金和近20年股票投资经验 全职投资后年化收益提升2-4% 境外账户年化11% A股年化5-10% [1] - 面临国企年薪70万(原外企薪资65%)的offer选择 44岁年龄因素使再就业窗口收窄 配偶对投资收入稳定性存在顾虑 [2][19] - 全职投资带来自由但社交减少 兼职投资可兼顾职场资源与家庭心理预期 [3][8] 职场背景分析 - 推测为技术岗(大数据/AI/云服务) 985本硕背景 原外企行业美誉度高 可能任职国企下属研究院 [5] - 国企70万年薪对应副总级别 需评估企业文化适配性 建议通过内部人脉了解实际工作氛围 [5][19][20] 投资与工作协同效应 - 非短线投资无需全天盯盘 过度关注市场或导致负收益 兼职投资可保持适度距离 [9][23] - 职场身份提供社会认可度(如签证便利) 工作收入作为"固收"配置 投资作为超额收益来源 [22][18] 长期规划建议 - 考虑10年工作周期积累资源 为子女教育提供稳定形象 通过培养助手实现工作代际交接 [8] - 以"出世心态"入职 利用职场人际价值 保留随时回归全职投资的主动权 [23][24] 行业认知差异 - 国企相比民企更少"过河拆桥" 但需适应文化差异 外企经验可迁移性强 [22] - 投资能力提升非线性 认知价值主要体现在风险规避而非直接收益 [14][15][16]
全职投资 VS 回职场兼职投资
集思录· 2025-06-13 19:36
职业选择与投资分析 - 个人背景:985本硕学历,800万本金,20年股票投资经验,曾在外企工作17年 [1] - 当前投资表现:境外账户年化11%,A股年化5-10%,全职投资后业绩提升2-4% [1] - 职业机会:国企offer年薪70万(为外企薪资65%),44岁年龄考虑职场回归难度 [1][2] 财务状况与家庭因素 - 资产状况:上海两套房产总市值1000万,含90万组合贷 [2] - 家庭结构:配偶在国企工作,两孩家庭,配偶对投资收入稳定性存在顾虑 [2] - 生活压力:当前无金钱压力,但考虑长期家庭财务稳定性 [3] 投资与职业的权衡 - 全职投资优势:时间自由,可深入研究新投资工具 [1] - 职场回归价值:保持社会身份,拓展人际资源,稳定家庭心态 [21][22] - 混合模式可行性:国企工作同时兼职投资,平衡收入与投资时间 [3] 行业与岗位分析 - 岗位性质推测:技术岗(80%概率大数据/AI/云服务),国企下属研究院 [5] - 职场发展空间:外企转国企存在文化适应期,晋升可能性有限 [8][22] - 工作价值评估:需关注领导风格和工作氛围而非单纯薪资 [5] 社会认知与心理因素 - 社会身份价值:全职投资者面临社会认同度挑战 [22] - 家庭影响:子女教育中父亲职业形象的社会认知 [8] - 心理需求:44岁阶段对生活意义的重新思考 [6][7] 决策考量因素 - 机会成本:70万年薪与投资时间的经济价值比较 [6] - 灵活性优势:可尝试国企工作后回归投资的选择权 [10][23] - 长期规划:10年工作期对子女成长和退休规划的影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