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外开放

搜索文档
教育早餐荟 | 2025年北京市新增职业教育专业名单公布;ST 东时股票6月20日起停牌
北京商报· 2025-06-20 09:50
教育政策与改革 - 教育部强调要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提升西部地区人口素质 助推产业升级 培育区域经济增长带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 增强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匹配度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1] - 北京市公布2025年新增职业教育专业名单 同时公布撤销专业名单 新增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备案审核 [2] - 首批2100多名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硕士生将于7月毕业 标志着产教融合首次实现全流程贯通 [3] 教育行业动态 -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298名事业单位教师 报名时间为2025年6月19日至25日 [4] - 中公教育推出首款硬件智能产品"AI就业学习机" 覆盖8大类职业考试及考研考级内容 [6] 资本市场相关 - ST东时股票及可转债自2025年6月20日起停牌 因未在整改期限内完成改正 若两个月内仍未完成将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5]
以教育对外开放助力中华文明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6-17 11:26
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演进 - 自汉唐丝绸之路开辟起,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交流不断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渐成雏形 [1] - 鸦片战争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初步打开教育国际合作通道 [2] - 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技术和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流项目快速增长 [2] - 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纵深推进,全方位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2] 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 文化融合视角: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汲取多元文化精华为中华文明建设注入智慧滋养 [3] - 知识创新视角:通过国际合作加速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挑战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 [3] - 人力资本视角:培养兼具本土文化理解与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 [3] 教育对外开放的实施路径 - 强化开放意识:引入国际前沿教育思想培养跨文化人才,促进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互鉴 [4] - 创新开放举措: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及汉语文化推广 [4][5] - 健全开放体系: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机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以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 [5] 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结合 - 16世纪以来全球五大科学人才中心(意、英、法、德、美)均以教育开放为驱动 [2] - 需植根本土服务本土,同时吸纳世界一流教育资源与创新要素支撑中华文明建设 [3]
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特殊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22 06:19
教育对外开放与特殊教育国际化 - 教育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驱力,需推动国际教育资源对接与共享,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人才 [1] - 特殊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政府主导、分类推进、多元融合的原则,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应对全球化挑战 [1] 融合教育理念与实践 -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坚持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推行融合教育理念,确保特殊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 [2] - 融合教育强调消除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界限,培养学生同理心和包容意识,并通过国际资源构建开放教育环境 [3] -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明确要求各国推行融合教育,中国此举是推进特殊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2] 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 特殊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培养具备数字素养、复合型知识与技能的国际化教师队伍 [4] - 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需结合"教育"与"康教",构建"特殊教育+教育康复+跨学科知识"一体化课程体系 [5] - 高校可通过中外联合培养、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并重视其协调沟通能力 [5] 数字化与个性化教育 - 特殊教育国际化强调个性化和教育公平,需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7] - 地方政府需将特殊教育考核纳入普通学校评估体系,建立专项督导机制和完善的评估方案 [6][7] - 数字化工具如虚拟现实技术可辅助分析学生数据,满足其专业发展、升学和国际视野拓展需求 [7]
澳门将着力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新华社· 2025-04-29 08:39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1] - 调整高校学科体系,优化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 [1] - 全面总结前两期人才引进计划成效,推出第三期人才引进计划 [1] 高校国际合作与人才引进 - 发挥高校平台作用,加强与葡语国家、"一带一路"国家及东南亚地区高校联系 [1] - 吸引海外学生来澳留学和赴内地交流,助力国家教育对外开放 [1] - 利用横琴延伸办学条件,引才育才并进,建设澳门为人才聚集地 [1] 青年政策与就业支持 - 制定更贴近实际的青年政策,推出支持青年到大湾区就业新计划 [1] - 增加赴内地指定企业实习岗位数量,推动青年融入国家发展 [1] 产业发展与对外开放 - 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和文化、体育产业 [2] - 将澳门打造成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桥头堡和中西文明交流窗口 [2]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 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澳门子弟就学,分阶段推进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建设 [2] - 首期开展澳门大学在合作区新校区工程,推动更多高校延伸办学 [2] - 加强澳琴两地科研、教育及人才工作协调配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