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养老
icon
搜索文档
锦州市太和区开办家门口的“银发学院”
辽宁日报· 2025-09-04 09:15
"银发学院"的开办满足了太和区老年居民的文化养老需求。近年来,太和区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推 进社区改造,打造了养老食堂、康养中心、夕阳文化驿站等助老服务项目15个,不断在银龄服务工作上 提升质效,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让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提升。 "社区开办了'银发学院',我们现在在社区就能学到很多老年大学的课程,真是太方便啦!"近日, 锦州市太和区东太平社区退休老人林运至高兴地说。 如何让老年人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是太和区基层治理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今年,太和区协调市 老年大学、区委党校、团区委、辖区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及共建单位等多方资源,组织50余名老师及志 愿者,打造了声乐、舞蹈、八段锦等多元化的乐享课堂,让300余位退休老人享受到了家门口的"银 发"教育。 ...
上银养老|艺术课堂来到银龄“家门口” 上海银行网点变身“沪剧乐园”
华夏时报· 2025-07-14 17:12
核心观点 - 上海银行奉贤支行通过举办沪剧研修班 成功将银行网点转型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 强化银龄客户黏性并拓展养老金融服务场景 [1][4][8] 社区需求洞察与响应 - 基于反诈课程活动中观察到的老年群体文化需求 发现千余名65岁以上学员存在沪剧学习痛点 包括路途远和师资短缺等问题 [4] - 通过联动奉城成人学校与奉贤区文联 促成非遗传承人进驻银行网点 将艺术课堂移至老年人"家门口" [4] 文化服务实施细节 - 研修班历时八周 于网点多功能厅开展每周一次的沪剧课程 由区级非遗传承人系统教授唱腔技巧与身段表演 [1][5] - 班级规模从原计划20人扩容至30余人 学员出勤率100%且次次提前到场 形成高参与度的文化课堂 [7] 金融业务协同效应 - 学员在参与文化活动同时 主动浏览金融消保知识并办理养老金开户 支取及理财咨询等业务 [8] - 银行通过文化服务将金融服务融入日常生活 强化客户关系并提升网点非金融功能价值 [8] 战略扩展计划 - 与上海老年大学合作筹建两家新教学点(闸北支行与市南分行) 计划于9月1日正式开课 [8] - 持续加大适老化服务供给 致力于构建"终身学习"平台以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8]
文化养老的“萧山样本”:当银发族遇见“社彩枫呈”
杭州日报· 2025-07-01 10:29
文化养老创新模式 - 萧山区人社局创立"社彩枫呈"文化养老品牌,通过四维服务体系重塑养老内涵与外延 [1] - 品牌实现养老理念范式转换,让老年人从被照顾者转变为文化传承者和价值创造者 [1] - 两年来全区开展数十场文化活动,包括企退模特秀、民族舞、戏曲联唱等,实现乡镇全覆盖 [1] 科技赋能养老服务 - 采用"智慧+人文"模式,"无感认证"系统通过大数据完成99.6%资格认证 [1] - "萧然企退"APP实现业务"指尖办",村社退管队伍确保服务"最后一百米" [1] - 技术应用注重保留对特殊群体的上门服务,使服务更有温度 [1] 地域文化特色活动 - 各镇街打造"一镇多品"特色活动,如党湾龙虾节、南阳观潮节等 [2] - 闻堰老街越剧沙龙、湘湖年鱼会民俗展演成为联结银龄群体的精神纽带 [2] - 活动让老年人在乡土文化中找到归属感,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精神失落 [2] 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 企业退休人员大学采用"一校多点"办学模式整合社区学院等社会资源 [2] - "社彩市集"引入文旅企业等市场主体,形成社会化运作机制 [2] - 该机制既减轻政府负担又激发市场活力 [2] 养老服务三大突破 - 从物质保障向精神关怀延伸 [2] - 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协同转变 [2] - 从统一供给向个性服务升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