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数字化
搜索文档
高德如何助力文博业“打破无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9:51
行业背景与政策驱动 - 文物数字化成为行业明确发展方向,2021年九部委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藏品数字化和完善藏品数据库 [1] - 各地正积极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智慧化、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展示带动博物馆提质升级 [1] - 四年间,文博数字化"无人区"发生显著变化,三维线上展陈、无障碍导览与AI讲解使用量同步抬升已成为常态 [1] 行业核心挑战 - 文博数字化长期面临障碍:藏品体量庞大、文物脆弱且采集窗口受限,三维建模依赖手工导致周期长成本高,并需满足严苛的安全合规要求 [3] - 文旅热潮下新矛盾显现:线下限流与线上引流的运营错配,以及算力与存储的刚性投入,令不少文博单位观望 [3] - 行业数字化三大痛点:物理可达性受限(预约排队时间长、特定群体出行不便)、大规模数字化瓶颈突出(传统建模成本高效率低)、运营压力长期存在(文物保护与客流承载难以平衡) [3] 公司技术方案与产品 - 高德以三维重建与导航能力切入文博数字化,将高精建模、智能导览、科普内容做成可交付产品,并计划推出"线上博物馆"工具包以降低中小场馆数字化门槛 [2] - 公司依托"云境"AI三维重建平台,实现对可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的高精度三维还原,支持4DGS技术完成从静态到动态三维重建的跨越,并适配国产GPU实现渲染引擎国产化 [5] - 产品目标为"可看、可感、可用",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形成立体化内容供给,使公众以更平等便捷的方式获取文化知识 [2][4] 公司战略与合作案例 - 高德与故宫博物院共建"故宫×高德AI三维重建创新实验室",以雨花阁、内务府造办处考古遗址等为主体,聚焦复杂环境数据采集难题,规范数字文物模型生产工艺标准 [5] - 公司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与服务示范》,旨在为不同规模文博单位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创新管理与服务范例 [8] - 高德已形成文旅文博产学研生态,与北航、北邮、央美等院校及头部博物馆合作,希望将重型项目经验沉淀为轻量标准化产品服务中小博物馆 [9] 技术应用与运营闭环 - 利用数字孪生、三维激光扫描、AR/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展厅,观众可通过手势操作拆解古建筑结构,实现交互式体验以突破时空限制 [6] - 在运营侧利用客流/人流预测与导航疏导能力,兼顾观展体验与文物安全,打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形成"线上展陈—线下导流—客流预测与疏导"的运营闭环 [4][9] - 推动文物从静态收藏向数字资产的动态管理转变,通过数字展示、虚拟互动、智能问答等方式讲述历史故事,实现文物价值的现代诠释和创新应用 [4] 市场竞争与本土优势 - 谷歌"艺术与文化"项目为行业先驱,与全球2000多家博物馆合作,提供高分辨率藏品影像、馆内街景漫游等服务 [7] - 高德在愿景层面向谷歌致敬,但中国在大模型应用上迭代速度显著加快,叠加超大规模用户体量带来的数据与场景优势,形成高频的真实世界反馈回路 [7][9] - 本土优势在于大众UGC基础雄厚、公众表达意愿强,且权威机构提供的严肃内容供给充足,通过产品机制设计可兼顾专业度与大众参与度 [7]
2025云栖大会:高德地图透露AI文博布局 时空大模型重构文化体验
环球网资讯· 2025-09-30 09:22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以“空间智能”为核心战略布局文博数字化领域 [1] - 公司正从二维地图工具向三维立体数字空间升级实现“三维跃迁” [2] - 公司定位为技术输出平台不做内容生产以平台中立性获得博物馆信任 [6] 核心技术能力 - 公司推出三大空间智能技术支撑三维升级:云境(图生三维)、云睿(预测分析)、云迹(轨迹安全) [4] - “云境”三维重建技术可快速实现文物单体乃至大型场景的三维重建成为切入文博赛道技术基石 [4] - “云境”模型将单体文物数字化采集时间压缩至1~2天极大降低数字化门槛 [5] - 通过“云睿”时空大模型预测客流疏导人流帮助博物馆平衡文物保护与游客体验 [5]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公司技术方案针对文博行业三大痛点:物理空间限制、数字化成本高、运营压力大 [5] - 公司通过“单体化”技术实现展品快速替换与内容更新降低运营压力 [5] - 公司将头部项目能力产品化推出轻量级管理平台服务中小型博物馆数字化需求 [5]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打破时空界限实现文化主题“跨馆串联”如追溯苏东坡足迹联动多家博物馆藏品 [6] - 公司计划推动成果标准化让中小博物馆低成本接入数字化管理平台 [7] - 公司已同步筹备申请“十五五”课题计划将文博数字化能力进一步普惠化 [7]
马王堆纹样成果展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22
核心观点 - 湖南博物院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合作启动“数字汉生活”项目 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保护、传播汉代文化遗产并探索产业化新模式 [1] - “纹样新生——数字汉生活马王堆纹样成果展”作为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 呈现汉代纹样融入现代生活的独特魅力 [1] 项目成果 - 已推出汉生活博物集、马王堆新汉隶字体库以及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等具体数字化产品 [1] - 展览分为“天人合一”“霓裳经纬”“宴乐‘纹’章”三大展区 分别展示艺术装置、纺织工艺及饮食娱乐器物纹饰 [1] 展览内容 - “天人合一”展区融合基于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二次创作的纹样 展现古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思考 [1] - “霓裳经纬”展区聚焦纺织之美 融合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 诠释汉代“纤毫入微”的织造水准 [1] - “宴乐‘纹’章”展区聚焦汉代饮食与娱乐场景中的器物纹饰 展现古人生活美学的智慧与趣味 [1]
光彩上合陈江涛:稳定币锚定文物价值,以区块链破解文博数字化难题(二)
搜狐财经· 2025-07-29 21:48
核心观点 - 稳定币锚定文物价值结合区块链技术是文博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通过数字化与金融化转化破解文物流通信任瓶颈并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1][3] 模式机制设计 - 采用混合锚定机制构建双重保障 稳定币价值部分由黄金国债等传统资产支撑 部分与文物数字化权益挂钩 通过智能合约动态调整资产占比保障币值稳定 [4] - 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确权 结合3D建模和AI鉴定生成唯一数字身份NFT 估值数据全部上链形成可追溯价值评估体系 实现一物一币精准锚定 [5] - 用户参与文化贡献行为如知识传播或文创开发可获得算力加成或稳定币奖励 强化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联动效应 [6] 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 - 通过分布式账本记录文物出土修复展览等流转信息形成不可篡改数字档案 实现文物溯源与防伪 例如湖南山海App借助区块链存储共享3D模型 [7] -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文物IP授权交易平台 实现版权智能分发与收益自动分配 解决传统授权模式效率低下问题 [8] - 结合跨境支付技术使稳定币作为文物数字化资产交易媒介 降低汇率风险与结算成本 例如伊朗数字艺术博物馆将3000件馆藏数字化并发行1.2万份数字产品 [9] 产业影响 - 稳定币发行激励文博机构与社会资本参与文物数字化保护 例如发行与修复项目挂钩的稳定币吸引公众投资并将过程上链公开 [11] - 构建文物数字化-稳定币流通-文创开发闭环生态 推动产业从单一展览向多元业态延伸 例如安阳动漫小镇计划将甲骨文殷墟文化转化为数字资产 [12] - 稳定币国际化发行有助于中华文化对外输出 例如锚定《易经》等文化符号通过全球化网络推动国际认同 [13] 实施挑战 - 文物价值受市场波动学术争议影响需建立跨学科评估委员会制定科学估值标准 同时需遵守文物保护法及反洗钱等监管要求 参考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牌照制度 [14] - 区块链系统需防范51%攻击智能合约漏洞等安全风险 可采用联盟链架构引入第三方审计 并通过科普活动提升公众认知降低参与门槛 [15] - 需平衡保护与利用关系避免过度商业化损害文化遗产 参考数字敦煌模式开放高价值文物数字资源共享 同时通过稳定币收益反哺保护工作 [16] 未来趋势 - 监管框架可能借鉴美国GENIUS法案逻辑 将稳定币纳入金融监管体系 建立发行许可+储备金托管+信息披露合规框架 [16] - AI大模型与区块链结合提升文物价值评估智能化水平 通过训练历史交易数据预测市场价值趋势为稳定币锚定提供动态依据 [16] - 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探索建立跨境稳定币联盟 推动成员国文物数字化资产互认与流通 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16]
近八成受访青年认同年轻人社交新方式:体验式文旅
中国青年报· 2025-06-12 09:00
体验式文旅行业趋势 - 78.9%受访青年认为体验式文旅活动将成为年轻人社交新方式[1][2] - 67.5%受访青年期待更接地气、深入当地的文化体验[1][4] - 60.2%受访青年希望活动设计更多社交环节[1][3] 消费者行为特征 - 00后游客因社交媒体宣传选择开封万岁山武侠城互动项目并结识新朋友[2] - 22岁大学生通过宋城景区"抛绣球招婿"表演突破社交障碍[2] - 27岁消费者指出非遗体验同质化问题,呼吁保留文化内涵[3] 产品改进方向 - 60.1%受访青年希望增加新颖独特的体验内容[3] - 52.5%建议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文化打造特色主题[3] - 48.3%关注价格优化,46.8%强调服务质量提升[3] 技术创新应用 - 考古专业学生期待VR/AR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如上海历史博物馆西夏展VR体验[4] - 湖北省博物馆采用高科技手段创新编钟音乐会观演体验[4] - 56.7%受访青年期待元宇宙文旅、AI互动等科技感更强的体验[4][5] 未来发展方向 - 95后消费者希望主题景区开发游客参与的沉浸式戏剧演出[4] - 53.7%受访青年期待文旅+游戏等强社交属性体验[5] - 50.5%对文旅+电竞/动漫等跨界融合体验感兴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