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农人培育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全链条培育本土乡村振兴“生力军”
新华日报· 2025-10-12 07:31
"以往参加培训,得专门跑到镇上报名。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几分钟就能报上名,太方便 了!"来自灌云县的李万富是不久前举办的2025年"新农匠"农机服务组织带头人省级重点班学员,他 对"农技耘"APP线上的报名方式赞不绝口。 这是江苏新农人培育数字化服务的缩影。今年我省借助"农技耘"平台新农人培训服务板块,实现政 策信息一键推送、报名流程在线完成、培训产业自主选择,惠农服务精准直达"指尖",让更多农民能够 快速、便捷地获得培训机会。 今年以来,江苏以加快推进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构建新农人立体培育矩阵,为乡村全 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依托"云上智农""农技耘"等线上学习平台,向农民提供录播视频、在线图册等学 习资源。农民可以结合农时农情以及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实现覆盖面广、方式灵活且具有个性化的学 习。线下课程安排专家老师与农民面对面,通过现场教学与田间实操的方式,讲解农业技术,探讨产业 发展,将线上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增强课程的直观性与互动性。 我省通过"集中教学+跟踪指导"的方式,集中组织新农人开展理论学习、政策解读、技能培训、实 践教学、观摩交流等活动;组织新农人赴境外研修,拓宽视野、对接合作渠道 ...
江苏青年新农人规模突破2万人
新华日报· 2025-10-08 07:26
青年新农人群体规模与特征 - 江苏青年新农人总数已突破2万人,分布于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科技等领域 [1][3] - 该群体包括名校毕业生、城市归来的追梦人,如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毕业生、退役军人、前银行职员等,共同特点是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1][2][5] - 青年新农人不再沿用父辈耕作方式,而是引入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并运用品牌思维和产业链延伸重塑乡村经济 [1][2] 个体创业案例与商业模式创新 - 印颖(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在扬州市江都区创办西梵农庄,将艺术审美与农业创新融合,运用传感器监测作物、区块链溯源系统,并采用“教育+产品”模式 [2] - 丁蓉蓉(90后新农人)成功驯化“大叶冰草”,打破国外种子垄断,将进口冰草种子价格从每斤5万元降至万元以内,其产业实现三产融合,种源发芽率提升至98%以上,并培训500多名新农人 [3] - 吴舒涵(银行职员转型)通过引进智能农机及数字化管理系统,使公司机械化水平达90%以上,带动7000多亩耕地标准化生产 [5] - 舒锦博(退役军人)在政策扶持下获得贷款,建成句容首条蜂产品深加工生产线,蜂蜜年销量从2019年不足30吨增至2024年260吨,2024年前8个月销量已达300多吨,超去年全年总量 [5] 政策支持体系与资源投入 - 江苏省政府提出实施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省农业农村厅制定行动计划,团省委联合7部门出台配套措施,重点培育乡村青年职业经理人、高素质青年职业农民和青年主播三类骨干人才 [4] - 政策体系植根于2017年实施的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及后续的“头雁”项目,形成持续培养链条 [4][5] - “新农菁英贷”已提供授信或贷款189亿元,惠及农村青年6万余人次 [8] - 团省委推动京东、阿里等16家知名企业成为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提供产销支持 [8] “乡村合伙人”模式与协同效应 - 江苏省以“乡村合伙人”模式破题,今年将重点培育130名乡村青年职业经理人,为青年新农人招募合作伙伴,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 [7] - 青年与青年合伙趋势显著,例如印颖通过平台与南通企业合作开发蜗牛产品并开拓国际市场,丁蓉蓉发布招募令后成功吸纳2名合伙人 [7] - 青年与村集体合伙通过“村集体+青年+农户”模式整合资源,东海县兴西村加入计划后开展直播活动实现销售收入450余万元,带动村均增收10万元 [8] - 句容市系统盘活乡村闲置资源87.8万平方米,开辟7大创业片区重点招引青年新农人 [8] 科技赋能与产业链建设 - 通过“乡村CEO+青禾志愿队”结对机制,700余名科技工作者对接了青年新农人的136项技术需求,其中83项已解决 [8] - 产业链建设案例包括印颖与王宇合伙打造的“蜗牛奇妙世界”及配套加工中心,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 [2] - 兰轮轮(辣椒种植创业者)在江苏盱眙成功落地180亩高标准辣椒种植基地,其过程从计划到落地不到两个月,体现了高效的资源对接与落地效率 [6]
时隔7年重启 中日韩签联合公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23:14
会议背景 - 第四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在韩国仁川召开 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 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长官宋美玲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及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出席会议 [1] - 会议时隔7年重启 上届会议于2018年11月在北京召开 [1] 核心议题 - 三国农业部长围绕粮食安全 动物疫病防控 可持续农业 乡村振兴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作 全球合作等六大核心议题进行讨论 [1] - 三方就今后合作方向交换意见 [1] 合作共识 - 面对气候危机 跨境传染病传播 供应链不稳定等农业领域复合挑战 三方在信息共享与共同应对的重要性上达成共识 [1] - 同意围绕智慧农业 绿色低碳农业 新农人培育等扩大互补性合作 [1] 中方立场 - 中方表示愿意与日韩一道推动农业合作全面重启 努力构建韧性更强 领域更广 联系更紧密 内涵更丰富的中日韩农业合作新格局 [1] - 希望以会议为契机推动地区农业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携手构建农业合作新格局 [2] 会议成果 - 三国农业部长签署联合公报 并就定期 制度化举行会议达成共识 [2] - 下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将在日本召开 [2]
时隔7年重启,中日韩签联合公报
中国基金报· 2025-08-12 23:09
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重启 - 第四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在韩国仁川召开 三国农业部长及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出席[1] - 会议时隔7年重启 上届会议于2018年11月在北京召开[1] - 三国农业部长围绕粮食安全 动物疫病防控 可持续农业 乡村振兴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作 全球合作等六大核心议题进行讨论[1] 农业合作共识与方向 - 三方就气候危机 跨境传染病传播 供应链不稳定等复合挑战达成信息共享与共同应对共识[1] - 同意扩大智慧农业 绿色低碳农业 新农人培育等互补性合作[1] - 中方提出构建韧性更强 领域更广 联系更紧密 内涵更丰富的中日韩农业合作新格局[1] 会议成果与后续安排 - 三国农业部长签署联合公报并就定期制度化举行会议达成共识[3] - 下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将在日本召开[3] - 会议被视为推动地区农业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的契机[2]
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在韩国召开
新华社· 2025-08-12 16:05
会议背景 - 第四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在韩国仁川召开 时隔7年重启 上届会议于2018年11月在北京召开 [1] - 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 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长官宋美玲 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及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出席会议 [1] 核心议题 - 三国农业部长围绕粮食安全 动物疫病防控 可持续农业 乡村振兴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合作 全球合作等六大核心议题进行讨论 [1] - 三方就今后合作方向交换意见 面对气候危机 跨境传染病传播 供应链不稳定等农业领域复合挑战达成信息共享与共同应对共识 [1] 合作领域 - 同意围绕智慧农业 绿色低碳农业 新农人培育等扩大互补性合作 [1] - 中方提出构建韧性更强 领域更广 联系更紧密 内涵更丰富的中日韩农业合作新格局 [1] 会议成果 - 三国农业部长签署联合公报 就定期制度化举行会议达成共识 [2] - 下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将在日本召开 [2]
浙江“村播”云上争霸赋能山海共富
杭州日报· 2025-06-24 10:26
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直播成为带动农产品销售和促进农文旅融合的新方式,推动"产业兴、人才聚、乡村活"的新图景 [1] - 第二届浙江省"土特产直播带货"技能比武在杭州举行,33组参赛选手通过"模拟直播"形式比拼带货技能 [1] - "村播"通过介绍土特产背后的故事和特色亮点,帮助农产品"云"销四海 [1] 企业与机构支持措施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向"新农人"免费开放直播资源和相关课程,鼓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 [1] - 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中心为土特产直播电商颁发特聘导师聘书,提供人才保障和标准指引 [1] - 阿里巴巴推出6项支持服务,包括淘宝流量扶持、专享实战培训、盒马百村计划等 [1]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开设涉农特色专业,强化"技能+创业"双轨培养模式,培养懂技术、懂经营的创客主力军 [2] - 萧山区临浦镇詹家埭社区通过"三农专家"视频账号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达2000万元,吸引不同年龄段村民加入"村播"行列 [2] - 活动现场开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招聘专栏和土特产电商选品展,提供电商版"入乡通关秘籍" [2] 浙江省乡村振兴人才战略 - 浙江省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通过"五个到乡村"系统布局,构建"1111"乡村人才矩阵 [3] - 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0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拓宽县乡创业就业空间 [3] - 杭州已培育2600余名"村播",孵化"江南舅舅""三农之家"等代表性账号,为缩小"三大差距"提供人才支撑 [3]
接地气培养“新农人”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6
乡村振兴与高素质农民培育 - 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长期工程,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具体要求 [1] - 培育需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动力,通过"接地气"方式如田间实操、案例讨论替代传统课堂讲授 [1] - 培训内容需精准对接生产痛点,聚焦电商营销、节水灌溉、机械操作等实用技能,解决农民"急难愁盼"问题 [1] 农民培训方法论 - 培训模式需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交流,尊重乡土智慧,建立农民与培训者共同成长的机制 [2] - 培训效果需以农民实际收益为导向,通过"甜头"转化为持续学习动力,形成"得实惠-长本事"的正向循环 [2] - 强调"土专家""田秀才"用本土化语言传授知识,提升农民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度 [1] 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重点推广电商直播助农、高标准农田管护、大型机械操作等现代化农业技术 [1] - 培训需注重技术落地性,如手把手教授山货电商销售技巧,确保农民掌握可立即应用的技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