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转型
搜索文档
新质生产力赋能,专家热议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7:49
华容县产业发展现状 - 全县棉花种植面积曾高达50万亩,芥菜总面积达20万亩,是国家或省级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 [1] - 依托农产品资源已形成3个百亿级特色产业群,总产值突破400亿元 [1] - 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土地流转率达65%,促进芥菜、小龙虾“虾稻套作”等集中连片发展 [1] - 已培育新型经营主体3300余家,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68家,建成1个省级现代产业聚集区和7个特色产业园 [1] 政府支持与产业生态建设 - 政府主导坚持“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的发展路径,以县乡村三级合力推动产业规模化 [1] - 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并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可追溯体系 [2] - 累计投入20多亿元集中整治环境问题,推进“空心房”整治,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 [2] 中国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 乡村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农业到三产融合的演进过程,是一条从“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的转型升级之路 [3] - 未来方向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产业深度融合,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基础 [3] - 面对复杂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挑战,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和系统效能提升,释放新质生产力能量 [3] 产业转型的核心挑战与关系处理 - 推进绿色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需把握机遇与挑战、政府与市场、科技与制度创新、高瞻远瞩与因地制宜四组关系 [4] - 县域产业发展需处理好规模经营和“小农”经济、政府作用和市场调节、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产业资本和群众利益四组关系 [4] - 产业资本应与农户形成需求互补、利益共享、错位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不能与民争利 [4] 农业平台生态体系建设 - 农业转型是一场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可借鉴工业平台生态理念打造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的新型农业平台体系 [5] -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制度设计与政策赋能,龙头企业承担资源整合与运营服务功能,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 [5] - 农业平台比工业更为复杂,必须统筹兼顾各方诉求进行激励机制设计和利益分配,构建高效公平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 [5]
专家共探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乡村产业新布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5:28
文章核心观点 - 乡村产业振兴需构建新质生产力体系以应对挑战 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1] -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技术迭代和产业生态的系统重构 涉及生产要素配置 供应链协同及智能化与品牌化升级 [1]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绿色生产力正重塑中国乡村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与路径选择 [1] 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与驱动因素 - 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振兴是产业生态的系统重构 涉及生产要素配置 供应链协同及产销两端的智能化与品牌化升级 [1] - 发展绿色生产力需遵循四个规律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技术与产业适配 地域分异与多样性 多元协同联动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因素包括创新驱动和系统效能提升 需汇聚企业 政府与社会资本多方力量 [1] 农业食物系统转型目标与关键技术 - 全球农食系统须朝营养健康 环境可持续 经济高效 社会包容 系统韧性和治理有效六大目标转型 [2] - 农食系统转型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 包括现代生物育种 数字与人工智能 微生物技术 替代蛋白和绿色低碳技术等 [2] - 国内企业应加大对农业前沿技术研发投入 践行环境与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2] 具体技术应用与产业实践 - 种业作为农业"芯片" 正迈向生物技术 数据技术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5] - 卫星遥感和AI技术结合推动农业数字化 通过APP为百万农户提供地块测量和农机服务结算支持 [5] - 国产智能农机已具备底盘线控 自动导航与无人驾驶作业能力 能基本满足主粮作物全程自动化生产需求 [5] 产业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 种业发展仍不均衡 粮食对外依存度达19% 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 中国粮用中国种"是重大战略方向 [5] -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处理好规模经营和"小农"经济 政府作用和市场调节 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产业资本和群众利益四大关系 [3] - 产业资本不能与民争利 要与农户形成需求互补 利益共享 错位发展 [3] 农业平台生态与未来发展机遇 - 建议打造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的新型农业平台体系 政府主导制度设计与政策赋能 龙头企业承担资源整合与运营服务功能 [5] - 农业领域存在大量未被充分开发的机遇 值得政策层面重视和资本 人才的关注 [6] - 农业转型发展不仅关乎技术进步 更是一场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5]
五环承建安哥拉化肥项目强夯启动
中国化工报· 2025-08-25 10:16
项目进展 -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的安哥拉索约AMUFERT化肥项目首台强夯机组装调试完毕并通过验收 [1] - 项目场地12000kN·m能级的试夯作业正式启动 标志项目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1] - 强夯作业为地基处理提供技术保障 推动整体工程进入高速建设期 [1] 项目意义 - 该项目是安哥拉首个大型化肥项目 采用天然气为原料 计划建设日产2300吨合成氨和4000吨尿素的化肥厂 [1] - 配套建设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及场外设施 [1] - 项目建成将缓解安哥拉长期依赖化肥进口的局面 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多元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 合作方评价 - 强夯作业按期启动赢得业主方安哥拉AMUFERT公司及项目管理顾问方高度评价 [1] - 合作方对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的专业能力、契约精神和高效执行力给予充分肯定 [1]
接地气培养“新农人”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6
乡村振兴与高素质农民培育 - 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长期工程,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具体要求 [1] - 培育需摒弃形式主义,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动力,通过"接地气"方式如田间实操、案例讨论替代传统课堂讲授 [1] - 培训内容需精准对接生产痛点,聚焦电商营销、节水灌溉、机械操作等实用技能,解决农民"急难愁盼"问题 [1] 农民培训方法论 - 培训模式需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交流,尊重乡土智慧,建立农民与培训者共同成长的机制 [2] - 培训效果需以农民实际收益为导向,通过"甜头"转化为持续学习动力,形成"得实惠-长本事"的正向循环 [2] - 强调"土专家""田秀才"用本土化语言传授知识,提升农民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度 [1] 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重点推广电商直播助农、高标准农田管护、大型机械操作等现代化农业技术 [1] - 培训需注重技术落地性,如手把手教授山货电商销售技巧,确保农民掌握可立即应用的技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