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股定价
icon
搜索文档
今年新股0破发!打新人数创2年多新高
券商中国· 2025-06-08 09:35
今年以来,打新人数持续回暖。 3月上市的新亚电缆,打新人数超过1400万,是2023年以来的最高值。今年新股(不含科创板、北交所)的平 均打新人数接近1200万,远超2024年以及2023年的水平。 打新人数的回暖或与打新收益有关,今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超200%,无一破发。 打新人数持续回暖 Wind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一共有459只新股上市。其中,打新人数最多的新股是新亚电缆,打新人数为 1435.37万,该股的上市日期是2025年3月21日。打新人数超过1300万的新股一共有10只,其中有6只是在2025 年上市。打新人数超过1200万的有18只新股,其中有10只新股是在2025年上市。 考虑到科创板以及北交所的打新门槛较高,将这一部分剔除以后,还有266只新股,主要是沪深主板以及创业 板。分阶段来看,2025年上市的新股有35只,平均打新人数1187.69万。2024年是62只新股,平均每只新股的 打新人数是886万。2023年是169只新股,平均打新人数922万。 也就是说,今年不仅最高的打新人数创了阶段性新高,平均的打新人数也是阶段性新高。回顾此前的历史, 2021年时,不少股票的打新人数 ...
多重因素加持 港股打新赚钱效应回升
证券日报· 2025-06-04 00:27
本报记者 毛艺融 截至2025年6月3日收盘,今年以来港股IPO首发募资总额已达773.61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成为年内新股募 资王,占总额的53%。 从市场表现来看,港股打新赚钱效应显著回升。从新股数量与破发率来看,年内累计上市新股28只。其中,有15只在上市 首日破发,破发率53.57%。首日涨幅中位数13.3%,显著高于港股通公司。 港股打新赚钱效应的回升,是市场环境改善、优质企业供给、政策支持、投资者结构优化等多重因素的加持。香港交易所 在5月份推出"科企专线",鼓励优质科技企业赴港上市。随着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A股龙头企业陆续赴港二次上市,"A+H"公 司愈发获得机构投资者青睐,国际长线基金成为基石投资者的热情不断提升,散户对参与打新的兴趣也愈发浓厚。 IPO超额认购不断涌现 今年以来,港股打新高潮迭起。例如,5月15日,宁德时代港股公开发售结束,融资认购倍数超120倍,认购金额突破2800 亿港元,位居近半年港股新股冻资榜第三。5月19日,恒瑞医药提前截止认购,香港公开发售获得454.8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得 17.09倍认购,孖展认购逾2200亿港元,在近半年港股新股冻资榜紧跟在 ...
港股打新中签难度有所提升 引发“散户失权”讨论
快讯· 2025-05-31 07:47
数据显示,今年港股打新中签的难度确实较上年有所提升。27只新股中,刨除借壳SPAC上市的找钢集 团,有9只新股申购一手中签率在10%及以下。在此背景下,宁德时代(300750)港股IPO的特殊招股架 构也引发了一轮有关"散户失权"的讨论。在港股,由于回拨机制的存在,通常大热的新股会对散户进行 一定程度的倾斜,以提高散户的获配率。不过,此次宁德时代却向港交所申请豁免回拨机制,确保散户 认购部分固定为7.5%,机构投资者则吃到了超过九成的"蛋糕"。需要注意的是,宁德时代的决定并不是 个例,港交所正在系统性地降低散户在打新过程中的影响力。今年2月,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 解读港股新股定价改革建议时提到,提高分配给建簿配售部分的新股比例,是为了让最有议价能力的买 方与卖方进行充分博弈,让新股的价格最大限度地反映市场需求,尽可能降低新股上市后的价格波动, 避免股价大起大落。(人民财讯) ...
【财闻联播】大涨超11%!极氪或被吉利私有化,李书福发声!TEMU已停止美区全托管模式
券商中国· 2025-05-07 18:45
★ 宏观动态 ★ 证监会:督导基金公司完善新股定价决策机制,促进合理审慎报价 中国证监会公开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强化对基金长期投资行为的引导。建 立常态化逆周期调节机制,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产品注册节奏与进度。强化主题基金注册监管,出台主题基 金投资风格监督自律规则,加强对基金投资交易的监测分析与跟踪检验。督导基金公司完善新股定价决策机 制,促进合理审慎报价。合理约束单个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和规模,加强对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持股集 中度的监测力度与风险提示。出台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规则,助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中国难以承受高关税压力?外交部:任何外部冲击都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基本面 5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近日美方不断地渲染中方难以承受加征高额关税带 来的压力,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回应? 林剑表示,任何的外部冲击都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的基本面,也改变不了中国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稳固态势。我们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充足的措施手段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也愿同国际 社会团结协调,共同抵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维护多边贸易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