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

搜索文档
奥克斯电气今日开启港股招股,采用机制A,投资价值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8-25 16:29
公司上市信息 - 公司于2025年8月25日至28日招股 预计2025年9月2日在港交所上市 股票代码02580 HK 股票名称奥克斯 [1] - 发行市值区间为249 15亿至271 26亿港元 融资规模33 12亿至36 06亿港元 招股价区间16 00至17 42港元 [1] - 采用机制A最高回拨35%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和稳价人 基石投资者包括中邮 国泰君安和华菱香港等 [1] 业务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94年 主营家用和中央空调的设计 研发 生产与销售 主品牌为奥克斯AUX 并孵化华蒜和AUFIT等子品牌 [1] - 空调业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按销量计为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 市场份额达7 1% [2] - 在中国大众市场(终端售价≤2500元)家用空调领域按销量计排名第一 2024年份额达25 7% [5] 全球化战略与海外布局 - 2018年起推进全球化 2019年设立日本研发中心和泰国生产基地 2023年起在马来西亚 泰国 美国等地设立海外销售公司和本地团队 [2]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从2022年42 9%增至2024年49 3%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升至57 1% [8] - 通过自有品牌与ODM并行策略扩张 业务覆盖140-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理分散平滑市场波动风险 [8]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95 28亿人民币增至2024年297 59亿人民币 三年复合增长率显著 2024年同比增长19 8% [4] - 毛利率稳定在21%左右(2024年21 0%) 净利率约10%(2024年9 8%) 中央空调业务毛利率超30% [4][7]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5 18亿人民币 同比下滑45 6% 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滑68 1%至5 80亿人民币 [4] 增长驱动与运营效率 - 2022-2024年销量复合增速约30% 显著高于全球空调市场4-5%的增速 [5] - 推行网批新零售模式(小奥直卖) 通过APP直连工厂减少中间环节 提升渠道效率和价格竞争力 [6] - 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从2022年2 0%升至2024年2 4% 营销开支占比同期从4 0%升至4 3% [4] 行业背景 - 全球空调市场规模从2018年10186亿人民币增至2024年13128亿人民币 复合年增长率4 3% 预计2028年达15332亿人民币 [4] - 增长动力来自欠发达国家渗透率提升和创新产品发展 空调销售额增速超过家电市场整体水平 [4] 股权结构与资本运作 - IPO前创始人郑坚江通过Ze Hui China Prosper及奥克斯控股控制约96 36%投票权 [9] - 若上市成功 将成为郑坚江控制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另两家为A股三星医疗和港股奥克斯国际 [9] - 发行市值约270亿港元满足港股通快速纳入门槛(223亿港元) 预计2025年12月8日进入指数调整 [9]
双登股份,国际嘴盘叫价85港币扫货,直奔港股通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07
新股分配机制 - 双登股份采用港股IPO分配新规机制B进行新股分配 为继银诺医药后第二家采用此机制的公司 [1] - 公开发售比例固定为10% 不设回拨机制 导致一签难求局面 [1] - 甲尾中签概率约32% 乙头中签概率约14% 账簿管理人分配明显偏向甲尾 [1] 认购及中签情况 - 发行定价14.51港元 一手500股市值7,255港元 [1] - 一手中签率仅0.02% 创港股历史新低 [1][6] - 甲组认购范围500-300,000股 乙组认购范围400,000-2,928,000股 最小中签0股 最大中签500股 [1] - 港股IPO认购倍数排名第11位 [3] 市场情绪与预期 - 市场预期涨幅较高 网络调查显示59%投资者预期涨幅超1000% [5] - 国际买盘叫价85港元扫货 较发行价涨幅超485% [3] - 前两只热门新股银诺医药暗盘涨274.73% 中慧生物三天涨超3倍 带动市场热情 [3][4] - 散户手中筹码稀缺 中签率0.02%为历史最低 加剧炒作预期 [3][4][6] 业务基本面 - 公司为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提供储能电池 [3] - 今年前五个月数据中心业务收入8.73亿元 较去年同期3.97亿元暴增近120% [5]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占比从28.4%跃升至46.7% 首次超过通信基站业务 [5] - AI发展推动算力需求激增 单座AI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堪比10万户家庭 储能系统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5] 估值水平 - 公司市值60.5亿港元 H股流通市值20.6亿港元 [4] - 估值16倍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5] - 新能源电池为高速增长行业 公司处于发展初期规模较小 股价弹性较大 [5] - 年底港股通市值门槛预计上浮至90亿港元 涨幅4.5倍即可纳入 [4] 投资策略观点 - 新股上涨预期涨幅1-3倍 下跌最大幅度30%-50% [6] - 账户多的投资者可采用甲尾和乙头两头下注策略 [2] - 港股打新年化收益预期10%-20% 需坚持参与 [6]
狂飙158%!港股,又有新股首日大涨!
证券时报· 2025-08-11 22:07
港股新股表现 - 中慧生物上市首日涨幅达157.98%,创2025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涨幅最高纪录 [1] - 2025年港股新股涨幅前10名中,生物医药类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前4名均为生物医药企业 [2] - 除中慧生物外,映恩生物-B首日涨幅116.70%,维立志博-B首日涨幅91.71%,药捷安康-B首日涨幅78.71% [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中慧生物专注于创新疫苗及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研发,核心产品为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商品名慧尔康欣)和在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6] - 公司拥有11种在研疫苗,覆盖多个疾病领域 [6] -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是中国首款且唯一获批的同类产品,定价较高可能影响市场认可度 [10][11] 财务数据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3月营业收入分别为0.52亿元、2.60亿元和41.3万元,第一季度收入偏低因流感疫苗销售季节性波动 [9]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25亿元、2.59亿元和0.87亿元,研发开支分别为2.83亿元、2.06亿元和0.47亿元 [9] - 公司预计2025年度将继续产生净亏损,主要因研发、销售及行政开支较大 [12] 融资与估值 - 公司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近10亿元,投资方包括高特佳投资、盛世投资、松禾资本等 [15] - 高特佳2019年A轮投资1亿元,目前持股总市值超10亿港元 [16][19] - 公司估值从A轮的7.46亿元升至B轮的41.89亿元,上市后总市值超130亿元 [19][20] 上市与投资者认购 - 公司原计划登陆科创板,后转战港股因生物科技板块筹资活跃及时间不确定性 [3] - IPO公开发售获超4000倍超额认购,认购金额超2000亿港元,成为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超购王" [6] - 香港公开发售股份仅占全球发售的11.95%,88.05%股份分配给国际发售机构投资者 [6][7][8] 管理层与股权结构 - 董事长安有才拥有15年生物科技行业经验,控股股东集团持股35.84%,上市后增至41.68% [14] - 安有才早期职业经历与生物医药无关,后期担任多家生物科技公司董事及管理职位 [14][15]
港股年内最牛新股诞生!这家机构赚翻了→
证券时报网· 2025-08-11 21:02
公司上市表现 - 中慧生物-B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首日开盘涨跌幅155.81% 首日收盘涨跌幅157.98% 首日均价涨跌幅156.55% 位列同期上市新股涨幅首位 [1] - 映恩生物-B首日收盘涨跌幅116.70% 维立志博-B首日开盘涨跌幅106.86% 药捷安康-B首日收盘涨跌幅78.71% 显示生物医药板块新股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1] - 云知声开盘涨跌幅0.00% 但首日收盘实现44.59%涨幅 蜜雪集团首日收盘涨跌幅43.21% 佰泽医疗首日收盘涨跌幅42.18% 反映市场对不同行业新股存在差异化反应 [1] 上市策略调整 - 公司于2023年6月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 但在2023年9月主动撤回申请 主要考虑香港联交所生物科技板块活跃筹资活动及国际市场机遇 [1] - 撤回A股上市申请前 公司未收到国内监管部门任何意见或问题 表明撤回属于主动战略调整 [2] 投资者认购情况 - 香港公开发售获得超4000倍超额认购 具体认购倍数达4007.64倍 认购金额超2000亿港元 成为今年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超购王" [3][4] - 香港公开发售股份仅占全球发售总数11.95% 共计3,996,000股 而国际发售占比88.05% 达29,446,600股 显示机构投资者获得大部分配售 [3][4][5] - 公开发售受理申请数目达18,948份 国际发售承配人人数为152名 认购水平0.99倍 [4][5] 业务与产品概况 - 公司专注于创新疫苗及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研发、制造及商业化 拥有两种核心产品: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2023年5月获批)和在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3] - 另有11种在研疫苗 涵盖多个疾病领域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是中国首款且唯一获批的同类型产品 [3][7]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0.52亿元 2024年增长至2.60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41.3万元 存在季节性波动 [6] - 2023年净亏损4.25亿元 2024年净亏损2.59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0.87亿元 [6][7] - 2023年研发开支2.83亿元 2024年2.06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0.47亿元 [6] 产品定价与市场风险 - 第二类疫苗定价由市场驱动 高价可能导致投标失败或接种者选择低价替代产品 [8] - 即使没有竞争产品 高价也可能降低接种意愿 影响市场认可度和销售业绩 [9] - 公司预计2025年度将继续产生净亏损 主要由于大量研发开支、销售开支和行政开支 [9] 股权结构与融资历史 - 一致行动人士集团(安有才等)共同拥有约35.84%股份权益 控股股东集团持股41.68% [10] - 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近10亿元 投资机构包括高特佳投资、盛世投资、松禾资本等 [11] - A轮融资对价1.30亿元 A+轮融资对价1.745亿元 B轮融资对价6.8988亿元 [12][14][15] - 公司估值从A轮7.46亿元升至B轮41.89亿元 当前总市值超过130亿港元 [14] 管理层背景 - 董事长安有才拥有35年管理经验 其中15年涉及生物科技及制药行业 [10] - 早期职业生涯涉及建筑行业 后期担任多家生物科技公司董事及管理职位 [10][11] - 高特佳2019年A轮投资1亿元 目前持有股份总市值超过10亿港元 [11][14]
太火了!中慧生物招股首日认购235倍
搜狐财经· 2025-07-31 22:05
港股市场表现 - 本月港股三大指数走强,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91%,科技指数累计上涨2.83%,国企指数累计上涨2.36% [1] - 恒生指数本月呈现冲高回落态势,月初下探23690点,随后震荡上行至本月高位25735点,月末回落至25000点下方 [1] - 恒生指数已连续三个月上涨 [1] 中慧生物招股信息 - 公司名称:中慧生物-B (02627.HK),所属行业:生物医药 [1] - 招股日期:7月31日~8月5日,发行股数:3344.26万股(10%公开发售,90%国际配售) [1] - 招股价:12.9~15.5港元,每手股数:200股,最小申购金额:3131港元 [1] - 公司市值:50.75亿~60.98亿港元,市盈率:亏损 [1] - 上市日期:8月8日,保荐人:中信、招银,基石投资者1家认购占比21.3% [1] 公司概况与研发管线 - 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江苏泰州,专注于创新疫苗和采用新技术方法的传统疫苗研发、制造和商业化 [1] - 已商业化产品慧尔康欣是国内首款且唯一获批的亚单位四价流感疫苗,安全性优于传统裂解疫苗 [2] - 核心在研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采用人二倍体细胞技术,已完成I期临床,计划2025年Q3启动III期临床,进度落后竞品康华生物约3年 [2] - 产品管线还包括其他11种在研疫苗,覆盖肺炎、带状疱疹、RSV疫苗等大品种 [2] 财务数据 - 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三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0.52亿、2.60亿和41.3万元人民币 [3] - 相应净亏损分别为4.25亿、2.59亿和0.87亿元人民币 [3] - 收入全部来自慧尔康欣,2025年Q1营收同比+34.97% [4] - 现金流紧张,截至2024年底现金及等价物约1.3亿元,流动负债净额达4.7亿元 [4] 融资历史与估值 - 自成立以来进行三次融资,累计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高特佳医疗、盈科资本等 [5] - 2021年8月最后一轮投后估值41.89亿人民币(约44.8亿港元) [5] - 本次IPO按发行价上限算估值61亿港元,4年时间估值上涨36%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流感疫苗市场竞争激烈,已有19种上市流感疫苗(10种三价+9种四价),16种在研 [6] - 2024年流感疫苗价格大幅下降,主要厂商将四价流感疫苗价格从128元/支下调至88元/支左右 [6] - 中慧生物的慧尔康欣定价319元/支,远高于市场均价 [6] 同行估值比较 - A股华兰疫苗市值114亿人民币,市销率10.1倍;智飞生物市值577亿人民币,市销率2.2倍 [6] - 港股康希诺生物市值111亿港币,市销率13.5倍;艾美生物市值57亿,市销率4.4倍 [6] - 中慧生物按发行价上限计算市值61亿港元,市销率23.5倍 [6] 近期港股生物医药B股表现 - 最近两年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B股表现整体良好,与创新药股价上涨相辅相成 [7] - 上一只医药B股维立志博上市首日暴涨91.7%,带动港股打新热情高涨 [7] IPO发行细节 - 本次IPO发行股份占全部股份比例的8.5%,按招股价上限15.5港元算募资约5.18亿港元 [8] - 1名基石投资者锁定1.02亿,流通盘4.16亿 [8] - 不设绿鞋,招股价上下限幅度高达20% [8] 预测中签率 - 招股首日孖展235倍,最终大概率会超购2000倍启动回拨至公开发售50% [9] - 预估一手中签率5%,申购400手稳中一手 [9] - 乙组按1.5万人认购算,预估乙头中签1~2手 [10]
中金:港股IPO市场与打新收益分析
中金点睛· 2025-07-28 07:47
港股IPO市场现状 - 2025年港股市场持续活跃且跑赢全球主要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1] - 截至7月25日,2025年已有52家公司登陆港股上市,接近2024和2023年全年的75%(均为70家)[3] - 今年港股IPO首发募集资金已达1,273.6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新高,接近过去两年的总和(2024年877.4亿港元与2023年462.9亿港元)[4] - 宁德时代港股410亿港元的募资规模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IPO,助力港股成为全球IPO募集资金最大的市场[4] - 今年以来港股主板日均成交额达2,423亿港元,明显高于2024年全年日均1,318亿港元和2023年日均1,049亿港元[9] A to H上市趋势 - 自去年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来,已有13家A股龙头企业登陆港股,后续更有超过50家A股披露赴港上市计划[3] - A股公司赴港上市原因包括国内政策环境支持、公司拓展海外业务需要以及港股流动性与情绪明显改善[9] - 港股独有的结构如新消费、互联网、创新药等叙事不断,结构性行情持续活跃,增强了公司发行意愿[9] 港股流动性分析 - 下半年港股市场IPO和配售的总规模约3,000亿港元,较上半年节奏可能加快[20] - 预计下半年或有约60-80家公司有望上市,估算需1,200-1,500亿港元IPO募资需求[20] - 基准假设下,下半年港股上市后募资规模或延续此前水平,预计新增募资1,500-2,000亿港币[20] - 南向资金年内相对确定增量为2,000-3,000亿港元,与需求大体相抵[21] 港股IPO长期影响 - 更多IPO尤其是龙头公司上市有助于形成公司与资金的正反馈,提升港股长期吸引力[22] - 港交所自2018年以来的多项上市制度改革成功吸引了更多互联网龙头上市或从美国回归[22] - 今年以来更多制造业龙头公司的上市补足了港股在行业结构上的不足,使市场结构更均衡[22] 港股打新策略 - 内地投资者只能通过开通香港账户或QDII打新,港股通尚不可以参与打新或配售[27] - 2015年以来港股主板IPO首日破发率为50.5%,首日绝对与超额收益中位数为2.6%和2.7%[28] - 新经济公司表现明显好于老经济行业,信息技术与必需消费上市首日超额收益中位数为4.6%与4.2%[36] - 小市值公司(市值小于10亿港元)上市首日超额收益达3.4%,但3个月后跑输市场13.4%[36] - 认购倍数超100倍时,首日超额收益中位数达10.1%,但6个月后跑输市场17.5%[36] - 上市后三日内退出的平均收益率最高,潜在最高收益的中位数为18.8%[42]
超32万人申请认购!维立志博-B上市首日涨近92% 董事长康小强:不看资产多少,更关注研发与资金用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19:36
港股打新市场热度 - 维立志博-B(HK09887)于7月25日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近期唯一挂牌新股 [1] -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一度涨超120%,收盘涨幅回落至91.71%,报67.10港元/股,总市值129.75亿港元 [1] - 每股定价35港元,发行3686.25万股,净募资11.8亿港元 [1] 投资者认购情况 - 共吸引32.3万人申请认购,最终7.3万人中签,申购一手获配概率仅0.27% [6][7] - 公开发售获3494.78倍超额认购,国际配售获40.78倍认购 [6] - 认购人数超过宁德时代(HK03750),仅次于海天味业(HK03288)和三花智控(HK02050) [1] 公司研发管线与募资用途 - 拥有1款核心产品LBL-024(靶向PD-L1和4-1BB的双抗)及13款其他候选药物(5款临床阶段+8款临床前) [4][5] - LBL-024是全球首款针对肺外神经内分泌癌进入注册临床试验的4-1BB靶向疗法 [5] - 募资净额65%用于临床阶段药物开发,15%用于临床前资产扩展,10%用于产能提升,10%用于营运资金 [8] 公司背景与基石投资者 - 成立以来完成8轮融资,累计超10亿元,投资方包括汉康资本、深创投等 [7] - 引入9家基石投资者(腾讯旗下Huang River、易方达基金、高毅资产等),合计认购5.4亿港元 [8] 上市仪式与高管表态 - 董事长康小强在股价涨超100%时多次关注屏幕,现场反响热烈 [3] - 康小强强调更关注研发投入与资金用途,称上市是"新时代的开启"而非终点 [4]
中国高端茶市场领导者八马茶业获备案通知书,冲刺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24 18:29
业务透视 - 公司拥有覆盖中国六大茶类的全品类茶产品体系 核心品牌为八马 子品牌信记号专注高端年份普洱茶 子品牌万山红针对年轻及女性消费者 [1] - 按2023年末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计 公司在中国茶叶市场排名第一 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 [1] 财务表现 - 2022-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8 18亿元 21 22亿元 16 47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 66亿元 2 06亿元 2 08亿元 净利润率分别为9 1% 9 7% 12 6% [2] - 毛利率稳定在52%-55%之间 净资产收益率稳定在24%上下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港股发行细节 - 拟新发29 133 400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约10% 106名股东拟将43 987 000股内资股转换为H股 合计可交易筹码73 120 400股 占发行后总股本25 1% [3] - 备案有效期至2026年7月17日 需在此前完成发行并挂牌 [3] 上市历程 - 2013年拟登陆中小板后终止 2015年新三板挂牌2018年摘牌 2021年创业板申报2023年撤回 转向港股 [4][5] - 证监会2023年8月《反馈意见》要求说明历次增资定价差异等问题 相关内容已在港股招股书中回应 [5] 经营特点 - 王文彬家族合计控制78 32%投票权 [6] - 截至2024年9月末加盟店2 615家 贡献收入占比62 7% 单店平均收入同比下滑7 4% [6] - 广告支出持续攀升 若收入增速放缓可能影响净利率 [6]
国产AI六小虎MiniMax稀宇科技传香港上市,目标年内挂牌
搜狐财经· 2025-07-23 17:25
上市计划与估值 - 公司已向港交所秘密递交上市申请,计划2025年内完成港股IPO [1] - 最新投后估值约40亿美元,拟募资5–7亿美元 [1][3] - 2024年3月B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6亿美元,投后估值25亿美元 [3] - 2025年7月C轮融资近3亿美元到账,估值升至40亿美元 [3] 业务规模与收入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多模态大模型覆盖200+国家/地区约1.57亿个人用户 [4] - 企业客户及开发者数量达5万家,分布于90+国家/地区 [4] - 2024年营业收入约3.8亿元人民币,其中MaaS开放平台API收入占比48%,C端订阅占比37%,其余为定制模型与解决方案服务 [4] 技术能力与合规进展 - MiniMax-M1模型支持100万token输入、8万token输出,算力成本为同类模型的30% [5] - 公司算法备案号为"Minimax-2024-0312",已建立数据出境合规通道 [6] 上市时间表与打新安排 - 预计2025年9月接受港交所聆讯,10–11月正式挂牌 [7] - 港股打新通道将在聆讯通过后两周内开启 [7]
投资过程还挺愉快?那他是来消费的
格隆汇· 2025-07-14 09:43
漂亮国市场动态 - 特朗普政府向22国发出关税信函,税率高达50%,同时表示中国对美贸易"非常公平",显示博弈仍在持续 [1] - 美股持续上涨,纳斯达克和标普500指数创新高,英伟达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 [1] - AI领域投资活跃,亚马逊考虑对Anthropic追加十亿美元投资,OpenAI将推出AI浏览器挑战谷歌,马斯克旗下Grok4大模型发布并计划应用于特斯拉车辆 [1] 港A市场分析 - PPI按年下降3.6%,创2023年7月以来最大降幅,预示上市公司ROE可能承压 [2] - 资金面与基本面反差明显,ETF持续缓步流出,但沪深300连涨三周创年度新高,恒生指数6月成交额同比增加100%+,总市值达42.7万亿港元,同比猛增33% [2] - 板块轮动剧烈,地产小作文引发龙光集团单日涨幅达84%,银行股表现强劲,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过去四周分别上涨10%和13% [2] - 上市银行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超30%,对应95万亿元资产敞口,当前PB为0.75倍,但债市承压可能影响银行营收高增趋势 [2] 交易心理与策略 - 顶级投资者正确率不超过60%,投资成功80%取决于心理与行为,仅20%与技术相关 [3] - 贫困人群是彩票购彩主力,即时满足被视为贫困思维,长期投资需忍受痛苦 [3] - 账户浮亏10%时92%投资者会产生抛售冲动,相对痛苦表现为对比他人短期暴富的心理压力 [3] - 港股打新策略建议一周内离场,但逆人性操作可能带来更好收益,如蓝思科技案例显示弹性值得期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