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定价改革

搜索文档
港交所重磅新规生效,散户打新时代或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21:17
港交所IPO新规实施与市场影响 核心观点 - 港交所实施27年来最全面的IPO定价机制改革 核心在于重新平衡机构与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分配 通过双轨制分配机制提升定价效率与市场理性化[3][6] - 首支采用新规上市的银诺医药(02591HK)首日股价暴涨280% 超购5364倍 但散户中签率极低 引发市场对新规实际效果的争议[1][7][8] - 改革显著向机构投资者倾斜 国际配售比例下限降至40% 宁德时代等案例显示优质项目更倾向机构持股 机构"拿不到货"困境得到缓解[4][10][12] 新规具体机制分析 分配机制变革 - 机制A(改良传统模式): - 公开发售最低比例从10%降至5% - 超额认购15-50倍回拨比例降至15%(原30%) 50-100倍降至25%(原40%) 超100倍降至35%(原50%)[3] - 机制B(创新锁定模式): - 预先锁定公开发售比例10%-60%且无回拨 银诺医药采用该机制锁定10%公开发售[1][4] 定价机制优化 - 旧机制缺陷:机构因获配少缺乏参与动力 散户非理性认购导致定价泡沫与破发风险[6] - 新规优势: - 强化机构定价话语权 减少散户主导的定价扭曲 - 市场化询价更反映真实需求 冷门项目估值更理性[6][8] - 建簿配售比例下限从50%降至40% 提升国际长线资金参与度[12] 市场参与方影响 机构投资者 - 获配确定性提升:主权基金等国际投资者认购份额得到保障 前7个月港股IPO集资1270亿港元同比增6倍[10][12] - 研究价值体现:专业投资者研究投入与获配比例挂钩 高盛报告显示2/3新股认购来自外资[10][12] 散户投资者 - 中签难度加剧:银诺医药案例显示顶格申购18278万股也可能零中签 公开认购比例压缩至10%[1][14] - 潜在长期益处:机构定价或降低破发风险 但需承受流动性下降与二级市场操作难度增加[16][17] 争议与市场反应 - 首日暴涨质疑:银诺医药280%涨幅与改革目标相悖 被指可能诱发上市后炒卖[7][8] - 流动性担忧:散户参与度下降可能影响市场活跃度 香港证券总会警告长期或损害市场生态[15] - 过渡期特征:市场人士指出需时间观察改革效果 当前波动属短期调整[8][16]
港交所重磅新规生效,散户打新时代或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20:17
港交所IPO新规改革 - 港交所8月4日实施27年来最全面的IPO定价机制改革,核心是重新平衡机构与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分配 [6] - 新规引入双轨制分配机制:机制A调低回拨比例(超额认购>100倍回拨35% vs 原50%),机制B允许预先锁定公开认购比例(下限10%且无回拨) [6] - 改革将建簿配售最低比例从50%降至40%,增强发行人选择投资者群体的灵活性 [6][7] 银诺医药上市案例 - 银诺医药成为新规后首家采用机制B的上市公司,预先锁定公开认购10%,国际配售90% [1] - 该股获26万人认购超购5364倍,但散户顶格申购182.78万股也可能零中签,创"顶头槌抽签"现象 [1][4] - 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超280%,引发对新规定价效率的质疑 [1][10] 机构投资者影响 - 新规显著改善机构"拿不到货"问题,宁德时代等案例显示优质项目已倾向机构倾斜(基石投资者认购占比49.69%) [7][12] - 国际资本参与度提升,前7月港股IPO集资1270亿港元同比增6倍,2/3认购来自外资 [12] - 主权基金等长线投资者因配售确定性增强而增加参与,瑞银等机构认为将改善市场研究质量 [13] 散户投资者变化 - 机制B使散户中签率骤降,银诺医药案例显示10%公开份额被5300倍超额认购稀释 [16] - 部分散户抗议改革导致机会不均,担忧"围飞"风险和市场流动性下降 [16][17] - 港交所妥协调整机制A/B的分配上限(机制A回拨35% vs 咨询稿20%,机制B公开上限60% vs 原50%) [18][19] 定价机制优化 - 改革弱化"询价圈"主导权,通过机构"专业砍价"降低定价泡沫和破发风险 [9] - 康水跃指出新规下热门项目估值可能更高(机制B吸引散户推高),冷门项目估值更理性 [10] - 陈翊庭认为旧机制因机构参与不足导致定价效率低下,新规增强市场化定价 [9]
港交所IPO新规生效,散户打新时代终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17:15
港交所IPO新规核心内容 - 港交所IPO定价新规于8月4日生效 被视为27年来最全面深入的调整 核心是重新平衡机构与散户投资者的利益分配 [2] - 新规引入双轨制分配机制:机制A类似原有规则但调低回拨比例(超额认购50-100倍回拨至25% 原为40%) 机制B允许预先锁定公开认购比例(下限10% 上限60%)且无回拨机制 [2] - 新规将建簿配售最低比例从50%降至40% 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灵活性 [2][4] 银诺医药IPO案例表现 - 银诺医药于8月15日登陆港交所 成为新规后首家运用机制B的公司 公开认购比例锁定10% 国际配售占90% [1] - 该公司获得约26万人认购 超购5364倍 成为今年超购王第二名 但散户中签率极低 即使认购最大额度182.78万股也可能一无所获 [1] - 上市首日股价一度上涨超280% 引发市场对新规定价效率的质疑 [5] 机构投资者获益分析 - 新规解决机构投资者"拿不到货"问题:旧机制下公开认购火爆时回拨会压缩机构配售比例 如今通过锁定比例保障机构获配稳定性 [6][7] - 机构参与度提升:长线投资机构(如主权基金)因份额保障更愿参与 瑞银指出机构研究投入与配售份额不匹配的问题得到改善 [7] - 国际资本积极参与:前7个月港股IPO集资1270亿港元 同比增长超6倍 约2/3认购资金来自外资 [6] 散户投资者影响 - 散户中签难度加剧:机制B锁定低比例(如10%)且无回拨 银诺医药案例显示超购5300倍导致抽签困难 [8][9] - 部分散户强烈反对改革 认为减少公平获配潜力股机会 可能导致股票集中和股价异常波动 [9] - 港交所在方案中妥协:机制A回拨上限从咨询建议的20%提高至35% 机制B公开配售上限从50%提至60% [10] 新股定价机制改革目标 - 提升定价效率:旧机制中机构"专业砍价者"因配售少缺乏积极性 新规强化机构定价话语权 减少散户导致的定价泡沫 [4][5] - 促进估值分化:热门项目估值可能更高(因锁定比例吸引散户推高) 冷门项目估值更理性 [5] - 降低破发风险:机构砍价可能为散户提供更优惠发行价 长期提升上市后表现稳定性 [4][10] 市场争议与过渡期观察 - 银诺医药首日暴涨280%与改革提升定价效率的目标相悖 被质疑未改善股价稳定 [5] - 专家认为处于过渡期 短期波动不能判定改革成效 需观察长期平衡估值效果 [5] - 散户未来可能转向暗盘和上市日交易 但对个人交易能力要求更高 [11]
多重因素加持 港股打新赚钱效应回升
证券日报· 2025-06-04 00:27
港股IPO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3日收盘,港股IPO首发募资总额达773.61亿港元,其中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募资额占比53%成为年内新股募资王 [1] - 年内累计上市新股28只,首日破发率53.57%,但首日涨幅中位数达13.3%,显著高于港股通公司 [1] - 市场环境改善、优质企业供给(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A股龙头赴港二次上市)、政策支持(如"科企专线")及投资者结构优化共同推动打新赚钱效应回升 [1] 新股超额认购与表现 - 宁德时代港股公开发售认购倍数超120倍,冻资2800亿港元;恒瑞医药获454.85倍认购,冻资2200亿港元 [2] - 蜜雪集团融资申购倍数达5324倍(冻资1.84万亿港元),沪上阿姨获3616.83倍认购,反映新茶饮板块热度 [2] - 年内10只新股首日涨幅超20%,其中映恩生物首日涨116.7%(中签一手赚超1万港元),蜜雪集团首日涨43.21%(累计涨幅189.38%) [2] - A+H公司首日表现亮眼:宁德时代涨16.43%(中签赚4320港元)、吉宏股份涨39.06%、恒瑞医药涨25.2% [3] 当前IPO动态与制度变革 - 容大科技、新琪安、METALIGHT招股中,融资申购倍数分别达27倍、22.37倍、58.21倍 [3] - 港交所启用FINI平台,将新股结算周期从T+5缩短至T+2,减少资金冻结压力,推动蜜雪集团等超额认购 [4][5] - FINI实施后投资者仅需预缴可获配金额,禁止多户重复认购,但散户中签率仍普遍低于10% [5] 新股配售机制改革 - 港交所优化定价机制,要求至少50%发售股份分配给建簿配售部分,降低散户比例 [6] - 宁德时代公开认购仅7.5%(无回拨),恒瑞医药回拨比例21.5%(中签率10%),机构投资者主导国际配售 [6] - 机构投资者通过基石投资或建簿配售深度参与定价,提高效率并减少上市后股价波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