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
搜索文档
瑞达期货碳酸锂产业日报-20251103
瑞达期货· 2025-11-03 17: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碳酸锂基本面或处于供需双增、库存去化阶段,操作建议轻仓震荡交易并注意控制风险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期货市场 - 主力合约收盘价82,280元/吨,环比+1500元/吨;前20名净持仓-193,907手,环比+5502手 [2] - 主力合约持仓量525,184手,环比+14744手;近远月合约价差-1,360元/吨,环比-180元/吨 [2] - 广期所仓单27,290手/吨,环比-331手/吨 [2] 现货市场 - 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81,000元/吨,环比+45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78,800元/吨,环比+450元/吨 [2] - Li₂CO₃主力合约基差-1,280元/吨,环比-1050元/吨 [2] 上游情况 - 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平均价0美元/吨,环比-985美元/吨;磷锂铝石平均价8,770元/吨,环比-55元/吨 [2] - 锂云母(2 - 2.5%)3,060元/吨,环比无变化 [2] 产业情况 - 碳酸锂产量47,140吨,环比+1260吨;碳酸锂进口量19,596.9吨,环比-2250.01吨 [2] - 碳酸锂出口量150.82吨,环比-218.09吨;碳酸锂企业开工率47%,环比+1% [2] - 动力电池产量151,200MWh,环比+11600MWh;锰酸锂33,000元/吨,环比无变化 [2] - 六氟磷酸锂10.9万元/吨,环比+0.15万元/吨;钴酸锂343,500元/吨,环比无变化 [2] - 三元材料(811型):中国164,500元/吨,环比无变化;三元材料(622动力型):中国144,500元/吨,环比无变化 [2] 下游及应用情况 - 三元材料(523单晶型):中国156,000元/吨,环比无变化;三元正极材料开工率53%,环比-2% [2] - 磷酸铁锂3.58万元/吨,环比无变化;磷酸铁锂正极开工率59%,环比+2% [2] - 新能源汽车当月产量1,617,000辆,环比+226000辆;新能源汽车当月销量1,604,000辆,环比+209000辆 [2] - 新能源汽车累销渗透率46.09%,环比+0.55%;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1,228,000辆,环比+2908000辆 [2] - 新能源汽车当月出口量22.2万辆,环比-0.2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175.8万辆,环比+83万辆 [2] - 标的20日均波动率25.64%,环比-0.68%;标的40日均波动率27.25%,环比+0.13% [2] 期权情况 - 认购总持仓194,164张,环比+20201张;认沽总持仓102,053张,环比-3116张 [2] - 总持仓沽购比52.56%,环比-7.8946%;平值IV隐含波动率0.31%,环比-0.0228% [2] 行业消息 -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称中国汽车世界份额不断提升,9月回升到38%,2024年为34.2%,2025年1 - 9月为34.5% [2] - 新能源车企10月销售数据:小鹏、小米交付超4万台,零跑交付70289台同比增超84%,蔚来交付40397辆同比增92.6%,极氪交付61636辆同比增9.8%,比亚迪10月销售441706辆 [2] - 10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52.6%,同比升2.1个百分点,环比降1.9个百分点,乘用车终端销量预计约240万辆 [2] - 10月制造业PMI为49.0%,环比降0.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环比升0.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0%,环比降0.6个百分点 [2]
行业总量专题:2026年购置税补贴减半,预计电车销量仍可维持中高个位数增长
华源证券· 2025-11-03 17:20
行业投资评级 - 对汽车行业维持“看好”评级 [3] 报告核心观点 - 尽管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将减半且技术要求提升,但预计电车销量仍可维持中高个位数增长 [3] - 补贴退坡影响呈现面积广、幅度大、低价车受影响更显著的特征,但优质供给推出、渠道下沉及厂家可能承担部分退坡成本将支撑销量 [5][6][7][8] - 行业存在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受补贴退坡影响较小的高端车企、新车周期强势的车企以及有望通过自动驾驶技术创造需求的车企 [9] 2026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退补影响分析 - 2026年至2027年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同时插混/增程乘用车的纯电续航里程要求将从43km提升至100km [5][13] - 影响面积广:预计90%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将显著受到政策影响,因30万元以下车型上险量占比90%,其新增缴纳的购置税金额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为5% [6][17][18] - 影响幅度大:对销售价格45万元以下的车型(上险量占比超95%),2026-2027年的补贴退坡程度为历史最高,新增购置税占售价比例达3.3%-5% [6][21] - 影响结构:静态测算显示,约40%的插混+增程乘用车或因续航不达标而无法享受补贴,尤其对比亚迪等经济型插混车型影响较大 [6][27][28] 总量预判 - 复盘历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受多重因素影响,补贴仅为其中之一;行业驱动已从政策驱动过渡至市场驱动 [33][35][36][37] - 预计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为1283万辆,同比增长19%;2026年上险量同比增速为9%,其中EV、PHEV、EREV增速分别约为5%、11%、28% [8][59] - 支撑2026年销量的因素包括:厂家/经销商可能承担部分退坡成本、新能源渠道下沉、以及超40款新车的推出 [8][45][46][55] - 潜在超预期点在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迭代进展,若智驾水平实现跃迁,可能创造额外需求 [8][55]
新能源车最后的疯狂?补贴退坡的末班车经济学
36氪· 2025-09-29 19:37
政策变动与市场反应 - 2025年12月31日为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和“国补”政策的截止日期,引发消费者抢购潮 [1] - 2026年1月1日起购置税政策从全额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单车减免上限降至1.5万元,导致2025年底出现政策红利叠加期的稀缺性消费 [3][5] - 以定价33.9万元的特斯拉Model Y L为例,2025年购置税全免(3万元),2026年需缴纳1.5万元,购车成本显著增加 [5][6] - 地方消费补贴(如海口、成都、大庆等地额外补贴3000-5000元)与国家级政策形成叠加效应,但部分城市(如连云港)政策不与置换补贴叠加 [6][8][22] 车企订单与产品表现 - 理想i6上市后数小时内收获超过2万个大定订单,鸿蒙智行全新问界M7在24小时内大定订单突破4万个,蔚来新ES8大定订单超过其4万辆年产能上限 [1][10] - 鸿蒙智行旗下产品(问界M7、尚界H5、享界S9T)订单火爆,单周新增订单超过10万辆 [10] - 问界M7的鸿蒙座舱实现多设备无缝互联,蔚来ES8采用碳化硅平台使续航突破600公里并支持3分钟快速换电,产品力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11][14] - 车企推出限时保价、交付承诺等营销策略制造紧迫感,预计购置税减免因素可能使今年四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幅超过50% [14] 行业订单真实性及成本分析 - 行业存在订单统计口径差异问题,“小订”(可退订)与“大定”(支付5000元以上,退订有条件)的转化率仅为10%-30%,部分经销商垫付定金制造虚假订单导致数据虚高 [14][15] - 2025年动力电池价格降至0.4元/Wh,相比2022年高位下降40%,搭载100kWh电池包的车型电池成本从6.5万元降至4.2万元 [15] - 主流智驾系统核心部件(如激光雷达)降价使高端车型价格下探,更多消费者能负担带高级智驾的车型 [16]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区间为7.71-8.01万元/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区间为6.7-7.0万元/吨,相关材料价格近期呈现上涨趋势 [16] 供应链与交付挑战 - 火爆订单给车企供应链和交付体系带来巨大压力,电池、芯片等核心部件需求暴增,主要供应商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半导体开启24小时加班模式 [17]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提升单班产能仍无法满足Model Y订单需求,蔚来优先保障ES8和乐道L90产能导致其他车型产能受限 [17] - 物流网络跟不上导致车辆积压,无法按时交付消费者,因车企原因延迟交付可能引发纠纷,法律上对“系统崩溃”、“产能不足”是否属不可抗力尚无明确界定 [17][22] - 蔚来针对新ES8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承诺对2025年12月31日前锁单但因厂家原因跨年交付的订单承担最高1.5万元的购置税差额,但部分用户仍面临置换补贴损失的风险 [18][20] 售后服务与用户投诉 - 今年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投诉量同比增加37%,其中交付延迟和虚假宣传的占比超过60%,显示后端服务未能跟上前端销售步伐 [25] - 地方补贴的“先到先得”规则增加消费者风险,例如连云港政策要求购车发票在12月31日前开具且补贴申报需在明年1月10日前完成,逾期视为放弃 [22]
汽车行业双周报:汽车反内卷力度加码,看好科技、品牌向上的车企-20250720
华源证券· 2025-07-20 22: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汽车行业反内卷力度加码,终端价格竞争或更加有序,2025年下半年销量预计有支撑,但2026年补贴退坡和“反内卷”后终端折扣收回,实际销量增速有待观察 [3] - “反内卷”对中低端车企不利,能通过技术、品牌创造用户需求的主机厂预计受益 [3] - 维持汽车“看好”评级,建议关注能创造用户需求的主机厂如理想汽车 - W、小米集团 - W,以及新车周期较强的车企如吉利汽车、江淮汽车、上汽集团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汽车行业反内卷力度加码 - 本轮汽车行业内卷核心原因是需求疲软,导火索是2025年5月比亚迪降价,当前新能源渗透率步入瓶颈,市场存量竞争且产品配置同质化,较多厂商降价获取份额,本轮价格战阶段新能源渗透率维持在50%左右 [6] - 反内卷倡议/政策分五类:源头抵制低价无序竞争,加强产品事中事后检查,倡导落后产能退出,降低经销商库存及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统一供应商支付账期至60天以内 [7] 汽车行业反内卷下,终端价格竞争或更加有序 - 反内卷举措落地:回收部分促销政策,如比亚迪取消“一口价”政策;不压榨经销商,包括降低库存、加快返利支付等,多家主机厂商承诺60天内向经销商支付销售奖励及返利;多家车企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10][11] - 终端价格竞争或更有序,但对中低端车企不利,“反内卷”将倒逼主机厂提升产品力和差异化竞争能力,能创造用户需求的主机厂预计受益 [15] 汽车行业反内卷及补贴政策退坡预期下,2026年汽车销量或有所承压 - 短期消费者预期终端折扣收回有“逼单”效果,2025年下半年销量有支撑,但2026 - 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减半,每辆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补贴退坡和“反内卷”后终端折扣收回,2026年新能源汽车实际销量增速或承压 [16][17] - 复盘燃油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每轮减免首个完整年度预计带来年化超百万量销售增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