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应急

搜索文档
浪潮科技赋能,湖北省筑牢自然灾害 AI 防治预警防线
齐鲁晚报· 2025-05-29 10:09
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 湖北省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信息报送和管理机制,强化气象数值模拟技术和智能预报技术,提升预报精准度和时效性 [1] - 预警信息实现定向发布和智能推送,确保快速广泛传递 [1] - 浪潮科技提供数智化技术支撑,助力构建跨地域、跨层级的自然灾害防治预警体系,实现数据高效汇聚与共享 [1] 应急指挥与风险数据库 - 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全面建强,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应急指挥调度通信网络,提升抗灾能力和科技支撑保障能力 [3] - 湖北省整合应急、水利、住建等多部门数据,构建跨领域风险防控联盟和"一市一图"自然灾害专题数据库,涵盖415类图层数据 [3] - 融合卫星遥感、地面传感、电力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预警精度从县域级提升至乡镇级,成功预警37次地质灾害,避免经济损失超3000万元 [3] 全链条管理与AI技术应用 - 湖北省实现"智能感知—精准研判—快速响应"全链条管理模式,降低灾害损失,为全国智慧应急建设树立典范 [4] - AI大模型技术显著提升预测准确率10%-25%,灾害分析时效从15分钟缩短至3分钟 [4] - 平台持续汇聚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多维度信息,推动应急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构建信息化AI防治预警体系 [4]
中国专用汽车领域转型加速 安全应急产业迎机遇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3:29
眼下,中国专用汽车行业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高端化发展,安全应急产业迎来重大需求期 和机遇期。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执行会长景晓波认为,传统应急装备在响应效率、资源调度和智能化 水平上的不足,正成为制约灾害救援效果的关键因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智慧应急场景落地, 使重大安全风险评估更加科学,应急准备更加充分,监测预警更加精准,处置救援更加有效。 2025专用汽车暨应急产业发展大会20日在湖北省随州市开幕,来自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的精英、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助推"专汽+应急"智链融合,共话专用车高质量发展路径。 据悉,2024年,中国新能源专用车销量突破3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近30%。中国专用车产业当前正处于 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推动产业发展从单一产品竞争向全链协同、生态融合加速演进,机遇 与挑战并存。 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副所长姜春生认为,2021年—2027年是专用车领域转型期叠加"洗牌期",专用汽车 领域正加速转型升级。预计2028年以后,行业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良性平稳的发展期。 "中国专用车产品性价比高,未来出口前景极其广阔。"谈及专用车出海,姜春生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具 备大市场 ...
今天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河南应急有何新招数——慧眼识隐患
河南日报· 2025-05-12 07:36
科技赋能防灾减灾 - 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已成为防灾救灾一线标配,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质生产力应用于气象预报、数字孪生等领域[4][5] - 灾害现场快速三维态势感知系统边坡雷达扫描精度达厘米级,可精准识别物体微小位移并发出塌方预警[5] -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开发的智能精细预报系统应用于黄河、淮河流域防汛工作,在河南及周边省份推广[7] - 卫星通信中心天线直径从6米缩小至4.5米,传输能力大幅提升,设备国产化率提高[7] 应急指挥体系创新 - 构建"1+7"防汛指挥体系,实行省领导ABC班值守调度和风险研判机制[9] - 应急指挥部24小时值守,接入水利、气象等部门实时数据实现多部门联动[9] - 台风"杜苏芮"应对中预置抢险队伍18000余支、大型装备2700余台(套),气象部门发布预警1530余期[10] - 推动县区成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完善"全灾种、大应急"组织架构[10] 基层风险防控 - 灾害信息员队伍覆盖基层,南召县案例中提前排查树木隐患避免倒伏事故[11] - 2024年河南多起汛期避险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11] 科普教育建设 - "豫见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运用VR、AR技术设置28个体验区,开馆后吸引大量家庭参与[13] - 开封市投资2.2亿元建设应急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含10个实景体验专区[13] - 商丘市推进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和乡镇安全文化长廊建设[13] 重大工程规划 - 计划实施九大综合防灾减灾工程,包括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等[16][17] - 推动AI、数字孪生技术落地构建灾害应急仿真系统,实现灾害链智能决策闭环[17]
2025防灾减灾大会在杭举行
杭州日报· 2025-04-30 11:08
2025防灾减灾大会核心内容 - 大会以"创新赋能防灾减灾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 聚焦最新技术发展、创新解决方案和安全应急产业现状 [5] - 杭州通过数字赋能智慧应急 深化防汛抗台等应急实践 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5] 上城区应急管理实践 - 构建"1833"工作体系和"12535"防灾减灾救灾机制 实现全区防汛防台形势安全稳定 [7] - 海绵城市改造提升排水能力30% 建成206处避灾安置场所 2024年台汛期转移安置2.7万余人 [7] - 城市内涝智能协同平台接入6万余路视频监控 耦合模型系统预测精度达92% 提供15-30分钟预警窗口期 [8] - 基础设施韧性增强30% 预警准确率达91.3% 群众防灾意识普遍提高 [8] 西湖区蒋村街道应急创新 - 首创"芯型应急安护体系" 累计处置事件4000余次 依托700余条有效线索 [10][11] - 辖区面积13.84平方公里 包含64个小区 总人口12.26万 日常隐患排查难度大 [9] - 构建"协同链""保障链""数智链"三链体系 组织公益队伍500余人次参与处置 [10][11] 钱塘区风险管理体系 - 建立"1+4"风险数据赋能体系 实现数据"查、管、存、看"四大功能 [12] - 完成7个街道100个对象外业调查 创新"网格+应急消防"监管模式 [13] - 建成30个微型消防救援站 搭建"135"和"15分钟"应急救援圈 事故指标连续3年"双下降" [14] 富阳区防汛防台成果 - 构建"三转协同"体系 2024年"暴力梅"期间累计转移超万人 江心岛群众全量转移无伤亡 [16][17] - "微哨"机制累计转移1.2万余人次 成功避险12起31人 [17] - 连续3年获评杭州市应急管理考核优秀单位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