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应急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智慧应急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市场规模分析:智慧应急乘数字化东风强势崛起,中国方案借"一带一路"赋能全球安全治理[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3 10:06
行业概述 - 智慧应急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紧急事件进行预测、响应、处置和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管理,核心在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强调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合作[2] - 智慧应急主要分为培训演练类、辅助决策类、监测预警类、灾后重建类、救援处置类、指挥调度类[2] - 行业正从单一技术应用转向全链条生态构建,从"经验式"向"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变[2][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服务器、无人机、机器人等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软件与技术[4] - 产业链中游为智慧应急系统集成与服务环节[4]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政府与公共事业、工业、社区与城市等领域[4] 相关政策 - 政策框架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为核心,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8] - 2025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健全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推进立体化监测预警网络、大数据支撑、智慧应急等数字化能力建设[8][11] - 202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要求完善城市医疗应急服务体系,加强临时安置、应急物资保障[11]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智慧应急应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亿元,同比增长13.76%[1][12] - 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智慧应急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应用行业涵盖传统应急设备制造商、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及垂直领域专业企业[1][12] - 中国智慧应急方案通过"一带一路"输出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为全球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新范式[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联通数科在智慧应急平台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其承建的全国应急管理云平台已接入78%的省级行政区[14] - 辰安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0亿元,同比增长55.76%;归母净利润为-0.34亿元,同比增长41.32%[15] - 太极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3.96亿元,同比下降15.96%;归母净利润为0.16亿元,同比下降0.42%[17] - 华为技术推出"智慧大应急"解决方案,在2024年台风"海燕"期间救援效率提升300%[15] 行业发展趋势 - 前沿科技融合深化,如元宇宙、量子计算等将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推动应急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转型[19] - 服务模式创新,应急保险、社会化救援等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涵盖应急培训、保险服务、灾后重建等衍生领域[20] - 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中国应急企业将输出监测预警系统、救援装备标准等,提升中国在全球应急管理体系中的话语权[21]
山西从8月1日起将启用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电子证照
中国发展网· 2025-07-31 16:09
电子证照应用 - 省应急管理厅邀请行业专家讲解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电子证照应用全流程管理 包括操作手册解读 系统功能及操作流程等内容 确保8月1日起全面启用[1] - 推行电子证照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减少纸质证照流转繁琐环节 为构建"智慧应急"体系夯实数据基础 提升危险化学品经营"审批+监管"效能[1] -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需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 统一信息渠道与数据标准 规范电子证照印章使用管理 加强业务培训 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系统操作[1] 监管要求 - 省应急管理厅要求各级监管部门按照全省统一部署 督促辖区内企业全部在"监管系统"录入信息[1] - 需多渠道向企业宣传电子证照的效力和使用方法[1]
唐源电气接受180余名投资者调研 详解公司AI业务、西藏区域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7-24 20:38
西藏布局战略 - 公司全资子公司智谷耘行拟与自然人共同投资500万元在拉萨设立合资公司西藏安智[2] - 西藏布局是公司全国化拓展的关键步骤,旨在复制"四川经验+甘肃模式"至高原地区[2] - 西藏安智将重点推进矿山安全、水利大坝监测、地质灾害监测及城市生命线预警业务,适配高原环境需求[2] - 该布局有望填补西藏高端智慧应急技术空白,并为中西部特殊环境区域拓展积累经验[3] AI Agent+战略 - 公司基于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的机器视觉技术和AI算法,布局AI Agent+轨交运维、智慧应急、智慧公路及智能制造多场景[4] - "神源"轨交供电AI运维平台已在全国18个铁路局及城市地铁推广[4] -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天津地铁6号线投入使用,具备自主导航、跨股道作业等能力,并获高铁项目合作意向[4] 技术迁移与业务转型 - 公司可将轨交智能检测技术迁移至水电项目,结合AI平台提供全生命周期运维支持[6] - 计划未来5-10年从设备供应商转型为数据服务商,强化场景定义能力和定制化服务体系[5] - 定增募投项目通过三维体系(需求转化、敏捷交付、价值挖掘)提升商业化变现能力[5]
唐源电气(300789) - 2025年7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4 18:2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路演活动和其他 AI Agent 项目推介 [2] - 参与单位及人员达 180 余人,包括中信证券、榕树投资等众多机构及个人投资者 [2]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24 日下午 15:00 - 17:00,地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 3603 室及线上通讯会议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陈唐龙、董事兼总经理佘朝富等 [3] 西藏子公司业务布局 战略考量 - 是全国化拓展关键布局,响应国家安全应急装备发展行动计划,复制“四川经验 + 甘肃模式” [3] 执行策略 - 业务聚焦矿山安全与智能化、水利大坝安全监测等领域,复制成熟技术产品并适配高原环境 [4] - 借助合作方本地化资源,构建“技术 + 本地化”双轮驱动模式 [4] - 通过控股掌握核心管理权,设置相关条款保障战略执行与风险可控 [4] 意义与示范作用 - 填补西藏高端智慧应急技术应用空白,保障边疆地区安全稳定 [4] - 验证全国复制可行性,为拓展其他区域积累经验,巩固竞争优势 [4] AI Agent 多领域布局 - 实施“AI Agent +”战略,布局轨交智能运维、智慧应急、智慧公路、智能制造领域 [5] AI Agent + 轨交智能运维 - 实现设备故障早期精准诊断与预测,降低运维成本,保障行车安全 [6] AI Agent + 智慧应急 - 整合多源数据,实现快速风险评估与资源智能调配 [6] AI Agent + 智慧公路 - 实现路况实时监测与交通事件智能识别,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6] AI Agent + 智能制造 - 依托多模态基础模型和强化学习,实现生产全流程自主感知与决策,优化成本 [7] 技术应用与产品情况 机器视觉与 AI 算法 - 运用 350 公里时速高速机器视觉技术及 AI 算法,成熟运用多模态技术,图像中接触网重大缺陷在线识别精度达 95%以上,轨道几何参数控制在 0.1mm 以内 [5][9] “神源”轨交供电 AI 运维平台 - 在全国 18 个铁路局和各城市地铁推广应用,可智能识别缺陷,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增值服务 [10] 机器视觉产品 - 通过核心技术保障复杂环境下成像稳定性,唯一掌握 350km/h 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效率较同行提升 30%,精度提升 20% [11] 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 - 在天津地铁 6 号线替代 80%人工巡检,检测效率提高 300%,车体部件尺寸识别精度达±1mm,关键件丢失识别率 100% [12] “3D 成像 + AI 识别”技术 - 提升受电弓缺陷检出率至 95%,滑板检测精度提升至 0.5mm,布局相关专利 10 余项 [15] 市场与业务拓展 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推广 - 全国推广关注经济发达地区和偏远民生铁路;拓展高铁和机场领域,已与多个项目业主达成合作意向 [13][14] 应对市场竞争 - 打造定制化、差异化服务体系,向数据服务商转型,跨领域拓展应用场景 [17]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机器人产业化 - 多款产品已被采购使用,构建三维体系确保订单落地和商业化变现,包括响应客户需求、敏捷交付、持续价值挖掘、制定标准、建立合作共赢机制 [17][18][19] 水电项目拓展 - 可将轨道交通智能检测监测技术迁移至水电项目,将审慎评估是否进入该领域 [19]
浪潮科技赋能,湖北省筑牢自然灾害 AI 防治预警防线
齐鲁晚报· 2025-05-29 10:09
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 湖北省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信息报送和管理机制,强化气象数值模拟技术和智能预报技术,提升预报精准度和时效性 [1] - 预警信息实现定向发布和智能推送,确保快速广泛传递 [1] - 浪潮科技提供数智化技术支撑,助力构建跨地域、跨层级的自然灾害防治预警体系,实现数据高效汇聚与共享 [1] 应急指挥与风险数据库 - 各级应急指挥部体系全面建强,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通的应急指挥调度通信网络,提升抗灾能力和科技支撑保障能力 [3] - 湖北省整合应急、水利、住建等多部门数据,构建跨领域风险防控联盟和"一市一图"自然灾害专题数据库,涵盖415类图层数据 [3] - 融合卫星遥感、地面传感、电力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预警精度从县域级提升至乡镇级,成功预警37次地质灾害,避免经济损失超3000万元 [3] 全链条管理与AI技术应用 - 湖北省实现"智能感知—精准研判—快速响应"全链条管理模式,降低灾害损失,为全国智慧应急建设树立典范 [4] - AI大模型技术显著提升预测准确率10%-25%,灾害分析时效从15分钟缩短至3分钟 [4] - 平台持续汇聚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多维度信息,推动应急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转变,构建信息化AI防治预警体系 [4]
中国专用汽车领域转型加速 安全应急产业迎机遇期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13:29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新能源专用车2024年销量突破3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近30% [1] - 行业正处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关键阶段,从单一产品竞争向全链协同、生态融合演进 [1] - 2021-2027年是专用车领域转型期叠加"洗牌期",2028年后可能进入平稳发展期 [1] - 行业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高端化发展,安全应急产业迎来重大需求期 [2] 市场机遇与挑战 - 中国专用车产品性价比高,出口前景广阔,具备大市场、人力资源、产业链三大优势 [1] - 专用车领域在团队、品牌、售后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1] - 传统应急装备在响应效率、资源调度和智能化水平上的不足制约灾害救援效果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应急场景落地,提升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处置救援能力 [2] - 未来产业与安全应急产业结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2] - AI向可穿戴设备转化,布局健康风险监测预警,构建智能防范屏障 [2] 区域产业情况 - 随州是"中国专用汽车之都",2024年专汽产量达16.4万辆,全国市场占有率超10% [3] - 随州专汽应急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衍生出车载应急装备、软体材料应急物资产业链 [3] - 未来将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专用车制造和创新中心 [3] 行业活动与投资 - 大会期间1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220亿元,涉及专汽、应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2] - 活动包括专用汽车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发展交流大会、产业博览会暨供应链交易会 [2]
今天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河南应急有何新招数——慧眼识隐患
河南日报· 2025-05-12 07:36
科技赋能防灾减灾 - 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已成为防灾救灾一线标配,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质生产力应用于气象预报、数字孪生等领域[4][5] - 灾害现场快速三维态势感知系统边坡雷达扫描精度达厘米级,可精准识别物体微小位移并发出塌方预警[5] - 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开发的智能精细预报系统应用于黄河、淮河流域防汛工作,在河南及周边省份推广[7] - 卫星通信中心天线直径从6米缩小至4.5米,传输能力大幅提升,设备国产化率提高[7] 应急指挥体系创新 - 构建"1+7"防汛指挥体系,实行省领导ABC班值守调度和风险研判机制[9] - 应急指挥部24小时值守,接入水利、气象等部门实时数据实现多部门联动[9] - 台风"杜苏芮"应对中预置抢险队伍18000余支、大型装备2700余台(套),气象部门发布预警1530余期[10] - 推动县区成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完善"全灾种、大应急"组织架构[10] 基层风险防控 - 灾害信息员队伍覆盖基层,南召县案例中提前排查树木隐患避免倒伏事故[11] - 2024年河南多起汛期避险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11] 科普教育建设 - "豫见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运用VR、AR技术设置28个体验区,开馆后吸引大量家庭参与[13] - 开封市投资2.2亿元建设应急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含10个实景体验专区[13] - 商丘市推进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和乡镇安全文化长廊建设[13] 重大工程规划 - 计划实施九大综合防灾减灾工程,包括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强化等[16][17] - 推动AI、数字孪生技术落地构建灾害应急仿真系统,实现灾害链智能决策闭环[17]
2025防灾减灾大会在杭举行
杭州日报· 2025-04-30 11:08
2025防灾减灾大会核心内容 - 大会以"创新赋能防灾减灾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 聚焦最新技术发展、创新解决方案和安全应急产业现状 [5] - 杭州通过数字赋能智慧应急 深化防汛抗台等应急实践 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5] 上城区应急管理实践 - 构建"1833"工作体系和"12535"防灾减灾救灾机制 实现全区防汛防台形势安全稳定 [7] - 海绵城市改造提升排水能力30% 建成206处避灾安置场所 2024年台汛期转移安置2.7万余人 [7] - 城市内涝智能协同平台接入6万余路视频监控 耦合模型系统预测精度达92% 提供15-30分钟预警窗口期 [8] - 基础设施韧性增强30% 预警准确率达91.3% 群众防灾意识普遍提高 [8] 西湖区蒋村街道应急创新 - 首创"芯型应急安护体系" 累计处置事件4000余次 依托700余条有效线索 [10][11] - 辖区面积13.84平方公里 包含64个小区 总人口12.26万 日常隐患排查难度大 [9] - 构建"协同链""保障链""数智链"三链体系 组织公益队伍500余人次参与处置 [10][11] 钱塘区风险管理体系 - 建立"1+4"风险数据赋能体系 实现数据"查、管、存、看"四大功能 [12] - 完成7个街道100个对象外业调查 创新"网格+应急消防"监管模式 [13] - 建成30个微型消防救援站 搭建"135"和"15分钟"应急救援圈 事故指标连续3年"双下降" [14] 富阳区防汛防台成果 - 构建"三转协同"体系 2024年"暴力梅"期间累计转移超万人 江心岛群众全量转移无伤亡 [16][17] - "微哨"机制累计转移1.2万余人次 成功避险12起31人 [17] - 连续3年获评杭州市应急管理考核优秀单位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