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地一体化

搜索文档
这个“国企开放日”带你揭秘电力应急“尖兵”如何养成
搜狐财经· 2025-08-17 13:58
在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南方)的虚拟现实实训室,随着设备启动的提示音,特勤队员头戴VR设备,在虚拟场景中精准完成登杆、接线等一系列操作,动 作行云流水。旁边的解说员介绍,这种"沉浸式"训练能让队员在安全环境中积累实战经验,这正是广东电网应急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底气所在。 移步台风体验室,8级模拟风力瞬间掀起衣角,模拟雷电噼啪作响,地面轻微晃动带来的眩晕感让现场嘉宾不禁抓紧扶手。"这和台风登陆时的感觉太像 了!"曾亲历灾害的嘉宾代表感慨道。 做实"平时之功",方能凝聚"应急之力"。这些沉浸式的体验,恰是广东电网开展抢修"闪电战"的生动场景。去年以来,南方区域多地连续遭受台风、强降 雨、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广东电网充分发挥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和管理机制等优势,高效应对多起自然灾害。 2024年,为应对超强台风"摩羯",广东电网统筹全省资源,集结各方力量"大兵团"联合作战,日夜兼程、双线拼抢,攻克湛江、援战琼岛,累计出动人员 42530人次,抢修车辆13127台次,应急发电车336台次,应急发电机728台次,2万余名党员奋战在抗风救灾抢修复电一线,10天实现广东104余万用户全面复 电,并承担海南主网过半抢修任 ...
一箭11星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成功升空 中国商业航天全球化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8-16 04:37
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 - 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加速资本市场布局,中科宇航启动上市辅导,蓝箭航天、屹信航天已启动IPO辅导 [3] - 吉利星座完成第四轨卫星发射,目前在轨卫星41颗,预计两个月内增至64颗完成一期组网 [3][5] - 赛迪智库预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政策扶持加速,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期 [3] 国内外商业航天竞争格局 - SpaceX收获首份火星商业载荷发射订单,星链项目已有超过8000颗卫星在轨运行 [4] - 国内商业航天进入"提速期",航天驭星完成4.3亿元C+轮融资,低轨卫星密集发射 [4] - 国内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组网速度加快,或进入高密度组网期 [5] 吉利星座的发展与优势 - 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自主设计运营,已完成四轨卫星发射,单星制造成本约100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传统物联通信星座 [6] - 吉利星座核心技术可应用于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等领域,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已规模化上车应用 [7][8] - 吉利星座与全球20多个国家电信运营商合作,重点布局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10] 商业航天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商业航天技术为智能汽车与低空经济提供核心技术底座,形成"空天地协同"格局 [7] - 吉利星座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已搭载银河星耀8、领克900、极氪001等车型,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9] - 时空道宇与沙特运营商ATSS合作,推动吉利星座在沙特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商用落地 [10]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航天发射153次,我国完成35次且全部成功,商业航天发射占比40% [5] -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未来三年我国年发射能力有望突破2000颗,但卫星应用服务市场尚未完全打开 [7] - 毕马威报告认为商业航天技术正以全域覆盖、实时感知等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7]
感知生态之变丨蓝天常在 大气污染治理跑出中国加速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1 16:37
空气质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气污染治理跑出中国加速度,日益增多的蓝天白 云,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今天(8月10日)的《感知生态之变》,让我们一起来看这场"蓝天保卫战"带来的变化。 雾霾少了 钢铁厂绿意葱葱 蓝天在增多 荡秋千,喂大鹅,谁会想到,这是在邢台的一家正在生产的钢铁厂里。每到周末,大批游客的到来让厂门口的小超市都跟着红火了起来。 超市店主 张红云:饮料、冰棍,小朋友的玩具卖得可好了,以前我们这人都不愿来,空气都呛人。 空气,曾经是邢台深深的痛。2013年,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邢台排名倒数第一。 空气中都是花草树木的芬芳 蓝天在增多,空气里的气味也在发生着变化。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用嗅觉可视化技术,还原出了气味的变迁过程。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嗅觉计算研究组群负责人 路奇:10年前我们经常能闻到煤烟味,这是PM10这种颗粒物的含量非常高。还有像烧焦的火柴头味、消毒水 味,这是属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很高。十年间,这些污染物含量大幅下降。现在不仅闻不到这些难闻的气味,同时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越来越 多地检测到蒎烯、柠檬烯等化合 ...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崛起 北京亦庄迈向“飞天之城”
证券日报· 2025-07-25 00:13
商业航天产业概况 - 商业航天正加速嵌入国家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承载卫星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6G通信、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的关键支撑任务 [2] - 北京亦庄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最具代表性的集聚地,聚集全国75%以上的商业火箭整箭企业,2024年空天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 [2] - 北京亦庄已形成中国最完整、最密集的航天产业生态,涵盖火箭研制、卫星制造、地面设备、星地通信等全链条环节 [8][9] 火箭产业发展 - 北京亦庄聚集星河动力航天、蓝箭航天、中国长征火箭、星际荣耀等多家火箭企业,形成国内最密集的商业火箭创新集群 [3] - "智神星一号"液体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将于2025年10月底首飞,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吨,可重复使用约30次 [4][5] - 重复使用技术可将单位发射成本从每公斤3-5万元降至8000元,2025年"亦庄箭"计划发射超40次,入轨卫星超130颗 [4][5] 卫星与通信技术 - 零重空间已建立完整卫星能力体系,计划2026年建成年产能200台的卫星工厂,推动卫星制造规模化 [6][7] - 融为科技是国内首家全国产化高码率卫星接收产品提供商,细分市场占有率超50%,产品与超100类在轨卫星完成联试 [7] - 北京亦庄"星地一体"技术链快速成型,推动航天能力从"能上天"向"用得上"跨越 [6][7] 产业集群与协同效应 - 北京亦庄形成"星箭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链协同加速创新效率,企业可共享技术、分摊研发成本 [8][9][10] - 产业集群降低沟通成本与研发时间,便于企业快速获取配套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效率与竞争力 [10] - 融为科技为区内火箭企业提供设备,未来随着企业增多协同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9]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北京亦庄出台系统性政策支持商业航天,包括最高5000万元创新奖励、1:1配套国家项目经费、发射保险全额报销等 [11] - 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调度股权投资超50亿元,带动社会融资超百亿元 [11] - 推进2500亩空天街区建设,打造商业航天企业高密度集聚地,火箭大街集成多项功能服务企业需求 [1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8年"亦庄箭"发射规模将接近百次,低轨运力达1000吨,互联网卫星发射能力达2000颗 [5] - 加快构建"千星产发"能力,推动商业航天与6G通信、车联网、低空经济等领域的融合创新 [13] - 北京亦庄正全方位加速关键能力构建与应用场景拓展,打造面向全球的商业航天产业高地 [13]
低空经济,万亿赛道重构中国产业版图?
36氪· 2025-07-23 08:29
政策与监管框架 - 国家层面强调安全为低空经济"生命线",要求"管得住才能放得开",推动无人机"一机一码"等安全措施 [1] - 政策方向明确先发展无人机送货再考虑载人,先在特定区域飞行再逐步融合,香港已放宽规则允许更重物流无人机上天 [1] - 技术突破聚焦"管好天空",武汉建成1500多个新一代"5G-A"基站,专家团队利用北斗卫星攻关高楼精准定位和无人机全程监管 [1] - 深圳、合肥等地尝试用数字技术和共享机制提升空域管理效率和安全预警 [1] 区域发展动态 - 深圳通过严格标准大幅降低事故率,上海研发"空中出租车"成功夜航载重,广州提升补贴效率,武汉开通"空中的士"试飞 [1] - 大湾区开通全球首条30分钟跨海送药无人机航线,长三角获批多条航线并首飞海岛物流,四省市合作推进"跨省飞行一码通" [1] - 空域管理存在挑战,适航证审批慢影响产品量产,跨区域飞行协调复杂 [1] 产业逻辑差异 - 低空经济与新能源汽车本质不同,前者是开辟"第三维度"增量空间,后者是存量替代 [2][3][4] - 政策逻辑从"产业扶持"升级为"定义游戏规则",需重新规划空域资源、制定飞行规则、建立安全标准体系 [5][7][8] - 核心挑战在于军民融合平衡国防安全与经济发展,需建立覆盖各类飞行器和场景的全新监管框架 [8] 应用场景潜力 - 急救转运领域可实现跨城器官移植时间从几小时压缩至几十分钟 [14] - 偏远山区、海岛物流可突破地形限制,解决"送不到"和"送不起"痛点 [14] - 电力巡检、农业植保等专业领域可提升安全性和效率数倍 [14] - 城市治理可借助低空视角实现广域监控和快速应急响应 [16] 技术驱动因素 - 需突破eVTOL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安全性,推动氢燃料等技术发展 [27] - 5.5G/6G通信、北斗导航、云计算和AI构成低空经济"神经系统" [27] - 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合金等新材料满足飞行器轻量化高强度需求 [27] 城市与区域影响 - 楼顶"空中门户"价值将飙升,需科学布局垂直起降场并与地面交通枢纽衔接 [25] - 珠三角聚集大疆、亿航等制造巨头,长三角具备航空配套产业优势 [26] - 多山省份可发挥低空物流地形突破价值,沿海地区适合发展岸岛连接 [26] - 深圳、合肥、长沙等城市通过立法和基建突破抢占先机 [26] 产业发展路径 - 初期依赖急救转运、高端物流等"杀手级应用"而非大众市场 [19][20][21] - 培育周期长于新能源汽车,需等待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和公众接受度提升 [22][23] - 成熟后增长曲线将陡峭化,应用场景从高端向广阔市场渗透 [23] 产业集群效应 - 带动航空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多产业协同跃升 [27][28] - 产业带动宽度和深度远超新能源汽车,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孵化器" [28] - 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可能形成"低空经济走廊"和特色产业集群 [26][28]
途鸽科技在2025MWC发布全球5G云通信+卫星IoT解决方案,开启全域互联新时代
财富在线· 2025-06-27 12:45
战略升级 - 公司正式发布"全球5G云通信+卫星IoT解决方案",实现陆、海、空、偏远地区的"无缝连接闭环",标志着从"地面通信"向"空天地一体化"的战略升级 [1] - 通过整合中低轨卫星(MEO/LEO)、地面基站及云平台能力,支持终端在无地面网络时自动切换至卫星链路,满足应急通信、海事物流、智慧农业、能源监测等场景需求 [2] - 该方案是公司从"全球云通信服务提供商"向"全域智能连接解决方案领导者"跃升的重要一步,为6G时代发展奠定基础 [4] 技术创新 - 方案融合5G云通信与卫星IoT技术,实现全球350+运营商资源和200+国家和地区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的一站式互联互通 [5] - 公司开发支持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的多模通信模块/终端,研发智能网络切换和融合核心网技术,实现不同网络间的无缝漫游 [5] - 与卫星运营商及行业应用伙伴合作,共同开发面向海事、航空、能源、应急等垂直行业的空天地一体化创新 [5] 核心价值 - 突破地理限制:接入350+运营商资源和卫星通信,实现全球任何地方的物联网设备部署和连接 [9] - 快速部署:无需实体SIM卡和大规模硬件投入,通过云服务快速开通新业务或新区域 [10] - 高效稳定:地面5G网络与卫星网络互为备份,确保关键业务永不中断 [11] - 智能平台:云通信平台汇聚全球异构数据,提供存储、计算和AI分析能力,实现全球资产统一监控 [12] 市场应用 - 方案已在海事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为船舶提供准确、高效、全球覆盖的通信服务 [4] - 加速空天地一体化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落地,推动物联网应用突破地域限制 [4] - 中低轨卫星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商业化加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12] 公司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全球领先的云通信服务平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4] - 坚持"全球化、平台化和AI赋能"战略,构建全球云通信服务平台,为全球智能产业提供一站式数据连接和增值服务 [14]
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安全专题论坛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5-31 18:55
低空经济发展与数字化转型 - 中国低空经济将进入万亿级市场,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强、带动性强等特点 [2] - 低空经济发展需全面认识无人机的安全性并加强风险防控 [2] - 无人机事故频发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需构建"政府监管+产业防护+公众意识"三位一体的协同体系 [2] 无人机集群协同与安全技术 - 多智能体系统(MAS)与大型语言模型(LLM)在无人机集群协同中有创新应用,可解决广域监控、动态物流等场景的覆盖不足和实时性差问题 [3] - 身份认证、通信加密等安全机制对无人机集群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3] - 未来研究将深化MAS+LLM融合,推动无人机集群向智能化、自主化与高安全性发展 [3] 卫星通信与无人机应用 - "空天一体"通信架构推动传统无人机在远距离、复杂环境下的应用 [3] - 卫星互联网网络攻击手段日趋多样,卫星通信链路复杂性增加,用户端流量管控需求强烈 [3] - 构建高效、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是卫星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课题 [3] 行业合作与未来展望 - 2025年将深耕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安全领域,深化"空天地一体化"安全生态布局 [5] - 产业链上下游伙伴、高校及科研院所将携手共建技术标准与创新应用,开拓低空经济新场景 [5] - 《2024卫星互联网安全年度报告》发布,推动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安全领域系统化、智能化发展 [5]
太保产险山东分公司科技赋能农险“双精准”
证券日报· 2025-05-27 12:43
农业保险数字化升级 - 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保障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工具 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实现"精准承保 精准理赔"成为提升农险服务质效的重要方向 [1] - 公司聚焦构建数字化 标准化 精细化的服务体系 采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与机制协同双轮驱动 持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1] -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面临粮食作物种类多 种植结构复杂 自然灾害频发等挑战 对农业保险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1] 科技赋能农险试点 - 公司在全省推进"双精准"试点工作 计划年内实现"百镇 千村 万户"建设目标 围绕小麦 玉米等主要作物应用遥感影像 AI识图 气象数据融合等技术 [1] - 试点工作推动"按图承保 按图理赔"全过程数据支撑与风险闭环管理 提升农险服务质效与响应能力 [1] - 在小麦成熟关键期 公司联合第三方科技公司通过e农险APP开展风险减量工作 包括田间巡检 长势监测 土壤墒情分析及自然灾害趋势预测 [2] 技术创新应用 - 公司在试点麦田采用高清图像设备 精密测量仪器 亚米级遥感影像和AI算法获取地块级承保数据 实现"户到田 田到图 图入库"的精确作业闭环 [2] - 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承保理赔技术体系 融合高分辨率卫星数据 无人机航拍 气象数据 物联网感知终端等多源数据 通过AI算法与GIS技术实现高精度风险动态感知 [3] - 该技术体系实现作物生长周期全域监控与风险预警 推动农业保险服务从"灾后补偿"向"风险减量"战略转型 [3] 服务优化方向 - 公司将持续推进"双精准"工作提标扩面 加快实现投保理赔信息线上告知 公示与查询 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3] - 进一步细化风险识别与保障策略 推动保险服务更贴近农户需求 更精准匹配生产实际 [3]
以高科技赋能环境监管,南浔经开区纵深推进大气治理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4:05
智慧监管系统建设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经开区以"空天地一体化"智慧监管为核心路径推进大气治理现代化建设[1] - 智能无人机机场系统正式投用标志着监管模式进入"技术赋能、精准防控、高效治理"新阶段[1] - 布局两台大疆智能无人机机场实现对工业集聚区、重点企业等敏感区域的立体化巡航覆盖[1] 技术应用与数据采集 - 系统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搭载高精度大气监测设备[2] - 实时采集PM1 0、PM2 5、PM10等污染物浓度及温度、湿度、风速等全要素气象参数[2] - 通过自动巡航生成污染物浓度热力分布图与三维扩散模型精准定位污染源[2] 监管效能提升 - 监管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200%以上监测覆盖面积扩大至3倍[2] - 污染问题识别周期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实现高效监管闭环[2] - 构建"智能监测—数据分析—精准溯源—靶向治理"全链条数字化管控机制[2] 未来发展规划 - 以智能无人机机场系统为核心支点持续推进智慧环保平台迭代升级[3] - 整合无人机、地面监测站、卫星遥感数据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域监管网络[3] - 探索"智慧监管+绿色技术服务"新模式为企业提供精准化污染防治方案[3]
描绘从西安到世界的“星”蓝图
西安日报· 2025-05-23 11:45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 西安构建了"火箭轰鸣-卫星织网-数据赋能"的全产业链生态,涵盖液体火箭发动机、北斗导航等核心领域 [1] - 产业集群包括银河航天的柔性太阳翼卫星、中科西光的高光谱卫星等创新产品,应用于低空经济、应急救灾、跨境通信等场景 [1][6] - 陕西计划培育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创新集群,目标打造20个标杆应用场景覆盖农业、应急、智慧城市等领域 [6] 卫星通信技术突破 - 星展测控的"动中通"技术解决了移动载体在极端环境下的卫星通信难题,累计获授权专利173项 [2] - 公司客舱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打破国外垄断,产品远销德国、荷兰、阿联酋等国家 [2] - FS100型应急无人机集成高通量卫星通信与光电吊舱,在2023年北京暴雨救援中实现72小时连续灾情画面传输 [2][4] 数字地球与遥感应用 - 星图空间的GEOVIS数字地球平台实现1秒内卫星影像处理、3分钟非法用地预警,拥有超2400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4][5] - "星图云"平台汇聚全球350余颗卫星数据,支撑气象、应急、能源等领域实时决策,被称作遥感界的"淘宝" [5] - "星图洛书"平台采用军事级AI模型,应急响应速度提升300%,形成覆盖城市全域的"数字地图" [5] 高光谱与柔性卫星技术 - 中科西光自主研发的"科技壹号"卫星突破50kg级高光谱成像极限,应用于海洋监测与智慧城市 [6] - 银河航天的柔性太阳翼卫星通过薄型折叠设计实现高效能源供给,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 [6] - 中科西光将与法国共建甲烷排放卫星遥感监测实验室,拓展遥感数据在智慧城市等场景的应用 [7] 国际化布局与政策支持 - 星展测控的动中通设备登陆德国、阿联酋市场,机载通信系统成为国际航空领域的"中国名片" [7] - 西安商业航天企业从"制造高地"向"创新策源地"转型,技术迭代与政策加持推动生态聚合 [7] - 卫星通信研发与产业基地即将投产,深化"空天地一体化"布局以增强产业链竞争力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