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地一体化
搜索文档
重庆首支国家应急通信一类保障队伍正式揭牌
中国新闻网· 2025-11-18 17:31
以无人机高空基站为例,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网络管理中心网络监控室经理张文君介绍,该设备上升至 200至300米高度后,覆盖半径可达约3公里,能够满足2000至3000名用户的用网需求。 未来,该队伍将以高科技赋能应急保障,依托无人机、高空平台等空基手段与卫星网络,形成立体覆 盖、韧性可靠的通信能力,在极端天气、重大灾害等关键时刻,以通信畅通保障政令畅通、救援畅通。 (完) 作为国家应急通信保障最高级别力量,国家应急通信一类保障队伍需具备在"断电、断网、断路"极端场 景下快速恢复通信的能力。此次揭牌的队伍由中国移动重庆公司组建,依托由千余名专兼职人员构成的 应急梯队,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的多维保障体系,可在灾后4小时内恢复核心区域通信,10小时内恢复受 灾群众的基本通信需求。 在装备配置方面,该队伍在地面配备了越野型卫星通信车、一体化卫星便携站、超级基站和一体化应急 方舱等装备;在空中部署了5G-A通感一体无人机高空基站、应急无人机等装备;便携端则配备了"北斗 +天通"卫星终端,能够在"断电、断网、断路"极端场景下实现15分钟快速组网,确保应急通信的高效响 应。 中新网重庆11月18日电(陈佳欣)18日,重庆首支国家应 ...
长光卫星三颗“吉星”出征:稳定、可靠、智能
中国新闻网· 2025-11-17 16:16
长光卫星三颗"吉星"出征:稳定、可靠、智能 中新网长春11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17日,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光卫星")在吉林省航天信 息产业园举行"瑶海科创号"卫星、"电力工程号B星"、"吉星"高分07B01星的出征仪式。 据长光卫星介绍,"瑶海科创号"卫星("吉星"高分07C01星)是长光卫星与信和航遥信息技术(安徽)有限责 任公司联合打造的高精度、高分辨光学遥感卫星。该星是双方深化"空天地一体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旨在推动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在瑶海区的规模化应用,进而支撑新型城市管理和瑶海数字化转型。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卫星出征仪式。(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吉星"高分07系列卫星作为长光卫星研发的新型业务卫星,可适应热点成像、立体成像、空间目标成像 等多类型任务的快速响应需求。该系列卫星基于星载深度融合理念研制,采用了新一代多核处理器和星 上AI架构,引入精密定 ...
实探2025年6G发展大会:从愿景到实景 6G创新生态加速成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15 00:08
6G发展图景 - 6G发展图景正逐步清晰,2025年6G发展大会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推动技术攻坚与产业聚合 [1] - 6G产业有望通过技术场景落地全面赋能千行百业与大众消费市场,成为“十五五”期间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我国加速构建全球领先的6G创新生态,从技术试验积累到全产业链企业协同布局,从“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构想到与AI、具身智能深度耦合 [1] 技术协同与创新 - “6G+AI”融合路径明确,多技术融合方向明朗,应用场景具体表述,终端创新生态具象化呈现 [2] - 我国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完成第一阶段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 [2] - 6G将突破传统移动通信范畴,实现通信与智能、感知、计算、安全等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2] - 6G与AI深度融合将赋能移动终端进入智能体新时代,AI与XR融合增强交互自然性与沉浸感,推动用户从“观看视频”向“进入视频”转变 [2] - 6G网络要求极高:下行带宽需达Gbps级别,全息通信需1Tbps;交互式应用时延要求低于10ms;连接密度需支持每平方公里千万级设备 [3] - 2026年有望成为6G与AI融合创新的关键一年,未来更多创新技术与6G深度融合 [3] - IMT-2030推进组将持续深化以通信、智能、算力、数据、感知为核心要素的6G研究,构建万物智联创新生态 [3] 企业技术布局与产品 - 多技术深度融合趋势传导至企业端,6G强调与其他ICT技术更深度的融合,从5G万物互联升级为6G万物智联 [4] - 信科移动研发多要素融合6G核心网设备,将6G所需测试功能集中于一设备,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5] - 亚信科技在6G关键应用场景“通感融合”与“通智融合”方面进行先验性探索,并有相关产品商用落地 [5] - 银河航天首次亮相6G发展大会,展示6G星地融合产业探索,6G可通俗理解为“6G=地面网络+卫星宽带+手机直连” [5] - 银河航天完成面向6G接入网的外场高速信息传输测试、即时遥感应用场景演示验证、车载“动中通”测试和首次远海多星连续通信测试 [6] 产业链发展与挑战 - 6G多技术融合趋势明朗,通感一体、“空天地一体化”目标确认,产业链结构逐渐清晰 [7] - 6G技术成熟需持续测试验证与迭代优化,结合多元业务场景开展广泛测试,推动技术向工程化与商业化方向演进 [7] - 6G技术需深入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场景,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避免技术与场景脱节 [7] - 6G需满足“高性能、低成本、与现有网络衔接”要求,但当前多数技术处于原型阶段,实现低功耗、低成本规模部署及与5G、5G-A协同仍是核心难题 [7] - 6G作为万物智联核心基建,需具备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与高鲁棒性,对网络设计、技术验证提出更高要求 [7] - 6G产业链条贯穿技术研发、场景适配、网络部署至商业应用全环节,需跨行业、跨领域主体深度协同,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共建格局 [7] 产业受益时序与市场前景 - 越来越多企业加码6G布局,包括三大电信运营商、信科移动、亚信科技等上市公司,小米集团端到端AI无线技术原型验证系统受关注 [8] - 参照5G产业化演进规律,网络规划、通信基础设施施工、网络设备制造等领域企业有望在6G产业初期率先受益 [8] - 伴随6G技术标准体系冻结并落地,天线、PCB、滤波器、光模块等核心元器件赛道企业业绩增长潜力将逐步释放 [8] - 随着6G技术体系持续成熟并进入规模商用阶段,消费端应用市场将迎来增长爆发期 [8]
洲际航天科技附属港航科与中科星桥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科星桥空天地一体化产业项目
智通财经· 2025-11-13 17:31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港航科与中科星桥拟合作开展(包括但不限于)中科星桥所属的全球商业天地链路网 路基地暨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项目、空天科技和空天地一体化产业园、空天大数据科创中 心、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座计划"、空天科技研学文旅基地、空天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项目、无人机与 智能低空管控平台、新一代通信技术、机器人、智算中心及智算专网等商业航天、数字经济、低空经济 产业项目(合作项目)。 本公司认为,倘合作项目及成立合资公司落实,预期将进一步扩展本公司现有的空天业务。经考虑上述 情况,本公司认为战略合作协议的条款属公平合理,并符合本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 洲际航天科技(000901)(01725)发布公告,于2025年11月11日,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港航科(深圳)空间 技术有限公司(港航科)与泉州中科星桥空天技术有限公司(中科星桥)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 内容有关港航科与中科星桥共同推进中科星桥空天地一体化产业项目。 ...
洲际航天科技(01725)附属港航科与中科星桥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中科星桥空天地一体化产业项目
智通财经网· 2025-11-13 17:29
战略合作核心内容 - 洲际航天科技全资附属公司港航科与中科星桥于2025年11月11日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旨在共同推进中科星桥空天地一体化产业项目 [1] - 公司认为合作协议条款公平合理 符合公司及其股东整体利益 [1] 具体合作项目 - 合作项目包括全球商业天地链路网络基地暨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项目 [1] - 合作涵盖空天科技和空天地一体化产业园及空天大数据科创中心 [1] - 涉及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星座计划"和空天科技研学文旅基地 [1] - 包括空天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及无人机与智能低空管控平台 [1] - 合作延伸至新一代通信技术、机器人、智算中心及智算专网等领域 [1] 合作预期影响 - 合作项目及潜在成立的合资公司预计将进一步扩展公司现有的空天业务 [1] - 合作范围覆盖商业航天、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产业项目 [1]
洲际航天科技(01725) - 战略合作协议之自愿性公告
2025-11-13 17:2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11月11日港航科与中科星桥订立战略合作协议[4] - 合作项目含多个商业航天等产业项目[6] - 港航科及中科星桥将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分别持股51%及49%[7] - 若落实预期扩展公司现有空天业务[10]
北斗“国家队”18个月加速布局:构筑时空智能新生态
华夏时报· 2025-10-17 20:46
公司概况与核心驱动力 - 公司是中国北斗系统唯一运营服务商,由中国星网、兵器工业集团和中国移动三大央企联合成立,注册资本40亿元 [2] - 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中国星网55%、兵器工业集团25%、中国移动20%,形成能力互补、资源聚合的全链条支撑 [7] - 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包括央企资源整合、国家战略政策赋能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双向突破 [3] 战略定位与基础设施布局 - 公司定位为"国家时空信息运营服务核心载体",加速构建"空天地一体"服务网络,推动时空基础数据"一张网"成型 [5] - 运营服务平台及配套业务系统已具备端到端运营能力,首家控股子公司落地重庆,标志着中国时空大数据中心重庆枢纽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5] - 在雄安新区,"5G+北斗"地下空间导航系统覆盖70万平方米区域,建设成本较传统技术降低50% [9] 行业发展与市场前景 - 2024年我国北斗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核心产值1699亿元,关联产值4059亿元 [11] - 2024年约2.88亿部智能手机、4236万台可穿戴设备支持北斗定位功能,大众消费领域应用广泛 [11] - 行业预测未来三年北斗应用年均增量达约4亿台,年增长率逐步达到3%以上,大众消费市场在增量市场中占比超八成 [11] 技术突破与生态建设 - 公司通过短报文、高精度等差异化技术拓展场景,推动北斗系统从"可用"向"好用"转变 [3][7] - 技术发展顺应天地一体、通导融合趋势,加强网络聚合、运营服务、标准引领和国际合作 [8] - 未来重点包括推进7纳米芯片等核心元器件国产化,同时兼容其他全球系统,推出多模终端 [12] 应用场景与未来增长点 - 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防灾减灾等领域,并深入大众消费市场 [8][9] - 新兴增长点包括高精度定位服务、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网联、低空经济及农业数字化等 [12] - 通过搭建"北斗应用国际合作联盟"等平台,输出"中国标准+本地化服务",拓展全球市场 [12]
通宇通讯正式发布Micro WiFi产品 全链路参与卫星通信基础建设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19:11
产品发布与特点 - 公司正式发布Macro WiFi产品,该产品结合WiFi与卫星通信,通过独创技术打通卫星网络与地面通信链路,实现与星链等卫星互联 [1] - Macro WiFi产品单个设备可实现两公里范围网络覆盖,可容纳200名以上用户同时使用,部署周期仅1天至2天,成本远低于传统网络并建立较高技术壁垒 [1] - 今年以来Macro WiFi产品陆续在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市场获得规模化订单,展现商用价值,将成为带动公司海外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2] 卫星通信战略布局 - 公司展示"空天地一体化"战略,产品布局包括地面站终端、卫星通信载荷及卫星通信终端应用三大类 [2] - 公司通过"技术研发+资本布局"发展卫星通信业务,2025年上半年卫星通信总部正式落地武汉,依托当地产业政策与科研资源加速产业化 [2] - 公司通过直接参股或搭建产业基金方式投资蓝箭鸿擎、京济通信等产业链核心企业,构建完整卫星通信产业生态 [2] 技术成果与行业地位 - 作为最早进入卫星互联网供应链体系的民营企业,公司已实现多项关键技术商用转化,如星载相控阵天线已实现低轨卫星小批量应用,地面站设备保持稳定交付 [3] - 公司今年中标南方电网项目,体现其卫星技术在多领域融合应用的领先实力 [3] - 公司自研制出国内第一面天线、填补国内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市场空白以来,始终坚守主业,在4G/5G技术变革期通过创新推动产品升级 [3] 行业前景与公司规划 - 全球低轨卫星产业蓬勃发展,6G技术路径明确将卫星通信列为核心内容,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4] - 国家在"新基建"和航天强国战略中持续加大对空天信息的支持力度,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4] - 公司将积极把握历史性机遇,持续夯实基站天线、微波天线等传统业务,同时加大对卫星通信等新兴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引进高端人才 [1][4]
通宇通讯发布Macro WiFi产品 全链路参与卫星通信基础建设
中证网· 2025-10-17 18:23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发布“Macro WiFi”新产品,该产品结合WiFi与卫星通信,实现卫星网络与地面通信链路打通,可与星链等卫星互联 [1] - 单个Macro WiFi设备可实现两公里范围网络覆盖,容纳200名以上用户同时使用,部署周期1-2天,成本远低于传统网络 [1] - 该产品是全球市场上唯一具备此项综合技术能力的商用产品,建立了较高技术壁垒 [1] - 公司展示“空天地一体化”战略及地面站终端、卫星通信载荷、卫星通信终端应用三大类产品布局 [2] - 公司是两市唯一一家与三大星座运营公司均有业务合作的卫星通信配套企业 [2] - 公司通过“技术研发+资本布局”路径发展卫星通信业务,直接参股或搭建产业基金投资蓝箭鸿擎、京济通信等产业链核心企业 [2] 产品商业化进展与市场拓展 - Macro WiFi产品今年以来在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市场获得规模化订单,展现商用价值,成为带动海外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2] - 公司已实现多项关键技术商用转化,如星载相控阵天线已实现低轨卫星小批量应用,地面站设备保持稳定交付 [3] - 公司今年中标南方电网项目,体现卫星技术在多领域融合应用的领先实力 [3] - 未来3年公司预计凭借深厚积累和全面布局在卫星通信领域保持竞争优势,深度参与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 [2] 行业发展机遇与公司定位 - 全球低轨卫星产业蓬勃发展,6G技术路径明确将卫星通信列为核心内容,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4] - 国家在“新基建”和航天强国战略中持续加大对空天信息的支持力度,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4] - 公司作为最早进入卫星互联网供应链体系的民营企业,在4G/5G技术变革期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行业影响力提升 [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通宇卫星总部正式落地武汉,依托当地产业政策与科研资源加速推进卫星通信产业化进程 [2]
武汉低空航线 持续上新
上海证券报· 2025-10-15 22:56
行业与公司发展现状 - 截至今年9月,武汉已汇聚170余家低空经济代表性企业,获批33条低空商业试点航线 [1] - 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全国首个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已建成覆盖全域的无人机网络,规划航线1600余条,累计飞行5.3万架次,总里程26.5万公里 [2] - 当地已完成121套无人机机库建设,覆盖全市15个区 [4] 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 计划五年内布设1000套无人机自动机库,配备3000余套挂载设备,预计今年底可建成400套机库,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1][4] - 机库具备两分钟快速换电能力,无人机支持双挂载,适应复杂城市环境 [4] - 一期400套机库建成后,三环内将全域覆盖,三环外重点区域覆盖超60% [4] 运营效率与成效 - 无人机在城市管理中实现“3分钟响应、5分钟到位”的智能调度,接入全区1.3万路视频资源,为34个部门提供30余项服务 [2] - 今年以来,无人机已发现处置隐患48处,优先处理事故120余起,辖区快速路拥堵同比下降11.5%,通行效率平均提升7% [2] - 低空紧急药品递送项目可在8分钟内精准送达,时效比传统陆运提升50%,城市管理事件处置效率提升30% [2] 未来应用场景与空域规划 - 预计到2030年,将发展无人机物流、eVTOL空中出租、低空旅游、城市消防、医疗急救等全新低空经济生态和应用场景 [3] - 武汉可使用低空空域约426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49.71%,规划“三级航路网”包括“三横两纵”低空干线、10条跨市航线和12条支线航线 [6] - 项目规划10大类42个政务场景、5大类11个商业应用场景,并筹建设有66个飞行席位的空天地一体化运营管理中心,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6] 监管与支持体系 - 将联手打造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与军队、民航方面联动,实现三方常态化沟通、联合审批、信息共享、应急协同 [7] - 所有飞行计划申报、审批、动态监视与气象服务,都将通过平台实现“一站服务、一网通办”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