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华域汽车(600741):盈利能力同环比改善,收购上汽清陶股权布局固态电池业务
东方证券· 2025-11-01 17:13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对该公司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3][6] - 基于2025年13倍市盈率估值,目标价为27.69元,当前股价为20.42元,存在约35.6%的上涨空间 [3][6]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2.13元、2.28元、2.32元 [3] 核心观点与业务进展 - 公司盈利能力呈现同环比改善趋势,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7个百分点 [9] - 公司完成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战略性布局固态电池业务,预计将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按权益法核算 [9] - 搭载上汽清陶半固态电池的全新MG4车型预计2025年内交付,售价10.28万元,是首款下探至10万元大众市场的半固态电池车型 [9] - 公司坚持中性化战略,体系外客户(如小米、小鹏、赛力斯、吉利)销量增长显著,对公司营收和盈利贡献持续提升 [9]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68,852百万元,同比微增0.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6,691百万元,同比下降7.3% [5] - 预测2025年营业收入将增长至178,785百万元,同比增长5.9%;营业利润预计为9,645百万元,同比增长17.4% [5]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12.1%改善至2025年的12.8%,并进一步升至2026-2027年的13.3% [5] - 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61.77亿元,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4.2%;归母净利润为18.04亿元,同比增长12.0%,环比增长11.9% [9] 市场表现与行业前景 - 公司所属行业为汽车与零部件,总市值约为64,379百万元 [6] - 公司股价在近12个月内绝对涨幅为41.24%,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19.27%的涨幅 [7] - 公司受益于主要客户上汽集团销量回暖(第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39%)及行业智能化、电动化趋势 [9] - 预计第四季度公司体系内外客户将形成共振放量态势,营收及盈利能力有望继续向好 [9]
德系豪华车,失守中国市场
第一财经· 2025-10-09 21:55
德系豪华车企三季度在华销量表现 - 宝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0.4%至14.7万辆,为全球唯一下滑市场[3] - 奔驰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2.5万辆,同比下降27%,为已公布车企中降幅最大[3] - 保时捷三季度在华销量为1.1万辆,同比下降20.7%[3] - 奔驰7月在华零售量2.7万辆,环比下降超40%,为5年来月销量首次跌破2.8万辆[3] 德系豪华车企在华长期销量趋势 - 保时捷在华销量于2022年首次出现同比下降(-2.5%),2023年交付量7.9万辆(-15%),2024年交付量5.69万辆(-28%)[4][5] - 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为3.22万辆,同比下降26%[5] - 宝马和奔驰2024年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5.5%和14%[3]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问界、理想等中国品牌凭借智能化电动化优势,在30万元以上市场加速抢夺豪华车市场份额[5] - 豪华品牌过去依赖的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在智能电车时代不足以支撑竞争力[5] -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终端价格已出现大幅跳水[5] 电动化战略调整 - 宝马电动车在市场有一定声量,但与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仍有差距[6] - 奔驰将逐步弃用"EQ"子品牌,未来电动车型采用"Electric"命名方式,基于纯电MMA平台的首款国产车型将于秋季上市[6] - 保时捷未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专属电动车型,产品表现未达预期,9月调整战略重新向燃油和混合动力倾斜,并放慢电动车步伐[6] - 保时捷原定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将重新规划时间表[6] 企业应对策略 - 保时捷坚持"质大于量"战略,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并加速本地研发[5] - 保时捷2025年启动全面重组计划[5]
老牌德系豪华车,加速失守中国市场
第一财经· 2025-10-09 21:01
德系豪华车企三季度销量概况 - 宝马三季度全球销量同比增长8.8%,但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0.4%至14.7万辆 [1] - 奔驰三季度全球销量下滑,在华销量为12.5万辆,同比下降27% [1] - 保时捷三季度全球销量下滑,在华销量为1.1万辆,同比下降20.7% [1] - 奥迪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降10.2% [1] 奔驰在华销售表现 - 奔驰7月在中国市场零售量为2.7万辆,环比下降超过40%,为5年来月销量首次跌破2.8万辆 [1] - 奔驰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降14% [1] - 奔驰主流车型月销量未能突破万辆 [1] 保时捷在华销售趋势 - 保时捷2023年全球交付3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3.3%,但中国市场交付量为7.9万辆,同比下跌15% [2] - 保时捷2024年在华交付量为5.69万辆,同比下降28% [2] - 保时捷今年前三季度在华销量为32.2万辆,同比下降26% [2] - 保时捷2022年在华销量首次下降,同比下滑2.5% [2] 中国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问界、理想等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智能化电动化优势,在30万元以上市场加速抢夺豪华车市场份额 [3] - 豪华品牌过去依赖的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在智能电车时代不足以支撑竞争力 [3] - BBA品牌终端价格已出现大幅跳水 [3] 德系豪华品牌电动化进程 - 宝马推出的电动车具有一定声量,但与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仍存在差距 [3] - 奔驰、奥迪和保时捷电动车市场表现较差 [3] - 奔驰将逐步弃用"EQ"子品牌,未来电动车型将采用"Electric"命名方式 [3] - 奔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将于今年秋季上市 [3] 保时捷战略调整 - 保时捷未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专属电动车型,产品表现未达预期 [4] - 保时捷今年9月大幅调整产品战略,重新向燃油和混合动力倾斜,同时放慢电动车步伐 [4] - 保时捷原定于2030年代推出的电动平台研发计划将重新规划时间表 [4] - 对于中国市场,保时捷将坚持"质大于量"的战略,主动优化经销商网络,并加速本地研发 [2]
从上海车展“场”效应,看中国开放创新进行时
环球网· 2025-04-28 11:24
行业趋势 - 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吸引全球近100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首发新车超100款,体现开放创新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趋势 [1][2][3]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连续第二年突破3000万辆大关,保持全球第一 2025年一季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 [2] - 汽车产业价值链正从"制造驱动"加速转向"科技+服务驱动",AI大模型、高精地图与芯片融合使汽车进化为"智能终端" [5][6] 品牌竞争格局 - 自主品牌集体突破50万元价格锚点,极氪9X、仰望U8L等豪华车型选择上海车展首发,展现技术自信与市场竞争力 [3] - 外资品牌加速本土化创新:奔驰搭载中国豆包AI大模型,奥迪采用华为乾崑技术,宝马与阿里合作定制AI智能体 [6] - 上汽通用别克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北京奔驰发布长轴距CLA车型,上汽大众展示增程混动ID.ERA概念车 [3] 技术创新 - 宁德时代发布零下40℃可放电的钠离子电池"纳新",博世与地平线合作升级辅助驾驶系统,宝马/吉利/东风深化AI大模型"上车"应用 [4][6] - 汽车科技展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占总面积1/3),涵盖博世、采埃孚、地平线、商汤绝影等近百家供应链企业 [5] - 小鹏汽车展示自研人形机器人IRON与飞行汽车互动,体现"车-飞行器-机器人"技术互通趋势 [6] 投资与产业链 - 丰田投资146亿元在上海金山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及电池研发生产基地,预计2027年投产,并推出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主导开发 [7] - 巴斯夫在浦东投资5亿元为新能源汽车提供避震器解决方案,实现从车身涂料到尾气催化剂的本地化生产 [8] - 特斯拉长三角本地化率达80%,上汽通用达85% 上海已开放2767公里智能驾驶测试道路,推动长三角测试牌照互认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