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汽车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视点 | 小米入局SUV市场:遭遇舆论危机后,YU7能否再破局?
新华财经· 2025-05-23 09:30
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 - 公司集中推出旗舰级新品包括全新手机SoC芯片"玄戒O1"、旗舰机型小米15S Pro、小米平板7 Ultra以及首款纯电SUV小米YU7 [2] 小米YU7新车配置 - 新车全系标配天际屏全景显示、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激光雷达、英伟达700TOPS算力Thor芯片及超长续航 [3] - 安全配置包括铠甲笼式车身、内嵌式防滚架、四门防撞梁及2200MPa超强钢材料,通过50项以上被动安全测试 [3] - 推出三种版本对标特斯拉:超长续航后驱、Pro超长续航四驱和Max高性能四驱,计划7月上市 [3] 小米汽车渠道建设 - 4月新增34家门店,全国门店达269家覆盖74城,服务网络扩展至132个网点覆盖79城 [4] - 5月计划新增29家门店并首次进入宜昌、芜湖、咸阳等三四线城市 [4] 市场表现与交付数据 - 2025年单月交付量维持在2万辆以上,3月交付超2.9万辆,4月超2.8万辆 [6] - 5月第三周交付7000余辆,环比第二周上涨2000辆,SU7位列当周销量榜第二 [6] - SU7系列累计交付11.83万辆,距离年度目标差23.17万辆 [6] - SU7标准版交付周期41-44周,Pro版46-49周,Max版36-39周 [6]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SUV占狭义乘用车总销量49.4%,轿车占45.8%,小米YU7瞄准20万元以上SUV市场 [4][6] - 业内人士认为SUV在15万元以上市场更具优势,看好小米YU7前景 [6] 舆论风波与调整措施 - 2025年4-5月经历SU7高速车祸、碳纤维前舱盖宣传问题、"工时门"等舆论危机 [4] - 5月起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推出高阶驾驶培训班定价1999元,前1万名车主免费 [8] 行业监管与标准 - 工信部发布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 [11] - 4月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整顿智驾乱象 [11] - 5月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意见 [11] 行业倡议与反思 - 华为联合10余家车企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强调技术先行、营销透明、用户为本 [10] - 行业存在营销投入多于研发投入现象,约50%车企营销费用超过研发费用 [9] - 专家指出智能化与安全需平衡,法规和标准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护城河" [9][11]
智界新S7: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全有了新含义
长沙晚报· 2025-05-22 12:20
新能源车行业竞争趋势 - 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已从上半场的电动化水平比拼转向下半场的智能化高低角逐[1] - 智能化成为车企研发重点方向 智界新S7通过科技赋能安全打造"聪明场景"重新定义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全标准[1] 智界新S7智能驾驶系统 - HUAWEI ADS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具备异形障碍物识别和紧急制动功能 显著提升安全性能[3] - 系统实现车位到车位智驾领航辅助 覆盖公开道路/园区道路/地下车位 支持闸机自动启停/环岛/窄道调头等复杂场景[5] - 全向防碰撞系统CAS 3.0覆盖前/后/侧多方向 前向AEB生效范围4-150km/h(刹停速度120km/h) 侧向主动避险范围40-130km/h 后向主动生效范围1-60km/h[6] - eAES功能支持边刹车边换道 增强紧急避险能力[6]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 智界新S7继承华为网络安全技术 在IVISTA测评中获网络安全92分率/隐私安全100分率的"G"级评价[8] - 基于HarmonyOS安全能力实现"四防"标准(防跟踪/防监视/防监听/防泄漏) 确保数据权限精准管控[8] 市场表现与用户定位 - 智界汽车大定突破13万辆 智界新S7/R7凭借智能体验和年轻化设计吸引年轻消费群体[10] - 产品通过智能化应用实现安全驾乘体验 满足用户对美好出行生活的需求[10]
2025广汽科技日聚焦“安全”主题 芯片产品矩阵首次公开
证券日报· 2025-04-14 00:38
广汽科技日核心发布 - 公司首次公开星灵安全守护体系与芯片产品矩阵 聚焦智能化时代汽车安全新标杆 [2] - 星灵安全守护体系通过功能安全 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全域融合 构建全链路安全研发体系 全域安全技术和全时安全保障 [2][4] - 公司董事长强调智能汽车安全核心目标从"伤害减轻"转向"风险预防" 技术体系从"机械硬件"升级为"智能系统" 用户价值从"被动刚需"跃升为"主动价值" [2]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全国首批获得L3自动驾驶上路试点资格 计划2024年Q4上市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 [3] - L3自动驾驶系统故障触发率控制在1FIT(10亿小时失效1次) 比航空级安全水平高1000倍 [5] - 对定位 感知 计算等八大关键系统设置双系统冗余 配备多层级芯片监控 [5] - 行业层面 L2智能驾驶新车渗透率接近60% 预计2030年L2以上渗透率达90% [2] 全域安全技术细节 - 智能底盘安全: 融合感知技术 控制算法和动力系统 提升驾驶体验同时保障安全 [5] - 电池安全: 电芯5针穿刺不起火 180°扭转不起火不冒烟 首创电池包速冷技术实现高效热管理 [5] - 弹匣电池被动防护技术: 独立防护舱电池包 全链路电气设计 全天候监控系统 [5] 芯片领域布局 - 联合中兴通讯等10家企业开发12款车规级高安全芯片 覆盖电源管理 底盘 集成安全等场景 [6] - 发起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 实施四大举措包括产学研协同创新 端到端验证平台 "一芯多源"策略 深化芯片投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