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权力斗争
icon
搜索文档
历史罕见!特朗普宣布撤销美联储理事库克职务!特朗普掌控美联储的野心再次暴露?
搜狐财经· 2025-08-26 14:48
核心事件概述 -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8月25日宣布开除美联储现任理事丽莎·库克 指控其在房贷申请中将密歇根和佐治亚两套房产均申报为主住宅 涉嫌欺诈获取优惠利率 并依据《联邦储备法》"因故解职"条款以"失信"为由立即执行 [1][3] - 此次解职为美国历史上首次对在任美联储理事的开除决定 司法部仅启动调查但指控尚未坐实 库克本人强烈反对并称此为"霸凌辞职" 事件可能引发法律战并上诉至最高法院 [1][3] 事件背景与动机分析 - 表面动机为反腐败行动 实际涉及三重战略目的:第一 库克反对仓促降息 阻碍特朗普刺激经济政策 需清除障碍;第二 通过空缺席位安插亲信 当前美联储7人理事会中特朗普已占2席 再任命2人即可控制利率决策;第三 以反腐名义进行政治表演 拉拢选民并塑造强硬形象 [5][6] - 该行动被视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直接挑战 标志着金融权力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6] 对美联储的结构性影响 - 事件开创历史先例 可能引发宪法危机 因从未有总统开除在任美联储理事的先例 [8] - 若特朗普成功任命新理事 美联储理事会将转变为"特朗普阵营" 未来降息决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可能被政治化 [9] - 美联储理事平均任期14年 库克8年任期被迫终止 此事件直接冲击美联储人事稳定性与政策连续性 [11] 市场与金融体系反应 - 消息公布后市场立即反应:美元汇率应声下跌 黄金价格暴涨 反映投资者对事件的高度恐慌 [10] - 华尔街警告若美联储沦为政治工具 全球金融体系可能陷入动荡 美国金融信誉面临崩盘风险 [10][11] -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可能因央行独立性受损而遭到腐蚀 [11]
安东·尼尔曼:欧洲一瞪眼就怂,泽连斯基在怕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7-28 14:23
乌克兰政治权力集中化趋势 - 泽连斯基通过签署第12414号法律将反腐败机构(NABU和SAPO)划归总检察长管理,名义上为简化反腐流程并消除"俄罗斯影响",实质是强化行政权力集中 [2] - 乌克兰安全局局长马柳克公开支持该法律,称其为"清洗",并强调宪法规定总检察长唯一性,为权力集中提供法理依据 [2] - 俄乌冲突成为泽连斯基权力集中的关键转折点,利用战时紧急机制以"国家安全"名义逐步收拢权力 [3] 反腐败机构与核心圈的冲突 - 乌克兰副总理切尔尼绍夫被NABU指控滥用职权导致国家损失超10亿格里夫纳(约合2700万美元),案件涉及低价获取土地等腐败行为 [5] - 反腐败机构要求没收切尔尼绍夫1.2亿格里夫纳保释金并解除其法官职位,但法院仅批准保释请求,显示司法系统对核心圈的庇护 [5] - 泽连斯基核心圈至少包含1名议员、反垄断委员会主席、前部长等腐败官员,反腐机构对其调查直接触及其执政根基 [8] 权力巩固的运作机制 - 马柳克作为泽连斯基亲信,主导安全局介入NABU/SAP调查,以"清除敌人"名义打击异己并控制舆论 [2][3] - 情报部门负责人布达诺夫协同参与控制反腐机构,强调"共同智慧"以强化当局权威 [4] - 安全局无法院命令即搜查NABU办公室,指控调查员"通俄"(包括叛国、贸易往来等罪名),削弱机构独立性 [4] 裙带关系与政治网络 - 切尔尼绍夫与泽连斯基家族存在密切私交,传闻其子女教母为乌克兰第一夫人,五年内从部长升至副总理 [5][6] - 泽连斯基通过任命亲信(如总检察长克拉夫琴科)推动法律修订,形成"法律-执法-情报"三位一体的权力控制体系 [2][4]
肯尼迪到底动了谁的蛋糕?为何被杀后,其家族成员接连死于非命?
搜狐财经· 2025-05-24 13:14
肯尼迪与军工复合体的冲突 - 肯尼迪提议与苏联缓和关系并推进《部分核试验禁试条约》,威胁军工企业通过军备竞赛获利的模式 [6] - 1963年签署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第263号,计划1965年前从越南撤出大部分美军,直接削减军工订单 [7] - 肯尼迪遇刺后,继任总统林登·约翰逊扩大越战规模,军工企业洛克希德股价迅速飙升 [7] 肯尼迪与中央情报局(CIA)的矛盾 - 猪湾事件失败后,肯尼迪公开批评CIA无能且独立性强,威胁"将中央情报局撕成碎片" [9] - 解密文件显示CIA持有大量与肯尼迪遇刺相关的资料,包括对嫌疑人奥斯瓦尔德的监控记录 [9] - CIA可能因肯尼迪削弱其权力而暗中策划或纵容刺杀 [9] 肯尼迪与美联储及华尔街的对立 - 1963年6月绕过美联储发行43亿美元"美国票据",直接挑战金融集团垄断地位 [11] - 美联储及华尔街银行家认为此举会削弱其货币政策控制权,肯尼迪遇刺后票据被迅速回收 [11] - 历史学家指出金融集团对肯尼迪的货币政策改革极为愤慨 [11] 军工与金融行业的利益联动 - 军工复合体依赖战争订单(如洛克希德通过越战获得飞机订单),与金融集团形成利益链条 [7][11] - 肯尼迪同时触犯军工和金融两大集团,导致政策在其遇刺后迅速逆转 [7][11] - 继任总统扩大越战既满足军工需求,又巩固美联储的金融体系主导权 [7][11] 肯尼迪家族与行业的长期对抗 - 罗伯特·肯尼迪继承兄长的反战政策,1968年竞选总统时遇刺,可能涉及CIA报复 [17] - 约翰·肯尼迪二世准备揭露父亲遇刺真相时因飞机坠毁身亡,疑与金融集团有关 [17] - 家族成员多次因政治改革或挑战利益集团而遭遇"意外",显示行业反扑的持续性 [17][20]
白宫上演权力斗争!马斯克、贝森特贴脸互骂
中国基金报· 2025-04-30 10:58
白宫权力斗争事件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白宫爆发激烈争吵,目击者形容为"两个中年亿万富翁在白宫西翼的走廊上玩摔角"[1] - 冲突焦点围绕"谁将领导国税局"问题,两人几乎贴脸对峙,争吵非常激烈和吵闹[2] - 争吵发生在意大利总理乔治娅·梅洛尼到访白宫期间,在能听到的范围内进行[6] 冲突背景 - 马斯克与贝森特在总统交接期间关系就不顺,马斯克曾极力推动霍华德·卢特尼克出任财政部长但未成功[3] - 特朗普上任后两人在财政部人事安排上频频冲突,最新争执始于4月16日特朗普任命马斯克支持的加里·沙普利为国税局代理局长[4] - 贝森特希望由财政部副部长迈克尔·福克兰德担任该职位,并向特朗普游说对马斯克背后的操作感到愤怒[5] 冲突升级 - 贝森特批评马斯克在DOGE预算削减方面夸大其词,承诺多完成少[6] - 马斯克回击称贝森特是"索罗斯的代理人",并讽刺他"经营过失败的对冲基金"[6] - 争吵中贝森特怒吼"去你的",马斯克则回呛"你再大声点"[7] 冲突结果 - 贝森特成功说服特朗普撤回对马斯克推荐的国税局代理局长加里·沙普利的任命[8] - 马斯克计划将政府工作时间减少到每周一到两天,以专注于陷入困境的特斯拉[8] - 作为"特约政府雇员",马斯克的任期似乎将在5月底到期[8] 人物特点对比 - 马斯克是"快速行动、打破常规"的标新立异型企业家兼社交媒体红人[7] - 贝森特是头脑冷静、低调内敛的金融专家,更习惯分析市场而非上头条[7] - 贝森特性格温和但有底线,发起火来一样可以怒吼[7]
马斯克与贝森特爆发激烈争吵:狂飚粗口,“F***”满天飞
华尔街见闻· 2025-04-24 10:51
白宫内部权力斗争日益激烈,马斯克与贝森特爆发激烈争吵。 据媒体周四报道,就在上周,当着特朗普和一众白宫官员的面,马斯克和财政部长贝森特展开一场对 骂,脏话连篇,简直是一场"F***"满天飞的炸裂性对峙! 知情人士透露,一向举止温和的贝森特彻底被激怒,怒吼:"去你的!(F**k you)"。马斯克大声回击 说:"再说一遍,大点声!(Say it louder)"。 分析认为,这是一场关于"控制权"的争夺,争吵可能只是开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冲突。贝森特青睐 人选最终获特朗普支持,也被认为是特朗普和马斯克之间关系降温的信号。 两人积怨已久,马斯克在白宫被排挤? 这场争吵背后,是马斯克和贝森特之间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马斯克以其"快速行动,勇于创新"的风格 闻名,同时也是一位社交媒体红人。而贝森特则是一位内敛、注重思考的金融专家,更习惯于解释市场 而不是成为新闻人物。 消息人士指出,双方的性格差异是矛盾的根源,而这次争吵也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权力斗争。一位了解分 歧的政府官员表示: 两人还上升到了人身攻击,贝森特怒了,说马斯克在DOGE预算削减这事儿上夸大其词,毫无进展( overpromising and un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