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yTorch
icon
搜索文档
Analyst Says She Likes Meta Platforms (META) Valuation Amid ‘Decade of Efficiency’
Yahoo Finance· 2025-10-31 20:24
We recently published 10 Stocks Moving on Buzzing News as Analyst Issues Strong Warning About AI Valuations. Meta Platforms, Inc. (NASDAQ:META) is one of the stocks moving on buzzing news. Stephanie Link, the Chief Investment Strategist, Head of Investment Solutions and Portfolio Manager at Hightower Advisors, said in a recent program on CNBC that she likes Meta amid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margins. Here is what the analyst said: “Meta Platforms Inc (NASDAQ:META) is growing 20%. Operating margins last ...
10 年资深技术元老突然被裁!网传按代码行数大裁员?网友:这太特么疯狂了吧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10-25 20:56
核心事件概述 - Meta AI部门进行新一轮裁员,涉及约600人,其中FAIR实验室和AI基础设施部门是重灾区[2][7] - 入职十余年的元老级研究员田渊栋及其团队多名成员被裁,形成老中青三代人才集体离场的局面[2][3] - 田渊栋团队在裁员前曾被要求搁置所有在研项目,紧急支援GenAI部门完成Llama 4发布的后期工作,项目收尾后即收到裁员通知[2] 裁员标准争议 - 业内传闻Meta按代码行数决定裁员名单,导致专注模型构建的研究员和代码量少的新员工首当其冲[6] - 该传闻引发技术圈强烈批评,认为用代码行数衡量工程师价值极不科学,如同用食材用量评判厨师水平[6] - 有Meta前员工现身反驳,称其经历的绩效评估和裁员中,代码行数从未作为标准[6] - 更多观点认为,真正的裁员标准是组织内部的权力调整和派系站队,而非绩效[7][10] 内部管理问题 - 新任首席AI官Alexandr Wang主导的TBD实验室在裁员中毫发无伤且持续扩招,与FAIR实验室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7][10] - Meta AI部门在半年内进行了四次重组,导致内部出现抢项目、窃成果等乱象,管理混乱[13] - 公司存在待遇双标问题,为招揽外部人才开出亿级薪酬包,新员工薪资可达老员工十倍,同时却裁撤十年元老[12] - 有知情者透露裁员名单早在夏天已确定,拖延执行只为让员工完成手头工作,被指为卸磨杀驴[9] 行业影响与人才流动 - 田渊栋离职后,OpenAI、xAI、谷歌DeepMind、英伟达等顶级企业迅速抛出橄榄枝,OpenAI甚至开出八位数美元加任选方向的优厚条件[16] - 此次事件引发对科技行业的反思,当管理者用简单量化指标替代专业判断,权力斗争凌驾于技术价值时,将难以留住真正的创新者[16] - Meta裁撤核心研究者的策略与其重金挖人的行为相矛盾,被质疑为买火箭却扔了地图[16]
Meta裁员后续:田渊栋被过河拆桥,姚顺雨等集体「抢人」
机器之心· 2025-10-24 14:26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冷猫、+0 Meta 裁员余波渐起。 昨天的消息,Meta 已在其人工智能部门裁减约 600 个职位,调整波及 FAIR、AI 产品以及基础设施团队。最令人震惊的是田渊栋团队都被 Alexandr Wang 大手一挥 给裁撤了,详见报道: Meta AI 大裁员,裁到了田渊栋? 田渊栋在推特里坦言「承认被解雇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但他「可能是最不害怕的人」。 话是这么说,但是明显能够感觉到这次裁员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多多少少是有些怨念的。 关于田渊栋被裁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关于 TBD Lab 「世子之争」的,Alexandr Wang 「过河拆桥」的,也有声音分析称被裁员的团队需要为 Llama 3 推理模型 和 Llama 4 的不及预期负责。 「Meta 公司有 600 多人未能提供一个基于 Llama3 的开源推理模型。另一方面,DeepSeek 在 R1 论文中展示了如何在 Llama3 基础上进行推理。真丢人。这就是为 什么他们都需要走人。」目前原帖已被发布者删除。 田渊栋对此分析表示:「」 ,直言自己干完脏活累活以后被卸磨杀驴了。 这件事能够很显著的表现出 Meta 内部 ...
3年干出280亿估值AI独角兽,AI创业的最佳路径是什么?
虎嗅· 2025-10-23 14:53
公司创始人背景与技术根基 - 创始人乔琳拥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本科与硕士学位,以及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具备横跨中外的学术经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1] - 在Meta公司主导PyTorch生态建设,带领300余人工程团队重构其底层架构,使其从科研工具成功适配数据中心、移动端及AR/VR设备,构建从模型研发到生产部署的全链路平台,成为全球AI框架生态的核心奠基人之一 [1][2] 公司创立与核心技术 - 乔琳离开Meta后创立Fireworks AI,专注于解决大模型推理的"效率痛点" [2] - 公司研发两大核心技术:Fire Attention推理引擎通过无损量化压缩技术将模型运行精度从16位降至8位甚至4位,大幅减少资源消耗;推测执行引擎通过一次预测多个词序列再反向验证,打破逐字生成的传统模式 [2][3] - 两项技术叠加使主流开源模型的推理速度较行业标杆vLLM提升12倍,同时成本降低53% [3] - 公司定位为同时具备开源灵活性与闭源易用性,并以"轻量"为优势提供定制化服务 [6] 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 - Fireworks AI采用"算力调度师"的轻资产模式,不直接购买硬件,而是整合全球科技公司、高校实验室的闲置GPU资源 [9] - 客户通过API上传数据即可调用整合后的算力,例如早期客户AI编程助手Cursor使用其API后,每月成本从200万美元买服务器降至15万美元,推理速度加快3倍 [9] - 公司专注于满足中小企业"小而精"的定制化需求,例如帮助银行调整信用评估模型以符合合规要求,或帮助药厂做分子模拟以适配特殊实验数据 [12] - 公司70%的客户是英伟达云服务覆盖不到的中小企业,其优势在于提供"懂行业的微调方案" [13] 业务进展与财务表现 - 2023年11月,公司自研的FireAttention推理引擎将GPU算力利用率从行业平均的65%提升至92%,使客户AI模型推理成本直接减半 [11] - 公司在算力突破后决定将新方向转向企业模型微调,此决策使其在半年后估值冲刺40亿美元 [11] - 至2024年,公司年化营收ARR突破1亿美元,并逼近3亿美元,80%的客户在复购时追加"微调服务" [10][15] - 知名客户包括Perplexity将70%的推理业务迁移至该平台,阿里Qwen团队使用其服务将原本需要两周的模型压缩调试缩短至3天完成 [10] 竞争格局与战略合作 - 英伟达从公司A轮投资方转变为竞争对手,于2024年3月收购推理服务商Lepton并推出自己的GPU云市场 [12] - 公司采取"差异化共存"战略,通过FireAttention引擎积累的微调数据反向为英伟达提供GPU优化建议,例如联合开发针对金融模型稀疏计算需求的专用算力调度插件,使GPU处理效率再提高15% [12] - 公司认为其核心机会在于细分市场,与巨头的通用算力服务形成互补 [13]
Meta AI大裁员,裁到了田渊栋?
机器之心· 2025-10-23 10:22
公司战略调整 - Meta在其人工智能部门裁减约600个职位,调整波及FAIR、AI产品以及基础设施团队[1] - 公司于今年8月将超级智能实验室拆分为四个小组:FAIR、超级智能、产品和基础设施,重组目标为削减层级、加快决策[10] - 公司战略重心从FAIR倡导的开放式基础研究转向超级智能军备竞赛,FAIR研究成果被要求整合到TBD Lab进行的更大规模模型运行中[10] 组织架构与人员变动 - 自重组以来,FAIR部门员工争先恐后试图加入Wang的团队,未能成功者面临被裁命运[10] - FAIR研究科学家总监田渊栋在社交媒体上开始在线求职,尚不清楚是主动离职还是被裁[7] - FAIR前任领导者Joelle Pineau已于今年早些时候离职,作为FAIR灵魂人物的LeCun因不满公司对学术自由和开放发表的限制而考虑辞职[1][10] 资源重新配置 - 公司在裁减FAIR职位的同时,为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团队大举招聘,并从OpenAI、谷歌、微软等公司高薪挖角大量顶尖研究员[10] - 公司发言人确认裁员消息,称公司正聚焦于提升AI产品落地效率[3] - 公司成立虎队招聘小组,帮助受影响员工在公司内部寻找新岗位,并继续招聘具备AI原生能力的业界领先人才[13] 技术基础与历史贡献 - FAIR于2013年由Meta创建,致力于先进机器智能的目标,为Meta提供了核心技术、开源工具和前沿探索[15][16][19] - FAIR最重要贡献之一是开发并开源PyTorch,该框架于2016年推出,已成为全球学术界和工业界首选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19] - 在生成式AI竞赛中,FAIR通过Llama系列模型为Meta确立独特战略地位,从Llama 1到Llama 3坚持开源策略,使其成为开放AI生态的领导者[20][22]
Meta Platforms (META): Wedgewood Partners’ Top YTD Performer
Yahoo Finance· 2025-10-22 20:29
Wedgewood Partners, an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mpany, released its third-quarter 2025 investor letter. The letter is available for download here.  AI stocks remain the favorite topic of Wall Street in the third quarter. In the third quarter, Wedgewood Composite’s net return was 5.9%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 Poor’s 8.1%, the Russell 1000 Growth Index’s 10.5%, and the Russell 1000 Value Index’s 5.3% return for the same period. In addition, you can check the fund’s best 5 holdings to know its best picks in 2 ...
2025 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 100% 议程出炉,顶级嘉宾阵容 + 参会指南一键获取
AI科技大本营· 2025-10-14 19:14
大会核心信息 - 2025全球机器学习技术大会将于10月16-17日在北京威斯汀酒店召开 [1] - 大会由CSDN与奇点智能研究院联合主办 [1] - 会议日程为每日8:00开始签到,9:00正式开始嘉宾分享 [34][36] 参会嘉宾阵容 - 大会云集了来自OpenAI、Google、英伟达、微软、百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国内外顶尖机构与企业的技术领军人物 [1] - 核心演讲嘉宾包括OpenAI研究科学家、GPT-5、GPT-4和Transformer共同创始人Lukasz Kaiser [1][5] - 其他重要嘉宾包括奇点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建忠、ISO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专家Michael Wong、前OpenAI研究员吴翼、前DeepMind研究员王佳楠等 [1][4][5][19] 主论坛核心议题 - 首日主论坛将围绕大模型、智能体工程、多模态推理等前沿议题展开 [3] - 奇点智能研究院院长李建忠将发布《奇点智能AI原生软件研发成熟度模型》报告 [4] - ISO专家Michael Wong将解析CUDA、PyTorch、ONNX、Triton等AI生态系统的成败逻辑 [4] - OpenAI科学家Lukasz Kaiser将分享推理模型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5] 专题分会场技术焦点 - 10月16日下午设有大语言模型技术演进、智能体工程与实践、多模态与世界模型、AI赋能软件开发等多个专题分会场 [12] - 参会企业包括字节跳动、微软、新浪微博、腾讯、小红书、理想汽车、京东、清华大学等 [13] - 10月17日专题涵盖具身智能与智能硬件、AI Infra大模型基础设施、AI赋能软件研发、大模型+行业落地实践等热门技术专题 [18] - 英伟达首席架构师将分享CUDA C++开发者工具箱,百度将介绍文心4.5开源大模型及关键训练技术 [22] 产业应用与实践案例 - 大会将展示AI技术在多个行业的落地实践,包括小红书的多模态搜索应用、理想汽车的座舱语音对话大模型、京东的开源多智能体协作框架等 [13][15][16] - 腾讯混元将分享翻译模型优化经验及3D生成大模型的研发布局与应用 [15][16] - 阿里Qoder技术专家将探讨新一代Agentic Coding平台如何推动AI Agent在软件研发中的真实应用 [16]
刚刚,「PyTorch之王」携15亿薪酬杀回Meta,史上最贵AI天才巨星诞生
36氪· 2025-10-13 08:09
核心人事变动 - 明星AI研究员Andrew Tulloch已从Thinking Machines Lab离职,并正式回归Meta,该决定已通过内部信官宣[1] - Andrew Tulloch是Thinking Machines Lab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悉尼大学数学学士一等荣誉学位,剑桥大学数学统计学硕士)和业界经验,被誉为“PyTorch之王”和“AI天才”[4][7][10] - 此次回归是Tulloch职业生涯的再次选择,他曾在Meta工作11年,后于2023年加入OpenAI并参与了GPT-4o、GPT-4.5等关键项目的研发[4] 人才竞争与薪酬 - 顶尖AI人才的争夺极为激烈,Tulloch曾在2016年成为OpenAI的挖角目标,当时其在Meta的年薪为80万美元,而OpenAI开出的薪酬包为年薪17.5万美元加年度奖金12.5万美元[8] - 2024年8月,Tulloch曾拒绝Meta提供的价值15亿美元的薪酬包,此次回归引发市场对其新薪酬包的猜测,有观点认为可能达到20亿美元[2][5] - Meta为吸引顶尖人才采取了积极策略,公司首席执行官亲自扮演“首席招聘官”角色,通过直接联系、家宴等方式招揽人才,并开出了价值1亿美元或更高的薪酬包[14] 公司战略与投入 - Meta在AI领域雄心勃勃,计划在2024年投入高达7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主要用于建设数据中心以训练AI模型[11] - 公司近期发布了最新的AI视频生成器,并将其整合到Meta AI应用中,但面临来自OpenAI类似产品Sora 2的竞争[12] - 公司已从OpenAI、Google DeepMind、Apple、Anthropic和xAI等竞争对手处成功挖来超过50名AI研究员和工程师,并将其AI团队重组为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部门[14] 组织架构与未来发展 - 新成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部门下设四个团队,其中包括致力于开发下一代大语言模型Llama的TBD实验室,该团队紧邻公司首席执行官办公区[18] - 为实现“超级智能”目标,Meta与数据标注初创公司Scale AI达成协议,收购其49%的股份,并聘请其首席执行官Alexandr Wang负责新的超级智能实验室部门[15] - 随着公司将重心转向整合新组建的人才密集型AI团队,其在鼎盛时期的招聘狂潮已有所放缓[18]
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几点思考
机器人圈· 2025-09-29 16:22
人工智能发展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深刻重构生产力和文明形态[1] - 需把握创新与开放 发展与安全 政府与市场 应用与治理的辩证关系 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1] 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 - 自主创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根基 2018年后在芯片结构 核心算法等底层技术实现突破[3] - 深度求索公司通过自主优化算法架构 以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的成本达到相近性能水平[3] - 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提供全球最大数字经济试验场 完整产业链体系支撑技术自主发展[3] - 开放合作避免技术孤立 全球开源社区TensorFlow PyTorch等框架提供底层支撑[4] - 通过大模型开源生态打破美国科技巨头封闭系统垄断 提供中国解决方案[4] - 国际人工智能治理呈多极化竞争与碎片化合作态势 美国欧盟中国采取不同治理策略[4]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促进全球思想创新碰撞[6] 发展与安全平衡 - 生成式人工智能改变多个行业生产模式 同时带来深度伪造 信息操纵等安全威胁[8] - 大模型在数据投喂 算法训练环节易受操纵 出现污染投毒和算法偏见问题[8]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减少批判甄别过程 产出虚假信息和学术垃圾[8] - 深度应用易出现数据合规风险 版权侵权 商业秘密泄露等生产经营问题[8] - 需把握技术进步速度与社会风险承受能力关系 避免过度刹车或油门[8] 政府与市场协同 - 政府发挥在"市场不愿做 不敢做"领域的补位作用 如支持基础研究[10] - 市场通过企业竞争和用户反馈实现快速迭代 促进产业发展和商业价值实现[10] - OpenAI的ChatGPT既受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早期资助 又依赖微软市场化投入[10] - 政府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引导西部算力中心建设 解决东部算力紧张并带动西部发展[11] - 需政府协调算力基础设施 数据要素资源 标准体系等支持 避免市场无序竞争[11] 产业应用与社会治理 - 人工智能深度介入人类决策及生产生活 带来算法偏见 数据滥用 就业替代等问题[14] - 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杀熟" "信息茧房"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1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全球约40%就业岗位将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14] - 大量电话销售 客服等岗位已被人工智能替代 自动驾驶引发就业焦虑和安全担忧[14] - 必须确保产业应用建立在合理的社会治理规范之上 找到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点[14]
LLM开源2.0大洗牌:60个出局,39个上桌,AI Coding疯魔,TensorFlow已死
36氪· 2025-09-17 16:57
大模型开源生态全景图2.0核心更新 - 全景图收录114个项目(较1.0版减少21个),覆盖22个领域,其中39个为新晋项目,60个项目被淘汰 [4] - 生态中位年龄仅30个月,平均寿命不足三年,62%项目诞生于2022年10月"GPT时刻"之后 [5] - 分类框架从Infrastructure/Application进化为AI Agent/AI Infra/AI Data三大板块,反映行业向智能体为中心演进 [10] 项目生态动态 - 头部前十项目覆盖模型生态全链路,平均Star数接近3万,远超历史同期开源项目 [5] - TensorFlow因迭代迟缓被淘汰,PyTorch以92,039 Stars成为训练平台绝对主导 [4][6] - 新晋高热度项目包括Gemini(AI Coding)、TensorRT-LLM(推理引擎)、Cherry Studio(聊天机器人) [6][28] 开发者地域分布 - 全球366,521位开发者中,美国占37.41%、中国占18.72%,两国合计贡献超55% [10][12] - 美国在AI Infra领域贡献度达43.39%(中国22.03%),在AI Data领域贡献度35.76%(中国10.77%) [14] - 中国在AI Agent领域表现接近美国(中国21.5% vs 美国24.62%),与应用层投入密切相关 [14] AI Agent领域演进 - AI Coding完成从"补代码"到"全生命周期智能引擎"跨越,支持多模态与团队协同 [23] - 大厂通过开源工具链(如Gemini CLI、Codex CLI)绑定开发者生态,战略类似Windows+.NET模式 [27] - Agent Workflow Platform向企业级能力演进,Dify提供从原型到生产的一站式平台 [34] - Browser-use项目9个月内获60K Stars,实现Agent网页操作能力 [37] AI Infra技术趋势 - Model Serving赛道持续高热,vLLM(53,912 Stars)和NVIDIA TensorRT-LLM主导云端推理 [6][45] - 本地化推理框架崛起,ollama使大模型可运行于个人设备,GPUStack等新框架补位 [49] - LLMOps接棒MLOps,聚焦监控、提示词评测与安全可信,Phoenix、Langfuse等项目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 [52] - 模型训练赛道热度回落,社区更关注低成本微调方案(如Unsloth集成QLoRA) [55] 许可证模式变革 - 新晋项目多采用限制性许可证(如BSL变体、Fair-code),传统MIT/Apache 2.0协议使用减少 [62] - 部分项目按用户规模设限(如月活超阈值需额外授权),反映商业博弈加剧 [62] - Cursor、Claude-Code等闭源项目仍在GitHub获高热度,挑战"开源社区"定义 [63] 大模型技术前沿 - MoE架构普及使模型参数达万亿级别(如K2、Claude Opus),通过稀疏激活控制推理算力 [69] - Reasoning成为模型新标配,DeepSeek R1通过强化学习增强复杂决策能力 [70] - 多模态全面爆发,语言/图像/语音成为标配,中国厂商在开源与闭源路线均取得领先 [71] - 模型评价体系多元化,OpenRouter等平台通过调用数据形成"数据投票"排行榜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