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企业
搜索文档
韩国一战,特朗普成大赢家,美国却输惨了,我们没赢但胜利了
搜狐财经· 2025-11-03 04:53
特朗普关税策略与全球反应 - 特朗普采用“极限施压”策略,先威胁对不妥协国家加征25%关税并设定期限,随后延长至8月1日以给予消化时间,此策略通过心理消耗使各国逐渐接受现实 [5] - 美国贸易顾问纳瓦罗指出美国是所有国家的对手,而各国之间也互为对手,谁先与美国和解谁就能占便宜 [11] - 特朗普的短期胜利包括制造业部分回流、国库收入增加及盟友被迫投资美国,但背后是美国国际信誉急剧下滑 [12] 韩国与美国贸易协议 - 韩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韩国出口美国商品被加征15%关税,而韩国对美国产品实施零关税,韩国还承诺向美国控制的项目投资3500亿美元并购买10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 [3] - 根据协议,韩国需将1500亿美元投入美国造船业,总承诺达4500亿美元,相当于其年GDP不足2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 [7] - 韩国妥协的关键原因是“大势所趋”,在日本承诺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欧盟承诺1.3万亿美元投资和采购后,韩国陷入孤立 [9] 中国对美贸易策略 - 中国的反制最为系统,通过管制稀土出口让美国军工企业承受压力,中美较量后美国放开了高端芯片H20的出口限制 [11] - 中国拥有完整产业链、庞大内需市场及强大国家意志,是其敢于“硬刚”的底气 [11] - 中国通过市场多元化对冲关税冲击,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5%以下,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贡献了超过60%的增量,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8.05万亿元,增长6.8%,占进出口总值的56.9% [12] 加拿大与印度对美贸易立场 - 加拿大选择以牙还牙,开启对等反制甚至威胁切断对美电力供应,美加经济高度融合的“相互确保摧毁”态势使特朗普三思 [11] - 印度表现出独特韧性,面对25%关税威胁直接回应“25%就25%,没事儿”,其底气源于对美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在手机制造领域,加税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和苹果等公司消化 [11] 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 - 美墨、美韩新协议包含原产地原则并具有区域排他性,美墨协定的汽车原产地原则涵盖汽车零部件、玻璃、光纤、钢铁等产品,使供应链更集中于美国主导的贸易区域并改变企业投资流向 [12] - 各国在妥协同时悄悄推进去美国化,越南在模糊答应特朗普后转头与中国搞军演,韩国一面签署协议一面加速推进中韩自贸谈判并在数字贸易领域深化合作 [13] - 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成为信任毒药,当美国盟友开始抛售美债作为威胁时,霸权体系的裂缝已无法修补 [13] 协议执行与潜在问题 - 特朗普赢得的一系列协议实际执行可能大打折扣,欧盟承诺的1.3万亿美元投资项目执行非常缓慢,日本民间对5500亿美元投资协议充满不满 [12] - 韩国协议细节暴露问题,3500亿美元投资中1500亿用于造船合作,其余多为贷款和担保,实际资金流向受美方主导,韩国虽承诺开放市场但坚决守住大米和牛肉红线 [12]
90天关税战停火到期,特朗普“彻底慌神”,小日本都没搞定?
搜狐财经· 2025-07-14 13:45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2025年春季特朗普政府突然对中国加征关税 并设置90天缓冲期 意图通过高压手段迫使各国谈判并实现制造业回流美国[1] - 中国态度转为强硬 源于对外依赖降低和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功[1] - 日本、欧盟、印度等主要经济体均受波及 全球供应链格局剧烈震荡[1][2] 各国反应与对抗措施 - 日本首相公开要求美国取消新关税 明确表示不会妥协[2] - 欧盟向美国递出价值950亿美元关税清单 采取对等反击[6] - 印度宣布不再购买美国农产品 导致美国农场主面临滞销和失业问题[4] 关键行业影响 - 中国掌握全球85%稀土冶炼能力 稀土出口管制可能使美国科技和军工产业面临原材料短缺[10] - 美国农产品出口受挫 中国暂停采购导致国内农业失业率上升[4] - 欧盟工业制造受关税冲击 因其为经济命脉而拒绝退让[2] 国际关系重构 - 中国与俄罗斯、中东、东南亚深化合作 形成更广泛"朋友圈"[16] - 美国传统盟友体系瓦解 日本和欧洲均选择独立立场[2][6] - 国际资本可能因高风险环境撤离美国市场 削弱其优势地位[16] 博弈态势分析 - 美国暂缓关税期限至8月1日 暴露政策执行困境[4] - 全球供应链加速多元化 各国减少对美国市场依赖[8][16] - 单边主义策略失效 多极化趋势加速形成[14][16]
肯尼迪到底动了谁的蛋糕?为何被杀后,其家族成员接连死于非命?
搜狐财经· 2025-05-24 13:14
肯尼迪与军工复合体的冲突 - 肯尼迪提议与苏联缓和关系并推进《部分核试验禁试条约》,威胁军工企业通过军备竞赛获利的模式 [6] - 1963年签署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第263号,计划1965年前从越南撤出大部分美军,直接削减军工订单 [7] - 肯尼迪遇刺后,继任总统林登·约翰逊扩大越战规模,军工企业洛克希德股价迅速飙升 [7] 肯尼迪与中央情报局(CIA)的矛盾 - 猪湾事件失败后,肯尼迪公开批评CIA无能且独立性强,威胁"将中央情报局撕成碎片" [9] - 解密文件显示CIA持有大量与肯尼迪遇刺相关的资料,包括对嫌疑人奥斯瓦尔德的监控记录 [9] - CIA可能因肯尼迪削弱其权力而暗中策划或纵容刺杀 [9] 肯尼迪与美联储及华尔街的对立 - 1963年6月绕过美联储发行43亿美元"美国票据",直接挑战金融集团垄断地位 [11] - 美联储及华尔街银行家认为此举会削弱其货币政策控制权,肯尼迪遇刺后票据被迅速回收 [11] - 历史学家指出金融集团对肯尼迪的货币政策改革极为愤慨 [11] 军工与金融行业的利益联动 - 军工复合体依赖战争订单(如洛克希德通过越战获得飞机订单),与金融集团形成利益链条 [7][11] - 肯尼迪同时触犯军工和金融两大集团,导致政策在其遇刺后迅速逆转 [7][11] - 继任总统扩大越战既满足军工需求,又巩固美联储的金融体系主导权 [7][11] 肯尼迪家族与行业的长期对抗 - 罗伯特·肯尼迪继承兄长的反战政策,1968年竞选总统时遇刺,可能涉及CIA报复 [17] - 约翰·肯尼迪二世准备揭露父亲遇刺真相时因飞机坠毁身亡,疑与金融集团有关 [17] - 家族成员多次因政治改革或挑战利益集团而遭遇"意外",显示行业反扑的持续性 [17][20]
【财经分析】获多家投行看好 欧洲股市今年有望跑赢美股
新华财经· 2025-05-22 21:55
美股与欧股表现对比 - 202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24%,但2025年1月以来下跌0.8%,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5% [2] - 同期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上涨9%,法国CAC40指数上涨7%,德国DAX指数上涨21% [2] - 投行预测欧洲斯托克600指数今年收于554点(摩根大通预测580点,花旗预测570点),美股大盘指数预计持续走低 [2] 美国市场投资信心下降 - 美元指数自2025年1月以来下跌8%,削弱外国投资者收益 [3] - 标准普尔500指数市盈率约28,高于十年平均值24,显示估值偏高 [3] - 40%经济学家预计美国今年陷入衰退,2025年2-5月美股ETF资金流入同比降20% [3] 欧洲市场吸引力提升 - 欧元区股票ETF资金流入同比增长24%,35%基金经理超配欧股 [4] - 欧洲央行延续降息,德国宣布1.5万亿欧元基建和国防投资计划,欧盟推出8000亿欧元国防计划 [4] - 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股价上涨194%,MSCI欧洲指数成分股一季度盈利增长5.3%,远超预期下滑1.5% [4] 欧洲市场潜在风险 - 俄乌争端风险溢价占斯托克600指数市盈率1-2个百分点,若消退或带来6%反弹 [5] - 少数机构(如美国银行、法国兴业银行)预测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将下跌2%以上 [6]
关税战美国暂时认怂,前路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5-13 18:38
中国呢,就默默地看着你瞎折腾,你减多少,我也减多少。 美国在今年2月1日和3月3日,两次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 20%关税。 中国也采取了两次反制措施: 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 10% 关税等措施。 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等农产品加征 10% 关税等措施。 也就是说,加上会谈保留的10%的关税,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仍有30%的关税。 之前的文章有说过,美国给中国加关税是想"杀鸡儆猴",给和其他国家的谈判上压力。 而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战,最终只会以美国的放弃投降结束! 现在事情的发展也差不多,美国取消2025年4月之后的大部分关税,只保留剩余10%的关税,另外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 而中国对美国征收的关税,是10%加上其他的关税。 那为什么可以提前做出,关税战美国会投降的预测呢? 因为对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力量来说,中国在关税战里可以碾压美国! 美国想靠着国内的游兵散将,一边对其他国家"关税讹诈",一边向国内大量企业身上捅刀子,基本就是瞎搞。 特朗普嘴里喊的"制造业回流,让美国再次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