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监管

搜索文档
第十五届中日韩核安全监管高官会在京召开
快讯· 2025-07-29 20:45
据国家核安全局官微消息,第十五届中日韩核安全监管高官会于7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生态环境 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出席会议并致辞。日本原子力规制委员会委员伴信彦、韩国核安全 与核安保委员会秘书长赵正娥分别率日、韩代表团与会,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作为观察员参会。中方表 示,中日韩核安全监管高官会是三国核安全监管领域的良好合作机制和信息交流平台,通过高官会及其 机制下的工作组会议、联合应急演习等,不断增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保持区域核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 作用。中方愿与日韩携手、深化合作,坚持政策对话与技术交流,为提高本地区、乃至全球的核安全水 平贡献力量。 ...
全国32台核电机组在建 核电厂“看门人”如何守护核安全?
南方都市报· 2025-07-23 22:52
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在运、在建和核准核电机组总数达112台其中在建32台保持全球在建装机容量第一 [1][2] - 中国核能协会预测2030年前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2040年装机需达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约10% [2] - 海阳核电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和1台小型堆预留扩建空间一期累计发电1328亿千瓦时二期预计2027年投产三期2032年建成后年发电量达609亿千瓦时 [2] 核安全监管体系 - 中国建立"三位一体"监管架构包含局机关、地区监督站和技术支持单位实施全生命周期分阶段审评许可和全过程监督执法 [1] - 华东监督站2024年投入监督人力达19563人次配套制定风险指引型监督文件含1份监管指针、9份管理程序及66份工作程序 [2][3] - 驻厂监督员日常程序包括主控室巡视、厂房设备巡查及关键试验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3] 数字化技术应用 - 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实现智慧工地集成平台整合人员定位、AI图像识别等11类系统施工过程可实时追溯 [4][5] - 国家核安全局建设全国核电厂安全健康档案体系通过大数据AI技术对机组全生命周期"画像"实现跨堆型联查对比 [5] - 中国核安全监管大数据应用获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可成为监管评估亮点 [5] 第三代核电技术优势 - 中国已完成二代向三代技术升级非能动安全系统成为核心优势通过重力注水和自然对流实现应急冷却无需外部能源 [8] - 针对福岛事故教训三代技术核岛顶部设蓄水箱极端情况下可为安全壳提供72小时冷却 [8] - 滨海核电厂址依据福岛后改进要求审评并建立冷源、应急柴油机等关键系统优化机制 [7] 极端天气应对措施 - 核电厂设计阶段结合气象地理资料确定基准华东监督站实施恶劣天气专项检查程序台风前开展预防性排查 [7] - 国核示范设立9个环境监测站实时监控机组周边25公里辐射数据并同步至生态环境部官网 [7] - 针对全球230余起海洋生物入侵事件中国多部门联合制定设计指南加强取水系统风险监控 [8]
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核电机组共112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3 21:17
国际原子能机构综合评估结果 -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中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团队由17国20位高级监管代表、4位IAEA专家和1名观察员组成 [1] - 评估团队高度认可中国核安全监管体系,认为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是"坚实、有力、可靠的监管机构" [1] - 评估发现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一体化数据平台建设、行业高层交流机制方面有三项创新实践 [3]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当前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核电机组达112台,居全球第一,另有民用研究堆22座和核燃料循环设施21座 [6] - 全国17万枚在用放射源和33万台射线装置安全受控,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7] - 核电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未来需大幅扩充监管人员规模以满足新建项目需求 [4] 监管体系特点 -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运用创新技术提升监管效能,包括人工智能和全覆盖数据平台 [3] - 建立行业高层动态交流机制,提升信息透明度并压实安全责任 [3] - 中国政府为监管部门提供充分资源保障,支持其有效履职 [4] 发展挑战与应对 - 面临气候变化影响、供应链可靠性等全球共性问题,以及核电规模大、首堆新堆多等个性挑战 [5] - 需保障上百台机组近百年安全运行,确保核电建设高峰期建造质量 [5] - 中国坚持开放透明态度,已先后5次邀请IAEA进行评估(1994/2004/2010/2016/2023) [6]
时隔十年国际组织再评估,中国核电安全监管何以能获好评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23:22
国际评估结果 - 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组高度肯定中国核安全监管体系,认为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是坚实、有力、可靠的监管机构[1] - 评估组组长马克·福伊特别指出中国在全球核安全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尤其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关键技术领域[6] - 评估组确认中国三项创新性实践:应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监管效率、建立行业高层定期交流机制、大数据在核安全监管中的运用[1][6][7] 中国核能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在运核电机组59台(全球第二),在建32台,规划21台,总机组数112台位居全球第一[2][11] - 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5%,民用研究堆22座,核燃料循环设施21座,放射源17万枚,射线装置33万台[2][11] - 中国保持良好安全纪录,在建核设施质量受控,辐射环境总体良好[11] 评估过程与建议 - 中国时隔十年主动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全范围评估,覆盖22个领域所有项目[3][6] - 评估组提出九项改进建议,核心聚焦退役核设施分级分类资金规定和应急标准完善[7][8] - 其他建议包括统筹核安全与核安保接口管理、加强核安全文化监督检查、更新法规对标国际标准[8][9] 中国监管体系特点 - 监管机构获得充分资源保障,拥有充足人员和资金支持[9] - 建立独特的高层交流机制提升事件透明度,压实各方安全责任[6][7] - 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显著提升决策效率和知识管理水平[6][7] 国际合作与未来计划 - 中国承诺五年后接受跟踪评估,将持续对标国际最新安全标准[11][12] - 中方将动态完善监管体系,重点落实资金保障和应急标准改进建议[10][12] - 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分享监管经验,推动全球核安全能力建设[11][12]
我国大陆地区核电机组规模居全球第一
新京报· 2025-04-23 14:18
"我国核电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较好地吸收了国际上的实践经验,核电机组设计相对先进,成熟可靠, 具备后发优势。"据侯英东介绍,目前我国新建机组均采用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AP1000、EPR、华龙 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等新型核电机组设计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核电核安全管理不断 强化,对核电厂选址、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退役等全链条实施质量控制和有效管理。 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600多堆年,一直保持良好安全业绩。根据世界核电运营 者协会(WANO)最新的全球核电机组业绩指标数据统计,我国大陆地区核电机组指标82.18%达到优秀值 (前1/10),84.79%达到先进值(前1/4),92.07%达到中值(前1/2),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在建机组建造 质量整体受控。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4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核电安全监管司司长侯 英东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已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8台,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核电机组31 台,核准待建机组13台,机组总数达102台,装机容量为1.13亿千瓦,规模居全球第一。 40余年来,国家核安全局作为独立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