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辅助驾驶

搜索文档
零跑野心加码
华尔街见闻· 2025-09-01 18:09
销量表现与盈利突破 - 公司1月交付量2.5万辆 8月增至5.7万辆 半年增长128% [2] - 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2] - 全年销量目标上调 明年计划冲刺百万年销 对应月销需超8.3万辆 [2] 产品战略与车型布局 - 通过ABCD四大系列覆盖10万-30万元主流市场 B系列月销目标3-4万辆 C系列目标4万辆 A+D系列合计月销目标3万辆 [3][24] - 新增个性化子品牌lafa 首款车型lafa5由B05改款而来 将于9月慕尼黑车展亮相 [4][25] - D系列定位30万元以上豪华市场 计划通过高性价比实现规模量产 [8]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辅助驾驶坚持全栈自研 硬件预埋与软件迭代并行 目标明年上半年进入第一梯队 [4][5] - 与中创新航成立电池合资公司 暂未规划换电技术 [18] - 核心零部件自研占比高 控制器/电机等高附加值部件通过出口供应海外 [12] 全球化战略与本土化 - 欧洲市场依托Stellantis集团已有近600家网点 德国市场获得高用户评价 [9][11] - 欧洲本土化生产计划明年落地 利用Stellantis工厂满足40%本地化率要求 [12][15] - 东南亚市场采取平衡策略 根据关税/供应链成本动态调整本地化比例 [14] 财务与成本策略 - 毛利率达14.1% 坚持成本定价策略 不追求过高毛利 目标维持14-15%合理区间 [20] - 零部件外销业务将成为新增长曲线 当前优先聚焦整车规模扩张 [21] - 海外定价兼顾规模与利润 需保障品牌建设与市场投放的资金支撑 [23] 合作伙伴与产能布局 - 与一汽合作稳步推进 涉及具体车型联合开发与资本层面探讨 [16] - 欧洲产能规划聚焦B10等车型 通过Stellantis工厂实现经济性生产 [15] - 纯电大型SUV布局响应多孩家庭需求 市场存在明确增长趋势 [17]
激光雷达VS纯视觉 两年后迎来终极对决?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2 18:32
技术路线阵营分布 - 激光雷达路线获得多家车企支持,包括坦克500配备激光雷达及Coffee Pilot Ultra系统、理想i8搭载26个智能传感器、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奥迪Q6L e-tron采用"2激光雷达+5毫米波雷达+13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方案 [2] - 激光雷达向中低端市场渗透,零跑B01激光雷达版起售价11.38万元、长安汽车计划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上半年国内乘用车激光雷达前装交付量达104.39万颗(同比增长83.14%) [3] - 纯视觉路线阵营扩大,大疆卓驭科技推出7摄像头无图纯视觉方案,与大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达成合作;华为乾崑智驾ADS SE基础版采用视觉为主融合方案,应用于深蓝L07(售价13.59-15.59万元);蔚来子品牌乐道L90采用7颗800万像素摄像头纯视觉方案;小鹏全面转向纯视觉并在MONA M03及新P7上应用 [3][4] 技术路线核心争议 - 成本方面:纯视觉方案依赖成熟低价摄像头便于大规模推广,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禾赛科技L2级主激光雷达价格降至200美元(较三四年前下降99.5%),但系统级成本仍需考虑高性能芯片及域控制器等配套 [5][9] - 安全方面:纯视觉方案通过BEV+Transformer及占用网络技术提升精准度,但在强光、弱光或复杂色差场景存在识别局限;激光雷达在极端天气下有效探测距离骤降(暴雨环境降至30米内且噪点增5倍),但被行业认为对L3+自动驾驶不可或缺 [5][6][8] 技术发展驱动因素 - 算力提升成为纯视觉方案关键推力,当前辅助驾驶算力较5年前提高10倍,小鹏、长城、吉利、理想及华为、商汤等企业自建超算中心推动算力军备竞赛 [8] - 激光雷达通过技术迭代与规模效应持续降本,预计未来成本将降至80美元以下,同时需优化特定场景高精度识别能力 [6][9] 未来发展趋势 - 2027年技术路线可能并行发展,纯视觉方案在城市通勤场景适用,激光雷达在复杂路况承担安全冗余角色,两者考虑融合发展 [9][10] - 算力持续进化(5-10年后或提升10倍以上)将释放纯视觉潜力,但激光雷达在L3+自动驾驶中仍被视作必要传感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