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动性偏好陷阱
icon
搜索文档
货币与政府: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华夏时报· 2025-05-29 08:46
经济学理论发展 - 经济学虽汇聚人类最具智慧的大脑,但实质内容与真正的科学仍相去甚远,因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行为,而个体和社会思想理念的变化导致经济行为规律不断改变 [2] - 经济学理论难以被永久性或决定性地证实或证伪,理论思潮的周期反复是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 [2] 凯恩斯主义 - 凯恩斯理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旨在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倾向并提出解决方案,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 - 罗斯福新政、二战军事凯恩斯主义政策和马歇尔计划曾被视为资本主义经济稳定的有效方案 [3] - 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将滞胀归咎于凯恩斯主义政策,但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仍被视为应对危机的利器 [4] - 凯恩斯思想对宏观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具有深远影响,尤其在经济逆风时期 [4] 货币与政府的作用 -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在于货币与政府,其理解源自不确定性概念,强调预期、情绪和"动物精神"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 - 货币作为联系现在与未来的工具,名义价值在历史时间中保持不变,而经济下行时"窖藏"货币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6] - 政府通过稳定化政策促进总需求,减少经济波动不确定性,在流动性偏好陷阱时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 [7] 凯恩斯主义的争议与影响 - 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因无法解决滞胀问题而衰落,新自由主义思潮质疑其理论基础 [8] - 凯恩斯主义政策可能推迟危机但加剧结构性问题,政府干预也可能导致政府失灵 [8] - 凯恩斯对长期与短期的区分仍为政策辩护提供依据,稳定化政策的短期社会影响不可忽略 [8]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凯恩斯理论再次成为各国宏观政策的指导 [8] 当代意义 - 斯基德尔斯基教授结合理论争论和政策实践(如2008年金融危机),探讨凯恩斯思想对当代理论发展和政策制定的意义 [9] - 凯恩斯理论以发达国家为背景,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政府作用的差异性需注意 [9]
【有本好书送给你】假如凯恩斯还活着,他会诞生哪些奇思妙想?
重阳投资· 2025-05-21 14:56
文章核心观点 - 阅读是提升智慧的重要途径,重阳推崇通过阅读获得成长 [2][3] - 专栏每期围绕书籍展开,包括书评、书单或书摘,并设置互动话题 [4][5] - 精选优质好书赠送给高质量留言的读者 [6] - 本期推荐书籍《货币与政府》,探讨凯恩斯主义在经济理论中的影响 [9][10] 凯恩斯主义理论 - 经济学难以成为精确科学,因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行为,受个体和社会思想变化影响 [11][12] - 凯恩斯理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主张政府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13] - 凯恩斯主义政策在二战后被广泛采用,但7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将其归咎于滞胀问题 [13] - 凯恩斯理论在经济危机时仍被频繁采用,被视为应对危机的有效工具 [13] 货币与政府的作用 - 货币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手段,名义价值在历史时间中保持稳定 [15] - 经济下行时会出现流动性偏好陷阱,人们倾向于持有货币而非消费或投资 [15] - 政府通过稳定化政策促进总需求,减少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 [16] - 存在流动性偏好陷阱时,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 [16] 凯恩斯理论的当代意义 - 凯恩斯理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再次被采用 [17] - 新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干预会加剧结构性问题,但凯恩斯主义在短期稳定社会方面仍有价值 [17] - 斯基德尔斯基教授从凯恩斯理论出发,结合当代经济实践探讨其现实意义 [18] - 《货币与政府》一书批判主流经济学对货币和政府的片面认识,呼吁重建经济理论框架 [19] 作者背景 -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是英国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荣休教授,曾撰写三卷本《凯恩斯传》 [20][21] - 其著作获得多项殊荣,包括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21] - 1991年被册封为终身贵族,1994年当选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21]
三层制度安排破解消费不振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5-13 22:00
居民资产负债表危机因素分析 -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低迷背后潜藏着深刻的居民资产负债表危机因素,更多源于对未来预期的系统性担忧,包括房地产市场调整、资本市场波动和就业不确定性等复合压力[2] - 中国居民部门资产负债结构的特殊性源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房地产本位”财富积累模式,这种以不动产为核心、信贷扩张为驱动的资产配置路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面临结构性挑战[3] - 居民资产负债表危机因素的本质是经济转型期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下降的微观投射,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自2008年后显著放缓,反映居民财富创造能力弱化[5] 房地产主导的资产结构问题 - 中国家庭资产配置对房地产形成高度依赖,贝壳研究院报告显示重点50城家庭住房资产占比中位数为61.5%,一线城市达68%-72%,远高于美国的28%和德国的25%[4] - 住房抵押贷款的长期主导使居民杠杆率呈现刚性上升趋势,当资产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时,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风险将形成双重挤压效应[4] - 资产价格波动通过抵押品价值变化影响借贷能力,形成“净值下降—信贷收缩—消费抑制”的负向循环,这与伯南克的金融加速器理论相符[5] 传统政策工具的局限性 - 传统需求管理政策遭遇效能边界限制,消费刺激工具的短期化特征与破解资产负债表危机的长期性要求形成矛盾[6] - 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显示,58%受访者选择“更多储蓄”作为财富管理首要选项,仅17.5%群体表现出投资扩张意愿,反映“流动性偏好陷阱”[7] - 城镇居民教育医疗支出占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10.2%升至2024年的24.7%,而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逐年放缓,形成“刚性支出挤压效应”[7] 分层治理框架的制度创新 - 破解危机需要构建“安全网构筑—民生保障升级—发展动能重塑”的梯次推进框架,涉及短期政策工具优化和中长期制度安排变革[9] - 浙江省通过数字化“社会救助智慧监测系统”构建六维算法模型,截至2024年底已主动发现4万余户符合救助条件家庭,惠及超200万人,需求兑现率超70%,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9][10] - 高中免费教育若全面推行,根据云南、陕西试点成本模型测算,财政年新增投入约需2700亿-3000亿元,可年释放消费潜力3800亿-4200亿元[10] 民生保障领域的改革举措 - 浙江省将低收入农户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从65%提升至73%,取消30万元封顶限制,使实际医疗自付比例从35%降至27%,结合消费响应函数可推导全省释放消费约240亿元[11] - 深圳市“十四五”期间筹建保障性住房54万套,2023年通过保障房满足约38%新市民住房需求,较2021年提升12个百分点[12] - 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从2021年10月峰值5.73%降至2023年12月的3.97%,以100万元贷款30年期计算,月供减少1042元,总利息节省约37.5万元[12] 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 2023年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2.11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7.6%,带动就业人数增长12%[13] - 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5880亿元,占GDP比重29.1%,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达763亿元,同比增长23%,相关企业新增就业岗位2.9万个[13] - 深圳载货无人机商业飞行超54万架次,占全国总量40%以上,相关从业者平均月薪达1.25万元,较传统物流岗位高出34%[13] 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 2024年全国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增速较全部投资高4.8个百分点,传统行业通过设备更新单位能耗平均下降2%-3%[14] - 安徽铜陵有色金隆铜业硫酸低温余热回收技改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达3300万度,节约电费超2000万元[14] - 福建晋江纺织业集群通过智能供应链改造实现4000亿元产业规模,新增数字化管理岗位1.5万个[14] 未来产业布局与发展 - 安徽合肥量子产业链产值2024年突破200亿元,集聚企业超60家,其中国仪量子自主研发的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年订单额超5亿元[15] - 深圳2023年载货无人机飞行占全国总量40%,医疗急救、生鲜冷链等场景贡献超70%订单量,带动新兴职业平均薪资较传统物流业高35%[15] - 上海张江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基地,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