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精神

搜索文档
“泡沫先生”朱宁:伟大技术变革伴随着泡沫,也孕育伟大的公司
创业邦· 2025-07-16 11:44
科技革命与泡沫 - 科技革命往往伴随着泡沫,泡沫从产生到破裂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伟大的公司[6] - 互联网、蒸汽机、AI、新能源等伟大技术进步都伴随着泡沫与崩盘,两者似乎难以分割[37] - 互联网2.0和AI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互联网1.0时期过度投资建立的基础设施[38] 中国房地产市场 -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21年起进入调整期,但还未见底,企稳回升可能在2027年左右[6] -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调整前租售比达70-80倍,房价收入比达40-45倍,调整后仍高估[65][66] - 中国居民家庭70%资产配置在房地产上,远高于西方国家的30%-40%[25] - 支撑房价上涨的"丈母娘效应"和"刚需"叙事在房价下跌趋势中已证伪[70][71] AI和新能源行业 - AI领域目前成熟的商业模式集中在聊天、会议纪要等少数领域,需探索更多可持续盈利模式[55] - 中国新能源车、电池等领域存在严重产能过剩,部分领域产能超全球需求150%[57] - 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与政策引导、地方政府GDP竞赛密切相关[58] - 新能源车企需关注财务可持续性,避免恶性竞争,推动行业整合与全球化[61][62] 创业与投资 - 创业者需保持改变世界的雄心,同时脚踏实地评估风险[42] - 投资者应坚持不投看不懂的项目、多元化投资、警惕委托代理问题[49][50] - 中国PE/VC行业曾出现"全民PE"趋势,导致Pre-IPO项目估值虚高[52] - 美国硅谷成功经验包括高校参与、风险投资贡献、完善的个人破产保护制度[46][47]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过程将持续,可能稳定在3%-4%的年增长率[75] - 政府财政政策应从传统基建投资转向福利性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80] - 中国"大政府"经济模式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也易导致产能过剩和GDP锦标赛现象[81][83] - 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需改变官员考评体系等深层次问题[85]
动物精神被金融点燃
虎嗅· 2025-06-25 20:06
市场表现与基本面变化 - 市场表现积极,多个行业出现投资热度下降、产能增量回落、利润回升的迹象,对企业端形成直接利好 [1] 产业链结构与价格通缩 - 长期出清过程中,下游企业更受益,而依赖投资的中上游企业面临挑战,A股走势与PPI相关性较高 [2] - 价格通缩螺旋仍是当前主要问题之一,流动性并非症结,关键在于"动物精神"的丧失 [2] 金融刺激与市场想象空间 - 直接刺激"动物精神"最有效的方式是扩大金融想象空间,金融加速实体进程,压缩时间并放大价格杠杆 [3][5] - Circle的"编外招安"模式重塑金融体系想象空间,金融改造提效比实体增量更快 [5] - 华尔街传统金融人对加密资产(如Circle)的兴奋度超过币圈 [6] 国内金融政策与创新尝试 - 国内秉持实业兴国逻辑,对金融持谨慎态度,但国泰君安国际获批虚拟资产交易服务释放边缘到招安的增量信号 [7] - 共识链条和DeFi对传统金融(尤其是跨境支付)的改造具有实际落地潜力,叠加人民币国际化想象空间 [7] 技术落地梯队划分 - **第一梯队**:robotaxi、稳定币和RWA(技术和落地成熟) [8] - **第二梯队**:AI硬件(音频/吊坠形态)、AI操作系统、AI应用 [8] - **第三梯队**:固态电池、钙钛矿(0到1阶段,量产前夕) [8] - **第四梯队**:XRAI眼镜(依赖电池技术成熟,初期用户反馈一般) [8] - **第五梯队**:人形机器人/通用机器人(尚未成熟) [8] - **遥远梯队**:核聚变、脑机接口 [8]
货币与政府: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华夏时报· 2025-05-29 08:46
经济学理论发展 - 经济学虽汇聚人类最具智慧的大脑,但实质内容与真正的科学仍相去甚远,因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行为,而个体和社会思想理念的变化导致经济行为规律不断改变 [2] - 经济学理论难以被永久性或决定性地证实或证伪,理论思潮的周期反复是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 [2] 凯恩斯主义 - 凯恩斯理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旨在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倾向并提出解决方案,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 - 罗斯福新政、二战军事凯恩斯主义政策和马歇尔计划曾被视为资本主义经济稳定的有效方案 [3] - 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将滞胀归咎于凯恩斯主义政策,但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仍被视为应对危机的利器 [4] - 凯恩斯思想对宏观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具有深远影响,尤其在经济逆风时期 [4] 货币与政府的作用 -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在于货币与政府,其理解源自不确定性概念,强调预期、情绪和"动物精神"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 - 货币作为联系现在与未来的工具,名义价值在历史时间中保持不变,而经济下行时"窖藏"货币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6] - 政府通过稳定化政策促进总需求,减少经济波动不确定性,在流动性偏好陷阱时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 [7] 凯恩斯主义的争议与影响 - 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因无法解决滞胀问题而衰落,新自由主义思潮质疑其理论基础 [8] - 凯恩斯主义政策可能推迟危机但加剧结构性问题,政府干预也可能导致政府失灵 [8] - 凯恩斯对长期与短期的区分仍为政策辩护提供依据,稳定化政策的短期社会影响不可忽略 [8]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凯恩斯理论再次成为各国宏观政策的指导 [8] 当代意义 - 斯基德尔斯基教授结合理论争论和政策实践(如2008年金融危机),探讨凯恩斯思想对当代理论发展和政策制定的意义 [9] - 凯恩斯理论以发达国家为背景,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政府作用的差异性需注意 [9]
分析师:围绕美国监管的乐观情绪推动比特币价格创下新高
快讯· 2025-05-21 23:28
比特币价格创新高 - 比特币价格周三涨至创纪录新高 [1] - 加密市场近期反弹主要归因于监管方面的利好 [1] 监管动态 - 美国参议院提出稳定币法案 行业支持该法案 目前将在参议院进行辩论 [1] - 两党小组希望最快在本周通过该法案 [1] - 前证交会主席根斯勒和美国证交会的政策转向特朗普政府 特朗普政府已接受加密行业 [1] 市场情绪 - 监管转变释放了国内外的"动物精神" 即市场的活力与投资热情 [1] - Galaxy Digital创始人Michael Novogratz表示乐观情绪推动市场 [1]
下周是关键!美股风向可能要变了
金十数据· 2025-05-09 22:09
市场趋势分析 - 美股投资者关注市场是否从防御性板块(如消费必需品和公用事业)转向与经济情绪相关的板块(如科技、工业和非必需消费品),这可能反映风险偏好增加 [1] - 2025年标普500指数下跌3.7%,但消费必需品和公用事业板块分别上涨5%和5.6%,显示避险情绪主导 [1] - 近期科技、工业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表现优异,可能预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乐观情绪回升 [1] 经济数据与市场影响 - 下周关键经济数据包括4月CPI(5月13日)和4月零售销售(5月15日),将影响市场对通胀和消费者支出的判断 [2] - 若CPI高于预期且零售销售低于预测,可能引发对"滞胀"的担忧,进而对股市施压 [3] - 美联储近期会议提到通胀和失业率风险上升,加剧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3] 贸易政策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经济损害担忧,但近期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推动美股上涨 [3] - 投资者关注特朗普政府与其他国家的谈判进展,乐观情绪升温,认为可能在关税暂停期(90天)结束前达成更多协议 [3] 行业表现与投资者行为 - 防御性板块(如消费必需品和公用事业)因业务稳定性和高股息特性受避险资金青睐 [1] - 金融或能源板块的领先地位可能反映投资者对经济"动物精神"的回归 [1] - 零售巨头沃尔玛等公司将公布季度业绩,进一步影响市场对消费行业的判断 [3]
张瑜:今年或是“科技股友好型”财政——宏观看科技股系列二
一瑜中的· 2025-03-18 12:38
核心观点 - 科技股可能是今年中国资产的"定价锚",其走势受产业趋势和估值影响,财政政策通过赤字和支出影响估值 [2] - 今年"高赤字"和"中支出"的财政组合可能是"科技股友好型"财政 [2] - 财政赤字率提升1个百分点至4%创历史新高,广义赤字率约8.4%较去年提升超1个百分点 [4] - 财政支出增速或趋近名义GDP增速目标4.9%,有利于科技股跑赢消费 [2][5] - 中央财政有预留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大省财政有韧性,财政深度缺位风险较小 [12][13] 2025年预算特征 - 高赤字:狭义赤字率4%较去年提升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4] - 低收入:一本账收入增速仅安排0.1%,税收增速安排3.7%低于名义GDP增速目标4.9% [5] - 中支出:一本账支出增速安排4.4%,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或约5%接近名义GDP增速目标4.9% [5] 财政对科技股的影响机制 - 行为金融视角:赤字影响"动物精神",赤字扩张可视为对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保护 [6] - 基本面视角:支出影响贴现率,财政支出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关系影响科技股估值 [7] - 财政支出增速趋近名义GDP增速时最有利于科技股估值,形成"舒适圈" [9] 经验规律 - 近十年当"赤字率提升1个点并创新高"或"广义赤字率提升2个点并创新高"时,科技股拔估值(2015、2020、2023年) [10][11] - 近十年财政支出增速趋近经济增速时科技跑赢消费(2013-2015),趋远则跑输(2016-2019,2021-2024.9) [11] - 今年财政支出增速或趋近名义GDP增速目标4.9%,可能重现科技跑赢消费的局面 [11] 财政兜底能力 - 中央财政有预留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可能连续第三年进行预算调整 [12] - 6大省财政有韧性:一本账收入目标较2024年实际增速回升最多(0.2%→2.7%) [13] - 6大省二本账收入目标边际回暖最明显,较2024年实际增速回升13.2个百分点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