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搜索文档
药捷安康股价剧烈波动引发多只ETF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19 18:01
药捷安康股价波动与市场影响 - 药捷安康股价在9月16日早盘飙升63%至679.5港元后出现断崖式下跌,最终收于192港元,单日跌幅高达53.7%[1] - 公司总市值在一天内蒸发超过1900亿港元,股价自6月通过18A规则上市后一度暴涨超过50倍,并在9月实现短期10倍涨幅后急剧回落[1] - 市场普遍认为股价剧烈波动与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后引发的ETF被动买入效应有关,多个ETF成为接盘侠[1] - 在股价高点买入一手(500股)的投资者,截至收盘将承受超24万港元的亏损[1] 美国数字资产ETF监管政策变化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于9月17日通过三大全国性证券交易所的规则变更提案,显著降低了数字币ETF的申请门槛[2] - 新规建立了统一的上市标准,审批时间从过去的240天缩短至最多75天,为Solana和XRP等现货加密货币ETF的申请提供了更大机会[2] - Rex-Osprey狗狗币ETF获得批准,成为美国首个基于模因币的ETF,标志着市场监管的放宽[2] 中国ETF市场动态与行业趋势 - 截至目前,ETF两市成交额已突破5000亿元,达5003.36亿元,其中股票型ETF成交额为2057.65亿元,债券型ETF为1620.20亿元,货币型ETF为354.21亿元[2] - 科技部正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多个行业的应用,未来可能为万亿级市场带来机遇[3]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获得超3.6亿份的净申购,已连续8日获得资金净流入,累计超过37亿元,规模达11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3]
药捷安康暴涨后“闪崩”多只ETF被指接盘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07:17
股价剧烈波动事件 - 9月16日公司股价早盘一度暴涨63%至679.5港元,午后断崖式跳水,最终收跌53.7%至192港元,总市值较高点蒸发超1900亿港元 [2] - 相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公司股价一度暴涨超50倍,9月以来出现10倍涨幅后又迅速腰斩 [2][6] - 当日收盘价较日内高点跌幅高达72%,总市值从逼近2700亿港元回到700亿港元附近 [6] 公司基本面与上市背景 - 公司是一家尚无商业化产品、收入为零的生物科技公司,股票名称带有"-B"标识,2023年及2024年分别亏损人民币3.43亿、人民币2.75亿,20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仍未产生任何营收,亏损达1.23亿元 [4] - 公司通过18A上市规则于今年6月23日在港股挂牌上市,上市后可交易流通股份仅549万股,占总股本1.38% [2][4][7] - 公司核心产品Tinengotinib是一种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MTK抑制剂,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 [4] 股价波动原因分析 -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股价巨大波动系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后,受到ETF被动买入影响 [3] - 公司于8月22日因总市值超50亿港元被纳入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并于9月8日进入港股通,当日股价大涨20.1% [7] - 9月10日公司发布新药研发临床试验进展公告后,股价进一步加速上涨,截至9月15日的4个交易日暴涨4.9倍 [7] ETF被动投资影响 - 汇添富基金、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鹏华基金旗下的4只ETF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8] - 9月15日公司股价单日大涨1.1倍,当日开始出现在上述4只ETF的申购赎回清单中 [8] - 9月16日股价腰斩当日,4只ETF净值表现出现显著差异,鹏华基金旗下ETF跌幅为0.98%,而其他三只跌幅在2.26%至3.19%之间,市场人士认为鹏华基金或当日对该公司进行了减仓 [8] 指数纳入透明度争议 - 国证指数公司何时将公司纳入指数未有明确公示,官网样本日期停留在8月29日且未包含该公司,而中证指数公司的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更新至9月16日且未将公司纳入 [9] - 指数成份股调整缺乏透明度,普通投资者难以察觉变化,或影响投资ETF的信心 [9]
50倍大牛股“闪崩”,股价腰斩,多只ETF被指高位接盘
搜狐财经· 2025-09-18 12:24
公司股价异常波动 - 9月16日股价经历剧烈震荡,早盘一度暴涨63%至历史高点679.5港元,午后断崖式跳水,最终收跌53.7%至192港元,较日内高点跌幅高达72% [1][3][5] - 相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股价一度暴涨超50倍,总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但当日总市值较高点蒸发超1900亿港元 [1][3][5] - 以股价最高点计算,买入一手(500股)的投资者截至收盘单日亏损超24万港元 [1] 公司基本面与上市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尚无商业化产品、收入为零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的研发 [7][8] - 公司于2024年6月23日通过港交所18A规则上市,上市不足三个月,股票名称带有"-B"标识,标志着其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3][6][8] -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及2024年公司分别亏损人民币3.43亿元和人民币2.75亿元,20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仍未产生任何营收,亏损达1.23亿元 [8] 股价暴涨的驱动因素 - 股价飙升的起点是公司于8月25日公告被纳入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并宣布将于9月8日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相关指数 [9][10][12] - 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当天(9月8日),股价即大涨20.13%,此后因核心产品Tinengotinib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的利好消息,股价进一步加速上涨 [9][10] - 9月12日与9月15日股价迎来爆发式上涨,涨幅分别达到77.09%和115.58%,市场观点普遍指向指数型ETF被动买入的影响 [10][12] - 公司上市后可交易流通股份仅549万股,占总股本1.38%,有限的流通盘使得少量资金流入即可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12] 对相关指数及ETF的影响 - 当前有汇添富基金、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鹏华基金旗下的4只ETF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药捷安康于9月15日开始出现在这些ETF的申购赎回清单中 [13] - 9月15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2.69%,但4只相关ETF净值涨幅出现分化,鹏华基金旗下ETF涨2.7%最贴近指数,其余三只涨幅分别为1.9%、0.46%、0.94% [14] - 9月16日指数下跌3.86%,4只ETF净值分别下跌2.82%、3.19%、2.26%、0.98%,鹏华基金旗下ETF从最贴近指数变为偏离度最大,被市场质疑可能进行了减仓操作 [14][15] 指数纳入机制的争议 - 国证指数公司关于成分股调整的透明度受到质疑,其官网样本日期停留在8月29日且未包含药捷安康,具体纳入日期及权重未明确公示 [17] - 相比之下,中证指数公司发布的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分券更新披露更为及时,最新日期为9月16日,且并未将药捷安康纳入 [17] - 仅有资深投资者能从ETF申赎清单变化中觉察成分股调整,普通投资者信息滞后,可能影响投资信心并导致损失 [17]
药捷安康暴涨后“闪崩”,殃及基民“踩雷”,已有机构清仓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22:45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6日股价剧烈波动,开盘后涨幅一度超过50%,最高达到679.5港元,但午后迅速转跌,最终收报192港元,单日大跌53.73% [1] - 9月以来公司股价出现10倍涨幅,此后又迅速腰斩 [3] - 公司于6月23日上市,上市当天盘中最高涨超80%,最终以78.71%的涨幅收盘,收报23.5港元 [5] - 被纳入港股通相关指数后股价开始放量大涨,9月10日涨27.57%至90港元,9月11日涨20.78%至108.7港元,9月12日与15日涨幅分别达77.09%和115.58%,股价上涨至415港元 [6] 股价波动原因分析 -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股价巨大波动系公司被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后,受到指数型ETF被动买入的影响 [3][6] - 根据推算,药捷安康在指数中的权重约在2%以上,相关ETF需在9月15日买入超5亿元公司股票,成为推高股价的重要力量 [7] - 9月17日,汇添富、工银瑞信基金等机构已将药捷安康持股清仓 [8] 公司基本面与上市情况 - 公司是一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及开发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 [4] - 核心产品Tinengotinib(替恩戈替尼)是一种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独特MTK抑制剂 [4] - 公司至今尚未产生营收,2023年、2024年分别亏损人民币3.43亿元、人民币2.75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人民币1.23亿元 [4] - 公司通过港交所18A上市规则上市,IPO共发售1528.10万股H股,占发行完成后总股份的3.85%,每股定价13.15港元 [5] - IPO时有约63.96%的发售股份被基石投资者认购,实际可市场流通股份仅有约549万股,流通盘较小 [5] 指数纳入与市场争议 - 公司于8月25日公告被纳入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并宣布将于9月8日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及港股通药品及生物技术指数 [6]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选样方法包括剔除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低于1000万港元的股票,并按日均总市值排序选取前50只股票 [7] - 上市仅三个月的公司即被纳入指数,时间之短遭市场批为不够审慎 [3][7]
药捷安康暴涨后“闪崩” 殃及基民“踩雷” 已有机构清仓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22:39
股价波动情况 - 9月16日股价最高达679.5港元 单日涨幅一度超50% 但收盘大跌53.73%至192港元[2] - 9月以来股价出现10倍涨幅后迅速腰斩 波动主要因被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引发ETF被动买入[4] - 9月12日与15日分别大涨77.09%和115.58% 两日成交量均超1400万股 较前期出现跨越式提升[7] 指数纳入与ETF影响 - 8月25日公告被纳入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 并将于9月8日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三大指数[7]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下有5只ETF跟踪 总规模约250亿元 公司权重约2% 推算单日需买入超5亿港元[8] - 9月17日汇添富 工银瑞信等机构已将持股清仓 银华基金申购赎回清单中公司仍位列其中[9] 上市与交易特征 - 6月23日通过18A规则上市 发行1528.10万股H股 占发行后总股份3.85% 发行价13.15港元[6] - IPO时63.96%股份被基石投资者认购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上市首日涨幅78.71%[6] - 7月以来单日成交量多低于百万股 换手率不足0.1% 股价呈平稳上涨趋势[6] 业务与财务状况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为MTK抑制剂 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靶向治疗耐药实体瘤[5] - 2023年及2024年分别亏损3.43亿元和2.75亿元人民币 2025年中报亏损1.23亿元且未产生营收[5] - 通过18A规则上市 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股票名称带"-B"标识[5] 指数编制争议 - 国证指数选样要求剔除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元股票 按日均总市值排序取前50[8] - 上市仅三个月即入选指数 时间过短遭市场质疑不够审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