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替恩戈替尼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药捷安康-B(02617)一度涨超25% 于2025年ESMO年会上公布替恩戈替尼研究数据并获口头报告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09:58
智通财经APP获悉,药捷安康-B(02617)一度涨超25%,截至发稿,涨15.81%,报200港元,成交额7.12 亿港元。 据悉,替恩戈替尼是一款自主研发、注册性临床阶段的创新多靶点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通过靶向肿瘤细 胞和改善肿瘤微环境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替恩戈替尼已经在中美两地开展了多项针对胆管癌、前列 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试验,并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用于治疗胆管癌的"孤儿药认证"(Orphan Drug Designation, ODD)、"快速通道资格认证"(Fast Track Designation),以及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快速 通道资格认证",中国NMPA批准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欧洲EMA授予的用于治疗胆道癌的孤儿药 认证(ODD)。 消息面上,据药捷安康官微消息,10月20日,药捷安康宣布,公司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年会上公开了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于胆管癌适应症的最新汇总研究数据。 ...
药捷安康股价坐上过山车 “妖股”背后业绩成色几何?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47
股价波动情况 - 公司股价在六个交易日内最高飙升超过550%,市值一度突破千亿港元 [1] - 股价在9月16日单日暴跌,市值蒸发近1,900亿港元 [1] - 当前市值已回落至590亿港元,相较于高峰期下跌近八成 [6] 股价暴涨驱动因素 - 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联合疗法用于治疗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 [1] - 公司股票于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及恒生综合指数等9只恒生系列指数 [2] - 随后于9月15日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份股,当日股价上涨115.58% [3] - 指数纳入引发跟踪相关指数的ETF基金进行被动型资金配置,成为股价核心推手 [2][3] 公司基本面与流通盘情况 - 公司于2025年6月23日登陆港交所,发行价为13.15港元,总股本约3.97亿股 [3] - IPO公开发行1528.1万股,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认购约977.40万股并有6个月禁售期 [3] - 二级市场实际可自由交易的流通股仅约549万股,属于典型小盘股 [3][4] - 所有管线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盈利 [4][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65.1%至360万元,主要源于利息及政府补助减少 [5] - 公司持续亏损,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亏损金额分别为3.43亿元、2.75亿元和1.23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减少21%至4.49亿元 [5] 核心产品管线进展 - 替恩戈替尼是一款First-in-Class的MTK抑制剂,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以发挥抗肿瘤作用 [2] - 该产品有潜力治疗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多种复发或难治实体瘤 [2] - 替恩戈替尼于2025年6月获美国FDA授予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快速通道认证 [2] - 公司还拥有五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多款临床前阶段候选产品 [5] 行业对比与市场观点 - 港股市场对迟迟无法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信心有限,例如嘉和生物市值仅有21亿港元 [6] - 尽管公司拥有前景看好的核心产品,但股价过大的波动性存在过度炒作之嫌 [6]
暴涨又暴跌的药捷安康,警惕“资金盘”陷阱
格隆汇· 2025-09-19 18:16
股价表现与估值异常 - 过去三个月股价最高飙升至679.5港元,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上涨约52倍 [1] - 公司市值从上市时的约52亿港元最高接近2700亿港元,远超康方生物和科伦博泰等同行 [1] - 上市首日股价即大涨78.71%,市值达到93.27亿港元 [4] - 当前千亿市值完全建立在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的早期临床数据乐观预期之上 [13]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状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针对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开发小分子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公司 [3] - 公司尚未有任何产品商业化,2023年营收仅118.1万元,2024年无营收记录 [4] - 亏损贯穿发展周期,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亏损2.52亿元、3.43亿元、2.75亿元和1.23亿元 [4] - 截至半年报,公司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9亿元,按年均亏损2.5亿元的速度仅能维持约18个月运营 [14] 核心产品管线与临床进展 - 旗舰产品替恩戈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同时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激酶,是全球唯一具有此靶向组合的MTK抑制剂 [7] - 替恩戈替尼已在中美开展9项临床试验,覆盖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适应症,其中胆管癌和前列腺癌研究已进入注册性临床阶段 [7] - 在胆管癌领域,其对耐药性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30%,疾病控制率高达93% [7] - 在前列腺癌领域,其临床I/II期试验中46%的末线患者实现客观缓解,90%患者肿瘤缩小 [8] - 在乳腺癌领域,单药治疗经多线治疗失败的患者客观缓解率达50%,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达60% [8] - 除替恩戈替尼外,公司还布局了5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包括TT-00973、TT-01488、TT-01688、TT-01025和TT-00920 [9][11] 上市历程与融资历史 - 公司上市之路异常坎坷,从2021年8月起四次递表港交所,前三次均以招股书失效告终 [4] - 公司于2024年6月23日成功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3.15港元,募资净额约1.61亿港元 [4] - 2016年至2023年间,公司先后完成9轮融资,累计获得二十多家机构约17.23亿元投资,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45.9亿元 [3] 市场情绪与资本运作特征 - 股价暴涨诱因包括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II期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默示许可,以及公司于9月8日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 [5] - 董事长吴永谦持股达32.98%,加之基石投资者与机构持股高度集中,导致市场上可交易股份数量有限,易因少量资金进出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14] - 本轮暴涨具有小盘股典型特征,可能涉及“资金盘”通过连续拉升股价并伺机卖出的操作 [14]
暴涨1293%能稳住吗?药捷安康“闪崩”后又跌了
股价波动分析 - 9月17日股价上涨8.96%至209.2港元/股 总市值达830.31亿港元[5] - 9月18日股价下跌12.43%至183.2港元/股 较发行价13.15港元仍上涨1293.16%[5] - 9月16日经历极端波动 盘中最高679.5港元/股(市值超2600亿港元) 收盘暴跌53.73%至192港元/股 单日跌幅超71%[5][6] 近期交易表现 - 9月9日股价70.5港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436%[7] - 9月10-12日连续大涨 涨幅分别达27.57%、20.78%、77.09%[7] - 9月15日单日暴涨115.58%至415港元/股[7] - 最近3个交易日累计下跌55.86%[7] 核心产品进展 - 替恩戈替尼获国家药监局II期临床试验默示许可 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乳腺癌[9] - 临床前实验显示联合用药对内分泌治疗耐药乳腺癌具药理学协同作用[10] -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KT)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三大致癌通路[11] - 胆管癌适应证进展最快 预计2025年下半年完成中国注册性II期临床试验[11] 市场定位与竞争 - 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阶段治疗FGFR抑制剂复发/难治性胆管癌的药物[11] - 2024年全球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20亿美元 预计2027年增至32亿美元[11] - 中国胆管癌药物市场规模32亿元 预计2027年达55亿元[11] - 现有竞品包括佩米替尼、英菲格拉替尼、福巴替尼等已获批FGFR抑制剂[12] 研发管线布局 - 肿瘤领域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拓展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等多适应证[14] - 非肿瘤领域管线包括TT-01688(炎症)、TT-00920(心衰)、TT-01025(脂肪肝)均处于I/II期临床[1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 拥有6款临床阶段候选产品及多款临床前产品[15] 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亏损额分别为2.52亿元、3.43亿元、2.75亿元[15] - 2024年上半年亏损1.23亿元 三年半累计亏损9.93亿元[15] - 2017-2023年完成8轮融资 累计获超17亿元资金支持[1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9亿元[15]
多只港股“入通”后剧烈波动,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19 06:57
港股通纳入后的市场波动现象 - 多只港股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股价出现暴涨暴跌,波动大幅加剧 [1][2] - 典型案例如药捷安康-B在纳入后几个交易日内最高涨幅逾10倍,但在9月16日单日大跌53.73% [2] - 佰泽医疗在纳入后波动幅度显著加大,9月16日振幅高达85.55%,股价在暴涨后出现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0% [2] 成交量变化 - 被纳入港股通标的的个股成交量明显提升,单日平均成交量较未被纳入前激增数倍乃至数十倍 [3] - 涉及公司包括药捷安康-B、佰泽医疗、脑动极光-B、喜相逢集团、MIRXES-B、博雷顿、沪上阿姨等 [3] 股价波动加剧的原因 - 指数成份股调整导致追踪指数的相关ETF对新纳入标的产生被动买入 [4] - 纳入港股通后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南向资金买入,带来新增资金买盘,例如脑动极光-B在纳入后南向资金持股数量从0增长至超过5000万股 [5][6] - 市场投机资金借概念炒作,近期纳入标的多为医药赛道等更具想象力的股票 [6] - 部分新晋港股通标的为次新港股,上市时间短导致实际自由流通股份数较少,资金涌入后更容易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6] 相关公司基本面 - 部分股价波动较大的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例如药捷安康-B2025年上半年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亏损1.23亿元 [7] - 佰泽医疗2025年上半年亏损约0.2亿元 [7]
“入通”股频现剧烈波动 多重原因致股价巨震
证券时报· 2025-09-19 01:43
事件概述 - 多只港股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股价出现剧烈波动,呈现先大幅上涨后大幅下跌的走势 [1] - 相关调整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共有20只证券被纳入 [1] - 除了股价波动加大,相关个股的成交量也显著提升,单日平均成交量较未被纳入前激增数倍乃至数十倍 [2] 典型个股表现 - 药捷安康-B在纳入后涨势加速,9月8日当天大涨20.13%,并在几个交易日内股价一度翻了逾10倍,随后于9月16日股价剧烈调整,单日下跌53.73%,9月18日再跌12.43% [1] - 佰泽医疗纳入后波动幅度明显加大,9月12日盘中一度大涨逾27%,全天振幅达26.52%,9月15日振幅提升至67.79%,9月16日振幅进一步飙升至85.55%,9月17日振幅仍高达56.60%,股价频繁暴涨暴跌 [2] - 脑动极光-B、喜相逢集团、MIRXES-B等多只港股在纳入后也出现类似走势 [2] 市场解读与原因分析 - 指数成份股调整导致追踪指数的相关ETF对新纳入标的出现被动买盘 [3] - 纳入港股通标的后,内地港股通投资者有机会买入,扩大了投资者群体范围,带来了更多资金"活水",短期内明显增加买盘 [3] - 可能存在投机资金借概念炒作的因素,近期纳入的股票中多只属于医药赛道,特别是具有创新药概念的股票,例如药捷安康-B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获得乳腺癌Ⅱ期临床默示许可 [3] - 被爆炒的港股通标的多为次新股,上市时间不久,实际进入自由流通交易的股份数相对较少,使得相对较少的交易资金就会引起股价的暴涨暴跌 [3]
突然,“入通”股频频巨震,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18 22:57
港股通纳入后股价波动现象 - 多只港股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股价出现暴涨暴跌,波动大幅加剧 [1] - 典型案例如药捷安康-B,纳入后股价加速上涨,9月8日当天大涨20.13%,短短几个交易日最高涨幅逾10倍,但自9月16日开始剧烈调整,当天大跌53.73%,9月18日再跌12.43% [2] - 佰泽医疗纳入后波动幅度也明显加大,9月15日单日涨幅超过50%,9月16日涨幅达28.03%,但9月17日开始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0% [2] 成交量变化 - 相关个股在"入通"后单日平均成交量较未被纳入前激增数倍乃至数十倍 [3] - 涉及股票包括药捷安康-B、佰泽医疗、脑动极光-B、喜相逢集团、MIRXES-B、博雷顿、沪上阿姨等 [3] 股价波动原因分析 - 指数成份股调整导致相关ETF被动买入,恒生系列多个指数成份股调整新纳入多只港股,使得港股通标的同步出现调整 [4] - 股票被纳入港股通后,内地投资者有机会买入,带来南向港股通资金"活水"买盘,例如脑动极光-B在"入通"后南向资金持有量从0快速增长至超过5000万股 [5][6] - 投机资金借概念炒作,近期"入通"股票中多只是医药赛道股票,如药捷安康-B核心产品获得乳腺癌Ⅱ期临床默示许可,脑动极光是中国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领导者 [6] - 部分新晋港股通标的为次新港股,上市时间不久,实际自由流通股份数相对较少,资金涌入后更容易导致股价暴涨暴跌 [6] 相关公司基本面 - 药捷安康-B 2025年上半年未实现任何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为亏损1.23亿元 [7] - 佰泽医疗2025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约0.2亿元 [7]
“入通”股频频巨震 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18 22:55
港股通纳入后股价波动现象 - 多只港股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出现股价暴涨暴跌,波动大幅加剧 [1][2] - 典型案例如药捷安康-B在纳入后股价加速上涨,9月8日当天大涨20.13%,几个交易日内最高涨幅逾10倍,但自9月16日开始剧烈调整,当天大跌53.73%,9月18日再跌12.43% [2] - 佰泽医疗纳入后波动幅度明显加大,9月15日单日涨幅超过50%,9月16日涨幅达28.03%,但随后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0% [2] 成交量变化 - 相关个股在"入通"后单日平均成交量较未被纳入前激增数倍乃至数十倍 [3] - 涉及公司包括药捷安康-B、佰泽医疗、脑动极光-B、喜相逢集团、MIRXES-B、博雷顿、沪上阿姨等 [3] 股价波动原因分析 - 指数成份股调整导致相关ETF被动买入,恒生系列指数成份股调整同步引发港股通标的调整 [4] - 纳入港股通后内地投资者可买入,带来南向资金"活水",例如脑动极光-B在"入通"后南向资金持股数量从0快速增长至超过5000万股 [5][6] - 投机资金借概念炒作,近期"入通"股票多为医药赛道股票,如药捷安康-B核心产品获临床许可,脑动极光为中国认知障碍数字疗法市场领导者 [6] - 部分新晋港股通标的为上市时间不久的次新港股,实际自由流通股份数相对较少,资金涌入后更容易导致股价暴涨暴跌 [1][6] 相关公司基本面 - 药捷安康-B 2025年上半年未实现任何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为亏损1.23亿元 [7] - 佰泽医疗2025年上半年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约0.2亿元 [7]
突然,“入通”股频频巨震,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18 22:52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只新纳入港股通的股票出现股价剧烈波动和成交量激增的现象,其背后有多重市场因素驱动 [3][4][7] - 港股通纳入可能带来短期投资机会,但市场狂热往往导致价格虚高和大幅回调风险 [2][4][15] 港股通纳入后股价波动情况 - 药捷安康-B在纳入港股通后股价加速上涨,9月8日当天大涨20.13%,几个交易日内最高涨幅逾10倍,但自9月16日开始剧烈调整,当天大跌53.73%,9月18日再跌12.43% [4] - 佰泽医疗纳入后波动幅度加大,9月12日盘中一度大涨逾27%,15日单日涨幅超过50%,16日涨幅达28.03%,但17日开始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幅超过10%,期间单日振幅最高达85.55% [4] - 脑动极光-B、喜相逢集团、MIRXES-B等多只港股在纳入后出现类似走势,股价波动加大的同时成交量激增,单日平均成交量较未被纳入前激增数倍乃至数十倍 [5] 股价巨震原因分析 - 指数成份股调整导致相关ETF被动买入,恒生系列指数调整同步引发港股通标的调整,跟踪指数的ETF对新纳入成份股产生较大买盘 [8][9] - 纳入港股通后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南向资金买入,带来新增资金,例如脑动极光-B在纳入后南向港股通资金持股数量从0快速增长至超过5000万股 [10][11] - 投机资金借创新药等概念进行炒作,近期纳入的医药赛道股票如药捷安康-B、脑动极光-B、佰泽医疗等因业务具想象力更受市场关注 [11] - 部分被爆炒股为次新港股,上市时间短导致实际自由流通股份数相对较少,资金涌入后更容易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13]
港股药捷安康单日跌幅超50%,内地ETF被动买入,基民哭晕
观察者网· 2025-09-18 12:43
股价波动情况 - 9月16日开盘价477.2港元 早盘冲高至679.5港元 盘中最高涨幅超63% 午后回落至192港元 单日跌幅53.73% 全天振幅超116% [1] - 过去三个月股价上演惊人上涨 从发行价13.15港元最高涨至679.5港元 较上市首日涨幅约52倍 总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 [5] - 9月12日与9月15日涨幅分别达77.09%和115.58% 股价上涨至415港元 两日成交量均超1400万股 市值达1647亿港元 [9] 公司基本面状况 - 公司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或获批上市 2023年亏损约3.43亿元人民币 2024年亏损2.75亿元人民币 今年上半年零营收 亏损1.23亿元人民币 [5] - 上市发行价13.15港元 总股本约3.97亿股 上市时总市值约52亿港元 IPO公开发行1528.1万股 其中基石投资者认购约979万股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5] - 6月23日上市首日股价大涨78.71% 市值升至93.27亿港元 募资净额约1.61亿港元 [6] 公司研发与业务进展 - 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领域的小分子创新疗法研发 [5] - 9月10日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 [9] - 8月25日公告获纳入恒生指数系列成份股 将自2025年9月8日起生效 同步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及港股通药品及生物技术指数 [7] 市场机制与资金流动 - 被纳入多只指数成分股导致部分跟踪指数的ETF在9月15日被动买入 9月16日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跌幅达2.82% [9] - 基石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持股高度集中 董事长吴永谦持股超三分之一 大量股份处于限售期或被长期锁定 市场上可交易股份数量有限 [10] - 呈现典型"小盘股"特征 少量资金流入或流出可能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10] 历史上市历程 - 自2021年8月起曾四次递表港交所 前三次均以招股书失效告终 [5] - 2022年曾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但最终未能实现 [5] - 今年6月23日成功登陆港交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