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之都
icon
搜索文档
从剧场到Livehouse 北京重塑文化消费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9-05 00:11
北京的演艺版图正在突破传统剧场的边界,向城市角落深度延伸。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从"全国文化中心 建设巡礼"主题采访活动中获悉,从繁华商圈到文创园区,一批融合演艺、消费、社交与旅游功能的"演 艺新空间"正蓬勃兴起,为城市文化消费注入全新活力。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培育85家此类创新空 间,并预计在年底达到100家。这些新空间,不仅重塑着观众的观演体验,也在重绘北京的文化消费地 图。 演出市场的活跃是北京持续推进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副处长刘淑娴介 绍,下一步还将持续丰富文化供给,巩固精品剧目荟萃、演艺节展汇集、市场要素活跃、消费活力迸发 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演艺之都"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演出业态多元化 今年以来,北京演出市场热力全开。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举办营业性 演出超2.9万场,观众超697万人次,票房收入超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0.5%、17.8%。从话剧舞 剧到演唱会音乐节,多元业态持续点燃北京的城市艺术氛围,"演艺之都"正在加速崛起。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演艺之都"建设。从繁华商圈到文创园区,从博物馆到老建筑,一批融合演艺、 消费、社交、旅 ...
从剧场到Livehouse 北京演艺新空间重塑文化消费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9-03 13:59
北京的演艺版图正在突破传统剧场的边界,向城市角落深度延伸。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全国文化中 心建设巡礼"主题采访活动中获悉,从繁华商圈到文创园区,一批融合演艺、消费、社交与旅游功能 的"演艺新空间"正蓬勃兴起,为城市文化消费注入全新活力。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培育85家此类创 新空间,并预计在年底达到100家。这些新空间,不仅重塑着观众的观演体验,也在重绘北京的文化消 费地图。 演出市场的活跃是北京持续推进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副处长刘淑娴介 绍,下一步还将持续丰富文化供给,巩固精品剧目荟萃、演艺节展汇集、市场要素活跃、消费活力迸发 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演艺之都"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演出业态多元化 天桥艺术中心也在积极拓展新型演艺空间。杨树聪透露,天桥艺术中心正在推进"天桥一号"项目,旨在 吸引创作人员、演员和行业相关资源集聚,推动区域演艺产业孵化与发展。同时,天桥艺术中心通过改 造创新空间,推出新空间剧目,进一步探索演艺与科技、商业等多业态融合的创新模式。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85家演艺新空间,预计至2025年底,北京累计认定 演艺新空间将达到100家。这 ...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从剧场到Livehouse 北京演艺新空间重塑文化消费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9-03 13:55
演出业态多元化 北京的演艺版图正在突破传统剧场的边界,向城市角落深度延伸。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主题采访活动中获悉,从繁华商圈到文创 园区,一批融合演艺、消费、社交与旅游功能的"演艺新空间"正蓬勃兴起,为城市文化消费注入全新活力。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培育85家此类创新空 间,并预计在年底达到100家。这些新空间,不仅重塑着观众的观演体验,也在重绘北京的文化消费地图。 演出市场的活跃是北京持续推进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成果,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副处长刘淑娴介绍,下一步还将持续丰富文化供给,巩固精品剧目荟 萃、演艺节展汇集、市场要素活跃、消费活力迸发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演艺之都"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85家演艺新空间,预计至2025年底,北京累计认定演艺新空间将达到100家。这些新空间打破原有镜框 式表演,培育出开心麻花·花花世界、繁星戏剧村等一批文商旅融合的演艺新空间北京样板,为观众带来《偷心晚宴》《朱莉小姐》《大真探赵赶鹅》等一 批沉浸式戏剧作品。 今年以来,北京演出市场热力全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1—6月,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 ...
专访澳门休旅协会长黄辉:演唱会经济助推澳门转型“演艺之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9:27
澳门演艺之都战略定位 - 澳门特区政府在2023年11月首次提出建设演艺之都的发展方向 并在2024年持续推动大型节庆品牌盛事 [1] - 演艺娱乐元素是休闲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提升澳门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 通过发展演艺产业降低博彩经济比重 推动澳门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转型 [4] 演唱会经济拉动效应 - 澳门演唱会经济拉动效应达到1:7水平 即1000澳门元门票可带动7000-8000澳门元综合消费 [2][6][7] - 热门演出门票价格在1000至3000澳门元之间 VIP门票可达上万澳门元 [7] - 相比内地1:5的拉动比例 澳门因住宿需求和消费结构差异具有更高乘数效应 [7]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澳门户外表演区将于2025年6月投入运营 可容纳约5万名观众 [1] - 澳门酒店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配套服务能保障主办方成本控制和观众体验 [8] - 目前演出场地以露天为主 可能受天气和配套设施影响需要逐步改善 [11] 典型案例与市场反响 - 2023年张学友演唱会吸引内地 香港及东南亚上千名粉丝 形成旅游产品组合 [5] - 2024年刀郎演唱会实现门票售罄 并带动酒店 车辆 餐厅全方位消费增长 [5] - 多个电视台跨年晚会选择在澳门举办 已形成特定消费印象 [13] 差异化竞争优势 - 澳门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城市气质 能提升演唱会附加值和吸引力 [8] - 完善的酒店 交通 餐饮 旅游配套服务形成产业协同效应 [8][9] - 可结合世界遗产 美食文化等元素提供独特娱乐体验 [12] 行业发展挑战与应对 - 需优化交通疏导措施 解决短时间内大量人流聚集问题 [10][12] - 需要特区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包括出入境便利和旅客服务安排 [9][11] - 应建立专门统计机制衡量演唱会经济效益 进行客群差异化分析 [7] 市场拓展策略 - 通过预留票额设计旅游产品 拓展东南亚等国际旅客市场 [1][5] - 针对大湾区旅客优化交通便利性 针对远程旅客延长停留时间 [12] - 吸引内地综艺节目 国家级表演等多元演艺活动落地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