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岛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野火、中暑、供电故障……欧洲多国经受高温“烤”验
新华网· 2025-07-04 22:38
欧洲极端高温天气 - 欧洲多地正经历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空气污染激增、野火风险加大,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1] - 西班牙南部记录到46摄氏度高温,法国多地气温超过40摄氏度,奥地利、波黑、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发布高温红色警报 [2] - 6月欧洲多地出现创纪录高温,异常性体现在强度和时间上,极端高温通常出现在盛夏时节 [2] 野火事件 - 希腊首都雅典周边及克里特岛爆发严重野火,超过5000名游客、酒店员工及当地居民被迫紧急撤离 [3] - 德国戈里施海德地区林火过火面积约1000公顷,图林根州南部萨尔费尔德霍厄地区林火为1993年以来最大规模 [4][5] - 勃兰登堡州于特博格林火过火面积165公顷,火势已得到控制 [5] 高温对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影响 - 德国不来梅附近高温导致部分高速公路路面软化,带来安全隐患 [6] - 意大利佛罗伦萨、贝加莫等多地供电中断,可能是用电高峰致负荷过重或电缆受热损坏 [9] - 意大利北部维琴察至维罗纳之间高速公路因高温导致沥青路面开裂,车辆拥堵绵延30公里 [9] 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意大利全国18个城市进入"高温红色警报"状态,健康成年人也可能在户外活动中面临健康风险 [7] - 意大利发生多起与高温天气相关的死亡事件,包括建筑承包商中暑身亡、游客海滩猝死等 [9] 高温成因分析 - 本次热浪源自非洲大陆,高压系统形成"热穹顶"效应,将空气压缩至地表附近,导致气温升高 [10] - 稀薄或缺失的云层使太阳辐射直达地表,加剧高温现象,城市热岛效应使极端高温对人类健康影响更明显 [10] - 地中海海水升温是导致极端天气的关键因素,西地中海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显著升高 [12] 气候变化背景 - 受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影响,极端高温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 [12] - 地中海已成为全球升温最快区域之一,若不尽快采取减排措施,未来夏天可能更难过 [12] - 气候变化使热浪季节提前、频率升高且愈发普遍,未来几十年这种趋势将持续 [12]
欧洲多国遭遇罕见“热浪” 空调为何仍是“稀缺品”?
搜狐财经· 2025-07-03 17:21
欧洲空调普及率现状 - 欧洲家庭空调普及率整体仅为20%左右 远低于美国的90% 其中英国5% 德国3% [3] - 热浪导致欧洲多国出现与高温相关的死亡事件 但家庭普遍缺乏空调设备 [1] 空调稀缺的四重原因 历史与建筑因素 - 欧洲缺乏使用空调的传统需求 被视为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3] - 大量房屋建于20世纪前 建筑结构不适合安装空调 英格兰六分之一住宅建于1900年前 [3] 经济与政策因素 - 高电价抑制空调使用 俄乌冲突后能源价格大涨 中低收入家庭难以负担运行成本 [4] - 欧盟碳中和政策限制空调推广 西班牙要求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7摄氏度 [4] 市场趋势与潜在机会 - 国际能源署预测欧盟空调设备数量将从2019年水平翻倍至2050年的2.75亿台 [5] - 英国住宅空调咨询量五年内增长三倍 反映需求觉醒 [5] 争议与挑战 - 政治人物呼吁大规模空调基建计划 但专家警告传统空调依赖化石燃料可能加剧气候变化 [6] - 集中使用空调可能使城市室外温度上升2至4摄氏度 强化热岛效应 [4]
西班牙度过“最热六月”,葡萄牙热浪“创下新高”,新一轮极端高温炙烤欧洲多国
环球时报· 2025-07-02 06:59
欧洲极端高温事件 - 西班牙近2/3城镇发布健康风险警告,其中804个城镇处于最高警戒级别 [1] - 法国近1350所学校在1日部分或全部关闭 [1][6] - 意大利医院急诊科报告称中暑病例增加10%,部分医院设立专门中暑通道 [1][6] 气温数据记录 -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韦尔瓦省埃尔格拉纳多6月28日录得46摄氏度高温,创下西班牙6月最高气温纪录 [2] - 西班牙6月平均气温为23.6摄氏度,超过7月和8月的正常平均值 [2] - 葡萄牙埃武拉地区小城莫拉6月29日达到46.6摄氏度,接近该国47.3摄氏度最高气温纪录 [5] 高温应对措施 - 法国16个省处于最高级别红色预警状态,68个省为橙色警戒状态 [4] - 德国企业规定室温超过30摄氏度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超过35摄氏度员工可拒绝工作 [7] - 意大利罗马市政游泳池对7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威尼斯7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享受博物馆导览服务 [6] 高温影响统计 - 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统计学家预测6月30日至7月3日期间可能造成4500多例超额死亡 [8] -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57个国家中只有21个报告制订了国家高温健康行动计划 [8] - 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打破了2023年创下的纪录 [8] 气候变化影响 - 科学家指出气候变化加剧高温热浪现象,城市地区热岛效应使气温进一步升高 [9] - 地中海水温升高导致狮子鱼、有毒兔头鲀等物种出现在意大利南部海域 [9] -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称气候危机是一场人权危机 [9]
中外合作研究发现:万家灯火或悄然改变城市植被生长季长度
环球网资讯· 2025-06-17 23:11
研究背景与核心发现 - 中外学者合作研究发现城市夜间灯光显著延长植被生长季长度 相比乡村地区可延长多达三周 其中夜间灯光影响超过城市热岛效应[1] - 研究由武汉大学夏军教授 佘敦先教授和美国范德堡大学孟林教授共同领导 成果发表于《自然-城市》期刊[1] - 过去10年城市夜间灯光强度平均增加10% 光照与温度共同调节植被生长周期[1]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研究分析2014-2020年北半球428个城市卫星数据 涵盖夜间灯光强度 近地表气温和植被生长季始末日期[3] - 从乡村到城市中心 夜间灯光呈指数级增长 对植被生长季始末时间的影响大于气温升高[3] 具体影响分析 - 城市植被生长季平均开始日期比乡村早12.6天 结束日期晚11.2天 合计延长约三周[3] - 夜间灯光对生长季结束日期的影响比对开始日期更明显[3] - 欧洲城市植被生长季开始最早 其次是亚洲 北美城市虽最亮但生长季开始晚于前两者[4] 区域差异与技术影响 - 夏季干燥温带气候带和无干季寒冷气候带中 夜间灯光对生长季开始影响更强[4] - 城市照明从高压钠灯转向LED可能增强植被反应 具体影响需进一步研究[4] 研究意义与建议 - 评估城市化对植被生态系统影响时 需同时考虑夜间灯光和城市热岛效应[4] - 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 该研究为城市生态规划提供新视角[4]
盛夏来临,海南城市如何消暑纳凉?
海南日报· 2025-06-10 09:05
海南"清凉城市"建设规划 - 2024年海南在海口、三亚、儋州、澄迈等市县开展"清凉城市"建设试点,通过生态系统化思维优化城市热环境 [1] - 采用生态空间布局、建筑形态调整等策略,结合风雨连廊、地下通道等设施提升城市宜居性 [1] - 计划到2025年底建设一批示范性项目,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6] 城市热环境优化措施 - 专家组制定《"清凉城市"规划技术导则》,重点解决冷源不完善、风廊不畅导致的"热岛效应" [2] - 通过疏浚江河湿地、构建通风廊道(如三亚河两岸廊道)降低热量积蓄,五源河湿地公园周边居民体感温度显著降低 [2] - 三亚基于风环境模拟明确清凉廊道范围,优化滨水植被并贯通慢行碧道 [2] 街区微改造与场景应用 - 设计清凉居住社区、公建街区等四大典型场景,友谊国贸城通过骑楼式顶棚和廊桥构建遮荫步行空间 [3][4] - 南渡江河口右岸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湿地驳岸修复形成城市通风廊道 [4] - 政策支持住宅架空层、加装连廊等不计入容积率,鼓励"清凉城市"理念融入建设项目 [4] 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 海南能源交易大厦采用双层呼吸式幕墙系统,热量降低62.4%,超白玻璃透光率达91.5% [5] - 2024年全省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90% [5] - 新能源汽车推广12.2万辆(同比+17.7%),市场渗透率全国第一 [5] 国际经验与实施路径 - 借鉴新加坡、纽约等地经验,结合海南气候特点推进建设 [6] - 目标通过示范项目提升街区活力与城市形象,降低炎热气候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6]
城市的浪漫藏不住了!这个夏天祝你一路生花
央视新闻· 2025-05-31 06:55
进入五月,不少地方的城市绿化带景观悄悄进化成了美丽花园,火爆"出圈"。推门见绿、开门见花、出门见景,众多美丽花卉悄然融入城市空间,为城市绿 化带增添了很多"新花样"。 吉林长春:四大园林城市之一 为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今年,长春全市街路补植树木2.68万株,栽植花卉面积5.72万平方米,打造立体彩化36个。 吉林省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城市绿化管理处工作人员 谭木易:我们注重整体设计,一方面大量使用耐旱耐寒品种,一方面通过推广彩叶树种的使用,构建 起多层次花海景观,让城市生态格局得到系统优化。 绿化覆盖率近45% 进入五月以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吉林长春绿化的话题成为热点。 有网友说,五月的长春,绿林成片,随手一拍都让人很爱! 还有网友感叹,在长春这座城市,找到了通往春天的列车。 长春是唯一一个上榜中国四大园林城市的北方城市,另外三个是南京、杭州与昆明。绿化覆盖率是评选园林城市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长春市绿化覆盖率 为45%左右,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化目标。 在长春市人民大街,绿植与鲜花造型相互交融,色彩分明。而在人民大街旁的牡丹园,各色牡丹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为进一步激活城市微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