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财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阿姨要买83万元黄金,给女儿订婚“撑场面”!真相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环球网· 2025-07-20 14:49
诈骗事件概述 - 宁波一名张阿姨计划购买1050克黄金,价值83万元,声称用于女儿订婚,但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其理由可疑并报警[1] - 银行工作人员通过询问订婚细节发现张阿姨回答支支吾吾,立即启动反诈预警机制[1][2] - 宁波市反诈中心迅速锁定张阿姨账户并指令民警见面劝阻,防止资金流失[3] 诈骗手法分析 - 骗子采用"线上洗脑+线下取金"的连环套路,诱导受害者在仿冒的"医疗器械投资平台"进行虚假投资[5] - 骗子要求受害者绝对保密,导致张阿姨多次拒绝民警和家人的劝阻[4][5] - 诈骗手段升级至线下实物转移,通过购买黄金等方式将资金转化为难以追踪的资产[4][5] 反诈应对措施 - 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反诈培训识别异常交易,并采取拖延策略为警方争取时间[1][3] - 警方迅速锁定账户并联合家属进行劝阻,最终通过真实案例讲解使受害者醒悟[4][5] - 民警删除受害者手机中的可疑APP,并提醒市民警惕不明软件和96110反诈电话[5] 事件结果 - 警方成功拦截83万元的黄金交易,避免受害者进一步损失[1][4] - 张阿姨承认陷入虚假投资骗局,并在家人见证下清除可疑APP[5] - 事件揭示骗子最新套路,提醒公众警惕线上诱导与线下资产转移的结合[5]
成功止损750万!民警识破伪造存款 撕碎天价工程骗局
环球网· 2025-07-15 21:19
诈骗案件概述 - 浦东警方成功劝阻一起针对老年人的"天价工程"投资理财诈骗 直接避免750万元损失 [1][5] - 诈骗分子伪造12亿元银行存款证明 并许诺上亿工程量作为投资回报 [1][4] - 受害者老胡在2025年5月结识自称海南省海口市某工程项目副组长的诈骗分子 [1] 诈骗手段细节 - 诈骗分子出示伪造的平安银行账户12亿元存款证明 [1][4] - 以投资2000万元可获得"一亿方的工程量"为诱饵 [1] - 引导受害者向显示为"某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指定账户转账 [2] 资金流动情况 - 受害者办理1000余万元贷款准备用于投资 [2] - 计划分两笔转账 先转250万元 当日下午再转500万元 [2] - 警方及时介入时 受害者正准备进行第一笔250万元转账 [2][5] 警方处置过程 - 银行发现大额转账异常后报警 民警现场核实 [1] - 经查证诈骗分子提供的银行流水和存款证明均系伪造 [4] - 实际银行账户并无12亿元存款 存在重大疑点 [4] - 民警联系受害者家属共同劝阻 最终使受害者认清骗局 [5]
买4公斤黄金,线下交易,就能保底收益15%!动心了?小心了!
搜狐财经· 2025-06-28 22:49
投资诈骗案例 - 李阿姨多次参与网络投资,先后在不正规平台亏损50%本金,炒股亏损40% [3] - 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理财大师",被诱导在虚假投资平台充值,账面显示200万元盈利(实际为诈骗手段) [3] - 诈骗分子以保底收益15%为诱饵,要求李阿姨购买4公斤黄金进行线下交易 [3] - 警方及时拦截交易,抓获嫌疑人并追回全部黄金 [4] 老年人投资心理分析 - 部分老年人参与高风险投资并非单纯追求收益,而是弥补情感缺失(如家庭关系疏远、寻求社会认同) [5] - 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关怀和短期账面盈利建立信任,利用老年人回本心理实施诈骗 [3][5] 风险防范建议 - 家庭成员需关注老年人财务状况,定期沟通其投资行为及社交圈层 [5] - 需向老年人普及反诈知识,及时干预异常投资行为并报警止损 [5]
警惕!打着婚恋交友“幌子”的甜蜜陷阱
新华网· 2025-06-18 01:48
诈骗案件概况 - 最高检和公安部披露一起境外婚恋交友、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案,涉案金额达1.8亿元,其中被骗金额超百万元的个案达14起 [1] - 该案已查实电诈案件139起,查明诈骗金额6100余万元,个案被骗金额最高超过500万元 [5] - 诈骗团伙通过婚恋交友为幌子,以情感交流逐步洗脑,诱骗受害者投资理财,榨干受害人财产 [5]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根据受害者情况量身打造"完美人设",如虚构离异带娃经历或退休回京定居等 [5] - 诈骗团伙购买投资理财平台App仅花费数千元,后台由团伙操控,收益仅为软件显示的数字 [5] - 诈骗分子先让受害人操作"自己的投资账户"或展示高额收益截图,引诱受害人上当 [5] 犯罪团伙运作模式 - 犯罪集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涵盖诈骗对象筛选、人员包装、话术培训、实施诈骗及洗钱转移财产等环节 [6] - 团伙以"高薪招聘""境外淘金"为由招募人员,通过旅行社虚假办理签证组织出境从事诈骗活动 [6] - 诈骗金额中12%至15%为业务员提成,洗钱抽成占35%至42%,剩余由金主和组长分配 [7] 黑灰产业链支持 - 团伙通过境外非法手段购买婚恋网站注册的公民个人信息,一条信息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一年购买约五六千条 [6] - 为增加可信度,犯罪团伙购买"养号"服务,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精心编造的生活动态 [6] - 洗钱由专门的黑灰产团伙实施,抽成比例较高 [7] 案件侦破与追缴 - 专案组在10余个省份同步收网,抓获88名犯罪嫌疑人,累计返还群众被骗资金800余万元 [9] - 受害人以单身、离异、丧偶的中年女性为主,年龄多在四五十岁,部分为男性 [9] 行业监管与防范 - 婚恋网站等平台反诈责任落实不到位、内部安全管控不严,是黑灰产业链猖獗的重要因素 [9] - 电信诈骗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需提升反诈预警精准度,多方联动共筑反诈"防火墙" [9]
警惕!这类投资理财APP将掏空你的钱包
新京报· 2025-06-17 18:21
真实案例警示 - 案例一中受害者唐某通过微信公众号「众梁咨询」接触投资理财推文 被诱导下载「企安信」APP和「E 安通」APP 最终被骗取179万元 其中现金交易135万元 转账44万元 [3] - 案例二中受害者张某通过企业微信客服引导下载「企安信」APP 在「DCFPRO」APP中使用2万元体验金盈利933元后 自行转账490万元 险些被诈骗 [5] 骗术拆解 - 诈骗第一步通过微信公众号或留言评论包装「炒股大神」和「内幕消息」吸引潜在受害者关注 [6] - 诈骗第二步诱导受害者下载非官方APP如「企安信」「E 安通」「DCFPRO」并伪造正规投资界面 [7] - 诈骗第三步建立百人投资群 群成员刷屏晒「持仓盈利截图」并通过禁言制造权威感 [8] - 诈骗第四步以「现金交易」或「指定账户转账」为由引导受害者脱离正规支付渠道 [9] - 诈骗第五步在大额投入后以「审核失败」「系统故障」等理由拒绝提现并切断联系 [10] 警方提醒 - 警方建议牢记「五不原则」包括不点击陌生链接 不信「稳赚话术」 不脱离正规渠道 不犹豫速报警 [11]
金融守护|以案说险 广发银行南京分行提醒您:谨防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带您盘点各种手法!
江南时报· 2025-06-12 16:51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分析 - 虚假平台型诈骗通过仿冒知名金融机构平台制作外观功能相似的虚假平台或小众APP 投资者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安装后个人信息和资金易被诈骗分子获取 后台数据可被操纵制造虚假投资收益 [2] - 专家内幕型诈骗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广告吸引投资者加入群聊 冒充投资导师分享暴富案例骗取信任后以内部消息为由诱导在虚假平台投资 [3] - 形象交友型诈骗通过社交软件建立高富帅或白富美人设 获取信任后透露内幕消息诱导代操作或参与虚假平台投资 [4] - 保本高息型诈骗假借正规投资概念推出理财神器 宣称稳赚不赔并以年化收益率超20%的高回报诱骗投资者 [5] - 小额返利型诈骗初期让投资者获得小额盈利并可提现 随后以市场波动等理由诱导追加投资 最终操纵平台数据卷款逃跑 [6] 投资者防范建议 - 保持警惕避免轻信社交平台突然添加好友的高富帅或白富美身份 此类关系多为诈骗 [7] - 不盲从小道消息或追求高收益 避免向未经验证的陌生账户转账投资 [7] - 保护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避免在不可信平台操作投资 [8]
诈骗分子盯上数字人民币: 冒充银行员工+伪造交易平台…
券商中国· 2025-06-07 10:18
数字人民币诈骗案例分析 诈骗手段与案例 - 诈骗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热点制作仿冒APP 诱导用户输入个人信息及交易密码实施资金窃取 [1] - 近期案例显示诈骗分子冒充银行员工 通过抖音私信诱导下载"方信"APP 以虚假香港交易所账户操作和小额提现为饵 累计骗取受害人资金超4万元 [2] - 短视频平台成为诈骗分子主要渠道 通过"内幕消息""平台漏洞"等话术诱导受害人下载虚假理财APP或点击钓鱼链接 [2] 行业防范措施 - 支付机构建议公众对数字人民币交易保持审慎 政府需加强仿冒APP打击力度 [3] - 工信部反诈专班提出"三不"原则:不明链接不点击 未知二维码不扫描 陌生网站不浏览 强调通过正规渠道下载APP [3] - 投资理财应选择有资质机构 警惕"高额回报""稳赚不赔"等宣传 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政策真实性 [3][6] 法律与监管动态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及刑法已构建法律保障体系 未来或进一步完善监管条例与侵权纠纷处理机制 [4] - 工信部将定期公布仿冒APP名单 并开通fzzbsscl@caict.ac.cn邮箱接收用户举报线索 [3] 警方防范要点 - 诈骗分子惯用"小额获利-大额冻结"模式 编造"服务器维修""账户冻结"等理由持续索要保证金 [5][6] - 六大核心防范措施: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拒接陌生理财推荐 不点击不明链接/二维码 不安装来源不明APP 警惕高收益话术 [6]
为规避追查,诈骗分子“谍战片”式运输黄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4 11:55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短短半个月,江苏、江西、广东等地的多名被害人误入同一骗局,而他们购买的40余万元黄金在物流显 示被签收的那一刻起便"不翼而飞",所谓的投资理财App也打不开了。 近日,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检察院对该犯罪团伙中负责取件的毛某提起公诉。此前,招募"取件手"并转 移涉案黄金的黄某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1.2万元。 暗藏玄机的理财App 自从退休后,徐州的李大爷每天养花种草,生活十分惬意,但看着子女们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奔波忙碌, 李大爷总想着在经济上帮衬一把。2024年6月,李大爷在微信炒股群中看到陌生网友万某分享的炒股知 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李大爷向万某询问了一些关于炒股的知识,并添加了对方为好友。 "我是经济学家、知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关门弟子,你跟着我的思路走,赚钱肯定没问题……"在 万某的鼓吹下,李大爷当即用手机下载了对方指定的某投资理财App,并且加入了一个学习交流群。之 后,李大爷每天都会根据群里发布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逐渐了解到一些股票交易和投资的基础知识。 看着群友们分享的投资收益颇丰的盈利截图,李大爷逐渐放下了戒备,准备也投资一把。可是, ...
国家能源集团称从未设“拓展中心”开展投资理财!曾多次打假
南方都市报· 2025-06-01 17:04
假冒国家能源集团事件 - 国家能源集团发布严正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假冒该集团在全国多地设立所谓"拓展中心"涉嫌从事违法活动并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进行虚假宣传[1] - 假冒机构以"拓展中心"或"拓展服务中心"名义开展业务宣称提供"投资理财"或"股权认购"等服务并开发未授权的投资理财类手机App[3] - 假冒App展示虚假能源产品投资信息例如黑山露天煤矿按周分红收益率5.6%黄玉川项目周期收益率6.3%红沙泉项目周期收益率10.92%[6] 历史打假记录 - 2023年1月国家能源集团曾公告有不法分子冒用其名义发布"国家能源""国能在线"等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股权配置""股权认领"[3] - 2024年3月官方抖音账号公布假冒投资App截图并提醒公众防范[4] - 2024年另有公告指出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材料将企业注册为集团下属子企业假冒国企身份开展业务[7] 公司应对措施 - 国家能源集团明确声明从未授权任何"拓展中心"或投资理财类手机App所有相关活动均属假冒[3] - 公司已就假冒事件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呼吁社会各界提高警惕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案[7] - 通过官网抖音等多渠道持续发布打假公告和警示信息[1][3][4][7]
是馅饼还是陷阱,高收益理财防骗技巧需知道
北京商报· 2025-05-27 21:32
2025年4月,客户李女士致电兴业银行某网点,要求提前支取其在该行定期存款的全部金额,共计150万 元人民币。在电话中,当客户经理了解取款用途时,李女士的回答显得含糊且矛盾,先是说用于购房, 后又改口称是为了投资。这种不一致的回应引起了客户经理的警觉。尽管客户经理多次提醒和劝说,李 女士仍然坚持要到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不久,李女士到达网点,坚持要求提取全部定期存款,以参与一项据称由某投资公司发起的"内部高收 益理财项目"。该项目声称能提供月息高达6%的回报,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在理财经理与客户的沟通 中,客户逐渐展现出对该项目的过度信任和模糊认知。理财经理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李女士深入了解投 资项目,同时发现该项目信息不透明,承诺的收益异常高,且未经过相关资质备案。 在理财经理的耐心劝说下,李女士逐渐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但依旧犹豫不决。在这种情况下,网点 迅速启动了警银联动机制,通知了属地派出所。警官到场后进一步核实了项目信息,确认该项目存在诈 骗嫌疑,并现场对李女士进行了防诈骗教育。最终,李女士放弃了投资计划,避免了潜在的重大经济损 失。 保护隐私守底线: 绝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