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
新华社· 2025-08-23 22:34
新华社长春8月23日电(记者 赵丹丹)23日晚,伴随着新中国第一支国家级电影交响乐团长影乐团 奏响昂扬乐章,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式暨长影成立80周年交响音乐会在长春国际影都金色大厅 举行,老、中、青三代中国电影人齐聚北国春城,共赴华语电影盛事。 今年恰逢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80周年,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长影集团在电影节期间开展了系列 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厚重的电影文化中感受"电影城"长春的独特魅力。 本届电影节以"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新征程"为主题,共征集到150部参赛影片,《出走的决心》 《刺猬》《从21世纪安全撤离》《长安的荔枝》《大风杀》《好东西》等18部影片入围"金鹿奖"角逐。 评委会将从中评选出本届"金鹿奖"最佳影片奖、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编剧 奖等10个奖项,评选结果将于8月28日晚在闭幕式暨"金鹿奖"颁奖典礼上揭晓。 本届电影节期间,电影展映、电影论坛、致敬"摇篮"、产业融合等活动将陆续开展,沉浸式电影文 化体验区、光影夜游、"光影专列"移动博物馆等一系列"电影+文旅"特色活动将贯穿城市肌理。 ...
曾遍布大街小巷的录像厅,记录了一段大众流行文化的历史
第一财经· 2025-08-06 12:43
录像厅行业发展 - 录像放映最火时期为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恰逢中国电影票房低谷,录像带填补了影迷需求 [1][9] - 录像厅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不仅限于大城市,经营门槛低(只需电视、场地和门票),甚至家庭客厅也可临时改造 [6] - 八九十年代各地电影院自主经营后,文化宫、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及个体经营者纷纷开设录像厅,南京新街口、夫子庙等核心商圈形成聚集地 [6] 经营模式与设施 - 哈尔滨黑天鹅娱乐中心由国营电影放映公司经理经营,配备电影院、卡拉OK、投影幕布等设施,环境整洁 [8] - 部分个体录像厅条件简陋,如两台电视机同屋播放不同影片,观众可自由选择位置,尽管视听效果差但年轻人接受度高 [8] - 国营电影院片源限于国家发行影片(含苏联、美国电影),而个体录像厅率先引入热门香港电影,形成内容与票价的双重冲击 [8] 市场变迁与衰退 - 90年代国产录像机价格下降推动家庭设备普及,观众转向租借录像带(押金十几元,租金几元/盘),录像厅数量锐减 [9] - 1998年《泰坦尼克号》等国外大片重燃影院观影热潮,但盗版录像带仍分流部分观众 [9] - 2000年前后因市场需求变化,录像厅及录像带逐渐退出公众文化生活 [9] 文化与社会意义 - 录像厅观影核心吸引力在于社交属性(呼朋唤友、约会),观众更重视消遣与情感联结而非完整观影体验 [11] - 当代展览通过复原录像厅环境(老电视、海报、木质楼梯)激发参与者对80年代邻里氛围的乡愁 [1][11] - 租借录像带在家观看曾是日常娱乐方式,类比现今刷短视频的行为模式 [11]
上影节影迷自制物料创新高 电影节成双向狂欢
快讯· 2025-06-20 11:08
行业趋势 - 影迷自制物料在电影节期间风靡,成为重要的双向奔赴活动,增强观影体验 [1] - 物料不仅是个人观影记忆的纪念品,更成为影迷间的社交符号,促进青年导演作品的二次传播 [1] 用户行为 - 影迷通过制作精美票根、书签等丰富物料表达对电影的热爱 [1] - 影迷利用物料传播电影文化,展现出年轻人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和需求 [1] 典型案例 - 影迷蔚然和杨雨洁等积极参与者通过物料制作和传播电影文化 [1]
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在《电影之城奏鸣曲》中开启 致敬百年光影 “造梦者”再聚首
解放日报· 2025-06-15 09:58
电影节盛况 - 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暨红毯仪式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朱塞佩·托纳多雷出席并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1] - 金爵盛典以开场视频与交响合唱《电影之城奏鸣曲》拉开帷幕,21位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评委将对多个单元影片进行评审 [2] - 本届电影节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外电影人汇聚上海共同见证开幕式 [2] 开幕影片 - 开幕影片《酱园弄·悬案》由章子怡、王传君等演员以情景演绎方式特别介绍 [2] - 导演陈可辛透露该片与上海有深厚情感联系,影片将在2025年6月14日进行特别放映 [3] - 《酱园弄·悬案》特别纪念电影票标志着影片"开幕首映"和全城影迷狂欢的开始 [3] 城市联动活动 - 电影节期间上海文旅商体展将通过"票根"实现联动,影迷可参与多种电影相关活动 [4] - 活动包括跟随电影品美食、旅行、体验露天市集和文创周边,以及在影院商圈打卡海报装置 [4] - 城市将打造"人人可参与,全城皆光影"的氛围,让市民生活场景融入电影元素 [3][4]
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 报名影片创历史新高
央广网· 2025-06-15 09:33
电影节规模与参与度 -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五个单元共收到来自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00多部影片报名,创历史新高 [1] - 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49部影片入围评选,包括金爵奖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及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 [1] - 金爵奖主竞赛单元12部入围影片中,3部华语片《脱缰者也》《比如父子》《长夜将尽》将与9国影片共同角逐大奖 [1] 市场热度与票务销售 - 线上开票仅一小时,92部影片超600场次便告售罄 [1] - 影迷计划观看8部影片,实际抢到7部,显示市场热情高涨 [2] - 全市范围开幕影片特别放映场次超500场,覆盖上海及长三角地区48家影院 [2] 展映与文化活动 - 电影节期间将放映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部影片,约1500场 [2] - 特别策划"和合共生:中外电影的百年共振"策展单元,同期放映中外同类型片以促进跨时空对话 [2] - 推出"电影+城市"沉浸式嘉年华,通过线上小程序让用户扮演电影角色完成互动打卡,激活城市文化消费 [2]
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还世界真实色彩
新浪财经· 2025-05-14 16:43
上海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片单 - 今年纪录单元在地域广度、时间跨度、题材丰富、思想深度等方面继续拓展,展现世界的复杂与鲜活 [1] - 片单包含来自"SIFF狂想曲"单元的一部影片,从多元视角呈现世界面貌 [1] 巴拉内3号街区 - 导演伊科·科斯塔使用16毫米胶片记录莫桑比克社区生活 [2] - 捕捉了青春活力与真实生活交汇的瞬间:女孩们分享初吻、男孩争论总统选举、情侣试探亲密边界等 [4] - 影片穿越日常与欲望,展现生命最原始的脉动 [5] 姊妹之歌 - 导演莱拉·阿米尼用七年时间记录姐姐纳斯琳通过歌声重获新生的过程 [6] - 纳斯琳从"模范妻子"成长为实现自我的女性,创作12首波斯语歌曲并通过网络流传 [8] 与世界的最后一眼相遇 - 记录三个即将失明的孩子在12个月内游历24个国家的故事 [10] - 从纳米比亚红色沙漠到喜马拉雅雪山,用爱和笑声跨越边界 [10] 永恒的配乐 - 以刚果首任总理帕特里斯·卢蒙巴的崛起与被杀为线索,展示非洲独立运动史 [12] - 揭露爵士乐在冷战背景下被用作政治工具,获得2025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12] 传奇淘金机 - 记录智利火地岛60岁淘金者托托与儿子制造淘金机器的故事 [14] - 展现父子深厚情感与面对困境的坚韧,导演以记录气候变化闻名 [14] 邓南遮占领阜姆自由邦 - 通过市民表演重现1919年意大利诗人邓南遮创建的离奇统治 [16] - 获得第54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及费比西影评人奖 [16] 人生焊接术 - 讲述电焊女工卡蒂娅追寻个人梦想并试图修复破碎家庭的故事 [18] - 入围2025年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节国际竞赛单元 [18] 米歇尔·勒格朗往事 - 通过私人影像和爵士旋律展现法国传奇音乐家米歇尔·勒格朗的艺术征程 [20] - 包含与阿涅斯·瓦尔达合作等鲜为人知的创作花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