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影IP系列化
icon
搜索文档
畅享国庆档银幕盛宴
经济日报· 2025-10-03 06:03
电影市场概况 - 国庆档电影市场内容丰富,涵盖历史、奇幻、喜剧、动画等多个类型,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1] - 影片在类型丰富度和整体品质上保持多元化趋势和较高水准 [2] 影片类型与观众画像 - 国庆档影片类型包括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历史、喜剧、犯罪等 [2] - 《志愿军:浴血和平》预售观众中40岁以上观众占比接近40%,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达16.7%,家庭观影优势突出 [2] - 《浪浪人生》在一线城市和年轻观众中占比突出 [2] -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吸引了较多35岁以上女性观众 [2] - 《风林火山》在一线城市、华南地区及40岁以上观众中占比突出 [2] - 《毕正明的证明》在西南地区和女性观众中占比突出 [2] 影片IP化与系列化趋势 - 国庆档影片呈现续集化、系列化、IP化主流趋势 [3] - 《志愿军:浴血和平》是系列三部曲收官之作,前两部累计观影人次接近5000万 [3] - 《刺杀小说家2》是商业类型片成功后的续作 [3] -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显示出品方计划打造三国题材系列IP电影 [3] - 电影IP系列化体现中国电影产业向更成熟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 [3] 主旋律电影叙事突破 - 主旋律作品叙事在今年国庆档实现显著突破 [4] - 《志愿军:浴血和平》采用"文争武斗"双线结构,将宏观历史叙事与微观个体命运交织 [4] - 近年主旋律电影通过平民视角实现新突破,如《南京照相馆》通过小人物视角展现民族抗争史 [4] - 《731》聚焦被强行抓进731部队的平民,展现不屈精神 [4] - "小切口、大主题"叙事策略让历史可感可触,引起观众共鸣 [4] 技术创新与观影体验 - 技术创新重塑国庆档观影体验 [5] - 《刺杀小说家2》使用3000个特效镜头,整体占比达68% [5] - 影片部分镜头以IMAX特殊画幅呈现,攻克"石头人肌肉动态"等技术难题 [5] - "赤发鬼跨时空撕裂"段落采用IMAX摄影机实拍,单镜头融合13种视效技术 [5] - 《志愿军:浴血和平》通过IMAX DMR技术转制,1∶1还原停战谈判核心场景 [5][6] - AI技术正重构电影制片模式,将人物、造型、光线等变得精准可控 [6]
国庆档首日平均票价38.7元!《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暂列票房前三,《731》成“黑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2 14:59
2025年国庆档票房表现 - 截至10月2日上午9时,档期总票房达4.25亿元[1] - 《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暂列票房前三名,总票房分别为1.50亿元、8669.85万元和6616.25万元[2] - 上映近半月的《731》成为黑马,其场均人次突破30人,并在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高达35%[2][3] 市场消费行为变化 - 档期首日平均票价为38.7元,较去年同期的41元有所下降,观影门槛降低[4] - 预售票房破亿元速度大幅放缓,2025年于9月30日才达成,而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于9月27日和9月28日达成[6] - 观众购票行为延迟,倾向于等待影片口碑发酵或“出圈”后才决定观影,电影消费从普通娱乐型转变为文化事件型消费[4][10] 影片供给与类型特征 - 档期内10部新片类型多元,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历史、喜剧、犯罪等[8] - 影片呈现“续集化、系列化、IP化”趋势,例如《志愿军》为三部曲收官之作,《刺杀小说家2》为成功商业类型片续作,《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计划打造系列IP[13] - 部分影片预售依赖粉丝群体支撑,如《震耳欲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毕正明的证明》和《刺杀小说家2》中的演员粉丝贡献显著[10] 区域市场与受众偏好 - 四线城市票房占比相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7] - 不同区域观众偏好分化,一二线城市观众青睐《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与《毕正明的证明》,东北地区偏好喜剧片《浪浪人生》,华南观众更关注《风林火山》[7] - 《志愿军》与《731》的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较高,更易吸引集体观看[7] 影视公司参与及资本市场反应 - 中国电影是档期“最大玩家”,深度参与10部新片中的5部,包括《志愿军》、《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毕正明的证明》和《震耳欲聋》[12] - 横店影视、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公司也积极参与多部影片出品[12] - 资本市场反应分化,9月30日横店影视涨停,华策影视上涨5.57%,中国电影近一周股价累计上涨4.62%[11][12] 行业观察与票房预测 - 行业观察认为当前市场处于“多影片供给但整体热度偏低”状态,票房增长多属“慢热型”而非“爆发式开局”[13] - 预测《志愿军:浴血和平》大概率成为档期票房冠军,《震耳欲聋》可能成为“黑马”影片[14] - 《刺杀小说家2》上映后口碑出现两极分化,其票房增长可能面临压力[14]
超10部影片齐聚国庆档 上市公司担当“主角”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1:46
国庆档预售与市场表现 - 截至9月29日22时11分,2025年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含点映)已突破1亿元 [2] - 《震耳欲聋》《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暂列预售票房榜前三 [2] - 《志愿军:浴血和平》预售观众家庭观影优势突出,《浪浪人生》在一线城市和年轻观众中占比突出,《毕正明的证明》点映口碑上佳,《震耳欲聋》预售开启当日便登顶国庆档新片预售票房榜 [4][5] - 拓普数据预计《刺杀小说家2》或有望夺得国庆档冠军,预计有望挑战13亿元大关,创出系列票房新高 [5] 国庆档影片类型与特点 - 今年国庆档影片类型多元、题材丰富,包括高规格高工业化大片、主流商业大片、喜剧影片等,可满足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 [2] - 共有12部影片定于国庆档上映,类型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喜剧、犯罪等多种类型,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偏好观众的需求 [3] - 续集化、系列化、IP化成为主流,例如《志愿军:浴血和平》是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前两部累计观影人次接近5000万 [3] 上市公司参与情况 - 上市公司成为本次电影国庆档的主力军 [2][3] - 中国电影将上映一部主投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和四部参投影片,包括《浪浪人生》《刺杀小说家2》《毕正明的证明》《震耳欲聋》 [4] - 华策影视主投《刺杀小说家2》,其前作在2021年上映斩获10.35亿元票房 [5] - 果麦文化推出首部主投主控的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 [5] - 博纳影业、横店影视、华谊兄弟、万达电影、爱奇艺、大麦娱乐、猫眼娱乐等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均以出品或联合出品形式亮相国庆档 [5] 行业景气度与票房预期 - 今年暑期档电影市场实现总票房119.66亿元,极大提振了电影行业的士气与信心,并推动消费热情延续至国庆档 [6] - 截至9月29日19时,2025年全年电影票房已逼近420亿元 [6] - 预计国庆档票房有望超20亿元,全年电影票房预计在500亿元左右 [6] IP运营与业务拓展 - 多家影视行业公司积极布局新消费,让IP业务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第二曲线 [6] - 中国电影开拓基于IP的跨领域合作,包括将舞剧改编创作为电影版《只此青绿》,并与出版、游戏、衍生品领域开展授权合作,探索电影类文创业务模式 [7] - 上海电影通过《浪浪山小妖怪》探索内容投资+发行放映+IP运营全链商业模式,其XR大空间项目登陆全国23个省份,围绕电影IP加消费生态进行探索 [6][7] - 果麦文化计划以《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为起点,打造三国宇宙以及开发相关IP周边衍生品 [7]
国庆档新片预售票房已突破7000万元
证券日报· 2025-09-29 00:04
票房表现 - 截至9月28日17时30分 2025国庆档新片总票房突破7000万元 [1] - 《震耳欲聋》以2066万元预售票房领跑 《刺杀小说家2》和《志愿军:浴血和平》分别以1399万元和1258万元位列第二、三位 [1] - 预计国庆档期总票房可达24亿元 日均票房预计维持在3亿元水平 [1][2] 影片竞争格局 - 11部新片定档国庆中秋档期 三部头部影片将角逐档期票房冠军 [2] - 《震耳欲聋》由8家主要出品公司参与 包括中国电影、猫眼娱乐、横店影视等3家上市公司 [2] - 《刺杀小说家2》和《志愿军:浴血和平》分别由5家主要出品公司参与 均涉及中国电影、猫眼娱乐、博纳影业等上市公司 [2]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庆档影片类型覆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等多元品类 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1] - 续集化、系列化、IP化成为档期主流 《志愿军》系列累计观影人次近5000万 《刺杀小说家2》为成功类型片续作 [2] - 电影IP系列化发展表明行业正朝着成熟化、工业化方向演进 [2] 市场驱动因素 - 历史叙事题材引发观众共鸣 国庆中秋连休延长消费窗口期 [1] - 当前市场由内容供给主导票房弹性 若无现象级作品出现 票房将依赖基础观影需求自然释放 [2]
国庆档鏖战在即!《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3》双雄领跑格局初显
华夏时报· 2025-09-25 21:10
电影市场表现 - 《731》票房突破13亿元 提振传统淡季9月市场 单月票房超23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 [2] - 2025年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达1574.94万元 8部新片开启预售 [2][3] - 国庆档预售票房前五名为《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3》《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浪浪人生》《毕正明的证明》 [2][3] 重点影片分析 - 《刺杀小说家2》领跑预售榜 IMAX首日排片753场 四线城市票房占比22.7% 下沉市场优势明显 [2][3] - 《志愿军3》40岁以上观众占比近40% 多人结伴观影比例16.7% 家庭观影特征突出 [4] - 《浪浪人生》在一线城市和年轻观众中占比突出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吸引35岁以上女性观众 [4] 出品方与资本市场反应 - 《刺杀小说家2》由华策影视主投 猫眼娱乐、中国电影联合出品 [4] - 《志愿军3》出品方包括中国电影、八一电影制片厂及博纳影业 联合出品方达30家公司 [4] - 博纳影业9月24日涨停 过去四个交易日收获两个涨停板 光线传媒、欢瑞世纪涨幅超3% [4]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影续集化、系列化、IP化成为主流 《志愿军》前两部累计观影人次近5000万 [6] - 《刺杀小说家2》前作票房10.35亿元 《志愿军》前作票房分别为8.68亿元和12.06亿元 [6] - 系列电影票房表现两极分化 《唐探1900》票房36.12亿元 《罗小黑2》票房5.21亿元且豆瓣评分8.7分 [8][9] 档期特征与观众结构 - 国庆档影片类型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等 满足不同年龄层需求 [3] - 各影片呈现明显区域偏好 《风林火山》在一线城市和华南地区突出 《毕正明的证明》在西南地区突出 [4] - 行业认为影片最终表现取决于口碑质量 需兼具热度与质量才能获得票房加成 [9]
国庆档8部新片预售票房破1900万,观众偏好差异明显
第一财经· 2025-09-25 20:15
2025年国庆档预售概况 - 截至9月25日17时,2025年国庆档已有8部新片开启预售,累计预售票房(含点映)超1900万元[3] - 《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浪浪人生》、《毕正明的证明》暂列预售票房榜前五名[3] 国庆档历史票房表现 - 国庆档是一年中除春节档以外最受关注的档期[3] - 2019年国庆档票房达44.66亿元,创“史上最强国庆档”纪录,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取得19.7亿元档期票房[3] - 2020年国庆档总票房为39.67亿元,主旋律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以18.7亿元领跑[3] - 2021年国庆档票房43.85亿元,《长津湖》以30.9亿元票房领跑并打破国庆档影片票房纪录[4] - 2022年受疫情影响国庆档票房仅14.99亿元,2023年回升至27.36亿元,2024年回落至21.05亿元[4] 2025年国庆档影片特点分析 - 今年影片在类型丰富度和整体品质上保持多元化趋势,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历史、喜剧、犯罪等多种类型[5] - 奇幻动作片《刺杀小说家2》目前预售领跑,上映首日IMAX厅排映场次达753场,在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高达22.7%,下沉市场优势明显[5] - 各影片受众差异性显著:《志愿军:浴血和平》40岁以上观众占比近四成,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达16.7%,家庭观影优势突出[5] - 《浪浪人生》在一线城市和年轻观众中占比突出,《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吸引较多35岁以上女性观众[5] - 《风林火山》在一线城市、华南地区及40岁以上观众中占比突出,《毕正明的证明》在西南地区和女性观众中占比突出[5] 行业发展趋势 - 续集化、系列化、IP化成为本次国庆档主流趋势[6] - 《志愿军:浴血和平》是系列三部曲收官之作,前两部累计观影人次接近5000万,观众基础雄厚[6] - 《刺杀小说家2》是商业类型片成功后的续作,《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计划打造三国题材系列IP电影[6] - 电影IP的系列化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正朝着更加“成熟化”和“工业化”的方向发展[6]
「长镜头」国庆档鏖战在即,IP续作成主流,《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3》双雄领跑格局初显
华夏时报· 2025-09-25 16:45
电影市场表现 - 电影《731》票房突破13亿元 提振传统淡季9月市场 单月票房超23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 [2] - 2025年国庆档新片预售总票房达1574.94万元 其中《刺杀小说家2》以明显优势领跑预售榜 《志愿军3》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分列二三位 [2] - 国庆档已有8部新片开启预售 累计预售票房超1500万元 前五名包括《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3》《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浪浪人生》《毕正明的证明》 [2] 国庆档影片特征 - 国庆档影片类型丰富多元 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剧情、动画、历史、喜剧、犯罪等多种类型 满足不同观众群体需求 [3] - 预售前列影片均为续作或系列IP 《刺杀小说家2》前作票房10.35亿元 《志愿军3》前两部票房分别为8.68亿元和12.06亿元 累计观影人次近5000万 [6] - 电影续集化、系列化、IP化成为主流趋势 反映中国电影产业向成熟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 [6][7] 重点影片分析 - 《刺杀小说家2》IMAX首日排片达753场 四线城市票房占比22.7% 下沉市场优势显著 [3] - 《志愿军3》40岁以上观众占比近40% 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达16.7% 家庭观影特征突出 [4] - 《浪浪人生》在一线城市和年轻观众中占比突出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吸引35岁以上女性观众 《风林火山》在一线城市和华南地区表现强劲 《毕正明的证明》在西南地区和女性观众中占比较高 [4] 出品方与资本市场表现 - 《刺杀小说家2》由华策影视主投 猫眼娱乐、中国电影等联合出品 [4] - 《志愿军3》出品方包括中国电影、八一电影制片厂及博纳影业 联合出品方涉及华谊兄弟、大麦娱乐、万达电影等30家公司 [4] - 受国庆档预期提振 博纳影业近期收获两个涨停板 光线传媒、欢瑞世纪等个股涨幅超3% [5] 行业趋势与观众行为 - 系列电影凭借IP知名度和观众影响力具备天然热度优势 但最终票房仍取决于影片质量、宣传力度和市场热度等多重因素 [8] - 电影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唐探1900》票房36.12亿元不及《唐探3》的45.23亿元 《罗小黑2》票房5.21亿元且豆瓣评分8.7分均超前作 而《雄狮少年2》《封神第二部》等影片表现不及预期 [8]
14部影片预约国庆档,多元类型片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环球网· 2025-09-24 14:59
国庆档影片阵容与格局 - 国庆档共有13部新片和1部重映片(《阿凡达:水之道》重映版)上映,档期呈现多元竞争态势,电影分众化、精细化、个性化消费成为趋势 [1] - 档期头部竞争主要在《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之间展开,形成“三国杀”格局,系列化IP是竞争底牌 [1] - 市场拐点来自于高品质影片,品质与口碑是当前观众消费心理的核心,大制作、大导演未必能救市 [1] 头部重点影片分析 - 《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志愿军”三部曲完结篇,采用“文争武斗”双线叙事结构,前两部票房分别为8.6亿元和12亿元 [2] - 《刺杀小说家2》采用IMAX特制拍摄,与《流浪地球》特效团队合作,拥有近3000个视效镜头,占比超90% [3] - 《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是国内首部三国题材动画电影,采用水墨风,由学者易中天担当编剧和监制,光线传媒参与出品 [4] 喜剧与亲子类型影片 - 喜剧消费是档期刚需,家庭观影需求显著,35岁以上观众占比持续提升 [5] - 喜剧阵营包括《熊猫计划2》《浪浪人生》《毕正明的证明》等,具备合家欢或家庭市场定位 [5] - 动画片单拥挤,除《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外,《极限城市》《猪猪侠·一只老猪的逆袭》等片在青年或亲子市场有稳定受众 [6] 其他类型影片亮点 - 《风林火山》为港式警匪片,于2017年杀青,演员阵容包括金城武、梁家辉等 [6] - 《震耳欲聋》是国内首部讲述聋人反诈的故事片,30%对白为手语,采用低频音效模拟聋人听觉体验,策略为避开首日竞争靠口碑走长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