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盈利验证
icon
搜索文档
长假临近,持股还是持币?券商策略来了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22:48
市场短期共识与策略 - 机构共识为控制仓位并维持良好投资心态以应对市场变化 [1] - 国庆长假前资金通常有规避不确定性风险、降低仓位的需求,风险偏好回落可能导致指数承压 [3] - 若长假期间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部分资金将重新回流股市 [3] - 当前融资交易活跃度处于2018年以来高位区间,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回升 [3] - A股长假前5个交易日通常交易冷清、成交量萎缩,节后易出现开门红行情 [4] - 节前股市节奏将相对平缓,但日内波动可能偏大,10月中下旬市场有望出现新信号 [4] 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策略建议 - 积极型投资者更适合持股过节,可继续参与流动性驱动行情,博弈AI、芯片、机器人等高弹性方向 [3] - 保守型投资者节前可聚焦高股息或内需消费板块以降低波动风险 [3] - 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宽基指数基金进行均衡配置,或聚焦港股互联网、军工、创新药、新能源等景气板块 [3] - 积极型投资者可节前加仓持股过节以获取风险溢价,稳健型投资者可维持仓位并在节后灵活应对 [4] 中长期投资框架与关注方向 - 长期底仓+短期弹性的组合模式受到关注,旨在平衡长期稳健收益与短期风险控制 [5] - 底仓配置可聚焦低估值、高现金流和强防御特性的标的,弹性仓位则布局产业长期趋势明确的高成长领域 [5] - 投资者可运用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在市场调整时快速调整组合以降低冲击成本 [5] - 市场估值修复已相对充分,后续行情核心矛盾将转向盈利验证,国内经济修复力度是关键 [5] - 红利资产如银行板块,因有险资和固收+资金支撑,被视为具备性价比的长期底仓选择 [6] - 若经济修复超预期,行情有望向低位周期和消费方向扩散,市场中长期仍存在布局机会 [6] 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与工具 - 为应对海外货币政策、地缘局势与国内经济修复的不确定性,可采用多层次对冲策略增强组合韧性 [6] - 黄金在风险偏好下降时表现稳健,高股息、低波动的红利资产能提供稳定现金流,起到压舱石作用 [6] - 可采用价值回归策略,构建以行业格局清晰、竞争优势突出、财务状况健康的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投资组合 [6]
A股“躺”与“卷”的节前大决战
搜狐财经· 2025-09-27 12:37
市场阶段与驱动逻辑 - 市场逻辑已从政策呵护和流动性宽松驱动的估值修复阶段,转向以业绩兑现为核心的盈利验证阶段 [5] - 长期来看,A股市场机会满满,中国经济企稳信号不断,政策面积极阳光 [5] 投资者策略建议 - 建议投资者采用仓位管理策略,在节前保持参与感的同时稳住心态,而非在满仓和空仓间极端选择 [5] - 聪明的投资者采用“哑铃策略”:一端配置低估值、高分红的红利资产作为压舱石,另一端小仓位布局AI、芯片、高端制造等高成长方向以博取超额收益 [5] - 投资的关键在于构建能够穿越周期的投资组合,而非预测短期节前节后的涨跌 [5] 宏观与市场环境 - 美联储降息改善了全球流动性环境 [5] - 历史经验显示,国庆节前资金倾向于避险导致市场清淡,而假期若无黑天鹅事件,节后市场常出现惊喜开局 [5]
券商把脉长假持股策略 市场驱动逻辑或转向盈利验证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04:54
核心观点 - 国庆长假前后市场面临持股或持币的抉择,券商分析师普遍倾向于通过仓位控制来把握行情并维持良好心态 [1][2][4] - 流动性宽松与政策支持是当前市场上行的关键因素,但市场核心矛盾正从估值修复转向盈利验证 [1][6][8] - 建议投资者采用差异化策略,如“长期底仓+短期弹性”组合,以应对市场波动并捕捉机会 [5][6][9] 市场环境与资金面分析 - 交易性资金活跃度维持高位,融资交易活跃度处于2018年以来高位区间,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回升印证市场交易活跃度回暖 [3] - 长假前资金通常有规避不确定性风险、降低仓位的需求,导致节前5个交易日交易冷清、成交量萎缩,节后易现“开门红” [2][4] - 绝对回报资金受长假效应和季末资金面扰动影响出现阶段性止盈,节前股市节奏平缓但日内波动可能偏大 [4] 投资者策略建议 - 积极型投资者更适合持股过节,可节前加仓以获取风险溢价,并继续参与流动性驱动行情,博弈AI、芯片、机器人等高弹性方向 [2][3] - 保守型投资者节前可聚焦高股息或内需消费板块,其假期前后波动风险较低 [2] - 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宽基指数基金实现均衡配置,或维持仓位,节后根据国内外因素变化灵活应对 [2][4] 资产配置与组合构建 - 可采用哑铃策略构建投资组合:一端配置低估值、高现金流、强防御的标的作为底仓;另一端聚焦产业长期趋势明确、高成长潜力的领域以提升收益弹性 [6] - 在资产配置层面可纳入防御性资产,如黄金和高股息、低波动的红利资产,以提供稳定现金流并在市场震荡中起压舱石作用 [8] - 可采用价值回归投资策略,重点布局行业格局清晰、竞争优势突出、财务状况健康的龙头企业,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和长期成长潜力 [8] 后市驱动因素展望 - 美联储于9月18日降息25个基点,为2025年以来首次利率下调,此举通过影响跨境资本流动和全球资产估值体系,对A股外资偏好板块及科技成长板块估值中枢形成影响 [7] - 未来行情核心矛盾转向盈利验证,国内经济修复力度是决定市场走势的关键,海外因素更多通过出口、外资流动和风险偏好产生间接扰动 [6][8] - 如果未来经济修复超预期,行情有望向低位周期和消费方向扩散;如果海外流动性收紧,可能阶段性压制市场尤其是成长风格的估值 [8]
券商把脉长假持股策略市场驱动逻辑或转向盈利验证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04:48
市场情绪与决策困境 - 投资者面临持股过节还是持币避险的抉择 踏空焦虑与下跌恐慌情绪交织 决策难度增加[1] - 海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包括美国经济走势和地缘局势冲突 国内不确定性相对较少[2] - 多位券商首席分析师接受采访 部分观点倾向于持股过节把握行情 控制仓位和维持良好投资心态是共识[1][2] 资金面与市场表现 - 流动性宽松与政策支持仍是市场上行的关键因素[1][4] - 交易性资金活跃度维持高位 融资交易活跃度处于2018年以来高位区间[3] - 长假前5个交易日通常交易冷清成交量萎缩 节后易现"开门红"现象[4] - 绝对回报资金出现阶段性止盈 节前股市节奏相对平缓但日内波动可能偏大[4] 投资者策略建议 - 积极型投资者更适合持股过节 可节前加仓获取风险溢价[2][4] - 保守型投资者可聚焦高股息或内需消费板块 其假期前后波动风险较低[2] - 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宽基指数基金 通过均衡配置降低单一板块波动影响[2] - 采用"长期底仓+短期弹性"组合模式 构建反脆弱性投资组合[4][5] 板块配置方向 - 积极型投资者可博弈AI 芯片 机器人等高弹性方向[3] - 稳健型投资者可聚焦港股互联网 军工 创新药 新能源 新消费等景气板块[3] - 红利资产仍是具备性价比的投资方向 银行板块受险资大幅流入支撑[7] - 未来经济修复若超预期 行情有望向低位周期和消费方向扩散[8] 估值与盈利驱动因素 - A股市场估值已明显修复 估值驱动的修复已相对充分[4][6] - 市场核心矛盾将转向盈利验证 国内经济修复力度是决定市场走势的关键[1][6] - 美债利率下行通过折现率对A股科技成长板块估值中枢形成提振[6] - 美联储9月18日降息25个基点 为2025年以来首次利率下调[6] 风险应对策略 - 可通过股指期货 期权等衍生品快速调整组合系统性风险暴露[5] - 在资产配置层面可纳入具备防御属性的资产如黄金和高股息红利资产[7] - 采用价值回归投资策略 布局行业格局清晰 竞争优势突出 财务状况健康的龙头企业[7] - 海外流动性收紧可能阶段性压制市场尤其是成长风格的估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