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哑铃策略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后续修复空间可期,关注红利港股ETF(15933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09:13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 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 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11月3日港股震荡走高,最终收涨0.97%,报26158.36点。从估值上看,恒生指数PE约12.1倍,处历史分 位约63%。而恒生科技PE约24.6倍,处于有数据以来约37%分位,显著低于A股创业板与科创板同类分 位。若低估科技龙头估值修复至成分股估值分位数均值,有望推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约15%;若修复至 历史均值,抬升空间或超30%。 资金面上,南向资金年内已累计净流入1.2万亿港元,创下互联互通以来新高。HIBOR处于高位后趋 稳,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提高全球流动性,对港股风险偏好形成边际提振。短期行情虽受到12月降息节 奏分歧的影响出现回落,但资金面持续改善的趋势不变,港股慢牛行情有望持续演绎。 从配置上看,现阶段科技成长+红利低波或为一个较优的选择。科技方面AI应用与互联网软件端在港股 集中度更高,业绩与资本开支驱动叙事强化,四季度科技主线有 ...
固收-收官之时:重配置节奏,轻捕风捉影
2025-11-03 10:35
2025 年信用债市场抗跌性较强,受益于信用利差水平较高和固收类资 产交易属性增强,但 2026 年波动性预计将加大,建议关注超调机会和 中长端提成策略。 固收-收官之时:重配置节奏,轻捕风捉影 20251102 摘要 机构年底前通过早晚盘吸筹,或为完成年度 KPI,但今年银行资金流出 较多,保险资管更依赖权益贡献,年底资金力量或不及往年,需关注政 策节奏对债市的影响。 市场对利好消息反应敏感,对利空消息钝化,反映配置和投机力量维持 市场平衡的努力,预计持续至 11 月中旬,建议关注年内配置或交易行 为节奏,把握止盈时机。 央行买卖国债旨在稳定长期利率,支持实体经济,并非旨在降低利率或 刺激贷款增长,而是控制国家杠杆成本,防止利率过度上升。 短期内市场对长债预期明确,但存在不确定性,需警惕 CPI 上行导致利 率上升的风险,以及一年期存单年底可能出现的倒挂现象。 央行买卖国债旨在稳定债市并刺激整体资本市场,但长期效果取决于权 益市场表现和资金流向,短期内可能出现股债双牛,长期需关注资金流 向。 2025 年利率债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买长债量预计不大,买短债量相 对较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在 1.7%-1.7 ...
恒生指数低开0.07%,哑铃策略成为四季度投资优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1 07:48
四季度港股震荡上行趋势不改,"哑铃策略" 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最优选择,而港股科技板块正是这一 策略中的 "进攻之矛"。 10月31日,恒生指数低开0.07%,恒生科技指数跌0.65%。中国中冶(601618)、中国中车(601766) 跌逾3%;乐普生物-B涨逾7%,全球首个FIC药物EGFR ADC国内获批上市。 【港股科技相关ETF】 覆盖科技全产业链——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 聚焦互联网龙头——恒生互联网ETF(513330)。 哑铃的一端,港股科技板块承接 AI 革命与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红利,聚焦高成长机遇;另一端,高股息 红利板块提供稳定现金流,抵御市场风险。这种配置既契合 "政策托底 + 科技突破" 的市场环境,也符 合外资机构青睐的成长龙头与高股息双主线逻辑。 对于投资者而言,布局港股科技,就是握住了震荡市中最具想象力的成长机会,实现攻守平衡。 ...
FOF也“偏爱”ETF,99只配置了华安黄金ETF | 基金放大镜
搜狐财经· 2025-10-31 10:28
FOF市场整体表现 - 今年以来新成立FOF产品59只,合计发行规模534.81亿元,规模远超2024年全年 [1] - 截至10月30日,522只FOF中有169只收益率超过20%,11只收益率超过40% [1] FOF资产配置偏好:ETF - 三季度最受FOF追捧的基金中有7只是ETF,华安黄金ETF被99只FOF持有,是持有数量最多的基金 [1][2] - 业绩领先的国泰优选领航一年持有期混合FOF第一大重仓基金为黄金股ETF,持有比例达15.85% [1] - FOF增持ETF的原因包括看好相关产业投资机会、ETF具有低管理费和投资运作高度透明的优势 [5][6] - 尽管华安黄金ETF备受欢迎,但其三季度持仓份额下滑了31.56万份 [6] FOF重仓的其他基金类别 - 主动权益基金中,FOF重仓市值最高的基金是易方达科融混合,持有市值5.87亿元,较上季度增长52.80% [7] - 债券基金中,富国国有企业债债券C被FOF总体重仓规模最高,达10.09亿元,较上季度增长4239.79% [7] FOF基金经理四季度展望与配置策略 - 多位基金经理对权益资产持乐观态度,关注成长风格主线,同时关注周期和红利机会 [7] - 国泰优选领航FOF基金经理曾辉强调会持续布局重点黄金股,并适时逢低布局稀土 [7] - 部分基金经理计划增加组合防御性,关注超跌板块如新能源锂电池、地产建材、煤炭等 [8] - 科技成长和港股被持续看好,黄金资产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过程中有望延续良好表现 [8] - 四季度中国资产预计震荡上行,配置上相对看好“哑铃策略”,把握科技与红利双主线 [8]
恒生指数高开,哑铃策略成为四季度投资优选,科技扛鼎进攻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14:18
10月30日,恒生指数高开0.76%,恒生科技指数涨0.53%,新能源车概念股涨幅靠前。 四季度港股震荡上行趋势明确,"哑铃策略" 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最优选择,而港股科技板块正是这一 策略中的 "进攻之矛"。 哑铃的一端,港股科技板块承接 AI 革命与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红利,聚焦高成长机遇;另一端,高股息 红利板块提供稳定现金流,抵御市场风险。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支持T+0交易,精选30只市值大、研发投入高的科技龙头,既囊括腾 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覆盖理想汽车、百济神州等新兴势力,全面覆盖"软硬件+新消费+创新药 +造车新势力"热门赛道,是投资者一键打包中国科技领军企业的优质工具。 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支持T+0交易,选取港股通范围内高股息央企,成分股100%央企,在国 资委"市值管理"考核下,分红更有"保障",更长虹。 这种配置既契合 "政策托底 + 科技突破" 的市场环境,也符合外资机构青睐的成长龙头与高股息双主线 逻辑。 对于投资者而言,布局港股科技,就是握住了震荡市中最具想象力的成长机会,实现攻守平衡。 【相关ETF】 ...
创金合信基金魏凤春:老树新花更有性价比
新浪基金· 2025-10-30 11:32
市场策略回顾 - 2025年最有效的策略是哑铃策略的变形,表现为科技成长与黄金的此消彼长,上周创业板、科创50涨幅接近8%,而伦敦金和白银跌幅接近9% [2] - 进攻性策略在今年表现成功,导致传统安全资产如长债和红利低波掉队,市场焦点在于经济转型的乐观情绪与对科技泡沫的担忧 [2] - A股行业周度数据显示,煤炭、食品饮料等板块反弹后锐气渐失,未出现显著的大小风格切换现象 [2] 宏观经济总量 - 内需不足是经济运行的核心矛盾,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仅4.0%,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1% [5] - 消费动能偏弱,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低于GDP增速,9月单月增速放缓至3.0%,居民储蓄率攀升至36.2% [5] -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1-9月投资同比下降13.9%,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59亿平方米,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延长 [5] 新兴产业盈利表现 - 2025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至21.6%,主要受价格压力缓解、需求端回暖、政策红利释放及产业结构优化驱动 [7][8][9]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降幅收窄至2.3%,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3.1%,成本降幅大于收入端,企业毛利率空间扩大 [8] - 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26.8%,装备制造业增长25.6%,智能消费设备、电子器件等细分领域增速超30% [9] 传统产业定位与机会 - 十五五规划将传统产业定位为制造业“基本盘”,依据是其占八成的增加值占比,强调通过数智化、绿色化、集群化转型实现质的提升 [10] - 传统产业的投资机会在于其估值便宜,近期机构投资者调仓行为显示新旧产业失衡现象开始弱化,年前均衡配置是大概率事件 [11] - 政策部署为传统产业转型描绘了10万亿市场空间,矿业、冶金、化工、机械等行业瞄准中高端环节突破与品质升级 [10] 未来投资布局展望 - 科技成长的战略地位明确,但A股市场自7月以来已提前演绎五年规划预期,有所透支,需要业绩考验 [11] - 投资者未来两个月将“谋定而后动”,主要精力用于谋划十五五开局第一年的战略配置,并关注美国AI投资集中度、全球朱格拉周期等外部因素 [12][13] - 2025年投资胜负手已不再是关键分歧,从绝对收益视角看已是“秋收”,最后两个月市场有望在平淡中结束 [11]
哑铃策略正当时,哑铃两端如何选?险资举牌给了参考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20:06
在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哑铃策略或成为一种选择。因为在市场主线不清晰或者投资范式切换的 过程中,从基本面的角度或者从景气度角度,就很难去寻找到一个行业或者一个板块能有持续性的系统 性机会,此时,哑铃策略或许更加适合:一端是高胜率,另一端是高赔率,从而整体提升组合的预期收 益率。 每日经济新闻 两端如何选呢?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险资今年的举牌方向或许给了参考方向——今年险资共举牌24 只股票,个股所在领域主要为金融业和公用事业,另外也涉及电气设备、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 (责任编辑:刘畅 ) 如果投资者也考虑哑铃策略,可以指数化投资工具来进一步分散风险,用诸如红利低波ETF基金 (159547)等红利类基金作为高胜率一端,而高赔率一端可以选择成长性标的,比如科创50ETF等,从 而提升组合的预期收益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
跟踪ETF规模超1.2万亿,如何玩转沪深300指数
搜狐财经· 2025-10-29 15:06
跟踪ETF规模超1.2万亿 如何玩转沪深300指数 随着被动投资理念的渐入人心,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宽 基指数,也成为了广大投资者把握市场机会的热门抓手。 交易所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10月24日. 全市场跟踪沪 深300指数的ETF总规模达到12,503亿元。 也因此,沪深300指数适合用采用市盈率、股息率等指标 判断其的估值水平,从而辅助低位布局。 沪深300指数近十年市盈率PE(TTM) 沪深300市盈率TTM 沪深300 2019/10/26 2021/10/26 2023/10/26 (数据来源: wind, 区间: 2015/10/26-2025/10/24; 指数历史涨跌情况 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请投资者关注指数波 动风险。) 若觉得估值指标难免偶尔失灵,准确判断沪深300指数 布局时点较为困难,不妨将一次性投入改为分批定投,在 沪深300指数估值位于历史较低分位时分批定额买入相 关指数产品,以淡化择时。 同时. 该策略可结合止盈与暂停定投等方式力争增强收 益,但需要提前规划止盈与暂停定投的条件(如市盈率分位 数高于80%时分批止盈)。 大小盘轮动策略 逢低布局策略 ...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冲击3连涨,连续11日获资金净流入,备受资金青睐
搜狐财经· 2025-10-27 14:06
指数与ETF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7日13:52,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上涨0.74% [3] - 指数成分股中国宏桥上涨3.25%,中信股份上涨3.10%,东方海外国际上涨2.96%,信义玻璃上涨2.73%,北京控股上涨2.22% [3] - 港股红利ETF博时(513690)上涨0.72%,最新价报1.12元,近1周累计上涨2.40% [3] - 从10月9日至10月24日,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涨幅超6%,同期恒生指数下跌2.49% [3] ETF规模与流动性 - 港股红利ETF博时盘中换手率为1.78%,成交额为1.05亿元 [3] - 截至10月24日,该ETF近1周日均成交额为2.53亿元 [3] - 港股红利ETF博时最新规模达58.29亿元,创近1年新高 [4] - 该ETF最新份额达52.75亿份,创近1年新高 [4] - 近11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3.36亿元,日均净流入达3051.20万元,最高单日净流入1.48亿元 [4] 市场分析与策略 - 红利指数逆势上扬主要因外部环境波动,投资者进行"去风险"下的投资组合再平衡 [3] - 红利低波策略通过高股息资产提供稳定现金流并控制回撤,在低利率环境中提供有竞争力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3] - 四季度策略中,红利风格性价比逐步抬升,可关注大消费、顺周期等方向的交易性机会 [4] - "哑铃策略"建议以红利资产为防守端抵御波动,搭配科技成长为进攻端捕捉高增长机会 [4] 指数构成 - 港股红利ETF博时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指数 [4] - 截至2025年10月8日,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东方海外国际、中远海控、兖矿能源等,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8.98% [5]
世界越来越反常了
虎嗅APP· 2025-10-27 08:08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多个反常现象,包括美元在利空背景下反弹、美元与大宗商品同涨、黄金与铜同涨以及全球长债由熊转牛 [5][7] - 这些反常现象反映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与对AI成长机遇的期待并存,导致资金在防御性资产和成长性资产之间进行并行配置 [21][22][23] - 美元近期的强势并非基于经济基本面改善,而是因非美货币走弱和避险情绪推升的临时性需求 [11][12] - 黄金的长期上涨逻辑源于美元信用衰退,而铜价走强则受供应干扰和AI驱动的需求预期支撑 [16][17][20]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进行资产配置,平衡防御性资产(如长债、黄金)与成长性资产(如铜、白银、AI相关板块) [26] 美元走势的反常与驱动因素 - 美元指数从96上方一度逼近100大关,尽管面临美国经济数据疲弱、政府停摆和降息周期等利空 [5] - 长期利空因素包括美国财政赤字预计超过GDP的7%、债务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以及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信誉受地缘政治因素削弱 [10] - 短期反弹原因包括政府停摆激发避险情绪、非美货币走弱(欧元贬值0.2%、英镑贬值0.6%、日元贬值2.6%)以及数据真空掩盖不利因素 [11] - 美元与大宗商品同涨源于避险资金流入以美元计价的商品,间接增加美元需求 [12] 黄金与白银的市场表现及逻辑 - COMEX黄金价格逼近4400美元/盎司,年内上涨64%,驱动因素包括避险情绪升温(如中美贸易摩擦、地区银行风险)和美联储降息预期 [14][15][17] - 10月21日黄金暴跌超5%至4100美元/盎司以下,主因避险情绪缓解(如贸易协议进展),但长期逻辑仍基于美元信用衰退 [16] - 白银表现更具弹性,年内涨幅达72%,同期跌幅6.27%,因市场容量小且工业需求占比高(全球工业需求占58.5%,其中电力电子应用占40%) [17] - 白银属性介于黄金(金融避险)和铜(工业需求)之间,受益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需求增长 [18] 铜价上涨的供需与预期因素 - 铜价与传统逻辑背离(经济预期低迷时应下跌),当前与黄金同涨,反映供应干扰与AI需求预期 [18][19] - 供应端干扰事件包括印尼Grasberg铜矿减产、卡莫阿-卡库拉矿震、智利Codelco产量创20年新低等 [19] - 需求端受AI驱动的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支撑,高盛预测到2030年电网建设将贡献60%的需求增长 [20] - 铜的金融属性与商品属性并存,但长期趋势由实物供需主导 [19] 市场配置逻辑与历史对比 - 当前市场同时押注防御性资产(美元、黄金、长债)和成长性资产(铜、科技股、AI板块),体现"悲观中寻找机会,乐观中做好防御"的心态 [21][22] - 类似局面曾出现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复苏与通胀担忧并存)和2020年(疫情初期恐慌与流动性宽松共存) [25] - 建议采用哑铃策略,防御端配置长债和黄金,进攻端关注铜、白银及AI算力链,避免追高但可逢低布局 [26] - 反常现象的终结取决于全球经济衰退或复苏的信号明确化,届时市场将回归常态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