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信用交易

搜索文档
微软花17亿美元“埋粪”!把人类粪便和污水转化成“生物泥浆” 注入地壳1500米深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1:31
AI行业的环境影响 - AI发展伴随惊人的电力、水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微软AI业务扩张导致2024财年碳排放量较2020年增长23.4% [3][6] - Mistral AI旗舰模型Mistral Large 2在18个月训练和运行中排放2.04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000辆家用轿车年排放量,消耗28.1万立方米水(112个奥运泳池)及660公斤锑当量资源 [8] - 具备推理能力的开源大模型能耗和碳排放是非推理模型的4到6倍 [9] 微软的碳减排措施 - 微软与Vaulted Deep签署协议,计划2038年前通过生物泥浆深埋技术去除490万吨碳,交易价值或达17亿美元(按350美元/吨计算) [4][5] - 该技术将有机废弃物泵入地下1500米岩层密封,永久去除碳并减少甲烷排放,同时封锁PFAS污染物 [5] - 微软已连续签署多笔碳信用交易订单,但被批评为"账面游戏",实际减排效果存疑 [6] 科技巨头的碳排放现状 - 2020-2023年亚马逊、微软、Alphabet和Meta的间接碳排放量平均增长150%,其中亚马逊增182%,微软增155%,Meta增145%,Alphabet增138% [7][8] - GPT-4o若每日处理7亿次查询,年用电量达39万-46万兆瓦时(相当于3.5万美国家庭用电),排放13.8万-16.3万吨二氧化碳 [10] - 数据中心电力需求飙升导致科技公司减排目标承压,微软等采用"基于市场的核算机制"在账面上实现零排放 [7] 行业减排行动与挑战 - 谷歌、微软、Meta承诺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亚马逊目标2040年,但碳抵消机制被指掩盖源头减排不足 [12] - 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Meta购买1.1吉瓦核能电力,亚马逊数据中心接入核电站,谷歌投资核聚变能源 [13] - 到2027年AI年耗水量或达66亿立方米(瑞士年耗量2倍),2030年数据中心能耗或翻倍至945 TWh(超日本全国能耗) [12] 硬件与供应链影响 - AI模型生命周期中训练和推理阶段占温室气体排放85.5%、水资源消耗91%、材料消耗29% [8][9] - 生成式AI 2023年产生2600吨电子垃圾,2030年或达250万吨(相当于133亿部废弃智能手机) [12] - 硬件制造能耗占AI总排放11%,供应链延长设备寿命和增加可回收部件是关键减排措施 [13]
【财经分析】港航业“绿色变革”迫在眉睫 业界呼吁强化全球合作加速脱碳进程
新华财经· 2025-05-29 22:00
全球港航业绿色转型趋势 - 航运承担80%以上国际贸易运输量,是经济全球化重要纽带和碳排放主要来源,绿色转型已成为行业核心命题 [1] - 国际海事组织通过"J9"碳信用交易和燃料标准机制,设立全球首个单一行业碳价机制,目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2] - 若不采取减排措施,2050年航运业碳排放量较2008年可能增加50%-250%,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已将航运纳入全覆盖范围 [2] 港口在绿色航运中的关键作用 - 港口从被动门户转变为绿色航运积极推动者,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智能技术应用加速低碳转型 [2] - 上海提出"双过百万"方案:保税LNG加注能力达百万立方米级,绿色甲醇/绿氨加注能力达百万吨级 [2] - 香港计划2030年为绿色燃料船舶提供超60次/年加注服务及超20万吨绿色船用燃料 [2] 宁波舟山港的领先实践 - 率先布局LNG加注、专业码头岸电全覆盖、新能源船舶试点,探索氢能等零碳燃料应用 [3] - 穿山/梅山码头实现B24生物燃料油、保税LNG常态化加注,完成全国港口企业首单欧盟碳配额交易 [3] - 已建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投用国内首艘LNG柴油双料拖轮,港区新能源设备规模领先 [7] 绿色航运走廊建设进展 - 宁波舟山港与德国汉堡港、威廉港和西班牙瓦伦西亚港签署协议,建设三条绿色航运走廊,成为国内在建数量最多的枢纽港 [6] - 协议内容包括岸电建设、集疏运优化、再生能源应用、清洁燃料加注等联合行动,推动两港间海运净零排放 [6] - 目前宁波舟山港实现码头泊位岸电全覆盖(除液体化工泊位),年岸电使用量超2000万千瓦时 [7] 行业协同发展路径 - 需政策引导、技术突破、资本联动与全产业链协同,建议组建联合实验室攻克氢/氨燃料及碳捕集技术 [4][5] - 构建数字生态协同网络,通过区块链实现全流程上链,AI算法优化航运规则与能耗 [5][6] - 业界呼吁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推动共建绿色航运走廊,在特定航线推广零碳技术与智能管理 [4][6][7]
英国政府支持企业参与碳信用交易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商务部网站· 2025-05-09 00:34
英国政府推动碳信用额交易计划 - 英国政府发布加强自愿碳市场和自然市场计划,支持企业通过投资环保项目(如推广电动汽车、减少森林砍伐、碳捕获技术、植树造林)来减少自身排放 [1] - 该计划旨在调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同时为英国企业创造多元化收入来源 [1] - 预计到2050年碳市场价值可达2500亿美元,自然市场价值可达690亿美元 [2] 市场现状与发展潜力 - 当前碳信用市场尚未充分发挥潜力,企业与组织普遍呼吁明确相关规则 [2] - 英国正在建立全球框架以增强对碳信用交易的信任与信心,包括制定优质信用标准、确保环境效益、要求企业披露碳信用使用情况 [2] - 自7月以来英国清洁能源行业已吸引437亿英镑私人投资 [2] - 英国净零经济增长速度是整体经济的三倍,该领域就业人数增长超过10% [2] 政策框架与原则 - 政府正在征求行业组织和公众意见,咨询期12周 [3] - 提出的6项完整性原则包括:确保碳信用符合高完整性标准、要求买家披露信用额度使用计划、信用额度使用需符合《巴黎协定》1.5°C目标、准确传达环境影响、支持高完整性市场发展、信用额度需与气候行动结合使用 [3] 经济影响与行业机遇 - 该计划将巩固英国作为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2] - 计划将释放私人资本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支持企业实现清洁能源转型 [2] - 积极气候行动为英国企业带来显著增长机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