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产业融合

搜索文档
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召开第一届议政代表会第八次会议
扬子晚报网· 2025-08-28 11:58
8月27日下午,盐南高新区新河街道第一届议政代表会第八次会议在街道四楼会议室召开。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海洋出席会议并讲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办事处主任李冬兵作办事处工作报告,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童国林主持会议并作人大街道工委工作通报。42名议政代表参加了会议。 三是希望各位代表锤炼过硬本领,在守正创新中锻造"人大铁军"。人大工作的水平,关键看队伍的素质。要强化代表能力"大提升",完善品牌创建"大突 破",加强作风效能"大转变"。用好街道"人大之家"、社区人大联络站、服务大厅人大联络点作用,以机器人产业为侧重点,打造人大服务"产业链"的特 色品牌。 会上,议政代表们先后听取并审议《新河街道办事处2025年上半年工作报告》《新河街道人大工委2025年上半年工作报告》《新河街道2025年上半年预算 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工作通报》和《新河街道2025年上半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等,对街道各部门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并分组进行讨论。 会上,李冬兵报告了街道2025年上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下半年工作作出部署,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四是夯实社会稳定大局。强化底线思维,创新"社区书记信箱"和"金牌调解室"建设,提升应 ...
深圳4区上榜千亿城区第一梯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8:40
城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 - 中国城区GDP从2020年45.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57.2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 [1]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 年均新增15个千亿城区 [1] - 千亿城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持续提升 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作用凸显 [4] 深圳城区经济表现 - 南山区以9500.97亿元GDP连续九年蝉联榜首 逼近万亿元大关 [1][8] - 福田区以5948.82亿元位列第二 龙岗区5901.27亿元和宝安区5300.43亿元分列三四位 [2] - 龙岗区2024年GDP增量达858.2亿元 仅次于南山区935亿元增量 [8] - 深圳共有6个区进入千亿城区榜单 龙华区和罗湖区分列第24和第29位 [1] 千亿城区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由深圳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及广州天河区组成 [7] - 两千亿城区数量增至45个 GDP总和达14.7万亿元 占千亿城区总量46.8% [4] - 三千亿城区数量增至22个 杭州余杭区等7个城区首次突破3000亿元 [8] - 2024年新增16个千亿城区 包括沈阳浑南区、宁波奉化区等 GDP集中在1000-1123亿元 [7] 城区发展质量特征 - 南山区经济规模接近万亿 相当于全国城市GDP排名第30位的大连市 [8] - 深圳南山区和福田区在经济规模和经济密度方面位居全国前列 [8] - 宝安区和龙岗区平均经济密度达14.3亿元/平方公里 [8] - 新增千亿城区增速跨度从3%到9.7% 4个城区增速位于6%及以上 [7] 创新发展模式 - 龙岗区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形成集群化发展模式 [11] - 市场化招商引入宁德时代、中广核新能源等项目 布局半导体和低空经济领域 [11] - 联合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机构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11] - 宝安区培育72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LED屏幕等领域获得全球市占率超50% [12] 产业升级路径 - 隆基绿能等企业牵头国际光伏标准制定 打破欧美专利围堵 [12] - 通过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等平台对接国际规则 [12] - 城区发展呈现从技术追赶向原创引领跃迁的趋势 [11] - 主导产业与前沿科技双向赋能的模式逐渐成熟 [11]
深圳4区上榜千亿城区第一梯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8:14
城区经济发展概况 - 2020-2024年中国城区GDP从45.2万亿元增长至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1]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年均新增15个 [1][3] - 2024年新增16个"千亿城区",新增成员GDP总量集中在1000亿-1123亿元,增速跨度3%-9.7% [7] 深圳城区经济表现 - 深圳南山区以9500.97亿元GDP连续九年蝉联榜首,逼近万亿规模 [1][8] - 深圳福田区GDP达5948.82亿元排名第二,龙岗区(5901.27亿元)、宝安区(5300.43亿元)分列三四位 [2][7] - 龙岗区2024年GDP增量达858.2亿元,仅次于南山区增量(935亿元) [9] - 深圳4个城区(南山、福田、龙岗、宝安)与广州天河区组成"千亿城区"第一梯队 [7] 城区经济梯队分布 - 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达14.7万亿元,占171个"千亿城区"总量的46.8% [4] - 第二梯队由17个GDP3000-5000亿元城区组成,杭州余杭区等7个城区首次突破3000亿元 [9] - 经济密度表现:南山规模最大,福田密度最高,宝安和龙岗平均密度达14.3亿元/平方公里 [8][9] 城区发展驱动因素 - 创新驱动:龙岗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半导体技术商业化布局形成"龙岗样板" [12] - 产业升级:宝安区聚焦智能制造,培育72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LED屏幕等产品占据全球超50%市场份额 [13] - 标准制定:宝安区支持隆基绿能等企业牵头国际光伏标准制定,推动"以技术换规则" [13]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方向:城区将增强原创策源能力,形成颠覆性科技成果和全球创新网络节点 [12] - 产业融合:建议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固链 [13] - 开放合作:从外贸依赖转向规则主导,加速高附加值品牌整合与国际规则制定权争夺 [12]
“千亿城区”扩容,深圳南山GDP近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7 23:04
城区经济发展概况 - 2020~2024年中国城区GDP从45.2万亿元增长至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2]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达14.7万亿元,占千亿城区总量的46.8% [2][3] - 2025年百强区以0.6%国土面积创造全国16.7%的GDP [2] 经济强区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深圳南山区(9500.97亿元)、福田区(5948.8亿元)、广州天河区(6600亿元)等5个城区,南山区GDP逼近大连全市(9516.9亿元) [3][4][6] - 第二梯队:17个GDP达3000亿~5000亿元的城区,其中杭州余杭区、广州白云区等7个城区首次突破3000亿元,增量均超200亿元 [4] - 新增"千亿城区"前10包括浑南区(沈阳)、奉化区(宁波)等,GDP总量1000亿~1123亿元,增速跨度3%~9.7% [3] 产业与创新动态 - 2024年城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997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24家 [7] - 工信部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49个位于城区,集中在电子设备、通用设备制造等领域,广东、江苏、山东表现突出 [7] - "十四五"期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5747.4亿元增至231039.5亿元 [6]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驱动从技术追赶转向原创引领,产业与科技双向赋能模式成熟 [9] - 产业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精进,都市型先进制造与"工业上楼"成为新常态 [9] - 建议路径包括促进"科创+产业"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深化绿色转型等 [9]
“千亿城区”扩容 深圳南山GDP近万亿 16个城区新晋级 | 言叶知新
第一财经· 2025-08-07 22:23
城区经济总量增长 - 中国城区GDP从2020年45.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1]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新增16个城区首次突破千亿 [1][2] - 百强区以0.6%国土面积贡献全国16.7%的GDP [1] 高能级城区梯队分布 - 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达14.7万亿元,占千亿城区总量46.8% [2] - 第一梯队(5000亿以上)包含深圳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及广州天河区 [3] - 南山区GDP达9500.97亿元逼近万亿,接近第30名城市大连GDP(9516.9亿元) [5] - 第二梯队(3000-5000亿)新增7个城区,包括杭州余杭区、广州白云区等 [3] 城区经济质量特征 - 深圳福田区经济密度最高,宝安与龙岗平均经济密度达14.3亿元/平方公里 [3] - 龙岗区2024年GDP增量858.2亿元,南山区增量935亿元居首 [3] - 新增千亿城区增速跨度3%-9.7%,4个城区增速超6% [2] 创新与产业布局 - 城区集聚299764家高新技术企业与842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工信部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49个位于城区,集中于电子设备、通用设备制造等领域 [6] - 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城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显著 [6] 投资与消费动态 - "十四五"期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57万亿元增至23.10万亿元 [5] - 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触底回升,消费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6]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驱动从技术追赶向原创引领跃迁,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 [8] - 产业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精进,发展都市型先进制造与"工业上楼"模式 [8] - 通过构建产业技术需求图谱、嵌入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8]
16城区首破千亿
搜狐财经· 2025-08-06 20:00
百强区格局变化 - 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综合考察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等竞争力,而非单纯以GDP总量衡量 [1] - "东-西"不平衡格局略有缓解,西部百强区增至19个,中部减至22个,东部增至58个 [3] - "南-北"不平衡仍明显,南方百强区保持84个,北方仅16个 [3] 千亿城区扩容 - 百强区以0.6%国土面积贡献全国16.7% GDP [3] - 2020-2024年千亿城区从111个增至171个,年均新增15个,其中两千亿城区45个,三千亿城区22个 [3] - 2024年新增16个千亿城区,GDP集中在1000亿-1123亿元区间,包括浑南区、奉化区等 [3] - 苏州姑苏区破千亿后,全市十大区市GDP全部超千亿,为2026年GDP破三万亿目标奠定基础 [4] 区域分布特征 - 广东17个城区入围百强区,数量全国第一,包揽榜单前7名 [1][5] - 深圳南山区以9500.97亿元GDP连续9年居首,天河区6615亿元,福田区5948.82亿元,宝安区和龙岗区均超5000亿元 [5] - 广东"区强县弱"特征显著,2025百强县仅上榜3个且排名靠后,与撤县设区城市化进程相关 [5][6] - 山东6区入选百强区,包括历下区、兰山区等,经济总量均破千亿 [6][7] 产业支撑 - 历下区软件产业规模800亿元,现代医药产业聚集60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422亿元 [7] - 兰山区依托商贸物流产业实现1503.2亿元GDP,推动商城国际化、数字化发展 [7] - 崂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芝罘区生物医药、市南区航运贸易、历城区数字经济等构成支柱产业 [8] 发展路径建议 - 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创新驱动主引擎 [8] - 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8] - 推进"产城人"融合空间再造,激发城市更新价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