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西部县域、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榜单出炉 山西2县9区上榜
新浪财经· 2025-11-10 12:46
| 排名 | 城区 | HDC L | HEAT 141-4 | 城区 | 4-0-2 | | --- | --- | --- | --- | --- | --- | | | 商优良 | レルキ | r | 后瞄反 | 北部市 | | T | NARIA | TAVII | 01 | 山据区 | 阴得川 | | --- | --- | --- | --- | --- | --- | | 2 | 蜀山区 | 合肥市 | 52 | 得困区 | 九江市 | | 3 | 金水区 | 郑州市 | 53 | 岳阳楼区 | 岳阳市 | | 4 | 包河区 | 合肥市 | 54 | 张湾区 | 十堰市 | | 5 | 武昌区 | 武汉市 | 55 | 贵池区 | 池州市 | | 6 | 天心区 | 长沙市 | 56 | 赫山区 | 益阳市 | | 7 | 小居区 | 太原市 | 57 | 青山湖区 | 南昌市 | | 8 | 汉南区 | 武汉市 | 58 | 驿城区 | 驻马店市 | | 0 | 武陵区 | 常德市 | ਟੇਰੇ | 洛龙区 | 洛阳市 | | 10 | 夫容区 | 长沙市 | 60 | 宣州区 | 宣城市 ...
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14 22:20
文章核心观点 - 报告聚焦全国904个地级市市辖区,分析“十五五”时期城区经济发展态势,指出百强区以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6.7%的GDP,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1] - “十四五”期间(2020-2024年)城区经济总量稳健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45.2万亿元增至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6.1%,“千亿城区”数量从111个增至171个 [1][22] - 面向“十五五”,百强区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包括创新向原创引领跃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精进等,并提出了五大对策建议以推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1][11] 经济能级 - 2020-2024年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由45.2万亿元增长到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6.1% [22] - 同期城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额从25020.6亿元增长至28596.7亿元 [22] - “千亿城区”数量从111个增至171个,2024年新增16个,新增城区GDP总量集中在1000亿-1123亿元区间,增速跨度从3%到9.7% [1][22][23] 创新引领 - 截至2024年,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共有299764家位于城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8424家位于城区 [27] - 从省份分布看,广东(60287家)、江苏(40212家)、浙江(29835家)三省城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领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同样以广东(1680家)、江苏(1475家)、浙江(1079家)为前三位 [28] 投资与消费驱动 - 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从2021年的6.2%下降至2023年的1.9%,2024年回升至3.5% [30] - 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185747.4亿元持续增加至2024年的231039.5亿元 [30] 产业集群 -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的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有49个位于城区 [31] - 这些集群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10个)、通用设备制造(7个)、专用设备制造(4个)等行业,地域上以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省份表现突出 [31][32] 百强区特征 - 百强区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16.7%的GDP,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9.0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17.6% [1] - 空间分布上“东强西弱”格局略有缓解(东部58个、西部19个、中部22个、东北1个),但“南强北弱”仍明显(南方84个、北方16个) [1] - 第一梯队7个城区全部位于东部地区,梯队间差距逐级减小但内部竞争加剧 [1] “十五五”发展趋势 - 创新驱动从技术追赶向原创引领跃迁 [1][11] - 产业升级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链高端精进 [1][11] - 空间重构从单点发展向网络化协同进阶 [1][11] - 绿色低碳从减排约束向零碳产业蜕变 [1][11] - 开放合作从外贸依赖向规则主导转换 [1][11] - 共享普惠从基础保障向品质生活升华 [1][11] 发展对策建议 - 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 [1][11] - 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重塑城区产业竞争新优势 [1][11] - 推进“产城人”融合空间再造,激发城市更新价值裂变 [1][11] - 深化“双碳”目标引领的绿色转型,培育城区发展新动能 [1][11] - 创新“数智赋能”治理模式,构建高质量发展服务新生态 [1][11]
“百强区”全国前十 广东占八席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07:10
城区经济排名 - 深圳南山区连续9年蝉联百强区榜首 经济规模达9500.97亿元(2024年) 上半年达4980.06亿元(2025年) [6] - 广东包揽全国百强区第一梯队全部7个席位 前10名中独占8席 [3][5][6] - 第一梯队包括南山区(1)、福田区(2)、天河区(3)、宝安区(4)、龙岗区(5)、黄埔区(6)、顺德区(7) [3][6] 区域分布特征 - 广东共17个城区上榜百强区 主要集中于广州(7区)、深圳(6区)、佛山(3区)、珠海(1区) [3][8] - 广州11个行政区中7个上榜 深圳10个行政区中6个上榜 佛山5个行政区中3个上榜 [8] - 珠海香洲区以44.7%的城区首位度位列全国第一 较2024年43.8%进一步提升 [10] 经济发展质量 - 南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超50% 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超60% [6] - 南山区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近90%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66% [6] - 南山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500家 形成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独角兽走廊" [6] 竞争格局分析 - 第一梯队内部形成两个集团 南山区以超450分独占第一集团 第二集团头名福田区未超350分 [8][9] - 百强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扩大 各梯队内部竞争加剧 第一梯队内部排名出现波动 [5][7][8] - 评价体系包含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 [4]
全国百强区公布!广东上榜17席,广深佛超半数行政区入选
南方都市报· 2025-08-12 20:07
榜单总体概况 - 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对全国904个市辖区进行评估并公布百强区榜单 [1] - 榜单构建基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5个一级指标及2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2] - 广东共有17个区上榜全国百强区,在前10名中占据8席,上榜城区来自广州、深圳、佛山、珠海4市 [1] 梯队分布与竞争格局 - 百强区被划分为五个梯队,依次包含7、12、24、28、28个城区,第一梯队的7个城区全部来自广东,被认为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具有断层领先优势 [3][4] - 第一梯队内部竞争激烈,根据竞争力指数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集团:第一集团为南山区(得分超450分),第二集团包括福田区、天河区等6个区(头名福田区得分未超350分),显示出南山区遥遥领先的断层现象 [9] - 不同梯队间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在2025年有所扩大,且各梯队内部城区竞争也更为激烈 [9] 重点城区表现 - 深圳市南山区连续9年蝉联百强区榜首,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500.97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4980.06亿元,已逼近万亿大关 [4] - 南山区经济结构优势显著,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超50%,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超60%,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近90%,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6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500家 [6] - 珠海市香洲区在城区首位度排名中再度居首,达到44.7%(2024年为43.8%),远高于全国百强区所在地级市16%的平均首位度,2024年其地区生产总值约2000亿元,占珠海市4479.06亿元GDP的近半壁江山 [10][12] 主要城市上榜情况 - 广州市是广东上榜百强区数量最多的城市,11个区中有7个区上榜 [7] - 深圳市有6个区上榜百强区 [7] - 佛山市有3个区上榜百强区 [7] - 广州、深圳、佛山三市超半数行政区入选全国百强区 [7]
“千亿城区”扩容,16城区新晋级 深圳南山GDP近万亿
搜狐财经· 2025-08-08 01:10
城区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0~2024年中国城区GDP从45.2万亿元增长至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1]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新增16个城区首次突破千亿 [1][2] - 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达14.7万亿元,占171个千亿城区总量的46.8% [1] - 深圳南山区GDP达9500.97亿元逼近万亿,广州天河区突破6600亿元 [3][4] 城区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深圳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及广州天河区,南山区增量935亿元居首 [3] - 第二梯队:17个GDP达3000~5000亿元城区,7个新晋"三千亿城区"增量均超200亿元 [3] - 经济密度:深圳福田区最高,宝安区和龙岗区平均密度达14.3亿元/平方公里 [3] 新增千亿城区特征 - 2024年新增千亿城区前10包括沈阳浑南区、宁波奉化区等,GDP总量集中在1000~1123亿元 [2] - 新增城区增速跨度3%~9.7%,4个城区增速超6% [2] 创新与产业动态 - 2024年城区聚集29.9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42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 - 49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位于城区,集中在电子设备、通用设备制造等领域 [5] 消费与投资趋势 - "十四五"期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57万亿元增至23.10万亿元 [4] - 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触底回升,"十五五"期间驱动效应将释放 [6] 未来发展方向 - 创新驱动从技术追赶转向原创引领,产业升级聚焦价值链高端 [6] - 重点路径包括"科创+产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产城人"空间再造等 [6][7]
“千亿城区”扩容,深圳南山GDP近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7 23:04
城区经济发展概况 - 2020~2024年中国城区GDP从45.2万亿元增长至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2]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达14.7万亿元,占千亿城区总量的46.8% [2][3] - 2025年百强区以0.6%国土面积创造全国16.7%的GDP [2] 经济强区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深圳南山区(9500.97亿元)、福田区(5948.8亿元)、广州天河区(6600亿元)等5个城区,南山区GDP逼近大连全市(9516.9亿元) [3][4][6] - 第二梯队:17个GDP达3000亿~5000亿元的城区,其中杭州余杭区、广州白云区等7个城区首次突破3000亿元,增量均超200亿元 [4] - 新增"千亿城区"前10包括浑南区(沈阳)、奉化区(宁波)等,GDP总量1000亿~1123亿元,增速跨度3%~9.7% [3] 产业与创新动态 - 2024年城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997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24家 [7] - 工信部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49个位于城区,集中在电子设备、通用设备制造等领域,广东、江苏、山东表现突出 [7] - "十四五"期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5747.4亿元增至231039.5亿元 [6]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驱动从技术追赶转向原创引领,产业与科技双向赋能模式成熟 [9] - 产业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精进,都市型先进制造与"工业上楼"成为新常态 [9] - 建议路径包括促进"科创+产业"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深化绿色转型等 [9]
“千亿城区”扩容,深圳南山GDP近万亿
第一财经· 2025-08-07 22:56
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概况 - 中国城区GDP从2020年45.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2]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新增16个城区首次突破千亿 [4] - 百强区以0.6%国土面积创造全国16.7%的GDP,经济资源集聚效应显著 [2] 经济强区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深圳南山区(9500.97亿元)、福田区(5948.8亿元)、龙岗区(5901亿元)、宝安区及广州天河区(6600亿元),平均经济密度14.3亿元/平方公里 [5] - **第二梯队**:17个GDP达3000-5000亿元城区,新增7个"三千亿城区"包括杭州余杭区、广州白云区等,增量均超200亿元 [6] - **第三梯队**: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14.7万亿元,占千亿城区总量的46.8% [4] 重点城区表现 - 南山区GDP逼近万亿(9500.97亿元),规模接近大连市(9516.9亿元) [8] - 龙岗区2024年GDP增量858.2亿元,仅次于南山区增量(935亿元) [5] - 新增千亿城区前10中,增速跨度3%(桥西区)至9.7%(中山区),4个城区增速超6% [4] 产业发展与创新 - 城区聚集高新技术企业2997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424家,49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分布在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 [10] - 创新趋势从技术追赶转向原创引领,产业升级聚焦价值链高端化与"工业上楼"模式 [11] - 建议路径包括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产城人空间再造等 [11] 消费与投资动态 - 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185747.4亿元增至2024年231039.5亿元 [8]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触底回升,"十五五"期间将释放结构调整带来的增长势能 [10]
“千亿城区”扩容 深圳南山GDP近万亿 16个城区新晋级 | 言叶知新
第一财经· 2025-08-07 22:23
城区经济总量增长 - 中国城区GDP从2020年45.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1]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新增16个城区首次突破千亿 [1][2] - 百强区以0.6%国土面积贡献全国16.7%的GDP [1] 高能级城区梯队分布 - 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达14.7万亿元,占千亿城区总量46.8% [2] - 第一梯队(5000亿以上)包含深圳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宝安区及广州天河区 [3] - 南山区GDP达9500.97亿元逼近万亿,接近第30名城市大连GDP(9516.9亿元) [5] - 第二梯队(3000-5000亿)新增7个城区,包括杭州余杭区、广州白云区等 [3] 城区经济质量特征 - 深圳福田区经济密度最高,宝安与龙岗平均经济密度达14.3亿元/平方公里 [3] - 龙岗区2024年GDP增量858.2亿元,南山区增量935亿元居首 [3] - 新增千亿城区增速跨度3%-9.7%,4个城区增速超6% [2] 创新与产业布局 - 城区集聚299764家高新技术企业与842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工信部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49个位于城区,集中于电子设备、通用设备制造等领域 [6] - 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城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显著 [6] 投资与消费动态 - "十四五"期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57万亿元增至23.10万亿元 [5] - 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触底回升,消费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6]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驱动从技术追赶向原创引领跃迁,推动"科创+产业"深度融合 [8] - 产业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精进,发展都市型先进制造与"工业上楼"模式 [8] - 通过构建产业技术需求图谱、嵌入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8]
“千亿城区”扩容,深圳南山GDP近万亿,16个城区新晋级|言叶知新
第一财经· 2025-08-07 20:17
城区经济总体增长 - 2020至2024年中国城区GDP从45.2万亿元增长至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1% [1] - 同期“千亿城区”数量从111个扩容至171个 [1] - 2025年百强区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6.7%的GDP [1] 城区经济梯队与领先者 - 2024年“千亿城区”数量增至171个,其中经济总量达2000亿元和3000亿元的城区分别增至45个和22个 [2] - 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为14.7万亿元,占全部“千亿城区”经济总量的46.8% [2] - 深圳南山区、福田区和广州天河区在经济规模与密度上领先,南山区规模最大,福田区密度最高 [2] - 南山区2024年GDP达9500.97亿元,接近万亿规模,其经济体量仅比城市GDP排名第30位的大连市低16亿元 [5] 领先城区具体表现 - 第一梯队由深圳南山、福田、龙岗、宝安4区及广州天河区组成,南山区和天河区GDP分别突破9500亿元和6600亿元 [3] - 福田区2024年GDP为5948.8亿元,宝安区和龙岗区GDP均超5300亿元且平均经济密度达14.3亿元/平方公里 [3] - 龙岗区2024年GDP为5901亿元,较2023年增长858.2亿元,增量仅次于南山区(935亿元) [3] - 第二梯队由17个GDP在3000亿至5000亿元的城区组成,其中7个城区在2024年首次突破3000亿元且增量均超200亿元 [3] 消费与投资趋势 - “十四五”期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18.57万亿元持续增加至2024年的23.10万亿元 [6] - “十四五”期间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波动但显现回升趋势,其驱动经济增长的势能将在“十五五”期间释放 [7] 创新与产业动能 - 截至2024年,城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99,7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24家 [7] - 2024年公示的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有49个位于城区,集中于计算机通信、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 [7] - 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沿海城市在产业集群方面表现突出,中西部地区数量相对较少 [7]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 展望“十五五”,城区创新驱动模式将从技术追赶向原创引领跃迁,创新载体将向“融合共生型”生态升级 [8] - 产业升级方向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链高端精进,都市型先进制造与“工业上楼”模式将成为新常态 [8] - 建议城区发展重点路径包括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推进“产城人”融合空间再造等 [8]
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 吴江全国第八 虎丘吴中上榜
苏州日报· 2025-08-07 08:38
榜单排名 - 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百强区榜单,苏州共有3个区上榜,吴江区位列全国第八位(江苏第一位),位次和去年保持不变;虎丘区位列全国第43位,吴中区位列第50位 [1] - 吴中区位次较去年上升1位,跻身全国百强区前50 [2] 评价体系 - 报告采用"双门槛"评价原则,即"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 [1] - 采用23个指标构建城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 吴江区经济表现 - 今年上半年,吴江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增速连续4个季度全市第一 [1] -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6.2%、9.1%,均列全市第二;社零总额增速攀升至全市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第一 [1] - 上半年共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0个,总投资576亿元,分列全市第一、第二 [1] - 5个省重大、57个市重点、323个区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75.2%、75.1%、57.4% [1] - 完成固投396.4亿元、增长7.4%,其中工业投资166.1亿元、增长15.8%,新投产项目数115个、全市第一 [1] 吴中区经济表现 - 今年上半年,吴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2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6亿元 [2] - 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366.8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两项增速均列全市第一 [2] 吴中区产业发展 - "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913亿元、增长23.9% [2] - "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规模达495.3亿元、增长16.7% [2] - "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达220亿元、增长3.8% [2] - 启光德健签署总金额超130亿美元的重大商务合作,创下近年来中国生物制药领域出海交易新纪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