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城人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4区上榜千亿城区第一梯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8:14
城区经济发展概况 - 2020-2024年中国城区GDP从45.2万亿元增长至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1]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年均新增15个 [1][3] - 2024年新增16个"千亿城区",新增成员GDP总量集中在1000亿-1123亿元,增速跨度3%-9.7% [7] 深圳城区经济表现 - 深圳南山区以9500.97亿元GDP连续九年蝉联榜首,逼近万亿规模 [1][8] - 深圳福田区GDP达5948.82亿元排名第二,龙岗区(5901.27亿元)、宝安区(5300.43亿元)分列三四位 [2][7] - 龙岗区2024年GDP增量达858.2亿元,仅次于南山区增量(935亿元) [9] - 深圳4个城区(南山、福田、龙岗、宝安)与广州天河区组成"千亿城区"第一梯队 [7] 城区经济梯队分布 - 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达14.7万亿元,占171个"千亿城区"总量的46.8% [4] - 第二梯队由17个GDP3000-5000亿元城区组成,杭州余杭区等7个城区首次突破3000亿元 [9] - 经济密度表现:南山规模最大,福田密度最高,宝安和龙岗平均密度达14.3亿元/平方公里 [8][9] 城区发展驱动因素 - 创新驱动:龙岗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半导体技术商业化布局形成"龙岗样板" [12] - 产业升级:宝安区聚焦智能制造,培育722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LED屏幕等产品占据全球超50%市场份额 [13] - 标准制定:宝安区支持隆基绿能等企业牵头国际光伏标准制定,推动"以技术换规则" [13]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方向:城区将增强原创策源能力,形成颠覆性科技成果和全球创新网络节点 [12] - 产业融合:建议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固链 [13] - 开放合作:从外贸依赖转向规则主导,加速高附加值品牌整合与国际规则制定权争夺 [12]
“千亿城区”扩容,深圳南山GDP近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7 23:04
城区经济发展概况 - 2020~2024年中国城区GDP从45.2万亿元增长至57.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 [2] - "千亿城区"数量从2020年111个增至2024年171个,45个"两千亿城区"GDP总和达14.7万亿元,占千亿城区总量的46.8% [2][3] - 2025年百强区以0.6%国土面积创造全国16.7%的GDP [2] 经济强区梯队分布 - 第一梯队:深圳南山区(9500.97亿元)、福田区(5948.8亿元)、广州天河区(6600亿元)等5个城区,南山区GDP逼近大连全市(9516.9亿元) [3][4][6] - 第二梯队:17个GDP达3000亿~5000亿元的城区,其中杭州余杭区、广州白云区等7个城区首次突破3000亿元,增量均超200亿元 [4] - 新增"千亿城区"前10包括浑南区(沈阳)、奉化区(宁波)等,GDP总量1000亿~1123亿元,增速跨度3%~9.7% [3] 产业与创新动态 - 2024年城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997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24家 [7] - 工信部100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49个位于城区,集中在电子设备、通用设备制造等领域,广东、江苏、山东表现突出 [7] - "十四五"期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5747.4亿元增至231039.5亿元 [6]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驱动从技术追赶转向原创引领,产业与科技双向赋能模式成熟 [9] - 产业升级向价值链高端精进,都市型先进制造与"工业上楼"成为新常态 [9] - 建议路径包括促进"科创+产业"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深化绿色转型等 [9]
16城区首破千亿
搜狐财经· 2025-08-06 20:00
百强区格局变化 - 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综合考察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等竞争力,而非单纯以GDP总量衡量 [1] - "东-西"不平衡格局略有缓解,西部百强区增至19个,中部减至22个,东部增至58个 [3] - "南-北"不平衡仍明显,南方百强区保持84个,北方仅16个 [3] 千亿城区扩容 - 百强区以0.6%国土面积贡献全国16.7% GDP [3] - 2020-2024年千亿城区从111个增至171个,年均新增15个,其中两千亿城区45个,三千亿城区22个 [3] - 2024年新增16个千亿城区,GDP集中在1000亿-1123亿元区间,包括浑南区、奉化区等 [3] - 苏州姑苏区破千亿后,全市十大区市GDP全部超千亿,为2026年GDP破三万亿目标奠定基础 [4] 区域分布特征 - 广东17个城区入围百强区,数量全国第一,包揽榜单前7名 [1][5] - 深圳南山区以9500.97亿元GDP连续9年居首,天河区6615亿元,福田区5948.82亿元,宝安区和龙岗区均超5000亿元 [5] - 广东"区强县弱"特征显著,2025百强县仅上榜3个且排名靠后,与撤县设区城市化进程相关 [5][6] - 山东6区入选百强区,包括历下区、兰山区等,经济总量均破千亿 [6][7] 产业支撑 - 历下区软件产业规模800亿元,现代医药产业聚集60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422亿元 [7] - 兰山区依托商贸物流产业实现1503.2亿元GDP,推动商城国际化、数字化发展 [7] - 崂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芝罘区生物医药、市南区航运贸易、历城区数字经济等构成支柱产业 [8] 发展路径建议 - 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创新驱动主引擎 [8] - 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8] - 推进"产城人"融合空间再造,激发城市更新价值 [8]
福海潮涌:从“智造心脏”到“湾区客厅”的聚变之路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3:32
福海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工业基础与产业生态 - 福海作为深圳首个广东省智能制造基地,1-5月规上工业产值超700亿元,龙头企业如长盈精密同比增长超30%[1] - "六大系"企业(如长盈精密、大族激光)担任产业链"链主",为区域产业生态提供稳定支撑[1] - 新兴企业如正浩创新(便携式储能电源)、拓竹科技(桌面级3D打印机)实现爆发式增长,三家企业合计贡献福海规上工业增速5.15个百分点[2] - 1-5月176个工业投资项目聚焦技术改造,推动生产线智能化升级和园区绿色化改造[2] 会展经济与商业升级 -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上半年吸引超300万全球客商,带动22个市外项目落地(如京东大药房、欧卡智舶)[3] - "会展+工业游学"模式实现参展商向投资商转化[3] - 智驾公园IEPark(汽车主题商业综合体)开业三日成交近1800万元,"会展+消费"模式成功落地[4] - 花园城项目主体竣工,希尔顿、洲际等星级酒店群成型,华强广场升级为"湾区不夜城"重要拼图[4] 产业空间与区域协同 - 上半年推动15个产业空间升级项目,释放34.21万平方米优质载体,包括嘉华地块"工业上楼"和亚洲创建"城市更新"[4] - "香港研发+前海服务+宝安制造"协同路径深化,与香港数码港建立共享机制,联合香港高校院士团队攻关[6] 城市配套与未来规划 - 福海社区医院年内投用,结束区域无综合性医院历史[6] - 会展高线公园规划松鼠王国主题公园,联动前海冰雪世界,构建"展会-消费-文旅-休闲"24小时生态链[6]
钱塘高铁新城驭潮声奔富路 揽山水入画屏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钱塘高铁新城战略定位 - 作为杭州八大重点发展区块之一,是"东智造、西科创"产业走廊核心支撑点,战略价值体现在区位交通与产业定位融合性 [3] - 通过空间重构、要素集聚与制度创新,深度重塑杭州产业经济地理格局,成为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引擎 [3] - 同步规划建设28.36平方公里国际化高铁新城,推动杭城东部空间和价值重塑 [5][6] 交通枢纽规划 - 钱塘站是杭州机场高铁全线面积最大新建车站及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重要枢纽,杭州第五座铁路枢纽 [5] - 站房设计6台11线高铁动脉与3台6线城际轨道交织,实现高铁、城际铁路和地铁无缝换乘 [5] - 长三角"超级地铁"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将经过钱塘区并接入钱塘枢纽 [5] - 5分钟直抵杭州机场T4航站楼,40分钟到达上海虹桥,形成一小时生活圈 [5] 产业发展规划 - 以创智产业为核心,结合品质居住与田园乡村特色,形成"一带两心、两轴四片"空间格局 [6] - 重点发展科创服务业与智造服务业,形成服务性总部高地产业社区,承担产业发展升级"超级加速器" [7] - 打造"城站融合+创新生态+产居一体"的未来产业社区,实现全方位"职住融合"生态系统 [7] 城市建设进展 - 锚定"路网贯通、安置提速、配套升级"目标,全力冲刺7条道路年底贯通 [3] - 青创路已正式通车,宏图路、义蓬东一路等7条道路雨污水管道铺设完成超80% [12] - 站房高架路全面开工,计划三季度开启承台施工作业 [12] - 首宗宅地已完成收储,两宗商业用地及42亩村级留用地计划年底前收储 [13] 生态与文化特色 - 首个地块绿地项目启园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工,打造融合生态、休闲与文化示范公园 [10] - 重点依托南沙大堤与水网体系打造环状景观生态带,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色城市 [10][11] - 站房采用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应用自然通风采光、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建设低(零)碳枢纽 [10] - 创新设计12米挑高星空站厅,植入文化场景,将传统交通空间转为城市文化载体 [9] 招商与开发策略 - 坚持"边建设边招商"策略,采用"靶向招商+链式招商"双轮驱动和"脸谱画像"精准招商模式 [14] - 总体目标为"三年重点项目出形象、五年重点区块成片成势、八年产城人融合发展基本成熟" [15]
在规划中看见“吴越名城·幸福临安”
杭州日报· 2025-05-22 11:19
临安发展规划 战略定位与空间格局 - 临安定位为杭州六大"辅城"之一 承担疏解主城功能 类似上海松江新城 [6] - 构建"山林环抱 田园镶嵌 一城两圈 魅力轴带"空间格局 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发保护体系 [7] - 四大发展定位:杭州都市新城区 创新策源集聚区 吴越文化魅力区 生态富美示范区 [7] 产业布局与创新驱动 - 划定超2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规模底线 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 [8] - 形成"一个策源地 两个产业副中心 一个主承接平台"产业布局 青山湖创新圈为核心引擎 [8][9] - 2024年腾拓产业空间2345亩 盘活"三块地"6587亩 推动工业上楼和产业高精尖化 [9] - 粤浦科技主体结顶 工创园暾澜南区投用 新增高端产业载体 [9] 交通体系升级 - 329国道玲珑至於潜段通车 全长31.48千米 促进东西区域协同 [10] - 规划"一横三纵"交通廊道 新增杭临绩高铁 杭徽复线高速 合温高速 [11] - 构建"两高两快四主三次"跨区道路网 强化与杭州主城衔接 [11] 公共服务配套 - 规划新增4所高中 在青山湖科技城等区域补充基础教育设施 [12] - 新建青山湖科技城综合医院 预留多处医疗用地 [12] - 建设青山湖文体中心 艺术活动中心等区级文化设施 [12] - 加密公园绿地网络 实现300米见绿 500米见园标准 [13] 城乡协同发展 - 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7宗30.4亩 成交金额1841万元 [17] - 天目未来谷项目划定475亩开发边界 带动农创客和民宿发展 [16] - 探索集体土地入市 通过多田套合等路径优化乡村资源配置 [16] 历史文化与生态保护 - 落实64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 打造生态富美示范区 [15] - 建设吴越国衣锦城考古遗址公园 保护净土寺遗址等历史遗存 [14]
产城人融合“奉贤样本”:健康产业领跑,科创要素加速集聚
国际金融报· 2025-04-29 11:08
奉贤新城发展规划 - 奉贤新城以产城融合深度发展、城市功能优化升级、重大项目提速增效为主线,加速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1] - 《2025年奉贤新城发展行动方案》计划新落地投资额1亿元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个,推动东方美谷迈向"世界化妆品之都" [3] - 奉贤新城聚焦"三品"赛道(化妆品、药品、食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美丽大健康产业集群 [3][4] 东方美谷产业集群 - 东方美谷品牌价值超338亿元,产业规模近千亿元,是全国首个3A级知名商标区域品牌 [4] - 集聚欧莱雅、资生堂、自然堂等化妆品头部企业,以及上生所、莱士血液、和黄药业等生物医药龙头企业 [4] - 2024年奉贤区美丽大健康产业规上产值508.5亿元(同比+3.8%),其中化妆品产值144亿元(同比+13.8%)居上海榜首 [5]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 - 泰坦科技生命科学总部园、凯莱英生物药CDMO基地等在建项目加速推进 [3] - 泰坦科技选择奉贤新城基于营商环境、产业生态及综保区物流优势,未来将推动"国产替代"关键试剂生产 [7] - 数字江海园区总规划面积2060亩,首发项目25万平方米已开园,聚焦生物科技与智能终端产业 [12][13] 城市功能升级 - 新华医院奉贤院区预计2024年6月28日试运行,为奉贤首家三甲医院 [8][10] - 鼎丰酱园改造后占地2.4万平方米,保留工业遗产打造文创综合体,5月18日开放 [10][12] - "在水一方"科幻馆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计划6月开放三体主题沉浸式体验 [13][15] 产业空间创新 - 数字江海试点"垂直工厂"模式,实现"一楼展示、二楼研发、低区生产、高区办公"的灵活组合 [12][13] - 园区采用用地性质复合、弹性规划等上海首例创新政策,成为新城建设样板 [12] - 奉贤新城通过"工业上楼"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速制造业"智改数转"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