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板
icon
搜索文档
发行即将覆盖全部三类主体:科创债新政何以在这里高效落地?
金融时报· 2025-10-23 14:12
青岛市科技创新债券发展概况 - 青岛市首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获批科技创新债券注册额度3亿元,标志着青岛市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即将覆盖全部三类主体(企业、金融机构、民营股权投资机构)[1] - 截至9月末,青岛市已有2家科技型企业和2家金融机构完成共45亿元的科创债发行[1] -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于今年5月联合发布公告,正式确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体系[1] 青岛农商银行科创债案例 - 青岛农商银行于6月23日成功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利率1.75%,期限5年,认购倍数达4.55倍,此为山东省地方法人银行首单及全国农商银行首单[2] - 该行是山东省内唯一同时具备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全牌照资质的地方法人银行[2] - 发行吸引了48家金融机构参与,募集资金已全额投放,形成三大聚焦格局: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落地、中小企业成长(其中小微企业资金投放占比达97%)[3] - 项目储备围绕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与政府部门合作建立科创企业动态储备库[2] 海尔智家科创债案例 - 海尔智家于6月17日成功发行贴标"绿色、两新、科技创新债"的中期票据,规模20亿元,期限3年,利率低至1.66%[6] - 此次发行得益于交易商协会的政策宣介和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的辅导,从启动到完成仅用时一个半月[5][6] - 科创债为海尔集团提供了低成本融资渠道,对比其2025年2月发行的债券成本1.99%,科创债成本更具优势[4][6] - 低成本资金被视作可陪伴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耐心资本",有效支持了如Leader三筒懒人洗衣机等高效产品研发(已实现超20万台产品交付)[4]
6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入市倒计时,多家保险机构正在积极争取试点资格
华夏时报· 2025-05-14 17:37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扩容 - 金融监管总局宣布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增量资金 [1] - 截至目前已有8家保险公司获批试点 总金额达1620亿元 新增600亿元后总规模将增至2220亿元 [1] - 国寿资产和中邮保险资管正在积极争取三期试点资格 获批后将积极入市发挥引领作用 [1][3] 试点进展与基金运作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启动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各出资250亿元设立500亿元规模的鸿鹄基金 2024年3月正式投资 [2] - 鸿鹄基金一期重点投向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风险低于基准且收益高于基准 [2] - 第二批试点新增太保寿险等6家保险公司 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各出资100亿元认购鸿鹄基金二期份额 合计200亿元投向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 [2] 政策支持与市场影响 - 金融监管总局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降低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风险资本占用 释放更多资金入市 [4] - 央行首次提出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建立"共保体"机制降低科创企业发债门槛 推动科技债市场扩容 [5] - 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对标股票市场科创板 通过股债贷联动扩大债券资金支持科创领域范围 [5] 投资方向与战略布局 - 国寿资产表示将推动权益投资规模增长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围绕新质生产力优化配置 [6] - 重点聚焦科技、养老、消费领域 科技领域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养老领域把握人口结构转型机遇 消费领域关注新业态及基础设施升级 [6] - 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和风格稳健特性 是支撑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大入市力度有利于减少波动倡导价值投资 [3]
一线|超1300亿元科创债密集发行!超60只在3年期以上,近半数设置特殊条款
券商中国· 2025-05-12 11:19
科创债发行概况 - 5月6日至5月15日期间共有85只科创债(含科创票据)密集发行,合计规模达1358亿元 [1] - 发行主体覆盖新材料、信息技术、金融、生物医药、电器设备等行业的国央企和民企,债券类型包括中期票据、公司债、超短融、私募债等 [2] - 发行期限以中长期为主,超60只债券期限达3年或5年及以上,显示科技企业获得稳定中长期资金支持 [2] 科创债市场特征 - 已发行科创债呈现票面利率低、认购倍数高的特点,反映投资者对债券信用资质的认可 [3][5] - 长江产业投资集团3年期14亿元科创债票面利率2%(创该公司中长期债利率新低),认购倍数3.7倍 [6] - 上海新微科技2亿元科创债票面利率2.37%,较去年同期同类型产品下降151BP [6] - 东方证券10亿元科创债认购倍数超8倍,杭州银行50亿元3年期科创债利率低至1.67%,认购倍数4.47倍 [6] 金融机构参与动态 - 银行通过科创贷(间接融资)和科创债(直接融资)双渠道支持科技企业,部分银行已响应政策完成首期科创债发行 [6] - 银行内部考核机制逐步细化,涵盖科技贷款余额、科创板客户及"独角兽"企业覆盖情况 [7] - 券商将募资用于科创领域做市承销业务,例如招商证券拟投入25亿元用于科创债做市、风险对冲及承销业务 [7] 未来发展趋势 - 预计更多成熟期/成长期民营科技企业将通过科创债融资,当前发行主体仍以高等级央国企和头部民企为主 [8] - 债券条款创新将加速,含权结构、收益质押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条款可提高债券吸引力 [8] - 沪深北交易所明确支持设置与科创企业成长挂钩的票面利率、项目收益偿债等创新条款 [8] - 统计显示85只科创债中37只已设置特殊条款,包括回售、利率调整、利息递延权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