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造血
搜索文档
上市首日暴涨213%,禾元生物的“造血水稻”却种在监管悬崖边?
凤凰网财经· 2025-10-31 09:57
来源: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当水稻化身"血液工厂",中国生物制药史上最大胆的想象之一,终于叩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10月28日,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禾元生物,股票代码:688765)以每股29.06元的发行价登陆科创板,当日开盘价即冲上88元,报收于 91.10元,较发行价上涨213.49%,市值突破300亿元。 这场资本首秀背后,是公司"稻米造血"的神秘叙事——此次IPO募资约26亿元,宣称将投向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试图缓解人血白蛋白供应缺口。这 份承诺,能否经得起现实考验? 一路狂奔的禾元生物,还要面对挥之不去的多重隐忧: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能否撑起未来业绩增长;转基因安全证书迟迟未落地,药用水稻规模化种植 的合规性存疑;跨国专利侵权诉讼虽已告一段落,但反诉仍将消耗不少财力与精力…… 狂欢之后,还很难说,这条药用水稻产业化链路,究竟将大获丰收,还是布满待解的荆棘。 01 销售能否支撑业绩增长? 在生物医药的竞技场上,用稻米来"造血"的故事听起来像科幻小说,而禾元生物确实将这个想象变成了现实。这家2006年成立的公司,一直致力于通 过转基因水稻技术平台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这项被寄予厚望的技术,号 ...
开盘暴涨202%!刚刚,武汉新增一家上市公司
长江日报· 2025-10-28 13:07
上市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10月28日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重启后的首家上会案例及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 [1] - 上市首日股价大幅上涨约202%,开盘价为88元/股 [1] - 此次发行股票8945.1354万股,拟募集资金24亿元 [3] 核心技术平台与产品管线 - 公司拥有全球首创的“稻米造血”技术,成功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并从稻米中分离纯化出重组人血清白蛋白 [1] - 目前1千克糙米可产出约20至30克人血清白蛋白 [3] - 公司已构建两大技术平台,拥有8个在研药品管线,其中2个处于II期临床试验,2个处于I期临床试验,1个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3] - 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于今年7月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稻米造血”1类创新药,并于8月开出首张处方单 [3] 募投项目与产业化前景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新药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3] - 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一期预计明年投产,可年产1200万支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替代约四分之一的进口量 [3] - 项目实施将有效打通“研发、临床、生产、销售”全链条 [3] 行业地位与区域产业生态 - 公司是武汉全力打造“五个中心”之际迎来的首家上市公司 [1] - 以公司为代表的武汉生物医药“根企业”持续涌现全球首创、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 [5] - 武汉已有生物医药上市企业16家,全市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超2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10家,其中国家级28家 [5]
全球首创“稻米造血”,科创成长层“第一股”今日申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07:13
10月14日,可申购科创板新股禾元生物(688765.SH)。该公司主要从事植物源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研究与 产品开发,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公司基于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的表达体系开 发了多款药品、药用辅料及科研试剂等产品。公司被誉为"稻米造血"行业开创者。 打新早知道 Est Un Descrip | 今日申购 | | | | | --- | --- | --- | --- | | 688765.SH 禾元生物 | | | | | 发行价(元/股) | 机构报价(元/股) | 市值(亿元) | 所属行业 | | 29.06 | 29.79 | 77.89 | 生物药品制造 | | 发行市盈率 | 行业市盈率 | 可比公司 | 可比公司动态市盈率 | | 神州细胞 | 32.08 | | 亏损 | | | | 百趣玩 | 亏损 | | 君实生物 | | | 亏损 | | 业绩情况 | | | | | 0.5 | | | 100% | | 0.0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50% 2024年 | | (0.5) | | | 0% | | (1.0) | | | -50% | ...
全球首创“稻米造血”,科创成长层“第一股”今日申购丨打新早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07:04
| 募集资金投资方向 | 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 (亿元) | 日比 | | --- | --- | --- | | 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基地 建设项目 | 19.09 | 54.50% | | 新药研发项目 | 7.94 | 22.66% | | 补充流动资金 | 8.00 | 22.84% | | 新股特点 | 公司是我国率先利用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实现药用蛋白规模化生 | | --- | --- | | | 产的"稻米造血"开创者 | 注:机构报价为剔除无效报价和最高报价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和合格境外投 资者的报价中位数。 资料显示,人白蛋白被誉为"黄金救命药",广泛应用于肝硬化、烧伤、手术抢救等临床场景。长期以 来,它只能从血浆中提取,我国60%以上依赖进口。 而据禾元生物招股书,不同于传统人白蛋白产品从血浆中分离获得的生产路径,其核心产品HY1001采 取了基于水稻种子的植物表达系统,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使水稻能够在种子阶段表达结构和功能均与天然 人白蛋白高度一致的重组蛋白,经过提取、纯化后配制为注射用制剂。 目前,禾元生物全球首创的"稻米造血"技术获得国家"重大新药 ...
武汉禾元生物研发投产 “稻米造血”新药在全国多家医院投用
长江日报· 2025-09-06 08:26
产品创新与临床进展 - 全球首创"稻米造血"创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在全国多家医院投入使用 数十位患者使用后未出现不适反应 [1] - 该药品通过将人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 使水稻生长过程中合成人白蛋白 分子结构与血浆白蛋白完全一致 纯度达99.9999% [1] - 相比血浆提取白蛋白 水稻源重组人白蛋白安全性更好 可完全杜绝血源性病原体污染风险 [1] 市场需求与产业现状 - 人血清白蛋白是肝硬化腹水、烧伤烫伤等领域的"救命药" 我国60%以上依赖进口 [1] - 50克装人白蛋白售价400多元 严重肝硬化患者每周需3-5瓶 月支出近万元 [1] - 传统白蛋白长期仅能从血浆中提取 产量有限制约临床供应 [1] 技术突破与研发历程 - 重组人白蛋白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国际科学界40年来尝试细菌、酵母等多种生产系统均未解决产量与纯度问题 [2] - 2006年杨代常回国创立禾元生物 将重组人白蛋白在稻米中的表达量提升至30克/公斤 成功攻克产量瓶颈 [2] - 该技术突破标志我国在重组人白蛋白和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跃居国际领先地位 [2] 产能建设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100万支商业化智能生产线已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2] - 年产量1200万支注射液的新工厂将于2026年在武汉建成投产 [2] - 技术实现量产标志着植物源重组蛋白药物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 [2]
禾元生物IPO:“稻米造血”核心产品有望今年上市
梧桐树下V· 2025-06-30 18:09
公司概况 -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于7月1日接受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的首家上会企业 [1] - 公司凭借"稻米造血"创新技术,致力于突破关键生物制品供应瓶颈,实现重组人白蛋白的战略自主可控 [1] - 公司创始人杨代常教授登上央视"2024新质生产力年度盛典",其创新创业故事被树立为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典范 [3] 核心技术 - 通过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让稻米成为生产重组人白蛋白(OsrHSA)的"生物工厂",从稻米中提取出高纯度重组白蛋白 [2] - 建立了Oryz HiExp提取和Oryz Pur纯化两大技术平台,每公斤糙米可实现20-30克目标蛋白的表达量水平 [3] - 纯化工艺可使OsrHSA纯度达到99.9999%以上,满足严格的临床使用标准 [3] 核心产品HY1001 - 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于2024年5月完成针对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的国内III期临床试验,疗效不劣于人血浆来源白蛋白且安全性良好 [4] - 2024年8月被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新药上市申请(NDA)于同年9月正式受理,预计近期获批上市 [4] - 若顺利上市,将成为全球首个水稻胚乳细胞表达体系的重组蛋白药物,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重组人白蛋白药品 [5] - 2022年国内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患者约为56.70万人,市场规模约为77.57亿元 [5] 在研产品HY1002 - 抗腹泻药剂,专门针对轮状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性腹泻 [5] - 利用水稻作为生物反应器,从中合成并提取人乳铁蛋白(OsrhLF)和重组人溶菌酶(OsrhLYZ) [6] - 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底启动III期临床,有望在2027年获批上市 [7] 产能与销售 - 已建成年产10吨的重组人白蛋白原液及制剂cGMP智能化生产线,并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8] - 与国药控股、贝达药业等签订经销协议,完成了全国30余个省市区域的销售网络布局 [8] 募资用途 - 拟募集资金24亿元,投向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新建年产120吨智能化生产线,形成130吨年产能 [8] - 部分资金用于新药研发项目,推进公司新产品的研发进度 [8] 行业前景 - 2023年中国人血白蛋白药用市场规模达到361亿元,预计2030年达到570亿元人民币 [2] - 国内60%以上的供应依赖进口,血浆采集量仅能满足不到40%的需求 [2] - 项目全面落地后,公司将构建从"药用水稻种植-白蛋白提取-药品智造-全国分销"的完整产业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