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
icon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 “武汉造”
人民日报· 2025-08-17 21:19
武汉新质生产力发展 - 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4] - 东风汽车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搭载DF30芯片,计划明年量产上市,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同比增长152% [15] - 武钢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产线设计年产能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需求 [15] 光电子信息产业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16]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光信号传输速度大幅提升 [16] - 华工科技研发出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精度达0.01毫米 [16] 未来产业布局 - 武汉锚定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 [17] - 湖北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华中地区完成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17] - 设立百亿元级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推动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20% [16][17] 生物医药创新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适用于肝硬化治疗 [14] - 马应龙药业建成中药软膏智能工厂,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15]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8-16 12:06
生物医药创新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适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治疗 [1] - 该技术体现武汉高技术制造业活力 上半年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 传统产业升级 - 东风汽车研发搭载DF30芯片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寒区测试 该全国产车规级MCU芯片计划2025年量产 [1] - 湖北省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 上半年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万辆 同比增152% [2] - 武钢老厂区转型绿色超级工厂 其无取向硅钢产线年产能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 [2] - 马应龙药业建成中药软膏智能工厂 传统医药企业加速数字化 [2] 光电子产业发展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2]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 光信号传输介质变为空气纤芯 传输速度大幅提升 [2] -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装备 精度达0.01毫米 [2] 新兴产业布局 - 武汉设立百亿元级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扩大商业航天应用场景开放 [3] - 新兴产业年均增速目标设定为20%以上 [3] 未来产业突破 - 武汉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产业化突破 完成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4] - 锚定脑机接口 人形机器人 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实施技术攻关 [4] - 通过五大行动建设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4]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丨“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8-16 10:15
武汉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 适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治疗 [1] - 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 - 武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东风汽车研发DF30芯片通过寒区测试 计划2025年量产 该芯片为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微控制单元 [2] - 湖北省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2] - 武汉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 同比增长152% [2] - 武钢老厂区转型绿色超级工厂 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产线年产能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 [2] - 马应龙药业建成中药软膏智能工厂 实现传统中药企业数字化转型 [2]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3]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 光信号传输介质变为空气纤芯 传输速度大幅提升 [3] -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 可在任意曲面刻出0.01毫米精密纹理 [3] - 武汉设立百亿元级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推动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超20% [3] 未来产业布局 - 湖北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 推动临床应用 [4]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完成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帮助高位截瘫患者重建运动功能 [4] - 武汉锚定脑机接口 人形机器人 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 实施前瞻技术攻关和应用场景拓展 [5]
人民日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8-16 09:38
民营经济发展 -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宪法和法律保护 党和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2] - 民营经济已形成相当规模 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政治经济环境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2] - 要破除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 武汉产业发展 - 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15] - 东风汽车研发全国产自主可控高性能车规级微控制单元芯片 计划明年量产上市[16] - 武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 同比增长152%[16] 光电子信息产业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17]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 光信号传输速度大幅提升[17] - 华工科技研发出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 精度达0.01毫米[17] 未来产业布局 - 武汉锚定脑机接口等13个细分领域 实施前瞻技术攻关等五大行动[18] - 湖北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 临床应用进入快车道[18] - 华中科技大学完成华中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18] 传统产业转型 - 武钢老厂区变身绿色超级工厂 高等无取向硅钢产线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16] - 马应龙药业建成中药软膏智能工厂 实现数字化转型[16] - 武汉推动商业航天应用场景开放 目标年均增速20%以上[17]
“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16 06:11
医药生物行业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适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治疗 [1]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 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 - 武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1] 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 东风汽车研发的DF30芯片通过寒区整车测试,计划明年量产上市 [1] - 湖北省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实现产业链协同攻关 [2] - 武汉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6.8万辆,同比增长152% [2] - 武钢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产线年产能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需求 [2] 光电子信息产业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2]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光信号传输介质变为空气纤芯 [2] - 华工科技自主研发复杂曲面纹理激光刻蚀智能装备,精度达0.01毫米 [2] 新兴产业发展 - 武汉设立百亿元级低空经济发展基金群 [3] - 武汉以年均20%以上增速为目标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 [3] 未来产业布局 - 湖北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 [4]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完成华中地区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4] - 武汉锚定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实施五大行动 [4]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武汉造”攀高逐新活力足(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8-16 06:00
医药生物行业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获批上市 适用于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治疗 [1] - 该技术体现武汉生物医药创新活力 上半年武汉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4.6% [1] 汽车产业升级 - 东风汽车研发搭载DF30芯片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寒区测试 该全国产车规级芯片计划2025年量产 [1] - 湖北省成立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实现产业链协同攻关 [2] - 武汉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万辆 同比大增152% [2] 传统产业转型 - 武钢老厂区改造为绿色超级工厂 其无取向硅钢产线可支撑数百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 [2] - 马应龙药业建成中药软膏智能工厂 实现传统中药数字化升级 [2] 光电子新兴产业 -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2] - 长飞光纤推出空芯光纤 光信号传输介质变为空气 速度大幅提升 [2] - 华工科技研发0.01毫米精密纹理激光刻蚀装备 可处理金属玻璃等曲面材料 [2] 未来产业布局 - 武汉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突破 完成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 [4] - 锚定脑机接口 人形机器人 新型储能等13个细分领域实施技术攻关 [4] - 以年均20%增速目标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 [3]
武汉造全球首款 “稻米造血”创新药获准在美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长江日报· 2025-08-09 11:12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与美国FDA就全球首款"稻米造血"一类创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开展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方案达成共识 [1] - FDA专家将产品评价为"载入史册的创新",并对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表达了充分支持 [1] - 产品成功完成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后可享有现有人血清白蛋白已批准的所有临床适应证 [1] - 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已于2025年7月18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2]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产品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白蛋白产品,填补了世界生物制药领域空白 [2] - 该产品标志着我国在重组人白蛋白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 - 产品为全球血液制品替代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 [2] 国际化布局 - 公司已开始准备重组人白蛋白的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有望近期启动 [2] - 国内药企通过国际化布局拓展海外市场有助于提升全球竞争力 [2] - 国际化布局有助于参与全球医药产业链的重构 [2]
产经观察丨武汉:剑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第六城
搜狐财经· 2025-08-05 04:41
行业概况 - 创新药赛道2025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强势回暖,多只创新药主题基金涨幅突破100%,多只创新药个股实现股价翻倍 [3] - 湖北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原研创新实力稳步提升,国家1类创新药已实现连续6年获批不间断,全省累计获批数量达15个 [3] - 2024年湖北获批1类创新药1个,而江苏为13个、浙江为4个,显示湖北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 [3] - 2024年上半年湖北1类创新药获批3个,显示审批速度加快 [4][7] 公司动态 - 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满足国内1000吨临床需求,此前进口依赖度高达65% [4] - 人福医药的治疗用1类新药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进入审评阶段,国内尚无同类型产品上市,截至2024年底共获得24个临床批件(12个品种),其中16个(7个品种)属于1、2类创新药项目 [5] - 武汉朗来科技有10个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8个为国内首家,4个为全球最快,已与2家全球五百强制药公司达成数十亿美元海外开发权益授权,首付款超2亿美元 [5] - 武汉友芝友生物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2024年10月与正大天晴达成合作,获得3.15亿元首付款及研发里程碑合作 [5] - 远大医药、海特生物、翰思艾泰等多家湖北药企均在大力布局创新药 [6] 政策支持 - 湖北省药监局2023年印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措施,对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采取告知承诺制核发《药品生产许可证》 [9] - 2024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 [9] - 湖北省药监局将禾元生物产品纳入重点项目跟踪管理,推动其进入优先审评审批通道,并协助其IPO关键阶段获得重大创新药市场价值证明文件 [9] - 政策红利吸引深圳福沃药业投资20亿元在武汉建设生产总部及创新药研发基地,该公司拥有10余个国家1类创新药产品矩阵 [10] - 正大天晴润欣、福沃药业和上海甫康药业等一批创新药企业加速向光谷聚集 [11] 行业挑战 - 湖北科教医疗资源优势未完全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科研成果向临床前研究转化能力较弱 [12] - 创新药受定价流程长、入院环节多、采购政策不明确等因素制约,省内医疗机构采购本土药械数量有限 [12] - 创新药研发"阵亡率"高达90%,投入巨大,即使获批后临床推广和使用仍遇阻碍 [12] - 国内创新药跟随创新较多、同质化严重,部分临床价值不够突出 [12] - 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内卷式竞争",需在新靶点、新概念和大品种上布局差异化管线 [15]
博济医药:完成三期临床并上市的创新药有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盐酸司美那非片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1 16:08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作为创新药临床服务商 目前服务众多项目且以创新药为主 涵盖化药 生物药和中药药物类别[1] - 公司完成三期临床并上市的创新药包括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和盐酸司美那非片[1] - 公司自主研发项目在取得技术成果后采取对外转让模式 后续开发由受让客户继续推进[1]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自研项目中有一项中药1.1类新药已完成三期临床[1] - 公司合作开发的一项中药1.1类新药目前处于三期临床阶段[1] 技术能力建设 - 公司建立了研究者 临床试验机构和临床试验项目等相关数据库[1] - 公司持续关注并积极探索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质量[1] - 目前在临床前业务和临床业务中均已使用AI技术 并正在探索更多应用领域[1]
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与城市共生
长江日报· 2025-07-31 08:47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与税收贡献 - 2025年上半年武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 [2] - 民营企业贡献全市近五成税收 [2] - 2025年上半年民营经济纳税总额占全市比重达46.54% [12] 研发投入与工业投资 - 2024年武汉民企百强研发经费总额较上年增长21.36% [5] - 华中数控2009-2024年研发费用增长24倍 [5]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额近七成来自民营企业 [5] 创新药与生物技术突破 - 禾元生物全球首个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 [3][8] - 糖智药业在全球率先打通人造肝素研发路线 [9] 半导体与材料技术领先 - 鼎龙控股全球唯一能提供全套CMP抛光垫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6] - 安湃光电建成全球首条自主8英寸薄膜铌酸锂流片产线 [1] - 鼎龙牵头成立武汉市先进功能材料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6] 智能网联与汽车产业链 - 芯擎科技智能座舱芯片串起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1] - 海微科技推出首款车规级MiniLED直下式分区控光显示屏 [9] - 嘉晨电子服务全球90%汽车整车厂 海外设3个研发中心 [10] 新能源与储能技术 - 巨安储能首创铁/锌基自分层液流储能技术 [9] - 未来全球每三台新能源车有一台使用嘉晨电子产品 [10] 数字化转型与医疗基建 - 九州通建成400多个医药物流中心及3万余家零售药店 [4] - 每年投入近3亿元用于数字化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4][5] 全球化布局与外贸增长 - 2024年武汉民企进出口总额2529.4亿元 同比增长18.2% [11] - 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62.7% [11] - 四方光电海外营收占比突破40% 布达佩斯研发基地覆盖欧洲市场 [10] 就业与人才培育 - 2025年上半年民企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率超80% [12] - 益模科技累计培养数万名技能人才 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工厂 [12] - 利楚商服服务800万商户通过"扫呗"聚合支付系统 [12] 企业专项成就 - 达梦数据库2025年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超50%和70% [5] - 全市44家独角兽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84% [9]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