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午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火了2000多年的湘北城市,端午没去可惜了
36氪· 2025-06-05 11:45
刚刚过去的端午,又上演了吸引全国观众目光的"粤圈霸总"扒龙舟。但我们若将视线从珠江沿岸,挪至 洞庭湖畔,还能找到一座节日氛围同样浓厚的城市——岳阳。 传说夏后羿斩巴蛇于洞庭,积骨如丘陵,故此又称"巴陵"。岳阳的交通极为便利,北枕长江、南纳三湘 四水,怀抱洞庭,江湖交汇。作为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建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浩浩沅湘,还滋养出了"龙舟故里,诗歌原乡"。屈原怀着悲壮的爱国之心纵身一跃,将汨罗与端午永远 系在了中华文脉之上。 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驻足,留下感慨万千的生命体验。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更是让一城一楼红遍 大江南北。当你踏上滕子京曾谪守的巴陵郡,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就已拉开序幕。 屈原故土,古楼与名湖的千年交响 在汨罗,端午的隆重程度比肩春节。当地仍保留着龙舟竞渡、包粽子、唱老戏等原汁原味的习俗。最权 威的龙舟竞渡,会在节日前一周以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为主会场上演。 自2005年起,汨罗的国际龙舟赛已连续举办20届,无数来自天南地北的顶尖代表队受邀齐聚汨罗江,展 开激烈角逐。游客只需像当地人一样漫步到附近江边,便能大饱眼福。想要获得更开阔的视野,还可以 登上免票开放的看台,将悠悠江水和 ...
端午假期武铁发送旅客超200万人次
中国新闻网· 2025-06-03 15:03
5月31日端午节,武铁各火车站及客运段开展丰富文化活动。在武汉站,湖北大鼓、非遗手作、中医健 康知识咨询等轮番上演,AI机器人与旅客频频互动;在汉口至十堰东的G6817次列车上,端午文化相关 舞蹈及琵琶弹奏、礼仪表演等节目登场;在宜昌东站开往广州南站的G1142次列车上,陶笛演奏、汉服 舞蹈、做香囊、端午节知识竞猜等活动开展。此外,武铁联合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多个车站和 多趟高铁旅客列车上,开展"美好旅途 '粽'享端午"文化活动,为节日增添一抹亮丽色彩。 在全力保障旅客运输的同时,武铁统筹做好货物运输工作,发挥武汉北、襄阳北两大编组站货运集疏运 优势,运输粮食、化肥、节日物资等国计民生重点物资76万吨。在国家"北煤南运"大通道浩吉铁路襄州 北站,日均开行煤炭列车144列、日办理车1.2万辆,转运煤炭近26万吨。同时,武铁吴家山车站保障国 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共开行中欧班列5列。(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武汉6月3日电 (秦涛卢琪)据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铁")消息,端午3天假期, 武铁共发送旅客200.3万人次,装运各类物资76万吨;6月2日迎来返程高峰客流,共发送旅 ...
出圈海外!端午时令商品交了不少“新朋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3 14:28
0:00 这个端午假期,端午时令商品开发出了新空间。浙江的粽子、端午文创生产企业,这个端午节也交了不少"新朋友"。 浙江嘉兴某粽子生产企业国际业务中心经理 沈骞:今年,我们开发了纯植物馅料的素食粽子、低糖粽等细分品类,今年以来已经累计出口了250余万只粽 子。东南亚是主要市场,我们还开拓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如澳大利亚市场今年就出口了240万元,增长比较明显。 浙江义乌某工艺品企业负责人 陆兰娟:以前香囊的消费群体以国内为主,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外国客商来咨询。前年卖出了15万个左右,去年订单翻了一 番,有30万个。那今年的订单也明显超过了过去,尤其是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这些地区的客商明显增多。 浙江衢州某食品公司销售负责人 徐佳豪:我们国外客户在国内品尝到了产品,马上签订了5年的合作订单,金额在数百万元。后面也计划向欧盟、东盟等地 区,出口我们江南精致点心产品。 端午时令商品海外市场受欢迎 端午节的时令商品,像是粽子、香囊,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美食,都受到了海外市场的关注和喜爱。 端午节期间,我们的记者到浙江走访了相关企业。 在浙江嘉兴一家大型粽子生产企业,平均不到30秒就能完成一 ...
广州“龙舟景”成“世界景”!全市文旅消费同比增35.3%
南方都市报· 2025-06-02 22:44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端午3天假期,广州市共接待市民游客超630万人次,全市 实现文旅消费4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4%、35.3%。 广州"龙舟景"成了"世界景" 粽叶飘香端午至,龙舟竞渡庆佳节。端午假期,广州江涌河道内,龙舟竞渡、彩旗猎猎、罗伞摇曳,河 岸上人头攒动,不少市民游客选择在广州逛景区、赛龙舟、观招景,体验民俗气息浓郁、城央度假惬意 的假期。 假期里,备受瞩目的2025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隆重举办,广州各村落赛龙夺锦的新闻频频火上热搜。 猎德村里,水上观龙舟、岸上赏英歌,150多条龙舟探亲招景,点燃节日气氛。泮塘龙船景玩出了新花 样,老龙会面、群龙巡游,将荔枝湾"五月五龙船鼓"系列活动推向高潮。石牌新涌的龙船招景,近百艘 来自天河猎德、海珠琶洲、黄埔文冲等地的龙舟竞渡,吸引岸上行人竞相围观,热闹非常。 广州市各大景区精心策划"龙舟+"假期活动,让更多的游客深度体验龙舟文化。第七届海珠湿地龙船景 系列活动盛大举行,龙船景、龙舟赛、龙船饭以及端午市集贯穿三天,千人龙船宴奉上了现场烹制、意 头满满的菜式,延续了龙船"得胜还埠,则广召亲朋燕饮"的古老传统。岭南印象园举办了千人龙 ...
近300名俄罗斯游客“蜜都”饶河体验“原汁端午”
中国新闻网· 2025-06-02 19:34
文化旅游活动 - 近300名俄罗斯游客参与饶河县端午节文化活动,体验包粽子、挂香包、戴五彩绳等传统习俗 [1] - 饶河县蜜都国际旅行社组织包粽子体验活动,俄罗斯游客学习制作粽子并品尝成果 [5][6] - 俄罗斯游客参观小南山玉文化遗址公园,感受"步步高升""平安顺遂"的中华文化寓意 [6] 地区特色与资源 -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中国仅有的3个赫哲族乡之一 [3] - 该地区拥有亚洲唯一的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十佳原生态旅游名县" [3] 文化商品与市场 - 端午市集展示五彩绳、葫芦、香包和手工饰品,吸引俄罗斯游客购买 [8] - 俄罗斯游客对寓意健康和幸福的五彩绳表现出浓厚兴趣 [8]
端午时令商品海外“圈粉”:粽子、香囊受青睐,“老字号”拓展新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02 17:37
端午时令商品国际市场拓展 - 浙江嘉兴某粽子生产企业通过手工包制、蒸煮、灭菌等多道工序生产粽子并出口全球,平均不到30秒完成一只粽子包制 [3] - 该企业联合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举办"端午文化日"活动,通过社交媒体推广粽子文化 [3] - 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展会,结合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进行产品本土化改进,2023年累计出口粽子超250万只 [5] 传统工艺品海外需求增长 - 浙江义乌某工艺品企业的香囊产品吸引外国客商关注,产品绣有"纳福""喜乐"等字样并散发独特香味 [7] - 该企业香囊出口量从2021年15万个增长至2022年30万个,2023年订单继续增长,主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市场 [9] 老字号食品出口突破 - 杭州海关联合多部门开展"老字号开拓大市场"专项行动,推动地方特色食品出口 [11] - 浙江五香干、酱油、鸭舌等10余种老字号产品实现首次出口,17家生产企业开拓秘鲁、新加坡等新市场 [13] - 26家老字号企业开辟新出口渠道,2023年前4个月浙江食品出口额达13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3% [13]
参与古风巡游、观赏沉浸式情景剧 到博物馆过文化端午
四川日报· 2025-06-02 09:21
6月1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以"诗润童心诗画端午"为主题,开启一场文化与诗意交织的盛宴。图为孩子们 的诗乐演出。周巧旻 摄(C视觉) 6月1日,孩子们在成都博物馆观看精彩的皮影戏表演并体验皮影操作技巧。林漫 摄(C视觉) 5月31日上午,随着一段古韵悠扬的乐声响起,数十位衣袂飘逸的舞者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陈列室广 场前翩翩起舞,拉开武侯祠"粽情端午 共话三国"系列活动序幕。 "大家端午安康,送祝福喽!"景区工作人员装扮的三国人物和身穿古风服装的演出人员一一登台表演。水流 星、耍草帽、转碟、抖空竹……各类杂技杂耍令人目不暇接。 端午期间,民间素有在门前挂艾枝、悬菖蒲的习俗。为什么挂艾枝、悬菖蒲,这些民俗背后又蕴含怎样的科 学知识?当天,四川博物院邀请专业花艺师化身"文化向导",为观众深度解读。跟随老师指导,不少参与者亲手 制作一份独一无二的艾草菖蒲花艺,感受端午节特有的诗意浪漫。 当天,各大博物馆景区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邀约市民游客体验缝制艾草香囊、编织端午彩绳 等,更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记者 张斌) 当天上午,沉浸式民俗巡游活动还穿过武侯祠博物馆文物区和锦里,不少身穿传统服饰逛锦里的游客 ...
弦歌传千载 文脉润端阳(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12
广东东莞万江龙舟赛。 夏 枝摄 图为资料图片 龙舟队在甘肃高台大湖湾水域竞渡。 段 海摄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端午节,历史悠久,意蕴深厚,寄托着中华民族对先贤的缅怀之 情,表达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国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 录的节日。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间节点,蕴含着厚重的精神力量。人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过 好我们的节日,传承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让千年文脉在时代浪潮中焕新出彩。 ——编 者 甘肃高台: 戈壁龙舟 赛出精气神 本报记者 董洪亮 赵帅杰 贵州惠水巡游踩街上演布依八音弹唱。 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图为资料图片 湖北秭归,家人团聚包粽子。 郑家裕摄(人民视觉) 图为资料图片 高举船桨,屏气凝神。"乒!"发令枪响,条条龙舟如离弦之箭快速向前移动,"一二、一二……"伴随高 亢的号子声,划手们奋力劈开水面,溅起朵朵浪花。 6月1日,甘肃高台县大湖湾水域,一场龙舟决赛在此上演,预赛中脱颖而出的15支龙舟队,从3条赛道 出发,开启竞渡。 "精彩!戈壁绿洲内的县城,居然也有龙舟赛。"一名来自江苏的游客感叹。 "依托黑河湿地和大湖湾的资源优势,2 ...
爱国情,端午不变的底色(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12
正是这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端午习俗注入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粽叶飘香千年,尽管口味不同,却凝 聚着"天涯共此时"的情感共鸣;粽子投入江水,蕴含着"鱼虾不食屈子身"的集体共情;龙舟竞渡,展现 的是"团结奋斗""同舟共济"的精神内核……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生动地传递着中华文 化的价值观,滋养着中国人的根与魂。 2000多年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求索。2021年的端午节,"祝融号"火星车从火星发 来祝福:我在火星放"粽",祝大家端午安康。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命名正是源于屈原的长 诗《天问》,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成就了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谈,换来了欣欣向荣的中国。一句来自火 星的"端午安康",承载着"国泰民安"的厚重期许,激发了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又是一年端午至,街头巷尾粽叶飘香。当人们互道一句"端午安康",这句祝福背后,不仅承载着历史悠 久的民俗文化,更蕴含着这一传统节日永恒不变的爱国情。 "安康"成为端午关键词,源于先民对自然时序的深刻认知。农历五月,天气炎热而易滋生疫病,《荆楚 岁时记》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后汉书》中记载"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悬挂艾 ...
外军友人和中国维和官兵一起过端午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1 18:29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第15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官兵与外军友人共同开展包粽子、过端午活动,体验中国传统风俗 [1] - 官兵们通过图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向外军友人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及屈原的爱国故事 [2] - 外军友人对包粽子活动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学习 [2][4] 文化传播效果 - 外军友人布莱布表示首次体验包粽子,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归属感和独特魅力 [4] - 维和官兵为执勤哨兵送去粽子并介绍端午节文化,获得外军哨兵的高度称赞 [6] - 活动加深了中国维和部队与各国友人之间的友谊与信任 [6] 活动意义 -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有助于加强官兵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6] - 活动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友谊的重要窗口 [6] - 为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注入了温暖的文化力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