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组合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藏着AI时代普通人赚钱的密码
36氪· 2025-10-15 21:18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核心理论 - 奖项一半授予乔尔·莫基尔,表彰其"通过技术进步确定了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 [4] - 奖项另一半由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共同获得,表彰其"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 [4] - 阿吉翁与豪伊特继承并极大地发展了约瑟夫·熊彼特的思想 [4] 创造性破坏理论 - 持续的经济增长源于新技术取代旧技术,这一过程被称为"创造性破坏" [6] - 熊彼特指出,企业家是创新者,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 [7] - "创造性破坏"指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取代旧有经济结构的过程,例如蒸汽机淘汰手工纺织、数字技术颠覆传统媒体 [9] - 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是企业家获取超额利润的机会 [9] - 经济进步的关键是通过"新组合"实现根本性变革,而非企业间的价格战 [9] - 创新并非从无到有地发明,而是把旧的要素重新组合起来,例如无人机加装摄像机 [10] - 所有的伟大创新本质上都是跨界的重组,创业机会往往在"意料之外的组合" [11] 知识驱动增长理论 - 创新与知识传播是增长过程的核心,真正让经济增长的是知识 [12][13] - 长期增长是累积式创新的结果,依赖于知识的传播与整理 [13] - 莫基尔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有用知识"的积累、传播与应用 [13] - "有用知识"分为两类:命题知识(Know-why,理解科学原理)和指令知识(Know-how,掌握实践技能) [13] - 经济起飞发生在两类知识互相激发的时刻,科学原理推动技术发明,技术难题催生科学突破 [13] - 莫基尔提出"培根计划",强调知识创造与传播在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知识的力量在于扩大数量并增强可及性 [14] - 通过构建"启蒙运动指数",莫基尔发现启蒙指数更高的地区(如英国和荷兰)正是工业革命最早发生、经济率先现代增长的地区 [14][15] - 增长不只靠资本和劳动力的堆积,更是一种知识的涌现机制 [15]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 企业家是创新的执行者,通过冒险和重组生产要素推动创新 [11] - 企业家身份仅存在于创新过程中,一旦停止创新即消失 [11] - 创新需要风险承担与企业家精神,经济增长依赖于企业家对颠覆性技术的探索 [11] - 真正的突破总在边缘地带:小市场、冷门需求、看似"不挣钱"的新赛道,例如Airbnb、字节跳动、OpenAI [30] - 创新不是灵光一闪,而是一种持续训练的能力,能将创业变为"长期复利" [32] - 在AI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能将想法变为行动的勇气和把知识重组为创新的能力 [34]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藏着AI时代普通人赚钱的密码
混沌学园· 2025-10-15 20:03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核心理论 - 奖项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理论的阐释 [1] - 莫基尔因“通过技术进步确定了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获得一半奖金(550万瑞典克朗)[6] - 阿吉翁与豪伊特因“通过创造性破坏实现持续增长的理论”共同获得另一半奖金(550万瑞典克朗)[6] 创造性破坏理论 - 持续的经济增长源于新技术取代旧技术,这一过程被称为“创造性破坏”,是产业迭代的核心 [8][14] - 该理论继承并发展了熊彼特的思想,指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取代旧有经济结构的过程,如蒸汽机淘汰手工纺织 [6][14] - 动态失衡是健康经济的常态,通过创造性地打破市场均衡,企业家才能获取超额利润 [15] - 创新并非从无到有的发明,而是对现有经济常规元素(技术、产品、市场、组织、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15] - 真正的创新创业是敢于打破旧有规则、重新定义问题,不满足于“更快的马车”,而是去造“第一辆火车” [27][28] 知识积累与经济增长 - 创新与知识传播是增长过程的核心,长期增长是累积式创新的结果 [18][19] - 莫基尔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有用知识”(命题知识Know-why和指令知识Know-how)的积累、传播与应用 [19] - 经济起飞发生在科学原理(Know-why)与技术实践(Know-how)两类知识互相激发的时刻 [19] - 莫基尔提出“培根计划”,强调知识创造与传播在工业革命中的关键作用,并通过“启蒙运动指数”量化分析,发现知识可及性高的地区(如英国、荷兰)经济率先现代增长 [20][21] - 增长不只是资本、劳动力的堆积,更是一种知识的涌现机制 [22]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实践 - 企业家是创新的执行者,通过冒险和重组生产要素推动创新,其身份仅存在于创新过程中 [16] - 经济增长依赖于企业家对颠覆性技术的探索,这需要社会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 [16] - 破坏性的创新几乎从不来自主流市场,总在边缘地带、小市场、冷门需求中产生 [40] - 创新需要“实验”心态,将失败视为探索成本而非挫败结局 [41] - 企业应在成功的顶点时就主动自我颠覆,在行业上升期开始规划第二曲线,而非等到下滑时才创新 [29][30] AI时代的创新机遇 - AI的崛起被视为一次创造性破坏的机会,创新再次进入无人区,充满破坏性创新机遇 [43] - 在AI时代,最稀缺的资源是将想法变为行动的勇气和将知识重组为创新的能力 [44]
大模型“考生”破题全国一卷高考作文,听听人工智能专家怎么说
新京报· 2025-06-10 10:50
AI大模型高考作文测评表现 - 四款主流AI大模型(DeepSeek、百度文心一言、智谱清言、ChatGPT-4o)参与全国一卷高考作文测试,采用无提示词直接输入题目方式生成作文 [1][2] - 语文名师从切题性、语言表达、逻辑结构、认知匹配等维度评分:DeepSeek获50分(何郁)及潜在满分评价(王大绩),智谱清言获42分(何郁、贺老师),百度文心一言获46-48分,ChatGPT-4o获40分(何郁) [4][5][6][7][8][9][11][12][14] - 普遍问题包括对材料理解表面化(如未把握抗战胜利80周年核心背景)、逻辑层次薄弱、内容空洞及缺乏个性化思考 [2][3][15] AI大模型写作能力特征 - 优势体现为语法正确性、文本流畅性、体例完整性和逻辑严谨性,能灵活调用语料库中的典故诗词及名言 [16] - 议论文表现优于记叙文,评论类文体逻辑性强但文学性不足,情感表达和创新能力与人类写作者存在差距 [16] - 当前能力处于组合创新阶段(如素材重组),但在融合创新与颠覆式创新层面受限 [18] 教育应用潜力与实施路径 - 可促进教育公平(零门槛访问知识库)、推动教师角色转型(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及学习方式变革(个性化辅导) [17] - 具体应用场景包括拓展知识边界、辅助阅读解析、提供写作反馈(语法/句式/逻辑检查)及生成训练素材 [17] - 需避免过度依赖导致认知外包,建议采用"人类创作-AI修改"或"AI生成-人类优化"的协同模式 [18] 行业技术发展关键因素 - 核心能力受算力、数据(语料库质量)及算法模型三大因素影响,当前竞争焦点集中于语料库针对性微调(如编程、文学、问答等垂直优化) [16][18] - 未来需突破方向包括提升情感表达真实性、深层逻辑推理能力及原创性内容生成水平 [16][18]